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和比较两种婺源名优绿茶天香云翠和婺源仙枝香气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方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使用GC-QQQ-MS技术对实验数据进行鉴定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天香云翠分离鉴定出挥发性成分共48种,醇类最多,其次为烯烃类和烷烃类,婺源仙枝分离鉴定出挥发性成分共49种,烯烃类最多,其次为醇类和醛类。二者组成相似,各组分含量不同。其中芳樟醇、香叶醇含量均很高。推测其差异可能与品种及工艺等因素相关。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还原糖与南极磷虾粉酶解液的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 MR)产物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以核糖、木糖、果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与南极磷虾粉酶解液进行MR, 检测其中间产物含量、褐变程度和感官品质, 并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 结果表明, 核糖MR产物的中间产物含量最高, 褐变程度最大, 且色泽明亮、澄清均匀, 带有浓郁的虾香味. GC-IMS显示不同MR产物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明显差异, 通过指纹图谱和主成分分析可以有效地区分. GC-MS则表明不同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和特征化合物造成MR产物的风味差异, 其中糠醛、2-环戊基环戊酮、2,5-二甲基吡嗪、顺-2-甲基-2-丁烯醛和吡嗪分别是5种还原糖MR产物的特征挥发性成分, 它们赋予了不同MR产物不一致的风味特征. 通过聚类热图可以直观展示不同MR产物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情况. 综合表明, 两种技术相结合, 互补优势, 获得了不同还原糖MR产物更全面的风味成分信息, 更加全面地反映不同还原糖MR产物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可为南极磷虾粉MR还原糖的选取和风味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兰属不同种兰花挥发性成分的异同,本研究以墨兰(Cymbidium sinense)、春兰(C.goeringii)、蕙兰(C.faberi)、多花兰(C.floribundum)、兔耳兰(C.lancifolium)和建兰(C.ensifolium)为实验材料,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HS-GC-MS)和主成分分析(PCA)与聚类分析(CA)方法,对6种兰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种兰花共检测出7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醛类、萜烯、醇类、酮类、酯类、酚类、烷烃和杂环类、炔类等化合物,其中,己醛、庚醛、辛醛和壬醛等醛类物质共同存在于6种兰花;戊醛共同存在于建兰、墨兰和多花兰中,3-乙基-2-甲基-1,3-己二烯在墨兰、兔耳兰和春兰中有少量存在;苯甲醛和癸醛存在于建兰和兔耳兰,β-环柠檬醛和甜瓜醛等存在于春兰和墨兰。PCA能很好地区分6种兰花,PC1,PC2和PC3累积贡献率为95.9%,表明6种兰花挥发性成分有显著差异;CA将6种兰花分为三组,兔耳兰、春兰和建兰为一组,墨兰和多花兰为一组,蕙兰单独成组。研究结果为探究不同兰花花香的化学组成差异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分别提取赣南脐橙果皮和果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到脐橙果皮和果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及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脐橙果皮中共鉴定出45种化学物质,果肉中共鉴定出42种化学物质;脐橙果皮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中依次为烯烃类、醇类、酯类,脐橙果肉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依次为烯烃类、酯类、醇类;果皮与果肉主成分均为柠檬烯;相对含量分别为41.87%与49.32%。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动固相微萃取提取啤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快速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分析,样品分析时间仅为10min,并且整个分析过程实现了自动化。通过检索NIST谱库鉴定出4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含10种酯类、10种烃类、9种醇类、7种酸类及一些其他类化合物。对不同产地的啤酒进行主成分分析,不同厂家的产品在投影图上得到很好的聚类。通过载荷分析,发现对鉴别厂家贡献最大的是卡必醇以及乙酸、辛酸、癸酸三种有机酸。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SPME-GC/MS法分析南丰蜜桔中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了南丰蜜桔中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60种化合物,其中烷烃13种、烯烃20种、苯系物2种、醇类14种、醛类3种、酯类6种、吗啉类1种、酚类1种。在这些化合物中,D-柠檬烯含量最高,占总出峰面积的65%。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动化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江西三大产烟区(赣州、抚州、吉安)共120个烤烟样品进行了检测,匹配并定量了54个挥发性化合物。采用遗传算法(GA,Genetic algorithm)选择其中18种代表性化合物,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对这120个烤烟样品进行产地分类,发现这种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方法可将烤烟样品基本分为3类:A类主体为赣州样品(兴国、宁都除外);B类主体为抚州样品(外加兴国、宁都,宜黄、崇仁除外);C类主体为吉安样品(外加宜黄、崇仁)。随后,我们将样品按照2:1的比例分为验证集和预报集,用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neural network,RBF-NN)对样品产地进行预报,正确率达到92.5%。据此,我们建立了用于江西烤烟样品的产地鉴别模型,该模型可用于研究不同产地间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分布规律,为划分不同产地烤烟香型风格提供依据,实现对烟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具有比较优势的新疆棉花主栽品种的信息,本文采用判断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2015年新疆24种棉花主栽品种进行分类与优势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陆早(XLZ)、新陆中(XLZG)与中棉所系列(ZM)等3个品类之间的总体品质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XLZ与XLZG、XLZ与ZM差异相对明显;评价主栽品种的14个品质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杂质颗粒数目与叶屑等级的正相关性最强,与上半部平均长度的正相关性最弱;针对24种主栽品种,按K-均值聚类方法可分为2类,按系统聚类方法可分为5类或3类,并且描述XLZG-32、XLZ-52或XLZ-36的分类一致;根据降低维度后的主成分F1~F4获得的综合主成分F值,可排列出具有比较综合优势的主栽品种.在前15名中,品类XLZG占比达到60%.值得重点推荐的5只主栽品种是XLZG-32、XLZ-48、XLZG-35、M-81-4与XLZG-26.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复合酵母菌(东方伊萨酵母(Io)和酿酒酵母(PY01))接种方式对水蜜桃果酒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采用3种不同接种方式(同时接种Io和PY01、接种Io 48h后接种PY01、接种PY01 48h后接种Io)发酵水蜜桃酒, 并以单菌种发酵为对照, 发酵期间比较产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差异, 一个月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差异. 结果表明, 5组理化指标无明显差别, 样品中共检出6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 其中酯类及醇类物质含量较高. 接种Io 48h后接种PY01组有效增加了β-葡萄糖苷酶活性, 感官分析结果表现也最优, 而且该组酯类物质种类最为丰富, 相对含量高达93.16%, 香气组分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组. 同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接种Io 48h后接种PY01组与其他组差异显著, 能有效解决水蜜桃酒口感单一的问题. 综合结果, 不同接种方式发酵的水蜜桃酒具有差异明显的风味质量特征, 接种Io 48h后接种PY01组能有效促进挥发性风味物质释放, 增加水蜜桃酒香气物质的复杂性, 提升水蜜桃酒香气质量, 可为水蜜桃果酒品质提升提供新的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贮藏温度和储藏时间对大黄鱼质构和风味变化的影响, 运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在4, -20, -80℃的3种条件下, 储藏不同时间(1, 3, 5, 7, 30, 60, 90d)时大黄鱼肉的挥发性风味变化, 并应用质构仪测定大黄鱼肌肉质构特征参数. 结果发现, 4℃条件下贮藏3~7d, 其质构参数值明显相对于-20℃条件偏大(主要为硬度、韧性、回复性和黏着性差异显著); -20℃和-80℃条件下储藏30~90d, -80℃条件下贮藏大黄鱼肉质构特性优于-20℃条件; 而且, 随着贮藏温度降低, 大黄鱼挥发性物质种类减少. 在-20℃和-80℃条件下, 大黄鱼挥发性成分相对较少, 且各成分占总峰面积的相对含量变化不明显, 主要挥发性物质为烃类和醛类; 在4℃条件下贮藏的鱼肉, 其挥发性组分复杂且相对含量变化明显. 结果表明, 低温冻藏能有效保留大黄鱼肉质构特性和风味.  相似文献   

11.
蜂蜜的气味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进行气味富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物质分析,综合对比了山乌桕蜜与枣花、荆条、洋槐、油菜和椴树5种蜂蜜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6种蜂蜜中共检出化合物81种,正辛醛、β-苯乙醇和壬醛是蜂蜜共有的主要成分,推测它们构成了蜂蜜的蜜蜡和玫瑰的基调香气。山乌桕蜜中检出化合物29种,正庚醛和2,4,5-三甲基-1,3-二氧戊环是其特征化合物。根据挥发性物质建立蜂蜜植物源的区分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对分类模型性能进行比较可知,模型对山乌桕蜜和椴树蜜区分效果最佳,其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9979,对洋槐蜜区分性能较低(AUC=0.7239)。实验结果为山乌桕蜜的气味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阐述了蜂蜜具有的基调气味成分,为蜂蜜挥发性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由基交联和溶胶-凝胶技术,成功制备了乙烯基单苯并-15-冠-5(AB15C5)新型固相微萃取(SPME)涂层.用其对葫芦巴浸膏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离分析,共鉴定出29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4-乙基苯酚、丁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4-双(1,1-二甲基乙基)苯酚、苯甲酸苄酯、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二氢-5-苯基-2(3H)呋喃酮、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等.在固相微萃取实验中对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解吸时间、离子强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与商用PA涂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获得藿香正气水的色谱指纹图谱,利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投影判别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实验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藿香正气水存在显著差异,且主成分分析投影判别法和聚类分析法均能对样品进行正确分类,从而建立了识别不同厂家藿香正气水的方法,能有效地控制中药藿香正气水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以广东鱼露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鱼露中的挥发性物质,利用自动质谱解卷积系统,结合相对保留指数对所获图谱进行定性分析。共鉴定出97种物质,包括酚类(43.36%)、酯类(16.49%)、醚类(12.69%)、醇类(12.49%)等13类物质。结果表明:利用自动质谱解卷积系统可以鉴定出更多的挥发性物质,相对保留指数的应用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龙井茶的香气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对龙井茶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出75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24种,醛类8种,酮类10种,酯类6种,杂环类16种,其他11种.采用气相色谱-嗅闻(GC-O)结合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AEDA)技术分离出49种活性香气成分,其中对龙井茶香气贡献较大的有橙花叔醇、二氢猕猴桃内酯、2-乙基吡嗪、2-乙酰基呋喃、芳樟醇、1-乙基-2-甲酰基吡咯、环氧芳樟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醇、苯乙醇、吲哚、2-乙基-3,5-二甲基吡嗪、β-紫罗兰酮、顺式茉莉酮、茉莉酮酸甲酯、香豆素.  相似文献   

16.
大麦品种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定义品种标准化主成分间的欧氏平方距离为遗传距离,采用类平均法对63个地理来源不同的品种进行系数聚类,将其分为8类。表明品种的地理分布对遗传差异有一定的影响,但两者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认为大麦杂交亲不可否认尖在类间距离大于平均类间距离的类间选配,同时参考主成分分析对品种综合性状的认识,并结合其它因素,选择综合性状好的品种作亲本。  相似文献   

17.
感冒咳嗽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分析了4个不同厂家的11个感冒咳嗽颗粒样品、6种原药样品和1个原药混合样品,利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及主成分分析投影判别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厂家的感冒咳嗽颗粒存在显著性差异.使用主成分分析和相似度分析能对样品进行判别,结合原药及原药混合样品色谱图对感冒咳嗽颗粒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鉴别中药质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获得了不同人群尿液的指纹图谱,对24个胃癌病人以及27个健康人的尿样进行了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的投影判别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尿样三维荧光谱的特征参数进行了模式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病人和健康人的尿样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主成分分析投影判别法和聚类分析法均能对样品进行较好的分离识别,从而建立了识别癌症病人以及健康人的尿液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对4种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产地(分别来自福建宁德养殖、浙江温州养殖、浙江舟山养殖和舟山渔场自然海域捕捞)的区分,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及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仪对大黄鱼肌肉中19种矿物元素及δ13C、δ15N和C、N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基于质量分数差异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Fisher判别分析对4种不同产地大黄鱼进行区分。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事后多重比较(LSD和Tamhane T2检验)结果表明,12种元素(C、N、Mg、Al、K、Ti、Cr、Cu、Zn、Se、Sn、Ba)及δ13C、δ15N在不同产地大黄鱼中具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差异。PCA结果表明,前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1%)的得分散点图分成了4个相对集中的区域,4种不同产地大黄鱼彼此无重叠,能被有效区分。CA结果表明,4种不同产地大黄鱼中除温州养殖大黄鱼样本被分为两类,其他3种大黄鱼样本均各自聚为一类。Fisher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原始分类结果的判别准确率为100%,“留一法”交叉验证分类结果显示,有85.7%的舟山养殖大黄鱼样本被正确分类,14.3%的被误判为温州养殖大黄鱼,其余3种大黄鱼样本分类准确率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元素及稳定同位素比值差异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手段,可有效实现大黄鱼的产地区分,为大黄鱼产地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外来入侵物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20世纪二十年代经由日本传入我国南京郊区,因其对环境适应性强的生物学特性,迅速入侵我国长江中下游诸省市的江河湖泊等自然水体。本文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长江水系、珠江水系、淮河水系、东南沿海水系与台湾省桃园县及原产地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纳契托什共12个自然水体克氏原螯虾群体的14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形态差异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和主成分散布图显示,台湾桃园县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纳契托什2个克氏原螯虾群体首先聚为一类,再与中国大陆地区群体聚为一类。其中中国大陆地区群体趋于分为两类,长江水系中下游干流群体、长江水系鄱阳湖支流群体与珠江水系群体聚为一类,长江水系上游干流群体、长江水系太湖支流群体、长江水系乌江支流群体、长江水系洞庭湖支流群体、淮河水系群体、东南沿海水系群体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中,雌性群体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31.518%、23.382%、15.823%、8.767%;累积贡献率79.491%;雄性群体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30.396%、23.407%、16.344%、9.665%,累积贡献率为79.811%。对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群体的判别分析中,雌性群体判别准确率为75.0%~84.0%,综合判别率为82.1%;雄性群体判别准确率为75.0%~86.8%,综合判别率为86.6%。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自然水体中的克氏原螯虾群体存在一定的种内不同群体间外部形态差异,该差异主要集中存在于头胸部和腹部的若干性状指标上,可能是因栖地自然水体的不同生态环境因素所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