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封底说明     
《现代物理知识》2009,(3):71-71
这个被人们称为“太空鱼缸”的载人航天器,是由电脑游戏界鼎鼎大名的约翰·卡马克设计的。“太空鱼缸”的360度全景载人舱可使太空乘客全身心地感受浩瀚绚丽的宇宙。它的下方装有多个球型液体燃料罐,可提供足够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载人飞船的基本物理知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0月15日、16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神五”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标志着我国在高科技发展上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它不仅振奋民族精神,激励广大学生发奋学习,勇攀高峰,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良好契机。飞船的发射和运行,涉及了许多基本的物理知识,而一般的物理课本中对此阐述不够,或内容比较分散。本文就相关知识点做整理和概括,并进行适当地阐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火箭飞行原理---动量守恒定律火箭是宇宙航行的运载工具。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言在过去半个世纪中,空间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先后实现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太空漫步和空间站的建立。空间环境与地面条件有着显著的不同,其主要特征有微重力、无容器、超高真空和宇宙射线等。如何利用空间环境进行科学研究和材料制备成为国际热点课题。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和  相似文献   

4.
最近,欧洲和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在丁肇中先生的领导下,研制了一台新的反物质磁谱仪(简称AMS).它把当前带电粒子探测灵敏度提高了大约4个数量级,它将工作在外层空间.本人在意大利INFN,Peruga实验室参加了这一工程,AMS样机已完工,正在美国进行统调. 地球上的人,一直在观察来自太空的粒子,特别是光子(光射线、无线电波等),研制了很多探测器,它们有的在地球表面工作,有的在太空工作,已经导致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对研究宇宙的起源和结构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对来自空间的带电粒子的精确测量是十分困难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载人航天器外场试验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CompactRIO的小型化试验平台;系统采用可配置的仪器系统进行设计,硬件可模块化配置,能适应外场环境,使用图形化编程软件进行虚拟仪器设计,具备实时性、多任务、可配置的特点,具备数据分析和存储能力,可进行灵活定制、快速开发;分析了外场试验小型化测试平台的优势及关键要素,对试验需求、系统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使用效果进行说明,对整个系统性能的满足情况进行说明;经验证,该平台可提高外场试验的效率及试验稳定性,可为后续航天器外场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久的将来,到太空去旅游将成为人们热衷的旅游项目。据国外报道,维珍银河公司计划从2015年开始,把付费的用户送入太空,目前一张太空之旅门票需要15万英镑(约合158万人民币)。  相似文献   

7.
 据《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第一套大型空间环境试验设备,已经在北京完成研制并通过了研制鉴定.据了解,飞船在研制过程中需进行多项复杂的地面试验验证,其中空间环境模拟试验是耗资最多、时间最长的一项试验,这一试验的设备主要通过模拟空间的真空、冷黑、太阳辐照等环境条件,达到载人航天器设计合理性和制造质量的目的.该试验设备是国际上三大载人航天器空间环境设备之一,是国际上最好的五大典型特大型空间环境试验设备之一,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欧洲、日本等少数航天大国,才拥有这类大型空间环境试验设备.  相似文献   

8.
2013年是发射航天器最多的一年,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这一年有许多的人造小卫星被送上了太空。  相似文献   

9.
随着载人航天器型号的不断增多,对其等效器的测试效率和通用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载人航天器等效器的自动化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PXI模块化仪器的设计方法;系统核心为PXI控制单元,使用LabVIEW对各功能模块进行控制,可以模拟载人航天器下行火工状态量、模拟量以及地面控制指令的执行结果;该系统可以与地面测试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可自定义的“一键”自动测试,测试效率从原来用时约65 min缩短至6 min以内,人力从4人缩减至2人,有效地提高了测试效率和系统的可配置性。  相似文献   

10.
故障诊断技术不仅是提高空间运输航天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节约航天器整个寿命周期的运行维护成本,因此研究航天器故障诊断技术,特别是处理紧急故障的在轨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在分析国外航天器故障诊断系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天地一体化设计思想的空间运输航天器故障诊断系统架构,阐明了设计原则,以及具体功能需求。介绍了在轨故障诊断系统和地面故障诊断系统,提出了地面故障诊断系统软件的组件模型构成。地面系统对航天器在轨故障诊断有较强的辅助作用,能有效补充故障分析、诊断、预测、处理能力。给出的系统架构对航天器故障诊断系统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类对神秘的宇宙空间的探索自古至今从来没有停止过。1957年10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结束了人类,只是观察与推测的时代,使人类拥有了真正的科学意义上的空间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又使人类掌握了更多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载人航天器并行测试遥测数据集中判读和关联分析问题,提出一种支持多航天器并行测试的综合显示平台设计方法。对多航天器并行测试方案进行研究,对综合显示平台总体架构进行设计。平台采用插件式程序架构便于功能扩展,采用脚本引擎技术提高平台可配置性,采用MVC设计模式增加页面编辑的可维护性,采用多线程技术和定时器策略实现海量数据的实时显示。平台具备图形页面、列表页面、曲线页面显示功能,可以实现常规数值显示、报警监视及源码、序列显示,同时,支持测试数据本地保存与回放判读。综合显示平台已应用于载人航天器全阶段地面测试和某型号航天器在轨交会对接任务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永载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史册的日子。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在绕地球环行14周后,16日6时23分,航天员杨利伟乘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地区安全落地,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独立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人类总是对浩瀚的宇宙充满好奇。当你吃到经过太空育种得到的食品,用上航天生物技术研制出的药物时,你还觉得太空真的遥不可及了吗?  相似文献   

14.
 能看清黑洞细节的太空射电望远镜俄罗斯科学家试图揭开遥远太空天体---黑洞最神秘的面纱,他们建造了一架能观看到宇宙最深处的射电望远镜。众所周知,黑洞是宇宙中最残忍和最无情的“杀人者”,无论是行星还是恒星在黑洞面前都没有生路。黑洞惊人的吸引力即使是太阳光也无法抗拒,黑洞就像飓风,它会将整个世界吸入风洞中。关于这毁灭性的威胁暂时很少有人知道,因为谁也没有见到过黑洞,但是俄罗斯科学家找到一种能看到黑洞的方法,准备发射一架太空射电望远镜。它将比现有的望远镜敏锐几千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尼古拉·卡尔达绍夫指出,“这架太空射电望远镜甚至可以看清黑洞的细节,它将能使我们发现宇宙新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15.
 向太空中发射航天器的成本非常昂贵,每次发射的费用已超过4亿美元。为了降低发射成本,科学家们一直在进行探索性研究,试图发现更为便宜的发射方法。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制定了一个先进太空输送计划(ASTP),计划在未来25年内发展新的发射技术,将发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1万倍,而将其成本降低为原来的1%。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航天器质量信息的有效管理和深度应用,分析了航天器质量信息的重要意义和数据特征,充分借鉴当前流程的大数据技术成果,基于ORACLE、MongoDB和HBase技术实现数据源层,基于Hadoop、Storm、MySQL、Berkeley DB和HANA技术实现数据处理层,基于SOA和Web Service技术实现数据服务层,基于多种技术方式实现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数据应用层,基于Windows Server 2012、CentOS 6.5、Unix、PHP和HTML5等技术实现系统软件开发部署,建立了覆盖全生命周期全方面的航天器质量信息系统,分析了系统所涉及的多源异构数据的采集、传输与存储,质量信息数据实时处理与分析,实时质量监控、预警和评估等关键技术实现途径,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实现航天器研制全周期全过程全方位海量数据采集、处理、分析、预测和评估,使航天器质量管理更加科学、精准、高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采用三层结构舱壁的载人航天器在轨飞行时由于热辐射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舱壁温度波动及温度分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内防护层的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受外部辐射变化影响很小,而对内部空气温度的波动响应比较大。并根据此结果提出了地面模拟的简化模型,分析了模型时间常数的影响因素,用数值计算验证了缩小实验周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热真空试验箱是用来模拟太空的真空、冷黑及太阳辐照环境,完成卫星的热平衡、热真空试验,满足卫星研制需要的关键地面大型试验设备。文章概要介绍了研制的一台VM-1500有效试验空间为1200mm×1600mm的空间模拟器的组成、采用的模拟技术、调试及使用情况。使用结果表明:该设备的各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模拟室的真空度、热沉温度、温度测量系统等均能满足卫星整星热真空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人们的知识范畴发生了巨大的扩展。当今的物理学已不仅仅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它已成为各个学科的根基。物理学的思维和观念渗透于各个学科、各个领域中,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空间技术和超导技术的不断发展,绝缘材料在低温下的电气特性备受关注.针对低温环境中绝缘材料电气性能测试系统,研制了一套采用铑铁温度传感器和铂电阻温度传感器作为感温元件的低温监测系统,并利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有效的对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和铑铁温度传感器的R-T关系曲线进行拟合,从而较精确处理采集数据,达到对试验区域多点温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