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光超热电子与受激Raman散射特性的实验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在“神光Ⅰ”和“星光Ⅱ”上分别进行了二倍频、三倍频激光照射金盘靶、腔靶、碳氢有机膜平面靶的实验,研究了短波长激光产生的超热电子和受激Raman散射的特性,并探讨了抑制超热电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斜辐照激光等离子体辐射X光子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神光Ⅱ高功率激光装置上,实验研究了激光斜辐照形成的激光等离子体辐射X射线光子的特性及真空喷射热等离子体流的方向。采用针孔X射线相机测量了钕玻璃激光(基频1.053 μm)辐照铝靶形成的激光铝等离子体辐射的X射线光子的空间分布,并针对正入射和入射激光斜辐照情况下测得的X射线光子量及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发现:入射激光斜辐照固体平面靶产生的向真空喷射热等离子体流的方向是垂直靶面(即法线方向);正入射和斜入射激光叠加驱动靶时,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激光辐照的均匀性,但等离子体源辐射的X射线光子数并未发现显著地增加;当激光斜辐照与靶相互作用时,激光能量被等离子体吸收下降。  相似文献   

3.
在神光Ⅲ主机装置上,利用已经建成的两个激光束组,开展了激光间接驱动内爆物理磨合实验,是神光Ⅲ主机装置首次出中子实验。实验采用1400μm×2100μm黑腔,500μm的塑料靶丸充1 MPa的DD燃料,激光从黑腔两端55°注入。实验获得的最高中子产额为9.7×108。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黑腔的耦合效率约为50%;使用的黑腔偏长,靶丸被压缩为"薄饼形";中子产额和激光能量正相关;中子发射峰值时刻主要依赖于烧蚀层厚度。  相似文献   

4.
编制了二维非平衡激光靶耦合程序LARED-H的后处理程序,利用LARED-H计算的黑腔内等离子体状态量,求解定态多群光子输运方程,算出到达激光入射口的辐射强度及等效辐射温度.计算结果与神光-Ⅱ黑腔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在“神光-Ⅱ”高功率激光装置上,利用弯折靶、双台阶靶实验及通过对等离子体喷射状态的实验测量,研究了激光斜入射情况驱动的冲击波传播特性.结果表明,即使在大角度(约45°)斜入射的激光驱动下,靶材料中的冲击波依然是沿着靶面法线方向传播的,并能形成很好的一维正击波. 关键词: 斜入射 冲击波 弯折靶 双台阶靶 激光状态方程  相似文献   

6.
黑腔靶中超热电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神光”装置上进行了1.053μm激光与平面靶及一系列柱形黑腔靶相互作用实验。用一台多道滤波—荧光X光能谱仪(FFS)测得各种靶发射的超热X射线谱,由谱推导超热电子温度T_h和超热电子总能量E_h当照射靶单束激光能量E_(tar)为400~670J、脉宽τ=650~1150ps时,发现黑腔内明显存在两群服从Maxwell分布高能电子(T_h=35~45keV;T_(hh)=150~350kev),而且E_(he)占E_(tar)的份额为10%~12%。实验还表明:腔内的E_(he)与非线性过程特征量(SRS)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因此推断出腔内超热电子产生的主要机制是受激Raman散射。在相同照射条件下,黑腔靶产生的超热电子比平面靶严重。  相似文献   

7.
强激光在高Z等离子体中吸收的波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神光Ⅰ”输出的~500J、1.05μm,~200J、0.53μm激光和“星光Ⅱ”输出的~70J、0.351μm激光,实验研究了激光与金圆盘靶作用产生的等离子体对激光的吸收,获得了激光10°、45°入射Au盘靶吸收的波长关系。实验结果与一维平面等离子体吸收模型计算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介绍“神光Ⅱ”首次进行大能量基频光黑腔靶实验超热电子实验观测,采用十道滤波荧光谱仪(FFS)测量腔靶发射15—250keV硬x射线谱,由高能x射线谱通量推断超热电子占入射激光能量份额ηhe为13%—16%,由谱的斜率推断超热电子温度Th为35—45keV,由超热电子能量和受激拉曼散射光(SRS)能量的关联,推断超热电子产生的机理,并给出了不同腔靶在不同激光能量EL下超热电子产生的特征 关键词: 1.053μm激光 超热电子 黑腔靶 大能量激光  相似文献   

9.
2 ns, 351 nm激光黑腔靶受激Raman散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在神光Ⅱ装置上开展的长脉冲2 ns,351 nm激光与黑腔靶相互作用的实验,报道了受激Raman散射光时间分辨谱图及能量测量的实验结果。长脉冲2 ns激光注入小腔靶(Ø700 mm×1 250 mm)时,激光辐照缝靶产生的SRS光能量是激光与全腔靶作用产生的SRS光能量的1.3倍。在2 ns激光与不同尺寸黑腔靶作用的情况下,激光辐照小腔靶产生的SRS光能量比标准腔靶(Ø800 mm×1 350 mm)产生的SRS光能量高1.6倍。由于激光功率密度下降,2 ns激光打靶SRS散射光要弱于短脉冲1 ns激光打靶,但持续时间稍长。实验结果表明:长脉冲2 ns激光与标准腔靶相互作用时,等离子体“堵腔效应”比较严重,标准腔靶尺寸不再合适。  相似文献   

10.
利用“神光”-I激光装置输出的基频光(波长λ=1.054μm)与间接驱动激光聚变用时一种优化黑腔靶作用,获得了一个高纯度的黑腔辐射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在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为研究激光等离子体互作用产生的受激布里渊与受激拉曼散射光(SRS),基于神光Ⅲ原型装置利用新的背向散射诊断系统对真空黑腔靶与充气黑腔靶以及有无束匀滑效果情况下的散射光光谱进行了测量。实验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充气黑腔靶SRS散射光比真空黑腔靶大,在终端光学组件中使用束匀滑效果后也能降低散射光。诊断系统记录的散射光强度及光谱的时间变化过程对研究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腔靶软X射线能谱结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叙述了利用双狭缝透射光栅谱仪,在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神光装置上,对腔靶不同位置的能谱进行诊断,给出了腔靶源区能谱的空间分布和爆区的能谱结构,为腔靶辐射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神光Ⅱ装置上靶丸压缩实验中,黑腔长度的变化会影响靶丸赤道和两极受到的辐照强度,从而导致燃料区被压缩成不同的形状。介绍了辐射多群扩散建模下的辐射流体力学方程组及其数值方法。采用最近研制的二维总体LARED集成程序,对神光Ⅱ不同长度黑腔靶丸压缩变形实验进行了整体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辐射多群扩散建模可以反映腔内辐照均匀性变化情况,靶丸压缩形状与神光Ⅱ实验定性一致。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在神光Ⅲ原型激光装置上开展的一系列黑腔物理实验研究,从多个方面研究了黑腔内部等离子体状态和辐射场特性。用真空黑腔能量学研究获得了散射光、辐射温度和不同能段辐射流份额的定标规律,从能量学角度梳理和分析了整个激光黑腔相互作用过程。通过对黑腔中充入低密度低Z气体抑制了腔壁等离子体运动,明显减少了可能造成靶丸预热的金M带辐射流(1.6~4.4keV)份额。针对黑腔内部不同区域等离子体,研究了光斑区等离子体的运动,分析了其与电子热传导限流因子的关系;研究了冕区等离子体的运动,分析了不同充气等离子体条件对其的影响;在同一发次实验中同时测量了光斑区与再发射区的辐射流比值。  相似文献   

15.
本课题研究激光平面靶吸收与转换规律,主要利用“神光-Ⅰ”装置产生的1.053μm和0.53μm激光脉冲采Au盘靶,获得不同辐照强度和不同激光入射角等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并给出理论分析,计算和定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神光Ⅲ原型受激拉曼与受激布里渊散射份额测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光注入率测量是黑腔耦合效率测量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通过散射光测量来实现。在神光Ⅲ原型激光装置上进行的黑腔物理实验中,利用PIN探头阵列进行了散射光角分布测量。通过拟合分析,发现原型装置上激光等离子体非线性相互作用较神光Ⅱ装置要强,其中受激拉曼份额在10%量级,受激布里渊散射在20%量级。将由此评估的激光靶耦合效率代入辐射温度定标率公式中,得出的辐射温度值与实验中Dante测量值符合较好,说明对参量过程份额的评估具有一定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神光Ⅲ原型1 ns激光驱动黑腔辐射温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神光Ⅲ原型装置上,利用八束三倍频激光注入金柱腔靶,开展了光学高温计与软X射线能谱仪测量辐射温度的比对研究;利用功率平衡关系式,分析了神光Ⅲ原型1 ns内爆标准腔、1 ns输运腔的辐射温度与激光功率的关系,得到了两种腔靶X射线转换效率(耦合效率)约为50%—55%. 关键词: 辐射温度 冲击波 黑腔靶 激光靶耦合效率  相似文献   

18.
激光腔靶X射线面、体发射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在“神光”装置上进行的不同类型腔靶X射线面、体发射物理机制的实验研究。实验采用波长为1.053μm的激光,脉冲波形为高斯型,能量为500一700J/束,脉冲宽度为600一1000ps.典型靶由三个柱型腔组成,采取双束对打,两端的腔为吸收-转换区(源区),中间腔为辐射加热的内爆区。给出源区及内爆区X射线面、体发射测量结果,并通过分析、估算给出面、体发射强度比。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在“神光”装置上对几种类型的空腔靶进行了激光打靶实验,我们利用亚千X光透射光栅谱仪(TGS)、针孔相机(PC)、以及平响应X光二极管(P-XRD)对激光等离子体X光发射特性进行了研究。基本上弄清了空腔靶源区、向爆区X光发射特性。为激光间接驱动内爆的理论数值模拟和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激光柱形腔靶的X射线温度和X射线转换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实验和数值模拟给出的信息,解析研究激光加热柱形腔靶(简称“腔靶”)X射线温度与激光转换的X射线能之间的定标规律,推断了1989年在神光激光器上做的系列腔靶实验,对于每束激光能量为300—500J,脉冲宽度为0.7—1.0ns,波长λ为1.06μm的高斯型激光源,双束靶的X射线转换效率约为(50—55)%,X射线温度为(1.5—1.7)×106K。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