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两二酸二乙酯、氯乙酸乙酯和氯苄出发,经LiAlH4还原,合成新的二元醇,进而合成新的螺环化合物:3,9-二羟乙基-3',9'-二苯甲基-1,5,7,11-四氧杂螺[5,5]十一烷.该化合物的结构由它的氢和碳-13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得到证明.该单体在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的作用下进行开环聚合反应.由于环上四个取代基的稳定作用,聚合物的收率比较低(产率10%左右).通过对聚合物的结构分析,提出了这一单体的阳离子开环聚合反应机理.对随聚合温度升高,聚合物中酯基/苯基的克分子比降低,以及本体聚合时得到交联聚合物等一系列现象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两种新单体,4 亚甲基 2 苯乙烯基 1,3 二氧环戊烷和4 亚甲基 2 苯乙烯基 2 甲基 1,3 二氧环戊烷.研究了这两种单体的自由基和阳离子聚合反应.根据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碳、氢谱,确定了聚合物的结构,讨论了聚合反应机理,特别对2 位取代基对聚合反应和产物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三氟甲基磺酸三甲基硅酯/三氯化锑((CH3)3SiOSO2CF3/SbCl3)复合引发体系对1,3 戊二烯的聚合行为.在(CH3)3SiOSO2CF3引发剂中加入SbCl3后,使聚合反应速率提高了24倍,产率从(CH3)3SiOSO2CF3引发的55%提高到80%以上,分子量提高17倍.在聚合体系中加入酮类后,产率和分子量相对于(CH3)3SiOSO2CF3/SbCl3配比为02:1时引发所得聚合物均呈下降趋势;但对不同的酮来说,随着酮的位阻的增大,聚合物的产率和分子量均增大.聚合物的1H NMR图和红外谱图数据均证明该聚合反应是通过(CH3)3SiOSO2CF3与体系中残存的水水解所形成的质子酸HOSO2CF3与SbCl3反应所形成的复合体系引发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新螺环原碳酸酯单体:3,9-二(对甲氧基苄基)-1,5,7,11-四氧杂螺环[5,5]十一烷.以BF3·OEt2为催化剂,实现了其阳离子聚合.聚合产物的1HNMR、13CNMR、IR及元素分析均表明发生了双开环聚合反应.探讨了其聚合历程.用DSC和IR跟踪环氧树脂及其与螺环单体混合后的固化反应过程,研究了固化剂、反应条件对固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3,4-二(4′-甲磺酰氧-2′-丁炔基)四氢呋喃或6-硫杂-3,8-二炔-1,11-二羟甲基环十一烷为原料合成了二环化合物6-硫杂-13-氧杂二环[9.3.0]-3,8-二炔十四烷。通过1HNMR,13CNMR,IR及MS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新型膨胀单体3,9-二(对甲氧基苄基)-1,5,7,11-四氧杂螺环[5.5]十一烷。以BF3·OEt2为催化剂,在二氯乙烷中实现了其双开环阳离子聚合。此单体可对热固性树脂进行改性。测定了固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估算了该单体的体积膨胀率(+10.44%)。  相似文献   

7.
在低温下用三氟化硼乙醚催化1,4-脱水-2,3-二-氧-(对迭氮基苯甲基)-α-D-核糖(ADABR)的阳离子选择性开环聚合反应,首次合成了具有1,5-开环α-结构的聚合物。单体ADABR由1,4-脱水-α-D-核糖在DMF溶剂中与对溴甲基迭氮基苯反应获得。聚合物的结构由比旋光度、1H-NMR和13C-NMR及IR谱确认。用五氟化锑为催化剂则得到了同时含有α-呋喃单元和β-吡喃单元混合结构的聚合物。研究了催化剂及其用量、聚合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讨论了聚合反应机理。为研究1,4-脱水-2,3-二-氧-(对迭氮基苯甲基)-α-D-吡喃核糖的聚合活性以及便于测试迭氮基的含量对聚合物光刻性能的影响,还初步研究了单体ADABR与1,4-脱水-2,3-二-氧-苯甲基-α-D-吡喃核糖(ADBR)的共聚反应。从共聚物的结构分析可以认定共聚物具有1,5-α-结构,并且单体1,4-脱水-2,3-二-氧-苯甲基-α-D-吡喃核糖在实验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新型螺环交联剂的合成及其交联聚合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一种新型螺环环丙烯酸酯交联剂 3,11 二亚甲基 2,10 二酮 1,4,9,12 四氧二螺[4,2,4,2]十四烷(2).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下,在苯溶液中进行了它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的交联聚合物是具有螺环交联结构的聚甲基丙基酸甲酯.交联聚合物分别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结果表明,此交联离聚物在酸碱条件下都很稳定,特别是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极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复合催化剂AlCl_3/SbCl_3的不同配制方法和质子捕捉剂2,6-二异丁基-4-甲基吡啶(DTBMP)对α-蒎烯阳离子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AlCl_3和SbCl_3加热熔融复合比简单复合的引发聚合活性更高;DTBMP对该复合催化剂的聚合反应速率及其产物分子量分布均无明显影响,证明该复合催化剂形成的活性种本质上与质子H活性种不同,是新型活性种。根据27AlNMR对该体系活性种分析结果,认为引发阳离子是[Sb(V)Cl_4],抗衡阴离子是[Al_2Cl_7]  相似文献   

10.
环单体的合成,聚合及与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新螺环原碳酸酯单体:3,9-二(对甲氧基苄基)-1,5,7,11-四氧杂螺环[5,5]十一烷。以BF3·OEt2为催化剂,实现了其阳离子聚合。聚合产物的^1H NMR、^13C NMR、IR及元素分析均表明发生了双开环聚合反应。探讨了其聚合历程。用DSC和IR跟踪环氧树脂及其与螺环单体混合后的固化反应过程,研究了固化剂、反应条件对固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碳酸钾为催化剂,通过高温热台原位研究气化阶段神府/遵义煤焦与催化剂的交互作用,采用热重分析仪,考察气化温度(750~950℃)、催化剂负载量(钾离子负载量2.2%、4.4%、6.6%(质量分数))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K2CO3有利于促进神府/遵义煤热解过程孔隙结构的发展。气化温度低于碳酸钾熔点时,大部分煤焦颗粒与CO2的反应以颗粒收缩形式进行,当气化温度高于碳酸钾熔点时,对于神府煤焦,随着碳骨架快速消耗,在反应后期可观察到明显的熔融态钾催化剂扩散现象;而对于遵义煤焦,其碳骨架稳定消耗缓慢,大部分熔融态钾催化剂存在于煤焦表面。神府/遵义煤焦气化反应活性随碳酸钾负载量的增加而提高。钾催化剂对神府煤焦的催化作用随气化温度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转折温度点接近碳酸钾熔点,原因为熔融态钾催化剂流动性好,造成部分孔隙结构堵塞,导致钾催化剂催化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2.
聚对二甲苯(PPX)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 将其构建成仿细胞外基质结构的可降解纳米纤维在生物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 以向列型热致液晶E7为模板, 以4-羟甲基-对二甲苯二聚体(PCP-CH2OH)为聚-(4-羟甲基-对二甲苯)(PPX-CH2OH)的前驱体, 通过在其分子链上引入 5,6-苯并-2-亚甲基-1,3-二氧杂环庚烷(BMDO)链段制备BMDO/PPX-CH2OH共聚物纳米纤维阵列, 探讨了共聚物纳米纤维阵列形貌的影响因素, 分析得到了制备共聚物纳米纤维阵列的最佳反应条件, 并研究了BMDO/PPX-CH2OH共聚物纳米纤维阵列的生物降解性能. 研究表明, 在液晶模板作用下, 通过CVD法成功地使PCP-CH2OH与BMDO共聚, 并得到了BMDO/PPX-CH2OH共聚物纳米纤维阵列; 其形貌主要受样品台的温度和沉积速率的影响, 而单体质量比影响较小; 经优化后CVD最佳条件为: 样品台温度-10 ℃, 沉积速率约为0.01 nm/s, 单体质量比为10∶1; 共聚物在37 ℃的0.1 mol/L Na2CO3/0.1 mol/L NaHCO3的缓冲溶液体系下可有效降解, 当降解时间超过23 d后, 纳米纤维阵列中的酯基可完全分解; 当降解时间超过30 d时, 纳米纤维阵列基本降解完全, 总体呈碎片状.  相似文献   

13.
四苯基苯硅氧烷聚合物固定相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对正构烷烃有较好的色谱分离性能,但对正构醇类则不能分离[1]。  相似文献   

14.
主要考察了NO2对Cu/SAPO-34分子筛催化剂在整个温度范围内(100-500°C)NH3选择性催化还原(SCR)NO性能的影响.研究所使用样品为新鲜Cu/SAPO-34催化剂在750°C下水热处理4 h的稳定期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结构以及形貌进行表征,采用SCR活性评价、动力学实验以及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DRIFTS)表征催化剂的性能以及催化剂表面物种的变化.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NO2会抑制催化剂的低温(100-280°C)活性,但其存在会提高催化剂的高温(280°C以上)活性.与此同时,随着反应物中NO/NO2的摩尔比例减少,由于NH4NO3物种的分解,副产物(N2O)的浓度增大.动力学结果表明,Cu/SAPO-34催化剂上快速SCR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64.02 kJ?mol-1)比标准SCR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48.00 kJ?mol-1)更大.In situ-DRIFTS实验结果表明NO比NO2更容易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硝酸盐,并且NO2更容易与吸附在Br?nsted酸性位上的NH3物种反应生成NH4NO3.低温下,催化剂表面的NH4NO3物种会覆盖SCR反应的活性位,造成活性降低,但在高温时,形成的NH4NO3物种一部分会被NO还原为N2,而另一部分会直接热分解为N2O,造成催化剂的选择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The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CO2 to multi-carbon compounds under mild conditions would not only provide value-added products, but also benefit for the reduction of CO2 emission if hydrogen derives from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Herein, we report CoCO3 supported Ru and Pt nano-particles, which could catalyze hydrogenation of CO2 to produce higher hydrocarbons(C2-C26) and higher alcohols(C2OH-C6OH) at low temperatures of 80-130℃. The selectivity for C2+ compounds reached 81.1% at 80℃, which was the highest value reported so far. This work provides a promising catalyst for highly selective converting CO2 and H2 to C2+ compounds at low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16.
由ZrO(NO3)2水解得到的ZrO(OH)2水凝胶经碱液回流老化、焙烧后制备了改性ZrO2载体材料,直接浸渍K2RuO4溶液,经还原后用于催化氨合成反应。并运用X射线衍射(XRD)、CO2 程序升温脱附(CO2-TPD)、X射线荧光光谱 (XRF)、N2物理吸附、H2程序升温还原技术(H2-TPR)和CO化学吸附对其进行了表征,重点考察了催化剂性能与载体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KOH和NH4OH溶液回流均可提高载体的比表面积,但是KOH回流制备的载体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碱性,因此,负载钌以后表现出最佳活性。在425 ℃、5 MPa、空速为10 000 h-1条件下,出口氨浓度为5.96%,分别较催化剂K-Ru/ZrO2-NH4OH、K-Ru/ZrO2-CP和Ru/ZrO2-NH4OH提高了11%、143%和103%。与活性组分分散度相比,载体碱性强度对活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过微乳液法负载Pt制备了Pt-S2O82-/ZrO2-Al2O3(Pt-SZA-X) 催化剂,并采用XRD、BET、FT-IR、TPR、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正戊烷异构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Pt-SZA-X的还原温度影响不大,但催化剂表面S含量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焙烧温度为600~650℃时形成O=S=O结构,此时S与催化剂载体结合比较稳定;焙烧温度为650℃时,可得到单一的ZrO2四方晶相,焙烧温度高于650℃时,比表面积迅速降低,催化剂表面S6+流失严重。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得到的催化剂中,经650℃焙烧的催化剂具有适宜的超强酸位和比表面积,异构化活性最高。在反应温度为230℃、反应压力2.0 MPa、氢烃物质的量比4:1、质量空速1.0 h-1时,催化异戊烷产率达到60.8%。  相似文献   

18.
The characteristic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quercetin-3- O -rhamnoside (QCRM) and quercetin-3- O -rutinoside (QCRT) were studied in CH3OH–H2O and CH3CN–H2O mixed solvents. Although QCRM and QCRT are known as nonfluorescent molecules, significant fluorescence emissions were discovered at 360 nm in CH3OH and CH3CN when they were promoted to the second excited state. The emission band is broad and structureless and the intensity decreases quickly as the H2O composition in the solvent increases. When the amount of H2O exceeds 60% in both mixed solvents, this emission disappears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distorted excited state. This state will be formed due to the strong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ing between the polar groups of solute and H2O. As the composition of CH3OH or CH3CN in solvent becomes large, the number of molecules having several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ing increases. Some of these molecules will be changed to a fluorescent species during the decay process, after excitation.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further supports these results. The change of the lifetimes, quantum yields, and radiative and nonradiative rate constants of molecules was also examined as a function of solvatochromic parameters for CH3OH–H2O and CH3CN–H2O.  相似文献   

19.
张华良  杨师  洪超  徐潮  袁华 《应用化学》2017,34(5):557-562
为了探索乙二胺绿色合成的新工艺,采用自制的负载型双组分复合金属氧化物Ni O/Cu O/Al2O3为催化剂,对乙二醇进行催化氨化制备乙二胺,用气相色谱法对反应物进行分析检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考察催化剂组成、物料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合成乙二胺的最佳工艺条件:催化剂活性组分n(Ni)∶n(Cu)=3∶1、催化剂加入量3%、氨醇质量比4∶1、反应温度180℃、反应压力0.6 MPa、反应时间4 h,乙二胺的选择性达56.7%,乙二醇转化率达68.6%。与传统的二氯乙烷法相比较,本工艺更清洁友好。  相似文献   

20.
在ZrO(NO_3)_2·2H_2O-CO(NH_2)_2-CH_3OH溶剂热过程中,水的缺乏使得甲醇通过其甲氧基与Zr~(4+)发生亲核取代或以分子配位,直接参与锆盐的水解-缩聚反应,形成具有[ZrO_z(OH)_p(OCH_3)_q·rCH_3OH]_n结构的无机聚合物;同时,甲醇对聚合物低的溶解能力强烈抑制了Ostwald熟化过程,阻碍了溶剂热产物的晶化与热力学支持的结构重排。尿素通过其水解作用与锆盐竞争体系中的水及锆物种骨架上的羟基,这不仅导致无机聚合物中Zr-O-Zr键合相对Zr-OH键合的比例增加,使得溶剂热产物发生结构重排的几率进一步下降;而且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溶剂热产物中甲氧基的含量。含有大量甲氧基团的溶剂热产物经400℃焙烧后,形成C掺杂ZrO_2。C掺杂与溶剂效应共同稳定了ZrO_2的四方相。在500-600℃中等温度、空气气氛焙烧过程中,C掺杂ZrO_2四方相结构显示了良好的热稳定性;提高焙烧温度至700℃,游离于颗粒表面的C被完全氧化去除,固溶于晶格中的C也部分脱溶,导致了部分四方相失稳转变成单斜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