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农  张玉奎  李玉珊  卢佩章 《色谱》1988,6(6):325-330
]本文在液相色谱保留值基本方程lnk'=A+BCB+ClnCB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C18担体的保留值规律。研究表明:参数C在反相色谱中影响很小,参数B—作用指数对给定的溶质、冲洗剂体系下是常数而不随C18担体变化;而参数A则随C18键合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此基础上,在比较宽的浓度范围内预测了不同C18担体上的保留。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反相液相色谱作用指数C的温度效应对给定溶质、温度升高,C值降低;并符合近似的状态方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不同温度、不同冲洗剂浓度的溶质下保留值、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等度条件下反相液相色谱中溶质保留与溶剂化结构参数间的定量关系;考察了反相液相色谱保留值变化规律式lnk'=a+cC~b中参数a.c 与溶剂化结构参数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能较好地预测等度和不同冲洗剂组成下溶质的保留值,将乙腈-水和甲醇-水冲洗剂下的a.c值定量关联,表明在考虑溶质的氢键作用参数后,其相关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等度条件下反相液相色谱中溶质保留与溶剂化结构参数间的定量关系;考察了反相液相色谱保留值变化规律式lnk'=a+cC~b中参数a.c 与溶剂化结构参数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能较好地预测等度和不同冲洗剂组成下溶质的保留值,将乙腈-水和甲醇-水冲洗剂下的a.c值定量关联,表明在考虑溶质的氢键作用参数后,其相关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反相液相色谱作用指数进行已知保留值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提出了采用反相液相色谱作用指数进行已知保留值定性的方法,该方法是建立在反相液相色谱保留值基本方程Ink′=a+cC_B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各类样品标准的a,c指数库来实现保留值的预测,从而达到定性的目的,在定性过程中利用了参数a,c之间的线性关系以及双柱之间的a-a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典型的实例来验证这种定性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张祥民  王文领 《分析化学》1997,25(7):755-758
基于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的内在联系,首次讨论了用气相色谱保留值预测两元冲洗体系反相液相色谱作用指数的方法,该方法经文献数据验证,其预测结果达到了实验精度,这为扩大反相液相色谱的作用指数库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疏水分配常数用于反相液相色谱保留值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农  张玉奎 《分析化学》1993,21(4):384-387
在反相液相色谱保留值基本方程log k_′=a+_cC_B的基础上,描述了采用疏水分配常数及氢键作用能来预测a、c参数的方法,并系统讨论了疏水分配常数对参数a、c的影响,借此对反相液相色谱宽浓度范围内的保留值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从分子微观参数预测反相色谱保留值方程系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戴朝政 《色谱》1995,13(2):75-79
在考虑氢键作用能随流动相组成改变的情况下,重新推导了液相色谱保留值方程,进而得到液相色谱保留值方程系数与分子微观参数之间的关系。在分子母体结构相同条件下,提出采用五个系数预测反相色谱保留值的方法,并用文献数据给予验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反相液相色谱中顶替吸附多种相互作用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不同色谱参数(如流动相组成、柱温、溶质、溶剂及键合相配体分子中的碳数)对保留值收敛性的影响,并用热力学方法导出了4个新的保留值收敛方程,已经在各种同系物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另外,本文还建立了一种能够采用计算机直接从实验数据计算保留值收敛点坐标的方法,预测值与做图法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边六交  耿信笃 《色谱》1996,14(3):179-181
通过考虑溶质和溶剂在液相色谱体系中的相互作用,从理论上给出了一个描述溶质在液相色谱体系中进样量与保留值之间关系的方程。由方程可以证明,当进样量趋于零时,溶质的保留值为一定值,当进样量无限大时,溶质的保留值趋于零,且随着进样量的增加,溶质的保留值必然减小。通过方程的线性形式,可以获得两个描述色谱体系特征的重要参数:一个是溶质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平衡常数K,另一个是假想的分布在固定相表面上的活性点总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热力学的方法,导出了反相离子对色谱中有机溶剂浓度与保留值间的关系为: 1nk′_(ip)=1nk_(ip)~W+C_(ip)C_b 此关系式能很好地描述有机溶剂浓度对具有一、二和三价与离子对试剂反电荷溶质的保留值的影响。通过与溶质在反相色谱中保留行为的比较,确定静电力和分子作用力对参数1nk_(ip)~w和C_(ip)的贡献,而静电作用力与溶质的电荷数直接相关。通过对溶质电荷数对反相离子色谱中保留值贡献的修正,可估算溶质在反相色谱中的保留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反相液相色谱(RP-HPLC)和离子对反相液相色谱甘氨型(G)和牛磺型(T)结合胆汁酸的选择性变化规律,首次发现在给定冲洗剂浓度下,G、T对结合型胆汁酸的选择性因子或结合型选择性为常数。本文同时还在反相液相色谱保留值基本方程的基础上讨论了G、T对选择性变化规律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用反相色谱模式, 在不同流动相流速条件下所得到的细胞色素C的肽谱图. 发现在低流速时, 保留弱的肽谱峰增多, 而在高流速时保留强的肽谱峰增多, 未发现溶质分子质量与溶质相对保留值(RRT)之间存在有特定的变化关系. 然而却发现了两种变化规律, 即溶质相对保留值(RRT)与流动相流速之间的双对数线性关系(1) log RRT=a+blog ν, 及所得该二线性参数, a与b之间的线性关系(2) a=c+db. 预计该结果可能会在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和蛋白质组学中分离低丰度蛋白时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彦  张静  耿信笃 《色谱》1999,17(4):326-331
以波相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统一保留模型(SDM-R)的二参数、三参数和四参数方程为基础,研究了在预测同系物保留值时实验点与预测方程参数间的匹配关系。用两个实验点,分别以二、三和四参数方程对反相色谱中同系物保留值进行预测,发现预测值与实验值基本相符,但以二参数方程预测结果为最佳。又与其它保留方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证实了上述结论。当实验点数增加到4~5个时,多参数方程预测同系物的准确度增加,且明显高于二参数方程。同时还讨论了方程中各参数与同系物碳数间的线性关系,发现二参数方程中的参数遵循同系物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1引言定量结构保留关系(QSRR)是指分子结构描述符与其色谱保留值(如气相色谱保留指数、液相色谱容量因子等,以“Se”表示)之间的数量关系。影响溶质的色谱保留值的因素主要有溶质与溶质之间、溶质与固定相之间、溶质与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测定时的外部条件(如柱温、流速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反相液相色谱保留模型和Martin方程, 采用热力学方法导出了一组包括各种色谱参数(如柱温、流动相中有机改性剂浓度以及溶质、溶剂和键合相表面烷基配体中的碳数)的线性保留方程。利用这组方程能够解释反相液相色谱中各种线性保留规律和实验现象, 并预测和实验验证了多种文献未报道的线性规律。  相似文献   

17.
根据色谱热力学理论,在色谱保留值公式统一形式的基础上导出了气相色谱保留系数(I)与反相液相色谱保留公式参数a,c之间的关系式,证明结构类似化合物的a,c值与保留指数呈线性关系,同时存在氢键作用能、偶极矩作用的影响,从而提出了色相色谱与反相液相色谱保留值换算的方法;该理论为氯代芳烃的文献数据所证实。  相似文献   

18.
依据液相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对溶质在反相液相色谱(RPLC)保留过程及其吸附、解吸附过程中的焓熵补偿进行了研究, 证实了在RPLC中焓熵补偿确实存在。从焓熵补偿的定义出发, 从理论上证明了溶质在保留过程中的焓熵补偿温度本质上为溶质保留值的收敛温度, 其数值为Z对1/T线性作图的斜率与截距之比。与惯常计算焓熵补偿温度的方法相比, 本文的方法所得补偿温度更为合理且不受流动相中强溶剂浓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白泉  张瑞燕  耿信笃 《化学学报》1997,55(10):1025-1029
依据液相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对溶质在反相液相色谱(RPLC)保留过程及其吸附、解吸附过程中的焓熵补偿进行了研究, 证实了在RPLC中焓熵补偿确实存在。从焓熵补偿的定义出发, 从理论上证明了溶质在保留过程中的焓熵补偿温度本质上为溶质保留值的收敛温度, 其数值为Z对1/T线性作图的斜率与截距之比。与惯常计算焓熵补偿温度的方法相比, 本文的方法所得补偿温度更为合理且不受流动相中强溶剂浓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溶质保留值与流动相组成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小江  王连生  田笠卿 《色谱》1992,10(2):70-74
]本文采用分配理论和共溶剂理论的方法,探讨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溶质的保留机制,并推导了溶质保留值与流动相组成的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计算溶质的保留值,所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