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代化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多年来化学学科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潮和新的看法,化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大的改观,可以说这门学科正处在一种急剧变革的过程中。就化学的许多方面说,这种变革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从基本上是描述性的过渡到推理性的,二是从主要是定性的过渡到定量的,三是从主要是宏观的过渡到微观的。这种发展过程本是多年来化学发展的总的趋势,是从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知识急剧增长,发明创造、科学论文、新出图书如排山倒海地涌现,出现了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的“知识爆炸”。当代的化学正起着急剧的变革,主要特点是从基本上是描述性过渡到推理性的,从主要是定性的过渡到定量的,从主要是宏观的过渡到微观的。这一切都迫切要求中学化学教材和教学来一个巨大的改革。许多国家一方面狠抓教学内容的改革,大大加强了规律性知识,也就是化学基础理论,从而起驾驭一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就是有人称之为抓知识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把学生的能力、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放在极重要的地位,以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规律性知识,不但为了学生目前的学习,而且也为了他们在终身教育中受益。近来,本刊收到许多有关中学化学中培养能力方面的稿件。为了交流在中学化学中培养能力的经验,探讨培养能力的途径,本刊自本期起专辟了一个“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能力”的专题讨论栏,讨论“中学化学教学为什么要培养能力”,“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哪些能力”,“中学化学教学培养能力的途径”,“中学化学教学培养能力的经验”,“中学化学教材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等问题。为了使更多老师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个专题讨论栏基本上采取摘要刊登的办法,即从有关来稿中摘录一些对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看法或经验,汇编成各期。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来稿要求短小精悍,或只涉及探讨某一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知识急剧增长,发明创造、科学论文、新出图书如排山倒海地涌现,出现了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的“知识爆炸”。当代的化学正起着急剧的变革,主要特点是从基本上是描述性过渡到推理性的,从主要是定性的过渡到定量的,从主要是宏观的过渡到微观的。这一切都迫切要求中学化学教材和教学来一个巨大的改革。许多国家一方面狠抓教学内容的改革,大大加强了规律性知识,也就是化学基础理论,从而起驾驭一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就是有人称之为抓知识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把学生的能力、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放在极重要的地位,以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规律性知识,不但为了学生目前的学习,而且也为了他们在终身教育中受益。近来,本刊收到许多有关中学化学中培养能力方面的稿件。为了交流在中学化学中培养能力的经验,探讨培养能力的途径,本刊自本期起专辟了一个“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能力”的专题讨论栏,讨论“中学化学教学为什么要培养能力”,“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哪些能力”,“中学化学教学培养能力的途径”,“中学化学教学培养能力的经验”,“中学化学教材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等问题。为了使更多老师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个专题讨论栏基本上采取摘要刊登的办法,即从有关来稿中摘录一些对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看法或经验,汇编成各期。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来稿要求短小精悍,或只涉及探讨某一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知识急剧增长,发明创造、科学论文、新出图书如排山倒海地涌现,出现了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的“知识爆炸”。当代的化学正起着急剧的变革,主要特点是从基本上是描述性过渡到推理性的,从主要是定性的过渡到定量的,从主要是宏观的过渡到微观的。这一切都迫切要求中学化学教材和教学来一个巨大的改革。许多国家一方面狠抓教学内容的改革,大大加强了规律性知识,也就是化学基础理论,从而起驾驭一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就是有人称之为抓知识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把学生的能力、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放在极重要的地位,以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规律性知识,不但为了学生目前的学习,而且也为了他们在终身教育中受益。近来,本刊收到许多有关中学化学中培养能力方面的稿件。为了交流在中学化学中培养能力的经验,探讨培养能力的途径,本刊自本期起专辟了一个“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能力”的专题讨论栏,讨论“中学化学教学为什么要培养能力”,“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哪些能力”,“中学化学教学培养能力的途径”,“中学化学教学培养能力的经验”,“中学化学教材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等问题。为了使更多老师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个专题讨论栏基本上采取摘要刊登的办法,即从有关来稿中摘录一些对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看法或经验,汇编成各期。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来稿要求短小精悍,或只涉及探讨某一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知识急剧增长,发明创造、科学论文、新出图书如排山倒海地涌现,出现了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的“知识爆炸”。当代的化学正起着急剧的变革,主要特点是从基本上是描述性过渡到推理性的,从主要是定性的过渡到定量的,从主要是宏观的过渡到微观的。这一切都迫切要求中学化学教材和教学来一个巨大的改革。许多国家一方面狠抓教学内容的改革,大大加强了规律性知识,也就是化学基础理论,从而起驾驭一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就是有人称之为抓知识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把学生的能力、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放在极重要的地位,以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规律性知识,不但为了学生目前的学习,而且也为了他们在终身教育中受益。近来,本刊收到许多有关中学化学中培养能力方面的稿件。为了交流在中学化学中培养能力的经验,探讨培养能力的途径,本刊自本期起专辟了一个“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能力”的专题讨论栏,讨论“中学化学教学为什么要培养能力”,“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哪些能力”,“中学化学教学培养能力的途径”,“中学化学教学培养能力的经验”,“中学化学教材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等问题。为了使更多老师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个专题讨论栏基本上采取摘要刊登的办法,即从有关来稿中摘录一些对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看法或经验,汇编成各期。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来稿要求短小精悍,或只涉及探讨某一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优化之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蔡碧霞 《化学教育》2009,30(7):22-24
从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要求等几方面入手,初步探索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方法,缩小两者间的台阶和跨度,使学生从初中平稳地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之中。  相似文献   

7.
一株Stysanus like sp.属南海红树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树林海岸是生物海岸的一种。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于潮间带的乔灌木的通称。红树植物的种属繁多,因受地理纬度的影响,红树林种属的多样性从南到北逐渐过渡到比较单纯,植枝的高度由高变低,从生长茂盛的乔木过渡到相对矮小的灌木丛。由于红树林内食物营养丰富,寄生于其中的真菌特别多,据称海洋中绝大多数的真菌均可在红树林找到。  相似文献   

8.
张世仑 《化学教育》1989,10(2):9-11,39
自1978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11年来,全国高考化学命题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变迁,已基本实现了两个重大转变:即试题的内容从考查知识为主逐步过渡到以考查能力为主:题型从主观题型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客观题型为主。整个命题的设计、题型选择、分数常模等逐步走向科学化、标准化的道路。本文根据历届高考化学试题的统计分析,对各阶段试题的特点和变迁做了分析和总结性阐述。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西南季节性缺氧湖泊阿哈湖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液-液萃取及ICP-MS测试技术,对湖泊不同深度水体中稀土元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阿哈湖水体深度增加,从表层至湖上层下部溶解态稀土浓度急剧升高,从湖上层底部至温跃层顶部稀土浓度快速降低,从温跃层上部至湖下层上部溶解态稀土浓度逐渐降低。湖泊颗粒物表面有机碳的矿化作用是造成溶解态稀土在湖上层浓度急剧升高的主要原因,胶体的絮凝作用使溶解态稀土在湖上层底部至温跃层顶部浓度急剧下降,在温跃层上部至湖下层上部水体中,由于新生成的MnO_2吸附作用使溶解态稀土浓度持续下降。形态模拟结果显示,溶解态稀土主要是以稀土有机结合态和稀土碳酸盐结合态两种形式存在。稀土有机络合物占总溶解态的比例遵循以下规律:湖上层温跃层湖下层;LREE-DOCMREE-DOCHREE-DOC。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MCE已从知识型逐步过渡到知识一能力型,并且越来越向能力测试的方向倾斜。因此,旨在组织学生迎战MCE的化学高考复习,应当把学生的能力训练放在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以N-叔丁基-α-苯基硝酮(PBN)为自由基结合剂,采用间歇式高温高压反应釜对玉米秸秆纤维素进行超临界乙醇液化,考察PBN用量(浓度)和反应温度(活性)对纤维素液化产物及生物油中主要化合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20℃,仅有超临界乙醇作用,生物油收率为37.17%,挥发分收率高达50.08%;随着PBN用量增加到0.4 g,生物油收率最高提升至48.35%,挥发分最低下降到35.65%。在超临界乙醇和PBN作用下,随着反应温度从250℃升高至340℃,纤维素转化率从23.10%急剧增加至88.92%,生物油收率从19.18%上升到最高48.35%(320℃)后略有下降,挥发分也从6.03%急剧上升至50.28%。GC-M S结果显示,酯类、酮类、烃类、醇类、酸类及苯类化合物是生物油的主要成分,各组分的最高相对含量分别为27.91%、15.77%、13.44%、12.42%、16.07%、19.81%。实验结果证实了PBN对纤维素超临界乙醇液化产物及生物油组分分布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尤其能通过与含苯基、乙基等活性碎片结合促进挥发分与生物油之间的转化,且PBN用量及液化温度的改变可以促使生物油中主要化合物发生不同程度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2.
在本工作中,用电镜法、介电损耗法和微波光导法研究了铜离子的掺杂对于卤化银乳剂微晶体的掺杂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铜离子的掺杂使卤化银乳剂微晶体的颗粒变小,使微晶体的介电损耗峰向高频方向稍微移动0.3对数单位。使微晶体的光电导急剧地降低。实验证明,铜离子吸附在卤化银乳剂微晶体的表面,起着深电子陷阱的作用,是导致铜离子的掺杂使乳剂的感光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含有不同硫酸浓度的2,6-萘二甲酸二甲酯溶液的吸收光谱、室温和低温下的荧光光谱及荧光寿命的研究,观察到了2,6-萘二甲酸二甲酯与硫酸分子之间各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即基态下的电荷转移复合物吸收谱,激基复合物的发射谱,氢键作用吸收谱,质子转移后的吸收谱和发射谱以及质子化前后不同的荧光寿命。提出了2,6-萘二甲酸二甲酯与硫酸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激基复合物过渡到氢键,然后由氢键过渡到质子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生物碳质吸附剂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松针为生物质代表,通过控制不同炭化温度(100~700℃),制备了一系列生物碳质吸附剂,表征了其结构和表面特征;以4-硝基甲苯为目标,探讨吸附剂在水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机理及与其结构特征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制备经济高效吸附剂和预测其吸附性能与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生物碳质吸附剂的芳香性随炭化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增加、极性指数((N+O)/C)则急剧降低,逐渐从“软碳质”过渡到“硬碳质”,同时其比表面积则迅速增大.生物碳质吸附剂对水中4-硝基甲苯具有强的吸附能力,等温吸附曲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N指数和1gKf与其芳香性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描述了分配作用与表面吸附对生物碳质总的吸附作用的贡献.表面吸附的贡献量随炭化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表面饱和吸附量与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呈良好的线性正关系;硬碳质吸附剂的最大表面吸附量(Qmax,SA)与理论计算值(2.45μmol/m^2)相当,而软碳质吸附剂的Qmax.SA值则高于理论值.生物碳质的分配作用(Kom)取决于分配介质与有机污染物的“匹配性”和“有效性”,Kom值随(N+O)/C降低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测量曲线分析5道中、高考试题,对此类化学试题情境的真伪加以求证,以案例探究化学试题情境如何从教学误区走向真实情境,使试题的命题立意更高,情境更真,设问更实,更加有效地探查学生批判性、创新性等高阶思维,从利于“甄别选拔”逐步过渡到兼顾“导向教学”,发挥试题的育人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酚,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因为它具有酸性,所以俗称为石碳酸:此物在煤焦油中含量很多。随着全国煤炼油工业的遍地开花,焦油产量在急剧增涨,因此由煤焦油中大量提酚,这也是工业用酚的主要来源之—。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实习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我院针对在实施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性地将互联网手机二维码技术应用于企业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由过去依赖企业技术人员的讲解为主过渡到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讨论为主,充分调动了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并探讨了由此取得的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展望,为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除运用化学实验加强直观外,还经常采用各种直观教具,使化学教学内容形象化,趣味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感知、记忆。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复杂的原理,通过使用直观教具使学生易于形成概念和原理,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也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在上海市中青年化学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中,很多教师创造性地运用直观教具手段进行教学,下面我们仅举几例略谈化学教学中直观教具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导致车用汽油的消耗量与日俱增,衍生化出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分析汽油燃烧后的产物,从源头控制汽油中可造成大气污染物的物质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汽油中卤素含量超标容易造成发动机堵塞,使发动机表面磨损,使车性能受到很大的影响[1]。因此,汽油燃  相似文献   

20.
彭艳梅 《化学教育》1991,12(4):16-17
初三学生的认识水平逐渐由具体直觉占优势过渡到抽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的特点是好奇、好动、精力旺盛,求知欲望强烈。为了使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理解化学基础知识,逐渐形成科学观点,我们对初三化学从1985年开始进行边实验一边观察一边讨论的实验教学法。这里谈个人的一点体会。初三化学教材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教材,本书各章节教材都是以后学习深造的理论基础。按实验—观察—讨论教学法的需要,我注意了实验教学。在几年的不断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使初三化学的成绩连年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