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溶剂热法一步合成氨基改性的Fe_(2)O_(4)(NH_(2)-Fe_(3)O_(4))纳米材料,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合成纳米材料进行表征,并将NH_(2)-Fe_(3)O_(4)滴涂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成电化学传感电极(NH_(2)-Fe_(3)O_(4)/GCE)。结果发现,NH_(2)-Fe_(3)O_(4)/GCE在最优条件下可以同时测定Cd^(2+)和Pb^(2+),Cd^(2+)在1.2×10^(-8)~9.6×10^(-5)mol·L^(-1)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49),检测限为1.4×10^(-9)mol·L^(-1);Pb^(2+)在4.8×10^(-8)~9.6×10^(-5)mol·L^(-1)时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843),检测限是2.7×10^(-9)mol·L^(-1)。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硫堇聚合物作为内参比探针分子,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将硫堇聚合于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SWNTs/GCE)上,并以该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建立了一种比率型检测Cu~(2+)的电化学传感方法。结果表明,在1~25μmol/L浓度范围内,Cu~(2+)的阳极溶出峰电流ICu~(2+)与聚硫堇氧化峰电流ITh的比值与Cu~(2+)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96nmol/L,方法用于加标自来水样中Cu~(2+)的检测,回收率较好。  相似文献   

3.
在线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Pb~(2+)和Ni~(2+)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湿法消解处理样品,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在线衍生同时测定酱油中Pb~(2+)和Ni~(2+)含量的方法。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Na DDTC)为衍生试剂,Hypersil ODS2 C-18反相色谱柱(5μm,250 mm×4.6mm)为固定相,甲醇-水-衍生剂(体积比63.5∶35∶1.5)为流动相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b~(2+)与Ni~(2+)的线性范围为0.5~50μg/m L,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8 2和0.999 0,检出限分别为0.3μg/m L和0.2μg/m 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8.1%~91.8%。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可作为酱油样品中重金属离子测定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制得金纳米粒子(AuNPs),基于AuNPs/Nafion与Ru(bpy)_3~(2+)之间的静电引力,制备了Ru(bpy)_3~(2+)/AuNPs/Nafion电化学发光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对该传感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实现对己烯雌酚的检测。在pH=7.0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含0.05mol/L三正丙胺)中,当己烯雌酚与修饰电极作用15min时,电化学发光强度减少值与己烯雌酚浓度的负对数在1.0×10-10~5.0×10-7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0×10-11 mol/L。对1.0×10-8 mol/L己烯雌酚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7%。测定己烯雌酚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8.0%~104.5%之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自组装-碳热造孔-刻蚀的方法将钴铁双金属层状氢氧化物(Co_(3)FeLDH)与石墨烯纳米筛(HG)复合,进而制备了基于Co_(3)FeLDH/HG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同时检测水中Pb^(2+)、Cd^(2+)和Zn^(2+)。由于HG的高比表面积、多孔性和良好的导电性,以及Co_(3)FeLDH阵列结构对重金属离子的强亲和性,所制备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分析性能。实验结果显示,Pb^(2+)与Cd^(2+)的峰电流与浓度在1~1500μg·L^(-1)、Zn^(2+)峰电流与浓度在5~1800μg·L^(-1)范围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对Pb^(2+)、Cd^(2+)和Zn^(2+)的检测限分别达2.41 nmol·L^(-1)、4.45 nmol·L^(-1)和15.38 nmol·L^(-1),大大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允许的生活水中3μg·L^(-1)(27 nmol·L^(-1))、10μg·L^(-1)(48 nmol·L^(-1))和1 mg·L^(-1)(33 mmol·L^(-1))的阈值。所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在环境分析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铅作为一种重金属离子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产生Pb^(2+)污染,因而Pb^(2+)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菁染料聚集体具有可控性,聚集体之间转化伴随着明显光谱信号变化。本研究合成一种方酸菁染料(F-Cl),其二聚体和单体可相互转化。以Pb^(2+)敏感的富G碱基序列(T30695)为模板,当Pb^(2+)存在时,富G序列形成G-四链体,诱导F-Cl由二聚体转化成单体,使得紫外吸收信号改变,实现Pb^(2+)的检测。该检测手段简单,仅需紫外光谱表征。同时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线性区间为1~20μmol/L,检测限为0.90μmol/L,响应时间快速。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Pb^(2+)与硫黄素T(ThT)对功能核酸G-四链体(G4)中心位点的竞争关系,构建了一种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Pb^(2+)的简单灵敏检测。ThT可以特异性结合G4,且在结合后显示出明显的荧光信号。Pb^(2+)能与G4形成更稳定的结构,故而当溶液中存在Pb^(2+)时,ThT会从G4-ThT体系中被竞争释放出来,失去受G4束缚状态下的刚性结构,从而降低了其荧光强度。在最优条件下,该体系荧光信号与Pb^(2+)浓度在5~1000 n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6 nmol/L,同时实现对中药材独活中Pb^(2+)含量的加标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响应快速以及高选择性超灵敏的特点,在Pb^(2+)检测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以NaOH和二硫化碳对甘蔗渣进行了改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改性蔗髓纤维(MSCB)进行表征并研究了MSCB去除水中Cr(Ⅵ)、Ni~(2+)、Cu~(2+)的性能。结果表明,MSCB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平衡时间为30~60 min,处理含Cr(Ⅵ)浓度在10~40 mg/L范围内的废水去除率达97%以上,比改性前蔗髓纤维(SCB)对Cr(Ⅵ)的吸附率(23.7%)提高了74.35%。对含Ni~(2+)浓度30~60 mg/L的废水去除率达98%以上,吸附容量达59.12 mg/g、对Cu~(2+)浓度在20~55 mg/L废水的去除率在90%以上,吸附容量达49.9 mg/g。对电镀废水中Cr(Ⅵ)处理率达96.69%,吸附量8.16mg/g,出水浓度0.93 mg/L;Ni~(2+)去除率达99.13%,吸附量51.89 mg/g,出水浓度1.06 mg/L,水质澄清。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己研制的巯基壳聚糖对Pb^2 和Cd^2 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这一特性,建立了巯基壳聚糖分离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天然水体中Pb^2 和Cd^2 的新方法,研究了最佳吸附和脱附条件,该法对Pb^2 和Cd^2 的准确检测下限可达到1.00μg/L和0.050μg/L。回收率分别达到96.5%和97.6%。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实际水样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Hummer法进一步还原合成还原石墨烯(RGO),Shifft碱反应合成新型二茂铁巯基化合物(FcSH)。利用还原石墨烯吸附性将石墨烯修饰在玻碳电极(GCE)上,在石墨烯表面电沉积金纳米粒子(AuNPs),通过自组装制备还原石墨烯和二茂铁巯基修饰电化学传感器(FcSH/AuNPs/RGO/GCE),该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富电子性能。实验显示,在0.01 mol/L HCl中,富集时间为180s,Cu~(2+)浓度在1.0×10~(-12)~1.0×10~(-11)mol/L与1.0×10~(-11)~1.0×10~(-10)mol/L范围内与方波伏安峰电流分别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94×10~(-12)mol/L。该电化学传感器对Cu~(2+)的检测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高的稳定性和灵敏性,可用于环境中痕量Cu~(2+)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了饮用水中的Mn~(2+)。探讨了仪器自身条件和不同的底液条件对Mn~(2+)的峰高和峰型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Mn~(2+)的峰高和峰型,确定测量Mn~(2+)的最佳条件如下:Hg面积为0.52 mm2、搅拌速率为3000 min~(-1)、富集时间为320 s、平衡时间为20 s、起始扫描电压为-1.65~-1.60 V、终止扫描电压为-1.25 V、富集电压为-1.70 V、扫描速率为0.01V/s、振幅为25 m V,底液为0.5 m L的0.2 mol/L的Na_2HPO_4和5.0 m L的0.5 mo L/L的H_3BO_3溶液。在0~21.75μg/L范围内,峰电流与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R=0.998。在最佳条件下测定饮用水中的Mn~(2+),质量浓度为0.718~2.033μg/L,RSD为2.1%~9.7%,检出限为0.015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8%~107.9%,RSD%为1.7%~10%。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基于联萘酚衍生物(LZ)的高选择性的荧光化学传感器,分别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其对Ca~(2+)的识别.结果显示,与其他金属离子,如Ag~+、Al ~(3+)、Bi ~(3+)、Cd~(2+)、Co~(3+)、Cr~(3+)、Cu~(2+)、Fe~(3+)、Hg~(2+)、K~+、Mg~(2+)、Mn~(2+)、Ni ~(2+)、Pb~(2+)、Zn~(2+)相比,探针LZ对Ca~(2+)呈现良好的选择性.并且该探针在486nm处的荧光强度与Ca~(2+)浓度在2~7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系数为0.994,检测限为0.8μmol/L,多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  相似文献   

13.
以电化学方法在玻碳电极(GCE)上修饰聚苯胺(PAN)和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得到PAN-LDHs/GCE。以该电极为工作电极,探讨了H_2O_2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相比GCE和LDHs/GCE,PAN-LDHs/GCE对H_2O_2的电化学信号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响应。H_2O_2的浓度在为0.1μmol/L~2 mmol/L范围时,响应电流与H_2O_2的浓度呈现出两段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56和0.9985,检出限为35 nmol/L。将PAN-LDHs/GCE应用于湖水样品中的H_2O_2的分析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8.0%~102.0%,RSD为3.2%。PAN-LDHs/GCE可用于对实际水样中H_2O_2检测。  相似文献   

14.
以钛酸四丁酯(C_(16)H_(36)O_4Ti)和三氟化铁(FeF_3)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备了铁掺杂二氧化钛(TiO_2)纳米片,并将其修饰ITO电极表面。通过连续离子吸附与反应(SILAR)法制备了ITO/Fe∶TiO_2/Cd S光电传感器,并用于Cu~(2+)的检测。Fe~(3+)的掺杂使TiO_2的带隙宽度变窄,对光的吸收产生红移,基于CdS的敏化效应,与TiO_2结合后拓宽了可见光的吸收利用率,降低了电子-空穴的复合率,使光电信号显著增强。在0.2~4.0μmol/L和4.0~80.0μmol/L范围内,Cu~(2+)浓度与传感器检测的电流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5 nmol/L(S/N=3)。将传感器分别用于桶装水、自来水、邕江水中Cu~(2+)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4%~111%。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壳聚糖-Ru(bpy)2+3-SiO2复合纳米粒子,采用Nafion/MCNT复合膜技术实现了对复合纳米粒子有效而稳定的固定,从而制备了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实现了对尿酸的检测。在0.1 mol/L PBS缓冲溶液(pH 7.4)中,当尿酸与修饰电极作用15 min时,电化学发光强度与尿酸浓度(1.0×10-10~1.0×10-5 mol/L)的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ECL=-709.52-202.74lgC,相关系数R=0.9936,检出限为6.0×10-12 mol/L。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与稳定性,对1.0×10-8 mol/L尿酸平行测定11次,发光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测定尿酸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8.5%~103.5%之间。  相似文献   

16.
以Nafion为溶剂分散氮掺杂石墨烯,利用氮掺杂石墨烯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及Nafion的富集和选择性透过特征制备了用于快速检测硝基苯类化合物的修饰电极NG-Nafion/GCE。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氮掺杂石墨烯-Nafion修饰电极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表征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征,建立了此修饰电极方波伏安法检测硝基苯的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方波伏安的峰电流强度与硝基苯的浓度在3~12μmol/L和50~500μmol/L范围内成线性相关,检出限为0.5μmol/L。以此方法对湖水水样和自来水水样中的硝基苯进行加标回收检测,回收率在95.4%~103.5%之间。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泳沉积法,成功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一层ZIF-8材料薄膜,再在其表面滴涂一层全氟化树脂溶液(Nafion),形成ZIF-8/Nafion复合膜,用于构建检测高倍甜味剂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NHDC)的电化学传感器。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技术对该传感器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NHDC在ZIF-8/Nafion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并优化实验条件。NHDC在ZIF-8/Nafion膜上有灵敏的响应。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建立了定量检测NHDC的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16~160μmol/L,检出限为56 nmol/L。该方法检测饮料中NHDC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9.0%~101.3%。  相似文献   

18.
利用种子生长法合成Au@Ag核壳材料,并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进行表征,以其作为分子信标构建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用以分析检测水体中的Hg~(2+)。通过T-Hg~(2+)-T化学结合作用,在电极表面聚集多个Au@Ag单元进行信号放大,实现对Hg~(2+)的高灵敏检测。在最优实验条件下,示差脉冲伏安法(DPV)实验结果表明,电流响应随Hg~(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在0.5~50 nmol/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相关性,该传感器对Hg~(2+)的检出限低至0.03 nmol/L。将此方法应用于检测实际水体中的Hg~(2+),其加标回收率为91.6%~110.3%。  相似文献   

19.
以烯丙基脲(NAU)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固定Pd(Ⅱ),NAU和EGDMA的加入摩尔比为1∶4∶40,采用原位聚合法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得了一种Pd(Ⅱ)印迹电化学传感器(Pd(Ⅱ)-ⅡM/GCE),并基于安培计时法,建立了测定Pd(Ⅱ)的电化学分析方法。该传感器对Pd(Ⅱ)的检测浓度范围为0.25~184.0μmol/L,检出限为84.3 nmol/L。用于汽车尾气失效催化剂和植物样品中痕量Pd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在4.1%以内,加标回收率在101.4%~105.8%之间。  相似文献   

20.
基于特定盐浓度条件下金纳米颗粒的聚集程度受附着于金纳米表面DNA浓度的影响,以及铅离子(Pb~(2+))能引起特定DNA构象变化而使其不能附着在纳米金表面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Pb~(2+)生物传感器。当Pb~(2+)浓度在0.05~10 nmol/L的范围内时,体系的吸光度A712/A520随Pb~(2+)浓度对数值的变化而呈现线性关系,线性常数为0.994,检出限为0.03 nmol/L。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其回收率在98.6%~106.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