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正> 刘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他于公元263年注《九章算术》,在现存文献中,第一次对我国古代这部最著名的数学著作中正确的解法进行了全面论述和创造性证明,并对其中某些错误给予驳正,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奠定了我国古代数学的理论基础.刘徽创立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指出解决球体积的正确途径,从而为祖冲之父子在数学上的贡献提供了方法,指出了方向;刘徽论述了分数四则运算、比例和比例分配问题;他论述了开方问题,提出开方不尽求“微数”,促进了十进小数的诞生;又全面论证了勾股问题,发展了重差术.他在这些方面的重大贡献,许多学者都作过详尽的论述,本文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2.
据说我国古代名将韩信智慧超群,他统率千军万马,只需令旗挥指,略微调动一下队列,便知兵马数目.其实这种神奇,无非是运用了一种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不仅在中国科学史上,而且在世界科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祖冲之敢于向包括儒学在内的束缚科学发展的腐朽思想作斗争.今天,我们研究祖冲之对于帮助我们分析儒法两家思想对我国古代科学发展的影响,研究科学发展史上两条路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对"韩信走马分油"这一类"分"的问题,提供一种解题方法——操作法,所谓"操作"就是把要分的液体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例1韩信走马分油.(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将领.他聪明过人,用兵如神.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数学问题还有如"韩信点兵".)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学者,他在《论语》中有一句妇孺皆知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很明显,学问渊博的孔子谦虚地断言:如果他与任意两个人一同走路,那么他必定可以从某一个人那儿学到他不知道的学问,这句话表明了谦虚上进者的一种求学态度,下面  相似文献   

6.
哈米尔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他统一动力学和光学的工作对数学物理影响深远,直到量子力学兴起后才被充分认识。他精通现代与古代语言,数学成就卓著,对近世代数的发展也有贡献.  相似文献   

7.
郑碧霞老师“探秘中国古代方程”一课,以算筹为切入点,通过对“密码图”的猜想、探秘、破解、设计,引导学生了解算筹的记数方法,算筹在解方程组中的应用,同时也让学生领略到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整节课自然、流畅、新颖、精彩,是笔者近几年所听的较成功的课之一. 一、内容精练经典 算筹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不亚于四大发明”,这是清华大学学者冯立升的评价.他说,算筹采用的十进制位置制记数法,其中的位置制比十进制更重要,现在计算机采用的二进制就是位置制,如果没有位置制,现代数学和科学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以说,现在的计算机技术,要追根溯源,应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算筹.  相似文献   

8.
算法思想的渗透帮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进而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文化算法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算法思想对今天的数学学习与数学研究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是列举算法思想在一些中国古代经典数学问题中的渗透.从而进一步体会算法思想在古代数学中的贡献的同时也认识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9.
割圆术如所周知,是关于圆周率计算问题的讨论.该术载于“九章算术”第1章方田第32问之后.在我国古代,有一个较长的时期,认为圆周长和直径长之比是“周3径1”.即认为π=3,圆面积等于圆径平方的3/4,这当然是不正确的.我们知道:合于“周3径1”的不是圆周长,而是圆的内接正6边形的周长.刘徽指出了这个错误,并提出了他自己的计算方法--割圆术.他的方法就是:从已知的圆内接正多边形每边的长,用勾股弦定理求出内接边数加一倍的正多边形的边长.他从内接正6边形做起,依法求得正  相似文献   

10.
刘徽,是我国公元三世纪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数学理论的建树者和奠基人。他在学习前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对于如割圆术,齐同术、阳马术、方程术、正负术、勾股术、重差术等等,都有突出的成就,大数学家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和我国后世的许多著名数学家的研究成果,许多都是在他的基础上完成的。他还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许多重要的数学理论问题进行了科学的论证,这在中国数学发展史上是空前的。他的数学研究工作,为我国数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致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古代传统特色的完整的数学体系。这些对我国后世数学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刘徽的生平事迹和籍贯,史书上记载得很少。只知道他在魏陈留王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为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11.
想必“分牛”问题同学们都比较熟悉.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在临终前嘱咐他的三个儿子,他已不久于人世,家里没有什么东西给你们留下,只有畜牧场的19头耕牛.  相似文献   

12.
朱世杰是元代北京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最杰出的、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他花了毕生的时间,精心研究数学,撰写了《算学启蒙》(1299年)和《四元玉鉴》(1303年)两部数学巨著,并流传至今.在《四元玉鉴》一书中,便已发现"正自然数立方的和的公式",他比西洋最早得出这个公式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Leibniz)要早三百多年.正如美国已故科学史家萨顿(G.sarton)所评论的:朱世杰是"贯穿古今的一位最杰出的数学大家",而他所著的《四元玉鉴》则是"中国数学史中最重要的一部,同时也是中世纪最杰出的数学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宋、元时期的著名数学家朱世杰在他著的《四元玉鉴》一书中有这样一首诗:我有一壶酒,携着游春走.遇店添一倍,逢友饮斗酒.店友经三处,没了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当有多少酒?这首诗是一道数学题,为了题意更清楚,后来有人将它改编为下面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宋、元时期的著名数学家朱世杰在他著的《四元玉鉴》一书中有这样一首诗:我有一壶酒,携着游春走.遇店添一倍,逢友饮斗酒.店友经三处,没了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当有多少酒?这首诗是一道数学题,为了题意更清楚,后来有人将它改编为下面的形式:李白无事街上走,提壶去买酒.  相似文献   

15.
朱世杰是元代北京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最杰出的、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他花了毕生的时间,精心研究数学,撰写了《算学启蒙》(1299年)和《四元玉鉴》(1303年)两部数学巨著,并流传至今.在《四元玉鉴》一书中,便已发现"正自然数立方的和的公式",他比西洋最早得出这个公式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Leibniz)要早三百多年.正如美国已故科学史家萨顿(G.sarton)所评论的:朱世杰是"贯穿古今的一位最杰出的数学大家",而他所著的《四元玉鉴》则是"中国数学史中最重要的一部,同时也是中世纪最杰出的数学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6.
程大位是明朝(公元16世纪)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他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精心研究各种数学书籍,并结合自己的体会,于1593年编写出了《算法统宗》一书,此书出版后,就在国内各地广泛流传,当时此书成为我国初等数学教科书,它在我国数学史上是一部很重要的著作.  相似文献   

17.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出自《论语》,说的是古代一位大学问家孔子,虽然他的学问很高,但仍很谦虚,自称与任意两人(加上自己共三人)同行,则他们中间一定有一个可以做自己的老师.这是孔子一句自谦的话,实际情况怎样?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不妨把一个人的才能分成36 0个方面.因为孔子是大学问家,我们假设他在每一行的排名都处在前的可能性为99,即任意一个人在任一方面的才能低于他的可能性为99.则在任一行中,另外两个的才能均不超过孔子的可能性是99×99=98.0 1,而在36 0行中,另外两人的才能均不超过孔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6月16日下午,由中科院研究生院数学系组织的院士系列讲座在中关村园区教学楼S204教室举行第三讲.此讲报告人是著名数学家和数学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他的研究工作涉及代数拓扑学、代数几何、博奕论、数学史、数学机械化等众多领域.他在拓扑学的示性类理论、示嵌类理论、奇点理论及I*函子理论方面取得过杰出成果,并在我国率先研究代数几何学且取得重要成果,是我国数学机械化研究方向的主要开拓者,同时对中国古代数学史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与成果。吴文俊…  相似文献   

19.
1 问题情境围棋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古代中国.从古代“井田制”到现代各种管、线、路的立体网络,再到虚拟如互联网络无不与棋盘世界相关.棋盘上最短走法问题是趣味数学问题常见问题,具有很好的教育功能.也是教材和教学实际的重要题材.要解决棋盘网络问题还得从数学入手.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人心目中,诸葛亮是一个几乎没有争议的人物,都说他的好话,以至他成了一个“神”的象征——智慧的化身。 从诸葛亮个人来说是成功的。他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了世世代代。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人们最熟悉的就是《三国演义》,而三国中讲得最多的故事就是诸葛亮的故事。 从诸葛亮从事的事业的兴衰来说,诸葛亮又是失败者。他让人叹息的地方,一是早逝;二是蜀国早亡。在魏蜀吴三国中,蜀国亡得最早。 个人成功,而他所从事的事业不成功,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