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镍铬铝钇硅合金中铝、钇、硅含量的方法。采用盐酸–硝酸(6∶1)混合酸溶解样品,通过基体匹配消除基体镍的干扰,铝、钇、硅的分析谱线分别为394.401,371.029,251.611 nm。铝、钇、硅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00~30.00,1.00~20.00,1.00~30.00 mg/L范围内与其发射强度呈良好的线性,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分别为0.013,0.002,0.064 mg/L。加标回收率为94.60%~103.51%,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n=11)。该方法快速、稳定,可用于实际生产中镍铬铝钇硅中铝、钇、硅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TBP柱上分离—ICP—AES法测定二氧化铀中微量杂质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ICP-AES法对二氧化铀中23个微量杂质元素进行了测定.取样量100mg时铝、钡、钙、钴、铬、铜、饵、铁、铪、铟、镁、锰、钼、铌、钛、铅、锡、钽、镍、钒、钇、锌和锆的测定范围是20~800μg·g~(-1),回收率为94%~106%,RSD(n=8)为0.2%~1.6%.  相似文献   

3.
0.500 0g柴油抗磨剂样品用10mL甲苯溶解,然后用甲苯定量至30g,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样品溶液中钠、钾、钙、镁、铁、钼、锌、磷、硼、硅、锡等11种微量元素。氧气流量为30mL·min~(-1),钠、钾、钙、镁、铁、钼、锌、磷、硼、硅、锡的分析谱线依次为588.957 0,766.444 0,393.386 0,279.512 1,259.913 0,202.016 7,213.815 8,214.915 7,249.713 5,251.613 4,189.917 7nm。在等离子体气体中加入氧气有效消除了积碳现象,以钇为内标元素。11种元素的线性范围均为0.05~10.0mg·L~(-1),检出限(3s)为0.001 2~0.086 1 mg·kg~(-1)。在1.000 mg·kg~(-1)浓度水平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5.7%~107%,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3%~4.7%。  相似文献   

4.
高纯五氧化二钒样品在硝酸-氢氟酸(4+1)混合液中经微波消解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样品溶液中15种杂质元素(钛、硅、铝、铬、镍、铜、铅、砷、磷、铁、锰、钙、镁、钾、钠)的含量。采用内标法消除基体的影响。方法的检出限(3s/k)在0.03~0.89μg·L-1之间。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0.0%~11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8)小于5.0%。五氧化二钒5号样品中8种杂质元素的测定值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核对,测得结果互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钛酸钡纳米粉体样品用盐酸溶解,在所得样品溶液中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以氧化物存在于样品中的7种杂质元素(包括镁、锶、钾、钠、铝、硅及铁),对测定的光谱条件进行了试验并优化达到上述各元素的测定上限为0.1%(质量分数).测得方法的检出限(3S/b)为(单位μg·L-1):2.0(铝),1.0(铁),20.0(钾),0.2(镁),4.0(钠),3.0(硅)及0.5(锶).应用此方法分析了两件实样,所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等于2.0%,对其中4种杂质元素(镁、钾、钠和锶)同时用HG/T 3587-1999标准中的方法作分析校核,所得结果与此方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0.500 0g金属铬样品用盐酸10mL,过氧化氢1mL溶解,加入高氯酸1mL蒸至冒烟,使铬(Ⅲ)氧化至铬(Ⅵ),加水稀释并在乙酸缓冲介质中加入100g·L-1乙酸铅溶液9.0mL沉淀分离铬,滤液用水定容至100mL作为试液。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其中铜、镍、铁、锰、铝和镁等6种杂质元素。所选择此6种元素的分析谱线依次为327.393,231.604,238.204,257.610,396.153,285.213nm。6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均在10.00mg·L-1以内与其发射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在0.001 8~0.020mg·L-1之间。方法应用于实样分析,测定值与基体匹配法测定结果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87%~2.9%之间。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方法的回收率,测得回收率在93.2%~113%之间。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镁及镁合金中锌、镍、铝、硅、锆、锰、铍、铜、铁、钛、铅、银、钙、钇、镧、铈和钕等17种元素的含量,对共存元素产生的光谱干扰进行了校正,并优化各元素的分析谱线及仪器工作参数。应用该法对镁合金标准样品(C65XMGA10)和纯镁样品进行分析,17种元素的回收率为85.0%~110.0%,相对标准偏差(n=9)为0.5%~5.6%。  相似文献   

8.
采用盐酸消解五氧化二钒样品及其中所含可溶性杂质,再以无水碳酸钾与硼酸高温熔融不可溶性杂质,然后以盐酸溶解熔块,合并溶液后以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杂质元素铌、锆、钛、钨、硅、铝、钼、钴、铬、镍、铜、铅、镉、砷、磷、铁、锰、钙和镁的含量。试验了基体元素和共存元素对测定的干扰,优化各元素的分析谱线,运用同步背景校正消除基体影响。19种元素的检出限在10~225μg.L-1之间,背景等效浓度在5~150μg.L-1之间。方法用于分析五氧化二钒样品,测定结果与其它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值一致;分析五氧化二钒标准样品(GSBH 42015-96)的测定值与标准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镁钕合金中硅、铝及铜3种杂质元素的含量。选择盐酸(1+1)溶液10mL溶解试样(0.1g),以克服合金的基体元素及其他共存元素的干扰为目标,选择测定上述3种元素的分析谱线依次为251.611,237.313,224.700nm。用0.1g高纯镁及与试样中含钕量近似的钕标准溶液作为基体,加入一定量的硅、铝和铜的标准溶液后,按试样相同的溶解方法处理并定容至100mL。按所选仪器工作条件进行光谱测定,并制作各元素的工作曲线。硅、铝、铜的检出限(3s)依次为0.006,0.002,0.01mg·L-1。对2个样品中的3种元素各测定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3.7%。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2.0%~108%之间。  相似文献   

10.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精对苯二甲酸中钛、钼、铬、镍、钴、锰和铁等7种金属杂质的含量。石墨炉灰化温度为750℃,灰化时间为45min,采用硫酸(1+1)溶液溶解残渣。铁和镍的质量浓度在20μg·L-1以内,钴、锰、铬、钼和钛质量浓度在120μg·L-1以内呈线性。各元素的检出限(3S/N)在0.5~1.6μg·L-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2.0%~10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5%。采用本法测定样品中钴、锰和铁的含量,结果与标准方法所测得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直接测定超细锆钇粉中多种杂质元素,考察了基体效应对测定元素的影响。定量加入内标元素有效地校正了基体效应及仪器波动等因素引起的测量偏差。方法的固体检出限在0.01~10/zg/g;精密度在1.1%~4.7%;加标回收率在91.0%~110.5%范围。  相似文献   

12.
铅晶质玻璃经氢氟酸和高氯酸溶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铅晶质玻璃中15微量元素铝、砷、钡、钙、铒、铁、镁、钕、镍、锑、锡、锶、钛、锌和锆的含量。对输出功率和雾化气流量等仪器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15种元素的方法检出限(3s)均小于0.03 mg.L-1。方法用于铅晶质玻璃样品分析,各元素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01%~2.10%之间。  相似文献   

13.
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小龙虾不同部位的微量金属的含量。分别选择317.93,327.396,285.213,213.856,396.152,259.940,334.941,213.618,259.372,589.592,233.527,766.491 nm波长的谱线为测定钙、铜、镁、锌、铝、铁、钛、磷、锰、钠、钡、和钾的分析线。各痕量元素的检出限(3s)在1.6~32.3μg.L-1范围内。应用此法分析了小龙虾样品,12种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66%~2.96%之间,回收率在93.3%~111.1%之间。  相似文献   

14.
取适量于60℃均匀化的样品(称准至±0.1mg),必要时按一定比例加入基础油稀释后再加入含有钴内标的航空煤油稀释至要求体积。此作为样品溶液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其中铁、镍、铜、钒、锌、锰、铬及铝等8种磨损金属的含量。仪器带有加氧系统,以流量40mL·min-1供氧以除去矩管积碳。选择上述8种元素的分析谱线依次为259.94,217.467,324.754,311.837,213.856,257.610,283.563,308.22nm。8种磨损金属的线性范围均为100.0mg·L-1以内,方法的检出限(3s)在0.002 1~0.056μg·g-1之间。在3个浓度水平上对方法的回收率进行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9.5%~108%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在0.16%~2.0%之间。  相似文献   

15.
铜铟镓硒靶材样品采用硝酸-盐酸(3+1)混合液低温电热板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样品溶液中镓的含量。镓、钇的分析谱线分别为417.2,371.0nm,以钇为内标物。镓的线性范围在100mg·L~(-1)以内,方法的检出限(3s)为0.14mg·L~(-1)。方法用于铜铟镓硒靶材样品的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7.5%~10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为0.31%~1.8%。  相似文献   

16.
王峰  黄薇  唐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2,(11):1257-1260,1264
在pH 9.2的硼砂-盐酸缓冲溶液中,在一定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存在下,鞣花酸与钇(Ⅲ)反应使其荧光淬灭,据此提出了测定痕量钇(Ⅲ)的荧光光度法。通过测定样品溶液和空白溶液在发射波长454nm处的荧光强度,计算得反应液荧光强度淬灭程度ΔIf,其荧光强度的淬灭程度与钇(Ⅲ)的浓度在2.0×10-6~8.0×10-5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2.63×10-7 mol·L-1。方法的回收率在99.0%~99.5%之间。并利用共振散射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体系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真假紫砂壶中砷、钡、铋、镉、铬、铁、汞、锰、镍、铅、锑和锡等12种重金属元素。紫砂壶样品用盐酸(10+90)溶液浸泡4h,仪器高频功率为1 150 W,辅助气流量0.5L·min-1,载气流量0.5~0.6L·min-1,观察高度9mm。12个元素的质量浓度均在5.00 mg·L-1以内与其发射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k)在0.002~0.010mg·L-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3.0%~10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21)在0.24%~0.83%之间。  相似文献   

18.
原油样品(2.0g)用稀释剂航空煤油稀释至20.0g后,直接进样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其中银、铝、硼、钡、钙、镉、铬、铜、铁、镁、锰、钼、钠、镍、铅、硅、锡、钛、钒和锌等20种元素的含量。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20种元素的检出限(3S/N)在0.1~3mg·kg-1之间。方法用于分析原油样品,所得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24%~6.23%之间,回收率在80%~105%之间。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氮化钒铁中8种杂质元素(铝、铬、镁、锰、磷、钾、钠、硅)的含量。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氮化钒铁进行半定量分析,根据所得结果进行基体匹配,配制标准溶液,制作工作曲线,并用ICP-AES对样品中上述8种元素进行定量测定。试验选择此8种元素的分析线依次为236.705,205.560,285.213,279.079,213.618,769.896,330.298,256.611nm。方法用于生产样品的分析,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在0.29%~4.5%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6.0%~105%之间。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氟铍酸铵中的8种主要杂质元素。以超声辅助溶解样品,然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氟铍酸铵中的钠、镁、铝、铬、铁、镍、铜、磷等8种杂质元素,8种元素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5%~1.55%(n=6),检出限在0.2~19.1μg/L之间,定量范围满足氟铍酸铵中8种杂质元素的限量要求。磷的加标回收率为76.7%,其余7种杂质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80.9%~95.1%之间,测量准确度满足分析要求。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了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