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药研究必须走多学科协作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发现新药的命中率一直是药物化学家追求的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药的研究模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已从比较盲目的随机筛选走向目标明确的药物合理设计,但是,目前花费在新药研究上的费用仍在不断上升。据1996年美国一些大的制药公司统计,平均开发一个新...  相似文献   

2.
细胞代谢与药物代谢是新药筛选和研发的关键环节,在推动人类大健康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细胞代谢和药物筛选以传统细胞培养测定研究为主,多为静态培养条件,无法很好地模拟体内细胞动态微环境。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通量分析技术。微流控芯片模块可高度模拟细胞体内动态微环境,与质谱联用可实时在线检测样品物质,具有高效、快速、简便、样品和试剂消耗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细胞代谢和药物代谢分析,有利于加速药物筛选研发进程。该文重点综述了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在细胞代谢和药物代谢方面的应用概况,并对目前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在新药研发与细胞分析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药物筛选是应用适当的筛选方法和筛选技术从海量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的方法,是提高研发效率、缩短周期、减少成本、降低风险、使新药研发能够持续进行的关键。药物筛选新技术的开发已成为医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就近年来发展的药物筛选新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组合化学、分子库与新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刚  恽榴红  王建新 《化学进展》1997,9(3):223-228
组合化学是进入90 年代以来寻找及优化新药先导化合物的主要研究方法, 其特点是改变了传统的逐一合成、逐一纯化、逐一筛选的模式, 而是以合成和筛选化学库的形式完成寻找及优化药物先导化合物, 极大地加快了药物先导化合物出现的速度。本文就目前有关组合化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以及我国应当采取的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李凤  张艳梅  康经武 《色谱》2020,38(5):502-515
人类疾病的发生往往与体内各种酶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酶一直是目前新药研发的重要靶标。天然产物是发现新药的宝贵资源,但是由于成分复杂,活性筛选一直受制于耗时费力的分离纯化过程。毛细管电泳(CE)技术由于具有样品和试剂消耗少、灵活多样的分离模式且不受样品基质干扰的特点,可以直接从粗提物开始筛选活性成分,在复杂样品活性筛选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该文综述了近十年来CE在天然产物中酶抑制剂筛选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CE应用于重要药物靶标,包括转移酶(激酶)、水解酶以及氧化还原酶等方面的应用,总结了用于酶抑制剂筛选的电泳分离模式和酶动力学研究,并展望了CE用于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筛选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小分子特别是过渡金属配合物与DNA的键合和分子识别特性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对高效低毒的新药设计、新药筛选、化疗药物的改型换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铜配合物,Cu(DAP)2SO4(DAP=2,3-二氨基吩嗪),并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其与鲱鱼精子DNA的相互作用,希望为设计和合成高效低毒、抗菌、抗肿瘤药物提供一定的科学研究基础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梁怡萧  潘建章  方群 《色谱》2021,39(6):567-577
药物筛选是新药研发的关键步骤,创新药物的发现需要采用适当的药物作用靶点对大量化合物样品进行筛选。高通量筛选系统能够实现数千个反应同时测试和分析,大大提高了药物筛选的实验规模和效率。其中基于细胞水平的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因为更加接近人体生理条件,成为主要的筛选模式。而目前发展成熟的高通量细胞筛选系统主要基于多孔板,存在细胞培养条件单一、耗时费力、试剂消耗量大等问题,且较难实现复杂的组合药物筛选。微流控技术作为一种在微米尺度通道中操纵和控制微流体的技术,具有微量、高效、高通量和自动化的优点,能较好地克服多孔板筛选系统的不足,为构建细胞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技术手段。微流控系统在细胞培养材料、芯片结构设计和流体控制方面均可灵活变化,能更好地实现对细胞生长微环境的调控和模拟。文章综述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细胞水平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的研究进展,按照不同的微流体操控模式,对基于灌注流、液滴和微阵列的3种类型的微流控细胞筛选系统进行了分类介绍,并分别总结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微流控细胞水平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前言     
<正>随着生物医学对疾病发生发展的深入研究和新的药物靶的出现,新药发现的研究已经改变了过去依赖大规模筛选的传统做法,而是更多地研究如何针对药物靶进行合理的药物设计.所谓的药物靶是指那些和疾病发生发展直接相关的基因以及由他们调控和表达的蛋白、细胞因子和信号分子等.在生物医学的研究中,新的活性蛋白不断涌现,但并不能都成为药物靶.真正成为药物靶的必备条件是从药物靶的激动剂或抑制剂能开  相似文献   

9.
五十年代是新药出现的兴旺时代,也为药物化学增添了丰硕的内容。这期间药物化学的研究方式,是将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或有效的合成药物作为基本“母体”,将其化学结构多方改变,从中总结化学结构与生物作用之间的规律,从而推导出作用更强的新药。采用这种研究方式,曾促使磺胺发展为长效磺胺,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发展为半合成抗菌素,甾体激素发展为强的松、氟氢可的松等,呈现一片蓬勃景象。可是,转入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通量筛选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已经成为发现新药物的重要途径之一。高通量筛选技术已大量应用于筛选药物活性成分的领域中,但是其中大部分为从化合物库中筛选活性成分,仅有十几篇文献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而中国传统中草药却是探索和发展新药物的丰富来源。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2008年到2017年的相关文献,阐述了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的高通量筛选技术在中草药活性成分的筛选及其应用进展,为今后中草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赫敏  张晶  杨林 《广州化学》2012,37(3):60-66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是目前国际上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QSAR)在新药研制中的研究方法包括取代基多参数法(Hansch法)、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等。QSAR在癌症、AIDS等药物研制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果,为药物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构建癌症药物理想的QSAR模型,为设计活性更高的抗癌化合物提供了理论指导,QSAR在新药结构设计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2.
热分析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热分析法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由于热分析技术的发展和热分析仪的不断改进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热分析法在药品检验、新药开发、剂型研究以及药物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从2008年博士毕业参加工作至今,从事新药研发已经接近11个春秋。作为课题的主持人或主要领导者,我主持或领导了多个药化课题的研发工作,包括代谢性疾病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药物等。在近11年的新药研发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新药研发是一项多学科协作的伟大工程。无论是早期的新药发现和临床前研究,  相似文献   

14.
钱鑫  田晏  罗欣欣  潘静苗  邓苏雅  黄一可  付琦峰  夏之宁 《色谱》2020,38(10):1170-1178
毛细管电泳(CE)在新药研发领域显示着重要的应用前景。CE使用水溶液介质作为实验体系,保证了药物筛选在类似于生命介质的环境中进行,优于其他传统体外仪器筛选方法。除了维持被筛选分子和作用对象的生物活性外,CE筛选过程着重突出配体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毛细管电泳药物筛选瞄准与药理学理论相关的重要参数,如结合常数Kb 、结合速率常数Kon 和解离速率常数Koff ,有利于模拟并预测机体内靶标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该文回顾了毛细管电泳进行药物筛选的历史,评述了毛细管电泳药物筛选方法所依据的理论和相对成熟的各种常用方法,并抽取了部分典型实例以及相关技术进行说明,对以亲和毛细管电泳、动力学毛细管电泳为手段的药物筛选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分子和细胞层次的药物筛选,以及针对不同类型的候选药物的研究工作都有提及。毛细管电泳与多种技术的联用,包括与质谱以及化学发光等联用发挥了更大的效能。联用方法还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毛细管电泳在DNA编码化合物库筛选中将有良好应用前景。馏分收集的发展为筛选药物提供了广阔前景,它配合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为毛细管电泳药物筛选提供了更多可能。总之,毛细管电泳多样可选的药物筛选方法和技术将为新概念的药物筛选与药物评价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DNA是生物的基本遗传物质,与生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癌变,突变等异常活动相关.绝大多数药物在生物体内的靶目标都是DNA,它们通过与DNA的相互作用来控制DNA参与的转录、翻译等过程.因此,研究药物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无论对于了解药物作用机理,进行药物体外筛选,还是利用药物的构效关系进行结构改造,设计活性更高、毒副作用更低的新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简易示波伏安法的研究—药物滴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俊杰  赵守孝 《分析化学》1993,21(8):939-941
本文运用简易示波伏安法成功地进行了药物滴定分析,测定了两种新药胃复康及氢溴酸苯甲托品,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这种方法克服双池伏安法仪器复杂等缺点,使用一个电解池和一个很简单的线路也可获得示波伏安图。它能部分地扣除充电电流,终点时峰形变化敏锐。  相似文献   

17.
《分析化学》2014,(1):154
蛋白激酶引发的蛋白质磷酸化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众多的人类疾病和蛋白激酶的活性异常密切相关,蛋白激酶也因而成为治疗癌症、炎症和其它免疫调控紊乱等复杂性疾病的重要药物靶点,开发、筛选小分子蛋白激酶活性抑制剂是当前新药研发的重要方向。因此,建立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灵敏度高的蛋白激酶活性检测方法是实现以蛋白激酶为靶点进行疾病诊断及新药开发的先决条件。传统激酶活性分析方法主要是依赖放射性32P标记或对特定磷酸化  相似文献   

18.
药物小分子与生物体内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药物发挥其药理活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高通量地筛选出能够与生物靶分子相互作用且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小分子,对于新药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超滤质谱技术是超滤装置与质谱技术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它能够在液相条件下快速地识别并鉴定出与生物靶分子结合的药物小分子配体。与其它分析方法相比,超滤质谱技术具有快速、灵敏、高通量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药物小分子和生物靶分子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超滤质谱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实验操作中的一些关键问题。重点介绍了超滤质谱技术在药物小分子与生物靶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盛振  黄琦  康宏  刘琦  曹志伟  朱瑞新 《化学学报》2011,69(16):1845-1850
相似性搜索技术在大规模药物筛选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作为其构成要素之一的化合物描述符, 则在相似性搜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迄今为止, 尚未发现一种描述符能够全面的描述化合物. 近来, 融合不同结构描述符用于相似性搜索的研究屡见报道, 不过由于这些描述符都源自化合物的结构, 融合以后不仅不能保证对化合物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还带来严重的冗余现象. 为此, 根据哲学中对于一个事物的描述需要同时从本质与外延两个方面同时进行这一基本原理, 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化合物活性描述符: 基因功能模块指纹(GO指纹), 综合运用结构指纹(本质)和GO指纹(外延)来描述化合物. 与将化合物基因表达直接构建的活性指纹不同, GO指纹不仅(1)降低了芯片数据的维度, 避免了其维度高、相关性强、噪声大的问题; 同时(2)拉近了描述符和化合物活性之间的距离. 通过将GO指纹和结构指纹融合后用于化合物相似性搜索, 结果表明新的描述符(1)使得结构和功能都相似的化合物之间的相似性更高; (2)而使得仅在单方面相似性较高的化合物得到有效排除. 本研究为进行快速、高效、大规模的药物筛选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势必将提高药物筛选的结果, 进一步加快新药研发和旧药新用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ADME/T)等性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寻找合适的药物载体提高药物分子的水溶解度、稳定性和膜渗透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已经成为药物设计开发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分子伞作为一种新的药物载体被报道,本文介绍了其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