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个与一次不定方程组相关联的函数值, 你会求吗?例如[1]中问题.有甲、乙、丙三种货物,若购甲货4件, 乙货8件,丙货2件,共需180元,若购甲货 8件,乙货20件,丙货2件,则需220元.今购甲、乙、丙各2003件共需多少元?  相似文献   

2.
争鸣     
倪红 《数学通讯》2004,(1):23-24
问题  问题 53 有人认为命题与其逆否命题不一定等价 ,并举了如下一个命题给予说明 .P :若A为直角且B为直角 ,则A =B .请写出命题P的逆否命题 ,并讨论P与其逆否命题是否等价 .(本刊编辑部根据来稿改编 )  问题 54  甲、乙、丙三射手射中某目标的概率均为 0 .8.问题A :甲、乙、丙同时各射击一次 ,目标被射中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B :甲、乙、丙依次射击 ;若甲射中 ,则乙、丙不用射击 ;若甲不中 ,则乙射击 ;若乙射中 ,则丙不用射击 ;若乙不中 ,则丙射击 .目标被射中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A中甲、乙、丙都射击一次 ,而问题B中有可能总共只…  相似文献   

3.
在无平局的循环比赛中,如无人全胜,则一定存在三人甲、乙、丙,使得甲胜乙、乙胜丙、丙胜甲,这样的{甲,乙,丙}叫连环套. 此题略证如下:设甲是胜局最多者,由于无全胜的,故必有丙胜甲,而被甲战胜的人中必有乙胜丙(因若被甲战胜者中无人胜丙,则  相似文献   

4.
《数学通讯》2006,(1):27-29
题164下面玩掷骰子放球游戏,若掷出1点,甲盒中放一球;若掷出2点或3点,乙盒中放一球;若掷出4点、5点或6点,丙盒中放一球.设掷n次后,甲、乙、丙各盒内的球数分别为x,y,z.1)当n=3时,求x,y,z成等差数列的概率;2)当n=6时,求x,y,z成等比数列的概率:解1)∵x y z=3,2y=x z.①x=0,y=1,z=  相似文献   

5.
谢绍义 《数学通讯》2003,(23):10-12
概率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 ,涉及面广 ,题型多变 ,解法灵活 ,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 .要想掌握好概率题的一般解法 ,必须重视多解、多答与慎答 .所谓多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将一个概率问题纳入不同的概率模型 (从事件的等可能性与有限性方面可归入古典概型 ,从试验重复独立方面可归入独立重复试验模型 ) ,或先求它的对立事件的概率 ,或由于选取的基本事件空间 (全体基本事件的集合 )不同 ,便得到不同的解法 ,但最后的结果是一致的 .例 1 甲、乙、丙三个口袋内都装有大小相等的 2个黑球和 3个白球 ,从甲、乙、丙三个口袋中依次各摸出 1个球…  相似文献   

6.
罗强 《数学通讯》2001,(3):26-26
节假日里,乘坐出租车出游成为城市市民经济实惠的一种选择,朋友们合乘一辆出租车,AA制方式分摊车资是一种合理且现代的消费方式.有一次,甲、乙、丙三位朋友合乘一辆出租车,讲好大家分摊车资,甲在全程的1/3处下车,乙在全程的2/3处下车,最后丙一人坐到了终点,共付90元钱.请你算一算,甲、乙应该付给丙多少车费?  相似文献   

7.
(本卷时间90分钟,总分140分,每小题10分)1.计算:45.9÷1.7÷0.27×0.7= 个7),则这三个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2.若435×口÷35=870,则口=3.计算(答数用分数表示):(未 0.7)×3吾 10.01÷男一一’ 4.用10元钱买4角、8角、1元的画片共15张,那么最多可以买l元的画片——~张. 5.甲、乙、丙、丁四人平均每人植树30多棵,甲植树棵数是乙的号,乙植树棵数是丙的l丢,丁比甲还多植3裸,那么丙植树——棵. 6.一项工作,甲、乙两人合做8天完成,乙、丙两人合做9天完成,丙、甲两人合做18天完成,那么由丙一个人来做,完成这项工作需要一——天. 7.如右图,一个矩形被…  相似文献   

8.
1 问题甲乙丙丁戊己庚七个人坐到 1,2 ,3,4 ,5 ,6 ,7七个座位上 ,问 :①共有几种坐法 ?②“甲不坐 1”有几种坐法 ?③“甲不坐 1,乙不坐 2”有几种坐法 ?④“甲不坐 1,乙不坐 2 ,丙不坐 3”有几种坐法 ?⑤“甲不坐 1,乙不坐 2 ,丙不坐 3,丁不坐 4”有几种坐法 ?解 ①共有坐法A77;②“甲坐 1”有A6 6 种坐法 ,故“甲不坐 1”有坐法 :A77-A6 6 ;③“甲不坐 1,乙坐 2”有A6 6 -A55种 ,“甲坐 1,乙不坐 2”有A6 6 -A55种 ,“甲坐 1,乙坐 2”有A55种 .故本问坐法有A77- 2 (A6 6 -A55) -A55=A77-2A6 6 +A55;④先考虑“甲不坐 1,…  相似文献   

9.
最近的一次高三数学综合测试卷中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三人互相传球 ,由甲开始发球 ,并作为第一次传球 ,经过 5次传球后 ,球仍回到甲手中 ,则不同的传球方式共有 (   ) .  (A) 6种  (B) 8种  (C) 10种  (D) 16种该题叙述通俗易懂 ,源自生活 ,背景公道 ,能够反映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一道好题 .本文从 4个不同角度探究其解法 .解法 1 画树枝图法约定 :在图 1中用“甲→乙”,表示“甲”把球传给“乙”;“甲→乙→丙”,表示“甲”把球传给“乙”后又传给“丙”,等等 .图 1从图 1中可以清晰地发现 ,球由“甲”…  相似文献   

10.
<正>1 试题回顾(2023全国卷Ⅰ,21)甲、乙两人投篮,每次由其中一人投篮,规则如下:若命中则此人继续投篮,若未命中则换为对方投篮.无论之前投篮情况如何,甲每次投篮的命中率均为0.6,乙每次投篮的命中率均为0.8,由抽签决定第1次投篮的人选,第一次投篮的人是甲、乙的概率各为0.5.(1)求第2次投篮的人是乙的概率;(2)求第i次投篮的人是甲的概率;(3)已知:若随机变量Xi服从两点分布,  相似文献   

11.
1957年上年,我担任了初三算术复習課。下面較复杂的行程問題,学生难于理解,我把它們归类于線段运动問題。 (1)一列車長240米,从車头到达洞口到全車进洞共需8秒鐘,从全車进洞到全車出洞共需12秒鐘。求火車平均速度和洞長。 (2)兩列火車相向而行,每小时甲車走50公里,乙車走58公里,甲車的某乘客見到乙車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老师给出这样一道题: 甲、乙两杯各装10升A、B溶液,从甲杯取出若干升A液注入乙杯搅匀;再从乙杯取同量混合液注入甲杯搅匀,这时测得甲杯中A液与B液之比为5:1.求第一次从甲杯中取出多少升A溶液?  相似文献   

13.
有一道应用题: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骑自行车同时相向出发1相遇时,乙比甲多走4千米;相遇后,甲再行2小时30分钟到达B地;乙再行1小时36分钟到达A地1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1解:设AB两地的距离为S千米,则相遇时,甲走了(2S-2)千米,乙走了(2S 2)千米1这一设法启示我们:若有A B=M形式  相似文献   

14.
陶兴模 《数学通讯》2002,(11):25-26
导言 :前面我们学习了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 ,将一个命题“若 p则 q”的条件和结论交换 ,并同时否定所得到的新命题“若┒ q则┒ p”就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根据这一法则 ,请同学们写出命题 :“若a ,b全为 0 ,则ab =0”的逆否命题 .抽一名中等水平的学生甲在黑板上写出 ,其余学生在下面练习 .学生甲写出的逆否命题是 :“若ab≠ 0 ,则a≠ 0且b≠ 0” .教师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考 ,试判断学生甲写出的逆否命题是对还是错 ?学生乙 :甲写出的逆否命题正确 !教师 :请你 (学生乙 )说明你的判断理由学生乙 :因为一个命题与…  相似文献   

15.
求“达到某种要求就结束”的问题的概率时,由于结束的情况不一样,常没有统一性,要分别考虑,比较麻烦,也容易“重”或“漏”.若用“虚满”法:即达到某种要求,还“虚拟”地继续下去,到最后再求它的概率,往往有统一性,这样处理常常简明快捷.问题1甲、乙进行一场乒乓球比赛,采用七局四胜制,即谁先获胜四局,谁就赢得这场比赛.若每局比赛甲获胜的概率为0.6,求甲赢得这场比赛的概率.解析若着眼于“赢了就结束”,就要考虑甲第4、5、6、7局赢得这场比赛的四种情况,比较麻烦.甲第4局就赢得这场比赛的概率为C44·0.64,若继续比赛下去,打满7局,则甲赢得…  相似文献   

16.
在刘薰宇先生所著算術課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年8月北京初版)上册第134頁,有一例題:“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車繞着一个圓的場子轉,甲4分鐘、乙6分鍾、丙8分鐘轉一次,三个人从同一地點同方向,到同一地點相会,至少需多少時間?各轉幾周?』此种問法不够明確,盖所謂『到同一地點相会』者,不知指“到原地相会”抑“第一次相会”,且由解此問題之第一問,凑巧僅需求4,6,8之L.C.M.,因而易使学生誤信举凡此類問題皆为單純求L.C.M.的問題,茲以下例明其故: “甲乙丙三人繞一圓圈而行,各繞一周之時間分别为3,7,11(分鐘),求自同時同地同向出至首次相会之時間。”  相似文献   

17.
《立体几何》P1 1 2上说“生产和生活中的物体、形状虽然复杂 ,但是很多可以看作是由柱体、台体、球体、球缺等组合 (如铆钉 )或者切割 (如螺帽 )而成的”.这就是割补法的思想方法 .本文谈谈在几何体的割补分解中经常用到的几种常见的、基本的几何图形的变式 .1 平面展开利用几何体平面展开前后的对比 ,觅寻图中“变”与“不变”的位置关系 ,可以巧妙地解决一些问题 .“以直代曲”是将图形平展变式的结果 ,它是处理“质点沿几何体的表面曲线运动路径最短”这一典型问题的重要办法 .例 1 设正三棱锥 A— BCD的底面边长为 a,体积为 1 11 2 a3,过顶点 B作与侧棱 AC、AD都相交的截面 BEF,求此截面周长范围 .简析 如图 1中 (甲 ) ,设顶点 A在底面BCD的射影为 O,AO =h,  13.12 a .asin 6 0&;#176;.h =1 11 2 a3   h =333a,   BO =33a,(甲 )          (乙 )图 1为了求△ BEF的周长 ,如直接求三边的长 ,困难可想而知 .如将三边之和整体考虑 ,可将三棱锥沿 AB剪开平展成图 1 (乙 ) .则可用图 (乙 )中的直线段 B...  相似文献   

18.
课外练习     
巨三生夔1.有若f个数,依次记为“、,u:,u、,a;,…,仇,,…并且有如下规律:“:一匕,。3一井二,。、云-牛 1一以1」以ZJ以3 …,你能利用这个规律求出a23的值吗? (北京%笑)2.现有甲、乙两家银行,若在甲银行,3万元存3年可 得利息3。。0兀,若在乙银行,4万元存4年可得利 息、4。()0兀.那么要把1万元存1年,存在哪家银行 合算呢,!(江苏阜宁师范学校(2 24400)刘子辉)3.(l)如图,AB//(’D,则 了1+厂2十厂3+艺4一(2)已知u一123456781, b一1 23456783, ‘一1 23456785.则uZ+犷+〔,一“b一l,(一“‘一(安徽淮南三中(232007)王系春){初二年级…1.解方程组…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往往有些步骤和环节并不是非有不可的,这些可称作“非必求的成份。”解题时应尽量减少非必求的成份,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因数据众多、头绪纷繁而出现的错误,而且可以省时省力,提高解题速度,甚至还可以解决一些初看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下面试举例具体地说明之例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504cm~2,而勾股之差等于47cm,求它的弦长。解:设勾、股之分别为xcm、ycm,依题意有  相似文献   

20.
<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或不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不等式),但有一类应用题,按照传统解法中的"问什么?设什么",或间接设元,无法通过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不等式),需要通过再设辅助未知元,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这个辅助未知元又不需在解决问题中求出来,请看下面几个例子.例1甲、乙、丙三个学生共解出100道数学题,每人都解出了其中60道题.将其中只有1人解出的题叫做"难题",将其中3人解出的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