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申杰  张春豪 《化学学报》1988,46(5):478-482
在氯合5,10,15,20-四苯基卟吩合铁(III)[TPPFe(III)Cl]催化下, 带有不同取代基的亚碘酰苯和亚碘酰苯的衍生物作充氧化剂对环己烷进行了仿生单充氧化反应的研究.取代亚碘酰苯中对位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间位取代基的电子及立体效应对氧化产物环己醇的产率有良好线性相关性. 亚碘酰苯的衍生物苯亚碘酸二醋酐与苯亚碘酸单对甲苯磺酸酐对环己烷的充氧化能力和邻、间、对亚碘酰苯甲酸与邻亚碘酰苯甲酸酯相似, 环己醇产率接近零. 从而提出亚碘酰苯甲酸及邻亚碘酰苯甲酸酯存在分子内或分子间I(oh)oco成键结构的论点.  相似文献   

2.
在氯合5,10,15,20-四苯基卟吩合铁(Ⅲ)[TPPFe(Ⅲ)Cl]催化下,带有不同取代基的亚碘酰苯和亚碘酰苯的衍生物作充氧化剂对环己烷进行了仿生单充氧化反应的研究.取代亚碘酰苯中对位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间位取代基的电子及立体效应对氧化产物环己醇的产率有良好线性相关性.亚碘酰苯的衍生物苯亚碘酸二醋酐与苯亚碘酸单对甲苯磺酸酐对环己烷的充氧化能力和邻、间、对亚碘酰苯甲酸与邻亚碘酰苯甲酸酯相似,环己醇产率接近零.从而提出亚碘酰苯甲酸及邻亚碘酰苯甲酸酯存在分子内或分子间I(OH)OCO成键结构的论点.  相似文献   

3.
亚碘酰苯作为氧原子转移试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Patton曾在PhIO存在的条件下合成了〔η~5-C_5(CH_3)_5ReCONOPPh_3〕BF_4,指出PhIO可能氧化消除了一个羰基。但有关PhIO与金属羰基化合物反应的动力学研究未见报道。为了解其反应性质,我们对在PhIO存在下Cr(CO)_6的取代反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氯合,-5,10,15,20-四苯基卟吩合锰(Ⅲ)[TPPMn(Ⅲ)Cl]催化下,带有不同取代基的亚碘酰苯对环己烷的充氧化反应与TPPFe(Ⅲ)Cl催化的结果不同,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立体效应对羟化产物(环己醇)的产率无线性相关性,而对氯代产物(氯代环己烷)的产率有良好线性相关性.比较了苯亚碘酸二醋酐、苯亚碘酸单对甲苯磺酸酐和邻、间、对亚碘酰苯甲酸及邻亚碘酰苯甲酸酯的结构对环己烷充氧化反应的影响,表明了它们的结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了PhIO氧化系列新型Schiff碱双核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及取代基效应.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与PhIO的反应在动力学上为一级反应;这些配合物的环外苯基及环上亚苯基上吸电子取代基均能提高抗氧化稳定性,而给电子取代基的作用则相反;环上亚苯基上的取代基效应比环外苯基上的取代基效应更明显;氧化反应速率常数k与环外苯基上的取代基特性常数σ(σm或σp)及环上亚苯基上的取代基特性常数(σmp)呈良好的线性关系:-lgk=0.5215σ+1.326;-lgk=0.8271[(σmp)/2]+1.506.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p-CH3OC6H4)2TeO存在下M2(CO)10(M=Mn,Re)的CO取代反应速率及活化参数。其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与M2(CO)10和(p-CH3OC6H4)2TeO的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本文所建议的缔合机理与前人用(CH3)3NO作氧原子转移试剂的相应反应所提出的机理相似。讨论了在(CH3)3NO和(p-CH3OC6H4)2TeO存在下影响M2(CO)10的CO取代反应速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杜重阳  陈耀峰 《化学学报》2020,78(9):938-944
CO2的固定和转化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特别是采用廉价且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金属催化剂将其转化为有用的有机化合物.本工作报道采用商品化ZnEt2(1.0 mol%)可促进CO2的硅氢化反应生成甲氧基硅醚,以及CO2为C1合成子的有机胺甲酰化或脲化反应生成酰胺或脲类化合物.在1.0 mol% ZnEt2存在下,CO2和(EtO)3SiH发生硅氢化反应,一锅选择性还原为甲氧基硅醚(CH3OSi(OEt)3).考察了反应条件的影响,在1.0 MPa CO2起始压力下,90℃反应7 h,甲氧基硅醚的产率达到约90%.当上述反应体系中存在有机胺时,则发生了CO2为C1合成子的的有机胺甲酰化或脲化反应.当采用二级有机胺为底物时,反应生成酰胺类产物;当一级有机胺为底物时,反应主要生成脲类产物.考察了反应底物取代基的影响,含脂肪基和芳香基的二级有机胺均可发生甲酰化反应,芳香基的对位含给电子取代基时明显有利于该甲酰化反应.含脂肪基和芳香基的一级有机胺均可发生脲化反应,芳香基对位取代基的电子性质对脲化反应的影响规律不如在甲酰化反应中的明显.  相似文献   

8.
新单取代苯磺酰脲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较高活性的单取代苯磺酰脲为基础,设计合成了14个新的含烷硫基和烷胺基嘧啶环的单取代苯磺酰脲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及元素分析确证.用油菜根长法测定IC50,并进行盆栽除草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嘧啶环4位取代基的变化对分子除草活性影响较大,活性大致按烷氧基、烷硫基和烷胺基的顺序递减.  相似文献   

9.
通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开展了在线监测催化剂对邻氨基苯硫酚(OATP)与邻碘苯甲酰氯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无催化剂时反应产物为1b{S-[2-(2碘苯甲酰氨基)苯基]-2-碘代苯硫酸盐}和2b{N,N′-[二硫(2, 1-亚苯基)]二(2-碘苯甲酰胺)}, 在醋酸铜催化下生成3b{10-(2-碘苯甲酰基)二苯并[b, f ][1, 4]硫氮杂-11(10H)-酮}; 无催化剂条件下经历亲核取代反应及硫自由基耦合的过程, 在醋酸铜催化下产物 1b 的结构发生变异生成3b. 所得结果与核磁质谱等常规非现场技术解析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双吡唑甲基锂(LiCHPz2)与有机锡卤化物(R3SnX)的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有机锡修饰的双吡唑甲烷配体(R3SnCHPz2).由于锡上取代基的不同,这些配体与W(CO)5THF反应时表现出了不同的反应方式.三芳基锡修饰的双吡唑甲烷与W(CO)5THF反应发生Sn-C(sp3)键对W(0)中心的氧化加成;而三苄基锡修饰的双吡唑甲烷与其反应时仅给出羰基取代产物[Bz3SnCHPz2W(CO)4].另外,二苯基苄基锡以及三(2-苯基-2-甲基丙基)锡修饰的双吡唑甲烷配体类似的反应导致配体的分解,产生单吡唑配体取代的羰基钨衍生物[W(CO)5PzH]以及脱有机锡的双吡唑甲烷四羰基钨衍生物[CH2Pz2W(CO)4].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N-4-取代苯亚甲基苯胺(1)与N-4-取代苯亚甲基环己胺(2)两个系列化合物, 测定其13C和1H 核磁共振(NMR)化学位移以及紫外(UV)吸收光谱. 定量对比了取代基效应对两个系列化合物CH=N键的13CNMR化学位移δC(C=N)1H NMR化学位移δH以及UV吸收光谱最大波长能量(vmax)的影响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分子骨架相似的化合物(1)和(2), 取代基效应的作用方式存在多样性: (i)化合物(1)的δC(C=N)、δH以及vmax受到基团的特殊交叉相互作用(Δσ2)的影响显著, 而Δσ2对化合物(2)相应性能的影响很小; (ii)无论化合物(1)还是化合物(2), 取代基场/诱导效应σF和共轭效应σR对δC(C=N)的影响为负相关, 而对δH的影响为正相关, 它们对δC(C=N)和δH的影响正好相反. 另一方面, 场/诱导效应σF对(1)和(2)的δC(C=N)影响重要, 而对它们的δH影响很小; (iii)化合物(1)和(2)的δC(C=N)、δH以及vmax的变化规律, 可分别建立通用方程表达, 其中与CH=N的N原子键连苯基的影响可由指示变量(I)表示, 该苯基对三种性能分别有固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以丁基缩水甘油醚和苯酚为起始原料,进行开环缩合反应制得1-丁氧基-3-苯氧基丙-2-醇.再与羟基对甲苯磺酰氧基苯反应得到[4-(2-羟基-3-丁氧基 -1-丙氧基)]二苯碘鎓-六氟锑酸盐(简称BPI·SbF6),产率达79%.用1HNMR、UV、I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初步研究了以BPI·SbF6为阳离子光引发剂的脂肪族环氧(CY179)感光体系的感光特性,结果表明CY179/BPI·SbF6感光体系有一定的后固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1种新的含有酰胺键的离子负载的双(三氟乙酰氧基)碘苯固体试剂--1-甲基-3-[4鄄(双三氟乙酰氧基碘)苯甲酰胺基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该试剂无吸湿性, 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不变质. 研究了1种离子负载的二(乙酰氧基)碘苯试剂和3种离子负载的双(三氟乙酰氧基)碘苯试剂对乙酰苯胺的对位乙酰氧基化反应. 结果表明, 离子负载的二(乙酰氧基)碘苯试剂氧化能力较弱, 乙酰氧基化产物产率较低; 含有酰胺键的2种离子负载的双(三氟乙酰氧基)碘苯试剂不发生乙酰氧基化反应; 而1-甲基-3-[4-双(三氟乙酰氧基)碘苯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是理想的氧化剂. 以1-甲基-3-[4-双(三氟乙酰氧基)碘苯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为氧化剂, 室温下乙酰苯胺及其衍生物与乙酸可区域选择性地发生乙酰氧基化反应, 产率较高. 回收后的离子负载的碘苯容易再生成试剂, 而再生试剂的乙酰氧基化反应活性几乎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4.
依据邻羟基二苯醚及芳香肼类化合物的抗菌特性, 以邻羟苯基为分子核心, 酰肼键为桥基, 设计合成了7种未见报道的N-(取代苯基)乙基-2-羟基苯甲酰肼类化合物. 以水杨酸甲酯为原料, 经肼解反应后与取代苯乙酮缩合, 再与硼氢化钠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 化合物结构经IR, 1H NMR和元素分析等证实. 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对不同菌株的抑菌活性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和特异性. 当质量浓度为1×10-4 g/mL时, 化合物3b和3e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高达100%, 有极强的抑菌活性; 所有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大于70%, 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构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苯基中引入Cl或Br等卤原子能显著增强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而引入-NO2及-CH3基团则会降低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唐子龙  王恋  谭经照  姚园  彭丽芬 《应用化学》2018,35(10):1190-1200
研究了三氟化硼乙醚(BF3·OEt2)催化2-(N-取代氨基甲酰基甲基氨基)苯甲醇与醛的反应,发展了合成取代3,1-苯并噁嗪类化合物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结构的1-(氨基甲酰基甲基)-2-烃基-3,1-苯并噁嗪类化合物。 对于这类反应BF3·OEt2比三甲基氯硅烷(TMSCl)和四氯化锡(SnCl4)的普适性更广,它能有效催化这类反应,而后二者却不能。 探讨了TMSCl和SnCl4不能催化2-(N-取代氨基甲酰甲基氨基)苯甲醇与醛反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大取代茂锆配合物合成及分子内消除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胜  黄吉玲 《化学学报》2005,63(14):1318-1322
通过6,6-二烷基富烯与2-MeOArLi进行加成反应, 得到含芳氧取代的环戊二烯基锂盐, 再与取代茂三氯化锆反应, 合成了不对称大位阻取代茂锆配合物RCpCpoZrCl2 [Cpo=2-MeOArCR1R2Cp, R1, R2=CH3, C2H5, (CH2)5, etc.], 所得的配合物均通过1H NMR, IR, MS和EA鉴定. 在此过程中发现该类配合物能进行分子内消除反应, 脱去苯甲醚得到烯基取代的二氯二茂锆配合物, 该反应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反应, 对该反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一种高效的δ-三氟甲基-δ-芳基-取代对亚甲基苯醌的叠氮化芳基化反应. 以Na2CO3为催化剂, 叠氮三甲基硅烷与δ-三氟甲基-δ-芳基取代对亚甲基苯醌发生1,6-共轭加成反应, 以优异的分离产率(90%~96%)获得了结构多样的含有三氟甲基和叠氮取代的二芳基甲烷化合物.该反应具有良好的底物适用范围和官能团兼容性.  相似文献   

18.
用MINDO/3方法研究了N-取代乙基吡唑热消除反应H3C3N2CH2CH2X→H4C3N2+H2C=CHX(反应Ⅰ~Ⅲ,对应X=H,CH3,F)的机理,结果表明,甲基的超共轭效应以及F的强吸电子作用和邻基参与使得反应Ⅱ和反应Ⅲ的活化势垒降低,比反应Ⅰ更易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找新型高活性的除草剂先导化合物,采用活性亚结构连接法,利用Ugi反应将3-三氟甲基苯甲酰基、2-(取代苯氧)丙酰基和2-(4,6-二甲氧基嘧啶-2-氧基)苯甲酰基等除草活性结构片段与3-三氟甲基苯基引入到同一分子中,合成了一系列2-{N-(3-三氟甲基苯基)-[3-(三氟甲基)苯甲酰、2-(取代苯氧)丙酰、2-(4,6-二甲氧基嘧啶-2-氧基)苯甲酰]-氨基}-取代苯乙酰环己胺3a~3i,采用IR,1H NMR,EI-MS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的除草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在100 mg/L浓度下对油菜显示出中等至良好的除草活性.温室盆栽测试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在1.5kg/ha剂量下,在苗前处理时对油菜、反枝苋、稗草和马唐具有良好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吡唑并[3,4-d]-1,3-噁嗪-6-酮衍生物(Ⅰ)与伯胺反应,合成了1-烃基-5-取代苯甲酰胺基-4-吡唑(N-取代)甲酰胺(Ⅱ);由LiAlH4,对Ⅱ分子中2个酰胺基的选择性还原合成了1-烃基-5-取代氨基-4-吡唑(N-取代)甲酰胺(Ⅲ).共合成新化合物23个,通过1HNMR、13CNMR、MS、IR等证明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初步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化合物Ⅱ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和农药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