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联  周维善 《化学学报》1989,47(11):1117-1119
本文研究了青蒿素及其一类物的结构和合成。青蒿素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本文即设想通过苯硒化合物的氧化消除反应, 将其转变为天然的△^1^1^(^1^3^)一脱氢青蒿素。  相似文献   

2.
青蒿素的二维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敬坚  NICHOLLS  K.M  陈朝环  汪猷 《化学学报》1987,45(3):305-308
报导了采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青蒿素的核磁氢谱和碳谱的谱线归属,以今后为^1^3C中间体的生物转化产物提供鉴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青蒿素1是中药青蒿(Artemisia annua L.)中的抗疟有效成份,它具有与其他抗疟药完全不同的独特结构,近年来,李英等已报道了从青蒿素合成得一系列疗效更高的衍生物,而Schmid等和许杏祥等曾分别独立完成了青蒿素的合成。由于合成其它青蒿素衍生物的需要,我们计划发展较为实用的方法。鉴于目前易于获得天然的青蒿素,因此我们在研究全合成的同时,也探索利用由青蒿素获得接力中间体重组青蒿素和合成青蒿素衍生物。通过酸性降解研究,我们从青蒿素经两步可制得双酮酯化合物3,产率较高。该化合物保持青蒿素中原有的构型,因此是一个理想的接力中间体,本文报道由此化合物重组青蒿素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青蒿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青蒿素是目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本文对自青蒿素发现以来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内容包括: 青蒿素的发现及历史, 青蒿素的来源, 青蒿素的全合成,青蒿素的生物合成, 青蒿素衍生物以及植物组织培养生产青蒿素。  相似文献   

5.
顾仁敖  胡晓 《化学学报》1993,51(5):481-484
本文对固态青蒿素的FT-Raman光谱和普通Raman光谱以及低浓度(1×10^-^5mol/L)青蒿素水溶液的表面增强Raman散射(SERS)光谱进行了检测, 着重观察了1756cm^-^1六元内酯环振动谱带, 发现其在FT-Raman和普通Raman光谱中表现为强振动, 而在SERS光谱中此振动谱带消失, 说明分子内酯环发生了破裂。根据1756cm^-^1谱带的变化以及724cm^-^1过氧基团振动频率的位移, 对青蒿素在银表面上的吸附取向进行了研究。还研究了青蒿素与氯高铁血红素的作用情况, 发现两者作用后, 明显改变了青蒿素在银表面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三十一个含氟磷叶立德的^1^3C和^3^1P核磁共振研究结果, 含氟磷叶立德的通式为: (C6H5)3P=C(X)(CO)Rf, 其测定的核磁共振数据列于下表.  相似文献   

7.
青蒿素(1)是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它是一个由过氧基团组成缩酮的新倍半萜内酯。本文报道按图式1所示的1以及脱氧青蒿素(2)的立体控制合成。烯醇甲醚酮酸甲酯3是合成的  相似文献   

8.
以[15-^3H]青蒿酸为前体用青蒿匀聚浆体进行青蒿素和青蒿素B的生物合成.实验结果表明, 在青蒿植物由MVA生物合成青蒿素和青蒿素B的途径中, 青蒿酸是关键性中间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报道从青蒿素(2)转变为△~(11(13))-脱氢青蒿素(1)的结果。青蒿素(2)在 LDA 存在下,与溴苯硒反应,得到11-苯硒基青蒿素(3)(27%)、11-溴代青蒿素(4)(15%),△~(11(13))-脱氢青蒿素(1)和△~(7(11)-脱氢青蒿素(5)(46%)。用二苯二硒的硒化反应只回收原料青蒿素。3用30%H_2O_2氧化,生成天然的1,产率95%。根据CD 光谱,推定3中的苯硒基和4中的溴原子均处于α-构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10个乙酰苯胺衍生物的^1H, ^1^3C NMR谱, 采用质子自旋去偶, 质子选择去偶, 质子偏共振去偶, 质子去偶的^1^3C DEPT和选择INEPT等技术对其谱线进行归属。系统地研究了围绕羰基碳氮键的受阻旋转, 确认了该类化合物在溶液中存在E和Z型构象体, 并探讨了各种取代基对形成异构体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前文中曾报道了在青蒿植物(Artemisia annua L.)体内以3,5-二羟基-3-甲基戊酸(MVA)为初始前体生物合成青蒿酸(1).本文报道以1为前体用青蒿匀浆体系进行青蒿素(2)和青蒿素B(3)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2.
2D NMR对Sarcophine所有^1H NMR和^1^3C NMR归属的指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南海软珊瑚Sarcophyton molle中分离得到大环二萜内酯Sarcophine(1)。本文利用^1H-^1H COSY,HMQC,HMBC等二维谱手段首次对Sarcophine所有^1H NMR、^1^3C NMR的信号归属进行了完全的指定。并第一次报道了其^1^3C NMR数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标题类化合物中十个化合物的^1H和^3^1PNMR的研究结果。其中分别运用了2DJ分解谱以及异核COSY谱等多种技术,解析了它们的^1H和^3^1P图谱,从而证实了合成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文章中,讨论了手性中心或其它因素而表现出的不等性;讨论了影响δ~P和J~p~H数值的各种因素:还报道了比较少见的^3^1P-^3^1P之间的远程偶合。其中,顺式产物的^4J~P~P数值(约9Hz)大于反式产物的^4J~P~P(约7Hz)。  相似文献   

14.
青蒿素(1)的结构和绝对构型已经确定.由于它有七个手性中心,所以在研究其降解物结构或其全合成时,遇到许多立体化学上的问题.本文报道用核磁共振的去偶和NOE技术研究青蒿素降解物(2、6和8)和青蒿素B降解物(4)以及全合成中间体(3、5、6、7、9、10和11)构型的结果.化合物1~11的化学位移结果见表1. 内酯环构型内酯从六员降为五员时,其氧键应与C_6相连(1→6);核磁共振未见带氧质子信号,  相似文献   

15.
刘景福  赵本良  荣超英  POPE  M. T. 《化学学报》1993,51(4):368-372
本文报道了α-和β-K6H[GeW9V3O40].xH2O的合成及其^5^1V和^1^8^3W NMR研究。^5^1V NMR谱只有一个单峰, ^1^8^3W NMR谱中有两个峰, 相对强度为2:1, 其^2J~w~-~o~-~-~w偶合常数分别为19.35和16.73Hz, 表明其阴离子分别为A型α-和β-Keggin结构, 即三个VO6八面体是角顶共用。  相似文献   

16.
叶斌  沈琦  吴毓林 《有机化学》1991,11(6):639-640
含有过氧和内酯基团的青蒿素1是一个结构独特的倍半萜。它的圆二色谱也较特殊,在258nm 和228nm 处分别显示一极大值和一极小值。对此梁晓天提出258nm 处的极大值是一因转折而引起的假象。最近我们以光化学氧化反应高产率地制备了脱羰青蒿素2,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O/W型青蒿素脂肪乳剂中青蒿素的含量的方法.溶剂为V(乙醇):V(0.2%NaOH水溶液)=1:4,检测波长为290nm.青蒿素在10~60 μg/mL检测波长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66),平均回收率为100.72%(RSD=2.12).方法可用于青蒿素脂肪乳剂中青蒿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仲春龙  姚祝军 《化学学报》2008,66(9):1074-1078
青蒿素1及其衍生物具有特征的过氧桥结构, 并呈现优秀的抗疟生物活性. 为了研究详细的作用机制和确定生物学作用靶标, 本研究从易得的青蒿素衍生物出发, 通过酰胺键相连, 合成了生物素标记的青蒿素衍生物.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成为我国本土培养的第一位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科学家。本文回顾了青蒿素作为高效抗疟药的发展历程,并对青蒿素类化合物的发现过程和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异脱氧青蒿素3是从 10R( )-香草醛4所得的失碳倍半萜内酯5经图式1所示的反应合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