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胜建  骆成才 《化学教育》2015,36(24):78-81
有机合成反应中副反应的产生和控制是反应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有机合成反应中常见副反应产生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讨论了传质、传热、加料方式、原料配比等合成工艺条件与这些副反应产生的相关性。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有机合成反应工艺条件的选择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化学反应的半衰期公式不仅与反应级数有关,而且与反应类型相关。具有相同简单级数的不同类型反应的半衰期表达式也往往不一致。对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半衰期表达式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不同类型的二级反应和三级反应半衰期表达式的特点及其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3.
喻俊  沈甸 《化学教育》2017,38(1):78-80
针对电解反应中关于电极反应式书写形式所引发的争议,从教科书的内容设计与编排、相关的化学术语、学生认知规律及电解反应理论等视角阐述了电解反应实质与电极反应式书写规则之间的差异是产生争议的根本原因,还讨论了如何认识和看待这种争议,以期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孙影  信欣  吴晶 《化学教育》2019,40(13):78-84
利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碘钟振荡实验进行正交实验设计,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最佳实验条件为:温度30℃,硫酸浓度2 mol/L,加入反应物后搅拌8 s。利用氧化还原传感器(ORP)对碘钟振荡体系的电极电势变化曲线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及曲线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视角阐述其反应机理。基于宏观、微观、符号和曲线进行四重表征分析,以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趣味实验现象背后的微观反应本质是碘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Pauson -Khand反应的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条件的优化、催化反应的发展以及应用的拓宽这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严宣申 《化学教育》2010,31(6):79-80
2 种单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二元化合物大都是释热过程。本文讨论热效应对后续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脱肟方法     
《化学通报》2005,68(11)
  相似文献   

8.
9.
刘帅  蔡小蔓  马夏君 《化学教育》2018,39(13):75-78
从酸催化酯化反应机理入手,阐释试剂添加方案及同位素示踪法相关疑问。通过文献调研,以反应机理探究教材及高考试题中相关酯化反应的教学疑问,理清某些中学师生对酯化反应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酸碱性条件下对叶绿素-a (1)进行空气氧化反应, 分别得到卟吩衍生物2b~4b; 通过酯交换和去金属镁离子, 将叶绿素-a转化为脱镁叶绿酸-a甲酯(MPa) (5), 其3-位碳碳双键与氯化氢的加成生成卟吩醇(6), 经碱性空气氧化和E-环重排则转化成紫红素-18衍生物7. 选用四氧化锇和高碘酸钠将5氧化成卟吩醛(8), 在丁醇中以丁醇钠作催化剂, 8的氧化和重排反应给出3-甲酰基紫红素-18酯(9)和紫红素-7三甲酯衍生物10. 异构体4的空气氧化和重排反应也生成紫红素-18酯(3), 进一步与2-甲基丁胺进行缩合反应, 得到N-烷基紫红素-18酰亚胺(11a)以及氧化重排产物3-甲酰基-N-烷基紫红素-18酰亚胺(11b). 所得叶绿素衍生物均经UV, IR, 1H NMR及元素分析证明其结构, 并对相应的反应提出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反应进度概念与化学反应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鉴  朱元海 《大学化学》2000,15(3):47-51
北京大学多年从事物理化学教学的教授们认为 :“以反应进度概念为基础建立相变和化学反应的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势在必行”[1]。本文介绍我们在学习将反应进度概念用于化学反应体系的过程中的一些粗浅体会。1 化学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基本关系  由热力学原理已导出多组分体系的基本方程 (以内能U和吉布斯函数G为例 ) :   dU =TdS-pdV+∑BμBdnB ( 1a)   dG =-SdT+Vdp+∑BμBdnB ( 1b)  对于有化学反应的体系 ,引入反应进度 ξ ,   dξ def dnBνB可得 :    ∑BμBdnB =∑BνBμ…  相似文献   

12.
反应图是一种呈现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的网络示意图,学生制作反应图的过程称作反应构图。在界定反应图和说明其特点、分类和制作步骤的基础上,提出开展反应构图教学活动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思路。通过教学实践和态度问卷调查,了解该教学活动的实际成效,并对活动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在芳烃溶剂中用氯化二乙基铝和叠氮化钠反应合成了叠氮化二乙基铝(DEAA),其产率高达87%,比文献值高出17%。在正己烷中没有合成出DEAA,在含30%四氢呋喃(THF)的正己烷中合成出DEAA·THF配合物。在芳烃溶剂中,随着苯环上甲基数目的增加,DEAA的收率增加。测定了氯化二乙基铝、氯化二乙基铝的正己烷溶液、氯化二乙基铝的甲苯溶液的 27Al NMR谱。由 27Al NMR谱数 据确定了氯化二乙基铝在甲苯中解离平衡式,计算了氯化二乙基铝在甲苯中解离平衡的热力学数据。用DEAA与苯甲酸甲酯直接合成了苯甲酰叠氮,并表征了其结构。这是一个新反应,至今无文献报导。用实验证明了在正己烷溶液中,用氯化二乙基铝、叠氮化钠与苯甲酸甲酯合成苯甲酰叠氮,没有经过氯化二乙基铝和叠氮化钠反应生成中间体DEAA的这一步。依据实验事实建立了上述三种反应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The reaction of ninhydrin with 1,2,3- and 1,2,4-trimethylbenzene in the presence of H2SO4 or AlCl3 afforded 2-monoaryl and 2,2-diaryl-1,3-indanedione derivatives as the major products. With 1,3,5-trimethylbenzene as the arene nucleophile, either a reduction product or an indenoindanone derivative was obtained depending upon the catalyst employed in the reaction.  相似文献   

16.
We report a fast Staudinger reaction between perfluoroaryl azides (PFAAs) and aryl phosphines, which occurs readily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A rate constant as high as 18 m −1 s−1 was obtained between methyl 4‐azido‐2,3,5,6‐tetrafluorobenzoate and methyl 2‐(diphenylphosphanyl)benzoate in CD3CN/D2O. Furthermore, the iminophosphorane product was stable toward hydrolysis and aza‐phosphonium ylide reactions. This PFAA Staudinger reaction proved to be an excellent bioothorgonal reaction. PFAA‐derivatized mannosamine and galactosamine were successfully transformed into cell‐surface glycans and efficiently labeled with phosphine‐derivatized fluorophore‐conjugated bovine serum albumin.  相似文献   

17.
The synthesis of phosphinoboronate esters containing a single P? B bond is reported, together with preliminary reactivity studies towards a range of organic substrates. These compounds add readily to aldehydes, ketones, aldimines, and α,β‐unsaturated enones to give primarily the corresponding 1,2‐addition products containing a new P? C bond. The first examples of transition‐metal‐catalyzed phosphinoborations of C‐C multiple bonds in which P? C and B? C bonds are formed in a single step are also disclosed; allenes react by a highly regioselective 1,2‐addition whereas terminal alkynes undergo a formal 1,1‐addition.  相似文献   

18.
胺催化下的Baylis-Hillman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ylis-Hillman (B-H)反应是在催化剂作用下由活泼烯烃和亲电试剂发生的偶合反应, 其产物是一个具有多官能团的化合物. 胺类催化剂是反应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催化剂. 综述了各种胺催化下的Baylis-Hillman反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王亚奇  吴强  陈俊玲  梁峰 《化学进展》2022,34(2):474-486
狄尔斯-阿尔德(Diels-Alder)可以构建结构丰富的有机化合物,被认为是现代有机化学中的基石反应之一。自1928年被发现以来,Diels-Alder (D-A)反应得到了深入发展,这主要是由于该反应能够产生六元环结构,可以一步反应得到具有四个立体中心的产物,从而大大增加分子的复杂性。这种特殊的转化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天然产物的合成、药物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近十年,大量天然生物酶(如SpnF、MaDA等)被发现可用于体外单独催化D-A反应,同时,大量的非酶催化剂(如路易斯酸、过渡金属与配体复合物等)也被应用于催化D-A反应。本文主要从D-A反应催化剂的类型分类,对近年来天然酶、酸、过渡金属、电催化等参与的D-A反应进行简要概述,同时对催化剂所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进行总结,并对今后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我们研究了芳基和烷基异氰酸酯在消耗性镁阳极存在下的有机电解反应。芳基异氰酸酯电解得N, N'-二取代脲, 烷基异氰酸酯则还原偶联为N, N'-二取代草酰胺。我们认为这是由于烷基异氰酸酯从阴极得到电子发生比分子偶联, 芳基异氰酸酯则是与阴极析出的高分散的活性镁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