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性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反应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宓爱巧  黄志镗 《合成化学》1994,2(2):105-116
以天然产物为前体对手性催化剂进行了分类,对每种手性催化剂列举了所催化的不对称反应及其对映选择性;并对催化剂的结构与反应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分析。参考文献70篇。  相似文献   

2.
髟发迹反应总压和氢与环己烷摩尔比相结合的方法判定了环己在不同催化剂上氢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而确定了有关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由于制备方法不同,使催化剂的表面反应和吸附参数均发生变化,从而选择了催化剂的反应特征。  相似文献   

3.
相转移催化羰基化合成丙二酸二乙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涛涛  吕士杰 《合成化学》1997,5(4):389-393
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使用原位制备的钴催化剂实现了氯乙酸乙酯的常压羰基化,丙二酸二乙酯收率达80%以上。讨论了溶剂、相转移催化剂等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炭化树脂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利用IR,SEM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以异丁烷与丁烯的烷基化作为目标反应,测定了催化剂的活性,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机械强度好,活性组分溶脱量少,能保持基材球状,酸强度大且活性组分分布均一及对目标反应具有较高活性等特点,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新型负载杂多酸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张强  千载虎 《分子催化》1997,11(5):332-336
应用ESR,空气气氛下DTA,氢气氛下TPSR,IR等技术手段,对反应后催化剂的积炭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后的催化剂表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同类型和积炭,积炭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丙烷在负载型金属催化剂 上临氢脱氢反应性能的考察,发现除 负载 型Pt、Pd等具有脱氢活性外;负载型Cu 也同样具 有脱氢活性,并且随Cu载量增加而升高。对催化剂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载体与金属组分间相互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催化剂选择性影响 因素主要是加氢裂化或氢解反应。因此,对催化剂脱氢选择性的改善既可通过调变金属组分的脱氢加氢性能,也可通过改变载体酸性进行。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MgAl2O4,ZnAl2O4负载的Pt-Sn催化剂在氮气及水蒸汽中的丙烷脱氢性能。考察了还原温度,反应温度,催化剂载量对Pt-SSn/MgAl2O4催化剂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Rh—Mo—K/Al2O3催化剂的CO加氢合成低碳醇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硫化态和还原态Rh-Mo-K/Al2O3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反应性能,考察了不同铑负载量、钾助剂、合成气组成和反应条件(温度、压力和空速)对合成醇性能的影响及催化剂的反应稳定性。发现硫化样品较之还原态样品具有更好的合成醇选择性,催化剂中添加铑后,生成醇活性和选择性大幅度提高。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提高反应压力和空速、适当增加合成气H2/CO的比例可以获得较好的合成醇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9.
镍基催化剂上硫醇与异戊二烯硫醚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招金  黄星亮 《分子催化》2005,19(4):280-284
在上流式气-液-固三相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对Ni/Al2O3催化剂上硫醇与异戊二烯硫醚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空速、临氢条件对催化剂二烯硫醚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异戊二烯与硫醇在镍基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高沸点的硫醚化合物,反应温度和空速对催化剂二烯硫醚化活性有明显的影响,提高反应温度和降低空速有利于提高硫醇在二烯硫醚化反应过程中的转化率,在临氢反应条下,可以提高催化剂二烯硫醚化反应的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张保国  何静  段雪  孙鹏  李峰  王作新 《催化学报》1995,16(4):293-298
采用自建动态酯化反应实验装置,通过色谱分析测定了不同催化剂上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合成反应的转化率-时间关系曲线。根据多种催化剂的活性及寿命,筛选出一种较为理想的锆基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实验条件下,反应2h,转化率达97%,对目标产生的选择性为100%。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催化剂制备方法,Mo含量,预处理条件和反应条件对无氧条件下HZSM-5负载的Mo基催化剂上甲烷直接芳构化反应的影响,及积炭和烧炭再生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Mo含量为3.5~4%时催化剂活性最高,生成苯的速率高达1.2×10^-3mol.g^-1.s^-1,降低空速和提高反应温度均有利于甲烷的直接芳构化,随着反应的进行,乙烯的选择性不断提高,苯的选择性则不断降低,XPS结果表明,反应后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用共沉淀法和超临界干燥法分别制备沉淀型Zr-Mn-K催化剂和超细Zr-Mn-K经剂,由合成气合成甲醇、异丁醇。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两类催化剂合成甲醇、异丁醇的影响。超细催化剂生成异丁醇活性明显高于沉淀催化剂。在400℃、5000h^-1、10.0MPa的反应条件下,超细催化剂异丁醇的含量可达17.31%,时空产率为18.2ml/h.Lcat.,16MPa时异丁醇时空产率达33.92ml/h.Lcat。  相似文献   

13.
报导了ZSM-5型分子筛催化剂对正丁烯选择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利用XRD、SEM、I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应用原位红外技术对反应分子丁烯-2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反应行为进行考察.催化剂性能评价结果表明ZSM-5型分子筛催化剂对此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用碘对其进行改性,可有效地改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纪敏  吴越 《分子催化》1998,12(4):253-258
对具有磁铅石结构的Sr1-xLaxNiAl11O19对甲烷和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催化活性,积炭量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不同还原温度下催化剂的XRD和催化剂活性的实验结果表明,金属镍是CH4+CO2重整反应的活性组分,金属镍含量越大,反应活性越高。反应后催化剂积炭量的分析结果说明,在相同镍含量和分散度的情况下,La62+离子对Sr^2+离子调变,可以降低催化剂的表面酸性,提高催化剂的抗积炭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对βMo2N0.78催化剂加氢脱硫催化性能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反应使用后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反应后催化剂再处理对活性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噻吩加氢脱硫条件下,βMo2N0.78 催化剂的氮含量下降,表层被硫化,而且钝化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被消耗,但体相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表现了较强的抗硫化性能;脱硫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氢还原处理不能改善催化剂的活性,但预硫化催化剂在反应起始的活性与钝化催化剂在反应稳定时活性相近,加氢脱硫反应后催化剂的再次氮化处理,可以较大程度的恢复催化剂的初始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固态反应制备了Zn改性的ZSM-5系列催化剂,用脉冲微反技术评价了丙烷在上述催化剂上的反应活性和芳构化选择性,用吡啶吸附IR和NH3-TPD对催化剂改性前后的酸性及分布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对固态反应制备Zn-ZSM-5的机理进行了讨论。还考查了固态反应条件对Zn^++迁移到分子筛孔道内并与其强B酸H^+发生交换作用的影响,找到了最佳的制备条件及最佳的Zn含量。  相似文献   

17.
非贵金属催化剂催化CO氧化反应研究,不仅拓展了非贵金属的应用,而且为探求可替代贵金属催化CO氧化反应的催化剂提供了新机遇,成为当前催化研究中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铜、钴等非贵金属催化剂体系催化CO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Fe—Silicalite—2催化剂表面CO2加氢反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Fe/Silicalite-2催化剂CO2加氢低碳烯烃反应性能,利用CO2-TPD,CO2/H2-TPSR和CO/H2-TPSR表征手段,考察了铁含量及MnO助剂对Fe/Silicalite-2催化剂CO2吸附脱附及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表明随铁含量增加可提高催化剂对CO2的吸附能力,有利于提高CO2加氢反应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9.
使用模型化合物在微型反应釜中研究了载体炭黑对渣油内部氢转移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炭黑可以明显地促进四氢萘到蒽的氢转移反应。使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Fe/炭黑、Ni/炭黑催化剂并对Fe/炭黑催化剂进行了XRD、SEM表征,结果表明,金属硫化物附着在炭黑颗粒的表面,直径为1μm左右。在高压反应釜中研究了载体炭黑和以炭黑为载体的催化剂对克拉玛依常压渣油430℃加氢反应的影响,并于传统的水溶性分散型催化剂的抑焦性能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Fe/炭黑、Ni/炭黑催化剂可以明显地抑制渣油加氢反应的生焦,水洗后的催化剂效果比未经水洗的催化剂抑制生焦的效果好;Ni/炭黑催化剂抑焦效果比Fe/炭黑催化剂好;Fe/炭黑催化剂比同等浓度的水溶性Fe催化剂抑焦效果好。对反应产物馏分的分析表明,Fe/炭黑催化剂可以有效地抑制渣油缩合生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裂化反应。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823K焙烧的干凝胶xNCA550、气凝胶aNCA550及浸渍型催化剂iNCA550在923K、1073K、1173K反应温度下的积碳行为,对催化剂表面碳的活性及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催化剂积碳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的提高,催化剂的积碳能力减弱,尤以气凝胶催化剂aNCA550明显。催化剂的积碳主要发生在反应的初期,反应温度越高,到达积碳量相对稳定期所需要的时间越短;随着反应时间的延续,催化剂积碳量缓慢增长,并且表面碳的活性降低。催化剂的酸性和镍晶粒大小是影响其积碳性能的主要内在因素,而它们对积碳的影响程度受反应温度的影响,反应温度越高,催化剂表达酸性中心利于积碳的作用越小,小晶粒镍抑制催化剂积碳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