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刘晓东  冉鸣  潘文慧 《化学教育》2016,37(15):46-50
针对共价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将计算化学技术作为探究工具,引入到共价键探究教学过程中。通过共价键形成过程中轨道重叠程度、键长和体系能量变化等数据,深刻揭示共价键成键的本质,给学生专家级的探究体验。同时强调化学学科方法思想和知识准备的作用,使探究活动更具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共价键理论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基于认识视角梳理共价键的发展史,将共价键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分为4个阶段,现象阶段:初识物质结合方式;表征阶段:探索微粒结合过程;本质阶段:揭示共价键形成实质;发展阶段:解释物质结构与性质。共价键历史的发展阶段与教材的编排一脉相承,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以下教育价值:(1)凸显学科思想方法;(2)持续发展学生认识进阶;(3)促进学生素养形成。  相似文献   

3.
王稼国  荆西平 《化学通报》2016,79(9):864-875
虽然小分子中的共价键强度可以很方便地通过高斯计算而相当准确地得到,一些手册和数据库中也可以直接查出部分键能/离解能数据,但共价键的强弱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化学教学中仍然显得非常重要。共价键的强弱与成键原子及其环境密切相关,其中成键原子因素主要包括原子半径、成键类型、成键轨道类型、相对论效应、电负性、成键数量、反馈效应和孤电子对效应,而成键环境因素包括键间张力效应、离域效应、次级化学键效应、诱导效应和位阻效应。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化学键影响因素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共价键键能的变化规律。本文分析了影响共价键强弱的主要因素,并介绍了这种分析思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学生对于无机化学的微观结构部分内容学习过程中枯燥、难以形象化的具体情况,本文介绍了系列利用Orbital Viewer为辅助进行互动性课堂的教学活动。通过在原子轨道、共价键类型等知识点进行互动性教学活动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动机,并建立合理的微观结构模型,掌握原子轨道、共价键的真实结构,为进一步学习杂化轨道、分子轨道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朱彬彬  郑晓慧  杨光  曾旭  邱伟  徐斌 《化学进展》2021,33(4):670-677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片层组装制备的分离膜,具有可调控的纳米通道和独特的分离性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分离材料,但较差的机械性能制约了其实际应用。将活性分子、阳离子等粒子引入到GO膜的片层间,利用其与GO形成的稳定键合可提高GO膜的机械性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GO膜机械性能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依据引入的粒子与GO成键的类型可分为共价键法和非共价键法,其中共价键法又分为大分子共价键法和小分子共价键法,非共价键法分为氢键法、π-π键法和离子键法。无论共价键法还是非共价键法都能显著提升GO膜的机械性能,其中共价键法对GO复合膜的增强效果优于非共价键法,大分子共价键法优于小分子共价键法。最后,阐述了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任红艳  韩晓丽  李广洲 《化学教育》2011,32(9):61-63,69-70
以加工水平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共价键概念表征的3个水平:表层水平、中等水平和深层水平。编制了相关调查问卷,对高一、高二和高三的169位学生开展了测查和定量分析,并以不同年级的部分学优生和学困生为对象展开了典型问题的定性分析,深入细致地讨论了不同类型学生在共价键表征深度方面的总体差异及在不同表征水平上的具体差异。  相似文献   

7.
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在储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墨烯是由sp~2杂化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的单原子层二维碳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视为最有前景的新型材料之一。但由于石墨烯片层之间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易发生不可逆团聚,丧失其单层二维纳米片的结构特性,以及石墨烯表面呈现惰性状态,致使其与其他介质的相互作用较弱,难以均匀分散在极性或非极性的溶剂中,因而石墨烯的应用受到限制。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可以调控其分子结构、电子能级和化学性质,不仅可以有效抑制石墨烯的团聚而且能够改善其在溶剂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从而实现石墨烯基材料的多元化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共价键和非共价键功能化石墨烯以及其复合材料在储能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功能化石墨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与共价键聚合物由单体(M1)通过共价键连接不同,超分子聚合物是由单体(M2)通过非共价键连接而成的长链大分子。聚合包括分子聚合和超分子聚合。超分子聚合描述M2通过非共价键自组装形成超分子聚合物的过程,涉及氢键、π-π堆砌型和立体匹配等驱动力以及分子识别、协同性等特征,与M1通过共价键形成聚合物的过程(分子聚合)不同。为了理解超分子聚合物链结构形成机理,本文分析和讨论超分子聚合的三个主要机理:(1)线性链生长;(2)螺旋链生长;(3)拓扑链生长。  相似文献   

9.
赵小昕  秦浩正 《化学教育》2018,39(21):11-17
以“科学和工程实践”的8大环节和学习者主体性2个维度建立模型,分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实践活动。发现此教科书中的实践十分注重分析环节,能较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环节有:科学实践中的分析解释数据环节;工程实践中的建模、计划、实施调查等环节。但总体上工程实践不足,无论科学实践还是工程实践,在提出问题、设计步骤这2个环节上学生过于被动。据此认为,在化学教科书实践活动的修改或教学优化上,应增强学生的主动性,除了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也要适当增加工程设计等活动。  相似文献   

10.
氨基酸与钠离子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中常常观察到钠离子与一些多肽或蛋白质有较强的非共价键结合能力,这种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可能与生物的一些功能和活性有关。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结合作用,我们应用电喷雾质谱研究了常见的20种氨基酸与钠离子在溶液中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实验研究中发现脯氨酸和苯丙胺酸与钠离子有较强的非共价键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