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明  张静 《分析试验室》2003,22(Z1):238-238
探讨了荧光红与曙红Y之间的荧光能量转移,研究了Cu(Ⅱ)-荧光红-曙红Y-邻菲罗啉能量转移荧光猝灭体系的最佳条件,建立了荧光分析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λex/λem=404.7 nm/545 nm,乳化剂0P存在下,荧光红的荧光光谱(λem=524 nm)和曙红Y的吸收光谱(λmax=520 nm)能有效重叠.当荧光红和曙红Y单独存在时,其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24 nm和545 nm;当荧光红和曙红Y同时存在时,曙红Y的最大发射波长不变,但其荧光强度明显增大,可见,荧光红和曙红Y分别作为能量给予体和能量接受体发生能量转移,使曙红Y荧光光谱灵敏度增大.在pH 6.5~7.6的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Cu(Ⅱ)与曙红Y和邻菲罗啉形成配合物使曙红Y的荧光猝灭,加入荧光红后,体系的荧光猝灭值大大增加.利用荧光红-曙红Y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铜,提高了测定铜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铜含量在0~250μg/L范围内与曙红Y的荧光猝灭程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082μg/L;测定100μg/L铜溶液,其相对标准偏差为4.6%;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1%~107.7%.方法已应用于人发、茶叶中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0.1 mol·L-1 Tris-HCl缓冲溶液(pH 8.2)中,人血清白蛋白(HSA)的荧光性质以及由于苏丹红Ⅰ的存在而使HSA的荧光猝灭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HSA溶液在280 nm波长激发时,其发射波长为337 nm.当有苏丹红Ⅰ存在时其荧光发射的强度将出现猝灭,而且荧光猝灭程度(△F)与苏丹红Ⅰ的质量浓度在0.5~7.5 mg·L-1(r=0.999 7)之间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b/k)为0.1 mg·L-1,测定限(10Sb/k)为0.5 mg·L-1,相对标准偏差(m=6,n=11)为0.7%~1.8%,加标回收率为91.9%~109.3%.  相似文献   

3.
苏丹红Ⅰ-人血清白蛋白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5℃、pH 8.2的Tris-HCI缓冲液中,苏丹红I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能产生有效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苏丹红Ⅰ的加入使HSA的荧光猝灭.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通过人血清白蛋白共振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测定苏丹红I的方法,其方法线性范围为0.5~7.5μg/mL,检出限为0.1μg/mL,RSD=0.7%~1.8%,加标回收率为91.9%~109.3%.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pH5.0~6.4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和CTMAB存在下,Mo(Ⅳ)对二甲氧基羟基苯基荧光酮(DMH-PF)的荧光猝灭效应,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微量Mo(Ⅳ)的新体系,DMH-PF最大激发波长为λex=514nm、最大发射波长为λem=547nm,DMH-PF与Mo(Ⅵ)形成1:2配合物使荧光猝灭,荧光猝灭量与Mo(Ⅵ)在0~0.072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2mg/L,体系稳定,灵敏度高,采用液膜分离富集钼,可应用于合金钢和石墨中微量钼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在pH 3.1~5.2的HCl-NaAc缓冲介质中,溶液中的铁(Ⅲ)与过氧化氢(H2O2),水杨基荧光酮(SAF)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反应产生一多元混合络合物,使水杨基荧光酮溶液的荧光明显猝灭,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铁的荧光猝灭分析法.该体系的激发波长λex=435.8 nm,发射波长λem=540 nm.铁的浓度在2~100 μ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41 μg/L.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用于天然水和人发样中微量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三元杂多酸荧光猝灭测定食品中硼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发现,硼钼杂多酸能与罗丹明B形成缔合物,导致罗丹明B的荧光发生静态猝灭,以此建立了荧光猝灭测定痕量硼砂的新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当λex/λem=540/582 nm,硼砂浓度在2.4~108μg/L范围内时,荧光猝灭强度与硼砂含量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2),检出限为1.42μg/L,加标回收率在91.3%~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3.76%.该方法用于食品中痕量硼砂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基于司帕沙星能够猝灭四溴荧光素的荧光且荧光猝灭程度与司帕沙星的量成正比,建立了一种测定微量司帕沙星的方法。在pH3.5的Clark—Lubs缓冲溶液中,四溴荧光素激发波长λex=485nm、发射波长λem=545nm,司帕沙星的质量浓度在0~2.0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检出限为42.7μg/L。已用于片剂及胶囊中司帕沙星的测定。6次平行测定回收率为93.8%~104.3%,相对标准偏差为1.1%~2.8%。  相似文献   

8.
微波消解-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波消解前处理样品,在(CH2)6N4(六亚甲基四胺)-HCl介质中,溶液中的铜能与甲磺酸加替沙星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使甲磺酸加替沙星的内源性荧光显著猝灭,据此建立了铜-甲磺酸加替沙星的荧光分析新方法.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365 nm,最大发射波长λem=500 nm,铜浓度在4.0×10-8 ~1.2×10-5 mol/L范围内,与荧光猝灭程度成正比.检出限为1.2×10-8 mol/L,回收率为97% ~104%.该法可直接用于测定铜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尿嘧啶的荧光猝灭法测定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尿嘧啶猝灭伊文思蓝(Evans blue)的荧光猝灭机理,并根据尿嘧啶对伊文思蓝荧光的猝灭作用,建立了测定尿嘧啶的新方法.当用253 nm激发时,伊文思蓝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387 nm,线性回归方程为:c=11.85I0/IF-12.30,相关系数为0.999 0,线性范围为0.2 ~20 mg/L,检出限为0.14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求得伊文思蓝与尿嘧啶的形成常数为K=4.88×103 L/mol,试验了pH、干扰离子、放置时间、核酸水解产物等对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体积分数95%乙醇介质中,吖啶黄、吖啶橙的荧光发射波长与苏丹红染料的吸收波长十分接近。实验数据表明,随着苏丹红I~IV用量的增加,溶液中吖啶黄、吖啶橙荧光发射强度明显降低,其荧光猝灭程度与苏丹红用量成正比。动力学研究表明苏丹红I,II与吖啶黄或吖啶橙之间可形成非共价复合物,从而发生静态荧光猝灭;而苏丹红III,IV猝灭吖啶黄或吖啶橙则表现为一种复杂的动力学特点,可能同时存在静态荧光猝灭与动态猝灭。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腺嘌呤猝灭伊文思蓝(Evans blue)的荧光猝灭机理并建立了测定腺嘌呤的新方法.当用253nm激发,伊文思蓝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387 nm,腺嘌呤对伊文思蓝的荧光具有猝灭作用.线性回归方程为:p(mg/L)=1.836×103 IF-1 -9.110,相关系数为0.999 7,线性范围为0.20~20.0 mg/L,检出限为0.18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6%.试验了pH、干扰离子、放置时间等对测定的影响,该方法可用于核酸水解产物中腺嘌呤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在HCl-NaOAc酸性缓冲介质中,曙红Y(EY)与盐酸吡格列酮(PGH)反应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不仅引起曙红Y的荧光猝灭(FLU),更能导致共振散射(RRS)的显著增强。荧光猝灭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524nm和λem=544nm;最大共振散射波长为308nm,并在540nm处产生一共振峰。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9.04×10-7~2.05×10-5mol/L(FLU)和1.6×10-7~5.1×10-6mol/L(RRS),检出限分别为1.88×10-7mol/L(FLU)和4.82×10-8mol/L(RRS)。研究了荧光和共振散射的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据此建立了灵敏、简便、快速测定抗糖尿病药物盐酸吡格列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中微量苯胺类化合物的重氮化耦合荧光猝灭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亚硝酸根-苯胺类化合物-2-萘酚重氮化-耦合反应体系对2-萘酚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检测水中微量苯胺类化合物的新方法.方法的激发波长为353 nm,发射波长为418 nm.在所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测定苯胺、对硝基苯胺、邻硝基苯胺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640 μg/L,0~720 μg/L和0~740 μg/L,检出限分别为0.017 9、0.020 5、0.026 5 mg/L.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的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回收率为98%~103%.  相似文献   

14.
恒波长同步荧光淬灭法测定食品中苏丹红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恒波长同步荧光淬灭测定苏丹红Ⅱ的新方法.研究表明,苏丹红Ⅱ对硫酸奎宁的荧光有淬灭作用,通过Stern-Volmer方程的计算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得到苏丹红Ⅱ对硫酸奎宁荧光的淬灭机制主要为动态淬灭,且淬灭程度与苏丹红Ⅱ的含量呈线性关系.当△λ=30 nm时,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6 ~5.0×10-4mol/L,检出限为2.393×10-11 mol/L.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Cu2+对硫堇(TH)荧光光谱的影响,发现Cu2+对TH的荧光有猝灭作用。为了消除瑞利散射的干扰,进一步考察了Cu2+对TH同步荧光(Δλ=4~12 nm)的猝灭情况,并确定λex为626 nm,λem为635 nm(Δλ=9 nm)为工作波长。在同步荧光猝灭度(ΔF)与Cu2+质量浓度(ρCu2+)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据此建立了测定Cu2+的新方法。Cu2+的线性范围0.0133~0.975μg/mL,检出限为0.004μg/mL,加标回收率为97.4%~104.2%。该方法可用于自来水和矿泉水中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Ce 杯 [8]芳烃 蛋白质体系的相互作用和荧光发光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Ce 可产生λex,max=2 5 4nm ,λem ,max=36 1nm的自身荧光。杯 [8]芳烃在一定条件下能猝灭其荧光 ,加入蛋白质后体系的荧光又进一步猝灭 ,故可利用杯 [8]芳烃 Ce 形成的镧系超分子作荧光探针测定蛋白质 ,同时 ,初步探讨了体系的相互作用机理。该实验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1 1~ 11.4mg/L ;检出限为 2 .83× 10 -3 mg/L。本方法简便、可靠、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7.
在KH2PO4-Na2HPO4介质中,乳化剂OP存在下,铜(Ⅱ)与水杨基荧光酮(SAF)形成配合物使荧光猝灭,由此建立了测定微量铜的荧光猝灭新方法.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365 nm,最大发射波长λem=526 nm.研究表明,该法Cu(Ⅱ)的含量在0.0~5.0 μg/25mL范围内与荧光猝灭程度(△F)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3,检出限为1.28 μg/L.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测定纤维用亚麻原茎中微量铜的测定,回收率在99.8%~101.5%之间.  相似文献   

18.
对荧光探针N-9-吖啶-α-氨基乙酸的合成方法作了改进,使偶氮化反应时间由7 h缩短为3 h,产率由78.9%提高至85.2%.此试剂与铜(Ⅱ)反应使其荧光猝灭,并据此提出了以此试剂为探针的痕量铜的荧光光度测定法.在pH 7.0的缓冲介质中,在一定量的乙醇存在下,铜(Ⅱ)与荧光探针反应,通过测定样品溶液和空白溶液在激发波长(λex)262.0 nm和发射波长(λem)456.0 nm的荧光强度FA和FB,计算得反应液荧光强度猝灭程度△F,其荧光强度的猝灭程度与铜(Ⅱ)质量浓度在0.20~600.0 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a/b)为0.04μg·L-1.按此方法分析了3个环境水样,测得其铜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2.5%,回收率在96.0%~102.0%之间.  相似文献   

19.
在HCl-NaAc酸性缓冲介质中,曙红Y(EY)与马来酸罗格列酮(ROM)反应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不仅引起吸收光谱(UV)的变化和EY的荧光猝灭(FS),更能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以试剂为参比,吸收光谱的最大褪色波长为510nm;荧光猝灭的激发波长λex和发射波长λem分别为521和544nm;最大共振散射波长λRRS为307nm,并在532nm处形成较强的散射峰。各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98×10-7~7.5×10-6 mol/L(UV)、8.34×10-8~1.79×10-5 mol/L(FS)和4.66×10-9~1.25×10-5 mol/L(RRS),检出限分别为1.49×10-7 mol/L(UV)、2.50×10-8 mol/L(FS)和1.40×10-9 mol/L(RRS)。文中研究了吸收、荧光和共振散射的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并对荧光猝灭机制及RRS的增强进行了讨论,据此建立了灵敏、简便、快速测定抗糖尿病药物马来酸罗格列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迷迭香酸的CdTe量子点荧光探针同步荧光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迷迭香酸对CdTe量子点荧光的猝灭效应,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测定微量迷迭香酸的同步荧光法.在pH 5.7的缓冲溶液中,当固定波长差为210 nm时,CdTe量子点的同步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位于320 nm.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迷迭香酸质量浓度在0.36 ~11.52 mg·L-1(1.00×10-6 ~3.20×10-5 mol/L)范围与CdTe量子点的同步荧光强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0F/IF=0.931 7+0.128 9 ρ(mg·L-1),相关系数r=0.998 2,检出限为0.16 mg·L-1.10次重复测定2.16 mg·L-1 的迷迭香酸,相对标准偏差为2.8%.同时对其同步荧光猝灭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