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文林 《数学通报》2007,46(5):12-16
第11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1)将于2008年7月6日-13日在墨西哥举行,大会上将有一个“中国(大陆)数学教育展示会”,这是我国数学教育界的一件大事和喜事.为此,2006年10月在南京召开了“中国(大陆)数学教育展示会筹备会议”,成立了以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文兰院士为首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中国数学教育的传统与现代发展”是筹备会上确定的第一个子课题.2007年4月7日~8日,“中国数学教育的传统及其现代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师范院校、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约70余位老师参加了会议.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李仲来教授致开幕词.华东师范大学王建磐教授详细介绍了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以及“中国(大陆)数学教育展示会”的筹备情况.北京师范大学张英伯教授对与会者表示感谢,说明研讨会目的是认真总结中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将我国数学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如实地向世界各国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介绍.大会上,人民教育出版社陈宏伯先生、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洁民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吕世虎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李文林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孙晓天教授做了精彩报告.这些报告将从本期开始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2.
数学基础研究的一些新进展—纪念傅种孙先生百年诞辰王世强(北京师范大学100875)1傅种孙先生是我国数学基础研究及教育的先行者傅种孙先生诞生于1898年2月,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是在我国最早提倡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研究的学者之一.早在...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钟善基教授于2006年5月28日4时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相似文献   

4.
曹一鸣  郭玉峰 《数学通报》2006,45(12):33-34
美国人民对人民交流协会是由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于1956年创办的一个非官方、非盈利、及非政治性组织,旨在促进不同文化、不同人种之间的理解与合作.美国时任总统(包括现任总统小布什)担任该协会名誉主席.2006年9月6日和7171,全美数学教师委员会(NCTM)前主席Johnnyw.Lott教授率领由8位数学家,10多位数学教育领域的大学教授,10位来自不同层次的中小学数学教师以及刚毕业的师范生、中学生等32人组成的“人民对人民数学教育代表团”对中国数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二附中等单位进行了学术访问.  相似文献   

5.
2009年5月22日-25日,由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三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暨白尚恕教授文集首发式"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美国、英国、日本、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0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数学通报》2005,44(9):F0004-F0004
当前,我国数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促进我国数学数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本着继承、借鉴、发展、创新的原则,以《傅种孙数学教育文集》、《钟善基数学教育文集》、《丁尔隍数学教育文集》和《曹才翰数学教育文集》的出版为契机,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建系90周年之际,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决定召开“中国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研讨会,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数学》2014,(5):I0001-I0002
<正>陆善镇教授1939年11月生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数学科学学院教授。1961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同年9月起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任教。1980年至1982年,赴美国华盛顿大学(St.Louis)作访问学者,并被聘为该校数学系教授。1983年5月被北京师范大学越级由讲师晋升为教授。1984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担任博士生导师。1992年至1994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1995年至1999年,经全校民主推选后,陆善镇教授由国务院任命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2012年9月,应温州市政府的邀请,他受聘担任温州肯恩大学(中美合作大学)校长。陆善镇教授曾任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兼全国  相似文献   

8.
严士健教授是一位在数论、概率论和数学教育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曾担任过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主任、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兼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数学与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上世纪90年代起,严先生开始关注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先后担任过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顾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03年版)》研制组组长,为我国的数学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严士健谈数学教育》作为其数学教育观点的结晶广受读者称赞.  相似文献   

9.
中国计算数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及第三届名誉理事长,原“计算数学”主编,原清华大学副校长赵访熊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6年11月29日146t25分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赵访熊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计算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我国计算数学研究的先驱,为我国工程数学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逝世是我国科技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赵访熊教授1908年10月30日生于江苏省武进县.192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同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学习,1930年获工程科学学士学位1930年进入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攻读研究生,并于1931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33…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2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隆重举行纪念著名数学教育家张禾瑞教授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陆善镇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木法教授,张禾瑞教授卸任系主任后的全部5位系主任:严士健教授、赵桢教授、王隽骧教授、刘来福教授、郑学安教授,现任院长保继光教授;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历任全部所长:严士健教授、刘绍学教授、陆善镇教授、陈木法教授、王伯英教授、刘永平教授、王凤雨教授、现任所长唐梓洲教授;以及学院领导,张先生的家属,特邀外单位的嘉宾,学院教师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学院党委书记李仲来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1.
中日数学教育交流源远流长.早在1979年8月,时任"日本三大学数学教育学研究会"会长的山梨大学横地清教授访问北京师范大学,开肩了数学教育领域内中日交流的大门.1980年9月,横地清教授同日本大阪教育大学冈森博和教授、崎玉大学町田彰一郎助教授一道再次访华.期问,日本代表团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共同创建了定期开展交叉学术交流的机制,并确定了联系人:中方为北京师范大学钟善基教授,日方为山梨大学横地清教授.从此,中日数学教育会议每年一次在中国和日本交替举办.1986年,作为中日数学教育交流活动发起者和主要组织者的横地清教授,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2.
刘绍学 《数学通报》2004,(12):F002-F002
为什么要学数学,如何学好数学、感悟数学、理解数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刘绍学教授和中国科技大学的李尚志教授,根据自身的体悟,分别给予了很好的阐释,文章本身是针对各自所编教材的,但我们认为其意义已超出了教材本身,尤其是在高中新课程已开始实验的今天,更是给人启迪,令人深思,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数学家们关心教育,关爱年轻一代的拳拳之心,为此,我们转载这两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严士健教授的七十五华诞.衷心祝愿我们的导师健康长寿!严士健先生1929年4月1日出生于湖北麻城.1952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并留校任教.分别于1961年和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和正教授,并被评为首批博士生导师.从1982年起,先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  相似文献   

14.
1会议概述 于2012年11月17日至2012年11月18日,在日本佛教大学举行了"中日数学教育国际会议"暨"横地清教授90周岁华诞庆祝会".这次"中日数学教育国际会议"是1979年中国老一代著名数学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钟善基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马忠林教授和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横地清教授建立中日数学教育交流关系并创办"中日数学交流会"及199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建立"横地清文库"的继续发展.本次会议主题有:1.中日数学教育史;2.ICT社会中的数学教育实践;3.学习者的认知发展与中小学数学教育内容的研究开发;4.数学教育与教师教育;5.数学文化史;6.数学教育目标理论与方法论;7.其他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史宁中教授是数理统计学家.自1998年担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后,他对中小学教育做过深入的思考,并于2005年开始主持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史校长将学校的主要培养目标定位于教师的职前教育,主张数学教师的培养要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将教育理念渗透到课程当中.目前东北师大数学系的毕业生遍布于全国各地的中学,包括各大城市的许多重点中学,这件事情成为他的骄傲.本文根据史校长4月14日在宁波数学教育高级研修班上的报告记录和4月26日访问北京师范大学的座谈记录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6.
“综合法”,“代数法”谁优谁劣?──对中学几何教改的一点看法王申怀(北京师范大学100875)数学通报1995年第2期刊登了吴文俊先生的《数学教育现代化问题》一文,这对当今我国的数学教育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文中指出数学教育现代化问题就是数学机械化的...  相似文献   

17.
傅种孙先生的教育思想赵慈庚(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00875)《中国现代数学家传》第一集将傅种孙先生评为数学教育家.然而那篇通传对于他的教育思想著墨有限.现在就我之所知作一点补充.1933年春节,我们几个学生到傅先生家拜年,那时他和程廷熙先生合租了和平...  相似文献   

18.
吴志娟 《数学通报》2006,45(11):12-13
《数学通报》创刊70周年庆祝大会于2006年10月28日至29日两天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地区的120多名教研员、中学教师,以及数学界和数学教育界的专家、教授、和出版社以及各兄弟杂志的代表,新闻媒体的记者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中国数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数学会与韩国数学会第一次联合会议2010年5月18日-22日在西南大学召开.自2009年中国数学会年会首次设立数学教育分组(数学教育沙龙)之后,本次会议将数学教育正式列为第9个分组会议,北京师范大学张英伯教授、西南大学副校长宋乃庆教授、韩国成均馆大学(Sungkyunkwan University)Sang-Gu Lee教授、东国大学(Dongguk University)Joong Kwoen Lee教授共同成为本次会议的召集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生前最后一次接受张奠宙教授访问的谈话记录。访问中,陈先生谈了数学、数学教育、中国的数学教育等问题。就在这次访谈一个月后,2004年12月3日,陈先生不幸辞世,这次谈话成了他老人家留给世人关于数学教育的最后一篇忠训。陈省身教授是20世纪一位世界级大数学家和大教育家,他深邃的思想、理念和丰富的阅历、体验,是数学世界的宝贵财富,我们深深怀念他。感谢张奠宙教授在第一时间提供了文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