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采用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外17种水果番茄品种进行了物候期、叶、花、茎、果等28个农艺表型性状的调查测定、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17种水果番茄品种的农艺表型性状具有多样性,并且品种之间差异显著;品种间的农艺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10%~75%,其中叶和花的变异系数为10%~25%,果的变异系数为30%~75%;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品种间表型性状显著相关;采用聚类分析发现,在遗传距离为12处可以将17种水果番茄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研究结果可为宁波地区水果番茄优质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淡水蚌类发育过程中的钩介幼虫需要寄生在鱼鳃或鳍上,由于幼虫体型微小,依据其形态鉴定蚌种较困难,因此难以准确确定蚌类寄主鱼种类。通过提取寄生在黄颡鱼鳃上的已知蚌种三角帆蚌钩介幼虫DNA,扩增线粒体COI基因并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寄生的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和三角帆蚌聚为一支,置信度为100%,且种内分支明显小于种间分支长度。种内遗传距离为0.003,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38,种间遗传距离为种内遗传距离的79.3倍。说明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分子标记,能够正确鉴定寄生钩介幼虫蚌种,为确定淡水蚌类寄主鱼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具有比较优势的新疆棉花主栽品种的信息,本文采用判断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2015年新疆24种棉花主栽品种进行分类与优势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陆早(XLZ)、新陆中(XLZG)与中棉所系列(ZM)等3个品类之间的总体品质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XLZ与XLZG、XLZ与ZM差异相对明显;评价主栽品种的14个品质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杂质颗粒数目与叶屑等级的正相关性最强,与上半部平均长度的正相关性最弱;针对24种主栽品种,按K-均值聚类方法可分为2类,按系统聚类方法可分为5类或3类,并且描述XLZG-32、XLZ-52或XLZ-36的分类一致;根据降低维度后的主成分F1~F4获得的综合主成分F值,可排列出具有比较综合优势的主栽品种.在前15名中,品类XLZG占比达到60%.值得重点推荐的5只主栽品种是XLZG-32、XLZ-48、XLZG-35、M-81-4与XLZG-26.  相似文献   

4.
湖北大麦品种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105份湖北栽培大麦酯酶同工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RAPD技术对分属于8种酶谱类型的10份湖北栽培大麦品种进行了研究.63个随机引物中有12个引物产生稳定多态性的带,共扩增出73条带,其中46条表现出多态性.将每一条带视为一个独立的性状,按其有无列出二元数据矩阵,计算Nei氏相似性系数(S)和遗传距离(D),列出遗传距离矩阵,采用PHYLIP3.5c软件包进行聚类.讨论了RAPD的稳定性以及RAPD标记与同工酶标记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早稻品种产量性状演变的遗传分析杨金松昌炎新(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64)关键词水稻,早稻品种,产量性状,遗传分析分类号S511,Q348自“六五”以来,湖北省育成和推广了大量的早稻品种.对这些品种产量性状的演变趋势进行遗传分析,以探讨现阶...  相似文献   

6.
木研究以Hayman双列法分析了大麦最重要的啤酒麦芽性状糖化力的遗传.结果表明,在T x7双列杂交中,W*/}*回归分析显著不同于单位斜率,表明有非等位基因互作存在,不符合“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当淘汰非等位基因互作较强的亲木2后,以6 x6双列杂交重新分析,结果符合模型.遗传参数估算表明,糖化力性状遗传控制的显性效应成分大于加性效应,表现为超显性(平均显性度}/H, /D分别为1.046 hLl 1.113),控制该性状并显示显性的基因组数Cii-hz/Hz)约为13组;遗传力较低(砖男分别为29.283写和48.11600).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初步讨论了大麦高糖化力的遗传育种.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茶油、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4种植物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别出14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山茶油和大豆油共检测出51种挥发性成分,菜籽油和花生油共检测出5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烷烃类、酯类、醇类、杂环类、酮类、烯烃类、酚类等物质。由于4种不同植物油的挥发性成分差别较大,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4种植物油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前3种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0.8%,4种不同的植物油能通过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被完全区分开,这些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差异,形成不同品种植物油各自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混合分布理论与极大似然法,拓展了适用于双单倍体群体(DH)和重组近交系(RIL)群体的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方法.据此方法可以鉴别主-微基因的存在、了解主基因的作用方式、估计主-微基因的遗传效应和方差等遗传参数.  相似文献   

9.
大黄鱼4个家系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结合传统形态学测定和框架测定,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反交家系、岱衢洋家系、官井洋家系和正交家系进行形态差异比较.可数性状卡方分析表明,4个家系可数性状无显著差异;可量性状和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岱衢洋家系、官井洋家系和正交家系之间形态差异较小,而它们同反交家系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结果也表明反交家系与其他家系差异较大,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通过对10个贡献率较大的形态变量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建立了4个家系的判别公式,判别准确率P1为83.3%~100%,P2为87.5%~96.8%,综合判别率为92.5%.  相似文献   

10.
水藓科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不同地区的13份水藓科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稳定且重复性高的7条引物共扩增出526条清晰的条带,其中518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8.47%.运用PopGen-32软件分析发现,等位基因数Na=1.736 3,有效等位基因数Ne=1.306 2,Nei基因的多样性与Shannon信息的指数分别为0.201 5和0.321 1,说明水藓科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13份水藓科植物的遗传分化系数Gst、遗传距离D与遗传一致度I分别为0.025 3、0.007 1和0.054 7,对其进行计算得知,不同属种间存有基因交流,但与种间变异相比,种群内部的遗传变异较大.通过NTSYS2.1软件对13份样本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可将其分为3类,且样本的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分块加权主成分分析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块的方法,提出了分块加权主成分分析法,并运用于江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有效地解决了综合评价中主成份法的逆序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6株不同的龙须菜材料进行了生长速度和光合色素含量等数量性状及AFLP分析,其中3株分别采自中国的青岛、石岛、龙须岛,2株分别来自南非和委内瑞拉,1株为青岛野生型选育品系981,以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做种外对照.分析结果显示,与青岛野生型相比,981生长速度和光合色素含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两者在亲缘关系极其相近的同时,又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本文通过AFLP标记检测到的这些差异位点很可能包含着与上述性状有关的遗传信息.4株中国龙须菜和1株南非龙须菜中,南非材料生长最快,龙须岛材料光合色素组成差异最明显,不同材料间的遗传距离有随地理间距增大而逐渐增大的趋势.此外,数量性状和AFLP分析均表明委内瑞拉材料与其他各株龙须菜间存在高度的差异,有的遗传距离甚至超过了种外对照,为将其划分到江蓠属中龙须菜以外的种增添了更加有力的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种间生态位分化是物种共存的重要原因,了解种间生态位分化特征对于推测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植物的种间功能性状分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其生态位分化,进而导致植物在群落内的适合度差异.据此,本研究针对千岛湖地区75种常见木本被子植物,分析了8个与水分输导、资源获取和利用策略相关的功能性状分化,及其与物种多度的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种间功能性状的分化主要发生在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以及叶气孔密度上.8个性状中有5个,即叶绿素含量、叶片厚度、叶面积、比叶面积和最大树高具有一定程度的系统发育保守性(即Blombergs K的p0.05).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广泛存在,且在使用系统发育独立对比方法(phylogenetic independent contrast,PIC)控制系统发育的影响后,相关性大多仍然显著.单个性状以及所有性状的主成分1和主成分2与物种多度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千岛湖地区片段化次生马尾松林内木本被子植物的功能性状分化受系统发育和进化历史共同影响;且性状分化发生在主要的环境资源梯度(即光照和水分)上;但性状对处于演替过程中的片段化森林群落内的物种多度不一定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5种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在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抗病虫害水稻品系“B5”与籼稻品种“明恢63”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一个187个F8代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的分子连锁图,对水稻抽穗期、株高、穗长、剑叶长和剑叶宽的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分别检测到影响抽穗期、株高、穗长、剑叶长和剑叶宽的农艺性状2、2、4、4、4个QTLs,并分别解释各表型性状总变异的50.6%、74.9%、34.1%、47.3%和46.2‰.其中,控制抽穗期的Hd-6基因,控制株高的Ph7基因和控制剑叶长的Fll-2b基因分别是效应值较大的主效座位,其余的为微效基因座位。相关性状的QTLs大多聚集在染色体的相近或相同区间,表现出成簇分布的现象。这些重要农艺性状的分析,可以为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有用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15.
应用RAPD技术对鄱阳湖区5种不同体色黄鳝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发现,该物种种群总基因多样性(Ht)为0.272 4,各群体内的基因多样性(Hs)为0.1948,占总群体基因变异的71.51%,提示鄱阳湖黄鳝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结果还发现,5种不同体色黄鳝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040 0-0.180 l之间,其中细花斑群体与黄黑斑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大花斑与隐花斑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849,这表明,5种不同体色群体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我国南方广泛栽培的20个早籼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其主要数量性状的平均数、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相关系数、遗传进度、以及相关遗传进度等的探讨,考察其遗传及遗传相关的动态,为早籼稻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实用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外来入侵物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20世纪二十年代经由日本传入我国南京郊区,因其对环境适应性强的生物学特性,迅速入侵我国长江中下游诸省市的江河湖泊等自然水体。本文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长江水系、珠江水系、淮河水系、东南沿海水系与台湾省桃园县及原产地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纳契托什共12个自然水体克氏原螯虾群体的14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形态差异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和主成分散布图显示,台湾桃园县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纳契托什2个克氏原螯虾群体首先聚为一类,再与中国大陆地区群体聚为一类。其中中国大陆地区群体趋于分为两类,长江水系中下游干流群体、长江水系鄱阳湖支流群体与珠江水系群体聚为一类,长江水系上游干流群体、长江水系太湖支流群体、长江水系乌江支流群体、长江水系洞庭湖支流群体、淮河水系群体、东南沿海水系群体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中,雌性群体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31.518%、23.382%、15.823%、8.767%;累积贡献率79.491%;雄性群体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30.396%、23.407%、16.344%、9.665%,累积贡献率为79.811%。对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群体的判别分析中,雌性群体判别准确率为75.0%~84.0%,综合判别率为82.1%;雄性群体判别准确率为75.0%~86.8%,综合判别率为86.6%。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自然水体中的克氏原螯虾群体存在一定的种内不同群体间外部形态差异,该差异主要集中存在于头胸部和腹部的若干性状指标上,可能是因栖地自然水体的不同生态环境因素所导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水稻与五节芒杂交的杂种植株,相互间在1—2对染色体内的遗传基础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可以从五节芒稻的姊妹品系间杂交,或五节芒稻与常规水稻杂交的F1植株的性状变异,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结合与行为的紊乱,以及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所证实。这些异常现象与水稻品种间杂  相似文献   

19.
水稻产量要素相关性状QTL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定位水稻产量及其要素相关性状QTL并揭示各性状间相关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来源于杂交组合Lemont/特青的F12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大田直播条件下对水稻单株产量、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始穗期、成熟期7个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22个产量要素相关性状QTL,分布于8条水稻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为6%~24%,单个性状QTL位点数为1~5个.共有4个染色体区段的共位点(co-located)QTL能同时影响2~4个产量要素相关性状,并且每个共位点QTL对性状作用的加性效应方向相同,其中2个增效等位基因来自Lemont,另外2个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特青,这为各性状间表型相关提供了一定的遗传解释.  相似文献   

20.
主成分回归——速差动力学同时测定铁和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主成分回归分析法用于动力学多组分测定中,从待测物的动力学及全波谱联合量测数据中抽取有主成分信息,建立主成分校正模型,并完成了对铁、锌混合样的同时测定。在计算中采用交互验证法确定主成分数。对三种不同的量测数据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采用全波谱动力学数据可获得较好结果。铁、锌的回收率分别为98.8%,101.8%,并用于人发实际样品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