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氟离子对乳酸-丙酮-Mn~(2+)-BrO_3~--H_2SO_4化学振荡反应的周期和振幅有显著的影响,F~-的浓度在8.00×10~(-5)~1.00×10~(-3)mol·L~(-1)范围内与振荡反应周期的改变值△t_p和振幅的改变值△H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是一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的动力学分析测试体系。获得振荡反应诱导期、周期的表观活化参数E_(in)、E_p分别为55.71 kJ·mol~(-1)、67.41 kJ·mol~(-1),探索了该振荡体系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氟离子对乳酸-丙酮-Mn2+-BrO-3-H2SO4化学振荡反应的周期和振幅有显著的影响,F-的浓度在8.00×10-5~1.00×10-3 mol·L-1范围内与振荡反应周期的改变值△tp和振幅的改变值△H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是一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的动力学分析测试体系.获得振荡反应诱导期、周期的表观活化参数Ein、Ep分别为55.71 kJ·mol-1、67.41 kJ·mol-1,探索了该振荡体系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甲醛-乳酸-丙酮-Mn2+-BrO-3-H2SO4振荡反应动力学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醛对乳酸 丙酮 Mn2+ BrO-3 H2SO4化学振荡反应的诱导期tin有显著的影响,甲醛浓度的对数ln[HCHO]与诱导期倒数的对数ln(1/tin)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5.0×10-8~1.0×10-3mol·L-1。在此浓度范围内,该体系是一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的甲醛动力学分析测试体系。获得的诱导期、周期的表观活化参数Ein、Ep分别为64.7kJ·mol-1、65.0kJ·mol-1。  相似文献   

4.
NO-2-三乙醇胺对B-Z振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NO-2-三乙醇胺对B-Z振荡反应,NO-2的浓度的对数1n[NO-2]与诱导期倒数的对数1n(1/tin)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3×10-5~3×10-3mol·L-1,在此浓度范围内,NO-3、三乙醇胺均无影响,该体系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获得诱导期、周期的表观活化参数Ein、Ep分别为41.86、57.01 kJ·mol-1.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海洛因对Belousov Zhabotinsky(B Z)振荡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海洛因的加入明显地改变了振荡体系的周期和振幅 ,即对振荡体系产生扰动 ,扰动的浓度范围为 1.8× 10 -8~ 2 .1× 10 -3 mol/L ,且海洛因的浓度分别在 3.8× 10 -6~ 2 .8× 10 -5mol/L和 0 .9× 10 -6~ 2 .9× 10 -5mol/L范围内与振荡周期改变值ΔT和振幅改变值ΔA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931和 0 .974 6。据此 ,建立了测定海洛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Cr_2O_7~(2-)对B-Z振荡反应的影响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r2O72-对B-Z化学振荡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r2O27-的加入明显改变该振荡反应的诱导期,且诱导期的改变值Δtin与所加入Cr2O72-的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3.45×10-6~6.20×10-4mol·L-1,相关系数为0.9992,对Cr2O72-扰动B-Z振荡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CBS-QB3水平上研究了CH3CN 和·OH反应的势能面, 其中包括两个中间体和9个反应过渡态. 分别给出了各主要物质的稳定构型、相对能量及各反应路径的能垒. 根据计算的CBS-QB3势能面, 探讨了CH3CN+·OH反应机理. 计算结果表明, 生成产物P1(·CH2CN+H2O)的反应路径在整个反应体系中占主要地位. 运用过渡态理论对产物通道P1(·CH2CN+H2O)的速率常数k1(cm3·molecule-1·s-1)进行了计算. 预测了k1(cm3·molecule-1·s-1)在250-3000 K温度范围内的速率常数表达式为k1(250-3000 K)=2.06×10-20T3.045exp(-780.00/T). 通过与已有的实验值进行对比得出, 在实验所测定的250-320 K 范围内, 计算得到的k1的数值与已有的实验值比较吻合. 由初始反应物生成产物P1 (·CH2CN+H2O)只需要克服一个14.2 kJ·mol-1的能垒. 而产物·CH2CN+H2O生成后要重新回到初始反应物CH3CN+·OH, 则需要克服一个高达111.2 kJ·mol-1的能垒,这就表明一旦产物P1生成后就很难再回到初始反应物.  相似文献   

8.
陈沛  赵凤起  罗阳  胡荣祖  郑玉梅  邓敏智  高茵 《化学学报》2004,62(13):1197-1204,J001
在程序升温条件下 ,用DSC ,TG ,慢速裂解 /傅里叶红外 ,研究了 2 羟基 3 ,5 二硝基吡啶铅盐 ( 2HDNPPb)和 4 羟基 3 ,5 二硝基吡啶铅盐 ( 4HDNPPb)的热行为、机理和动力学参数 ,提出了它们的热分解机理 ,计算了热爆炸临界温度 ,考察了它们对RDX改性双基推进剂的催化效果 .结果表明 :2HDNPPb和 4HDNPPb主放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值分别为 2 5 2 .3 4kJ·mol-1,10 19.3 0 s-1和 187.3 9kJ·mol-1,10 13 .74s-1.由加热速率 β→ 0的DSC曲线的初始温度 (Te)和峰温 (Tp)算得 2HDNPPb和 4HDNPPb的热爆炸临界温度值分别为 3 2 7.64 ,3 3 6.5 7和 3 2 3 .90 ,3 3 3 .96℃ .2HDNPPb的热稳定性优于4HDNPPb .0 .1MPa时 ,它们的放热分解过程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 :  对 2HDNPPb  dα/dT =10 2 0 .48( 1-α) [-ln( 1-α) ] 3 /5e-3 .0 3 51× 10 4 /T  对 4HDNPPb  dα/dT =10 15.0 0 ( 1-α) [-ln( 1-α) ] 2 /3 e-2 .2 53 9× 10 4 /T对含RDX改性双基推进剂 ,它们都具有催化燃烧和降低压力指数的作用 .2HDNPPb的催化效果明显优于 4HDNPPb .羟基在分子中所处的不同位置是影响热稳定性和催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氟对别洛索夫-扎鲍京斯基振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秀辉  杨华  高锦章  马永均  卢小泉 《分析化学》2001,29(11):1318-1321
报道了氟离子对Ce(SO4) 2 KBrO3 CH2 (COOH) 2 H2 SO4(B Z)振荡体系的干扰 ,考察了在 5× 10 - 5~ 1× 10 - 3 mol L范围内 ,F- 的浓度与振荡反应周期的改变ΔTP 之间的关系。结合FKN机理模型 ,提出了F- 干扰振荡反应的机理 ,为其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用精密自动绝热量热计测定了4-硝基苯甲醇(4-NBA)在78 ~ 396 K温区的摩尔热容。其熔化温度、摩尔熔化焓及摩尔熔化熵分别为:(336.426 ± 0.088) K, (20.97 ± 0.13) kJ×mol-1 和 (57.24 ± 0.36) J×K-1×mol-1.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式,从热容值计算出了该物质在80 ~ 400 K温区的热力学函数值 [HT - H298.15 K] 和[ST - S298.15 K]. 用精密氧弹燃烧量热计测定了该物质在T=298.15 K的恒容燃烧能和标准摩尔燃烧焓分别为 (C7H7NO3, s)=- ( 3549.11 ± 1.47 ) kJ×mol-1 和 (C7H7NO3, s)=- ( 3548.49 ± 1.47 ) kJ×mol-1. 利用标准摩尔燃烧焓和其他辅助热力学数据通过盖斯热化学循环, 计算出了该物质标准摩尔生成焓 (C7H7NO3, s)=- (206.49 ± 2.52) kJ×mol-1 .  相似文献   

11.
利用精密自动绝热热量计直接测定了配合物Zn(Phe)(NO3)2·H2O(s) (Phe:苯丙氨酸)在78-370 K温区的摩尔热容. 通过热容曲线的解析得到该配合物的起始脱水温度为, T0=(324.27±0.37) K. 将该温区的摩尔热容实验值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摩尔热容(Cp, m)对温度(T)的多项式方程, 并且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了它的舒平热容值和各种热力学函数值. 依据Hess定律, 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 选择体积为100 mL浓度为2 mol·L-1 的盐酸作为量热溶剂, 利用等温环境溶解-反应热量计分别测定混合物{ZnSO4·7H2O(s)+2NaNO3(s)+L-Phe(s)}和{Zn(Phe)(NO3)2·H2O(s)+Na2SO4(s)}的溶解焓为, ⊿dH0m,1 =(69.42±0.05) kJ·mol-1, ⊿dH0 m,2 =(48.14±0.04) kJ·mol-1, 进而计算出该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 ⊿fH0m =-(1363.10±3.52) kJ·mol-1. 另外,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折光指数(refractiveindex)的测量结果检验了所设计的热化学循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绝热法研究己内酰胺阴离子聚合尼龙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己内酰胺钠盐、N-75缩二脲作为反应催化体系, 确定反应温度在145-160 ℃之间, 通过计算得到动力学参数: 反应级数为准一级、活化能在73.2-77.1 kJ·mol-1之间、指前因子在2.9×1011-3.6×1011 mol1-n·s-1范围内. 本实验条件下测定并计算的反应热为134.5-137.3 J·g-1, 与文献值(138.6 J·g-1)吻合. 并在前人基础上修正并建构了己内酰胺阴离子绝热反应动力学模型, 对反应过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 从而证明了本模型的正确合理.  相似文献   

13.
亚胺基二乙酸树脂对镧(Ⅲ)的吸附及其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亚胺基二乙酸树脂(DAAR)对镧离子的吸附行为及机制,pH=5.73的HAc NaAc体系为最佳吸附条件。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188mg·g-1·R;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298=2.00×10-5s-1,表观吸附活化能Ea=9.57kJ·mol-1;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吸附热力学函数ΔH=10.2kJ·mol-1;ΔS=45.0J·mol-1·K-1;ΔG298=-3.17kJ·mol-1;用0.5mol·L-1HCl作解吸剂,解吸率接近100%;树脂功能基与镧离子的配位摩尔比为3∶1;化学分析及红外光谱表明树脂功能基上的O与La3+发生配位键合。  相似文献   

14.
在硫酸介质中 ,以抗坏血酸为活化剂 ,钒 (Ⅴ )强烈催化溴酸钾氧化二甲基黄的反应 ,由此建立了测定超痕量钒的又一新的催化光度法。方法的测定范围为 0 .8~ 10 0 pg·ml- 1,检出限为8.3× 10 - 13g·ml- 1,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 =10 0 .2kJ·mol- 1,表观速率常数K =1.4× 10 - 3s- 1。方法用于井水、粮食中痕量钒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合成表征了氯化钆与L 酪氨酸和甘氨酸形成的三元固态配合物Gd(Tyr) (Gly) 3 Cl3 ·3H2 O .用具有恒温环境的溶解 -反应热量计 ,测定了配位反应GdCl3 ·6H2 O (s) +Tyr (s) +3Gly (s) =Gd(Tyr) (Gly) 3 Cl3 ·3H2 O (s) +3H2 O (l)在 2 98.15K时的反应焓为 ( 9.45 1± 0 .468)kJ·mol-1 .计算得配合物Gd(Tyr) (Gly) 3 Cl3 ·3H2 O (s)在 2 98.15K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ΔfH m =-( 4 2 69.7± 2 .3 )kJ·mol-1 .并用热分析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推断配合物第二步热分解反应机理为二级化学反应 ,其动力学方程为 :dα/dT =(A/β)exp( -E/RT) ( 1-α) 2 ,求得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E =2 15 .17kJ·mol-1 ,指前因子为 10 1 8.71 s-1 .  相似文献   

16.
脂质过氧化反应是人体内很多病理现象的原因 ,而槲皮素是一种很强的过氧化反应抑制剂 .本文选择α-羟乙基过氧自由基作为脂质过氧自由基的模拟物 ,研究了其与槲皮素和邻苯二酚的反应动力学 .首次得到纯乙醇体系中 α-羟乙基自由基的一级和二级自身衰变速率常数分别为 (4 0 .4± 2 .6) s- 1和 (6.9± 0 .9)×1 0 8mol- 1·L· s- 1 .用脉冲辐解方法得到槲皮素与 α-羟乙基过氧自由基反应的速率常数为 (2 .1± 0 .3 )× 1 0 7mol- 1·L· s- 1 .同时选择邻苯二酚作为多酚化合物的模型化合物 ,用脉冲辐解法研究了其与 α-羟乙基过氧自由基的反应 .得到邻苯二酚与α-羟乙基过氧自由基反应的速率常数为 (3 .1± 0 .1 )× 1 0 5mol- 1 · L· s  相似文献   

17.
盐酸氯丙嗪-卤代荧光素体系的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aAc HCl缓冲介质中,盐酸氯丙嗪可与曙红Y、赤藓红、乙基署红等卤代荧光素染料反应,形成离子缔合物,溶液颜色发生明显改变,可用光度法测定。盐酸氯丙嗪的浓度在0~1.6×10-5mol·L-1(曙红Y)、0~1.3×10-5mol·L-1(赤鲜红)、0~1.5×10-5mol·L-1(乙基曙红)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4.63×104L·mol-1·cm-1、2.50×104L·mol-1·cm-1、为4.32×104L·mol-1·cm-1。方法用于片剂和针剂中盐酸氯丙嗪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硫酸锌 -苏氨酸 -水体系在 2 5℃及全浓度范围内的溶度性质 ,绘制了体系的相图和饱和溶液折光率曲线 ,体系中不存在新化合物 .在水 -丙酮混合溶剂中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Zn(Thr)SO4 ·H2 O三元固态化合物 ,通过化学分析、元素分析 ,IR ,XRD ,XPS和TG -DTG等对其组成、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用精密转动弹热量计测定了配合物的标准燃烧能 ( - 11848.76± 17.76)J·g-1,求得它的标准燃烧焓 ( - 3 5 3 4.82±5 .3 0 )kJ·mol-1,标准生成焓 ( - 2 5 6.3 7± 5 .69)kJ·mol-1.  相似文献   

19.
采用TG-DTG和DSC技术研究了含二缩三乙二醇二硝酸酯(TEGDN)和硝化甘油(NG)的混合酯、硝化棉(NC)和用作燃烧催化剂的柠檬酸镧组成的双基推进剂在常压和流动态氮气气氛下的非等温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结果表明, 该双基推进剂的热分解过程存在2个失重阶段: 第I失重阶段为混合酯的挥发分解过程; 第II失重阶段为主放热分解反应, 机理服从三级化学反应, 减速型α-t曲线, 动力学参数: Ea=231.14 kJ·mol-1, A=1023.29 s-1, 动力学方程为dα/dt=1022.99(1-α)3 e-2.78×104/T. 由外推起始点温度(Te)和峰顶温度(Tp)计算得出该双基推进剂的热爆炸临界温度值分别为Tbe=463.62 K, Tbp=477.88 K. 反应的活化熵(⊿S)、活化焓(⊿H)和活化能(⊿G)分别为219.75 J·mol-1·K-1, 239.23 kJ·mol-1和135.96 kJ·mol-1.  相似文献   

20.
孙得志  王世兵  魏西莲  尹宝霖  李林尉 《化学学报》2004,62(13):1247-1251,J004
在 2 98 .15K下用微量热法研究了 β 环糊精与 3 烷氧基 2 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在水溶液中的包结作用 .实验表明 ,随着疏水链CnH2n + 1O中碳原子数目n的增加 (n =8,12 ,14 ) ,主 -客体包合物的化学计量比由 1∶1为主变为 2∶1为主 .各包合物都比较稳定 ,对应于n =8,12 ,14所得实验稳定常数分别为 :β1=1.0 8× 10 -3 dm3 ·mol-1,β1=2 8.66× 10 3 dm3 ·mol-1,β2 =14 1.9× 10 3 dm6·mol-2 .形成包合物的过程都是焓、熵共同驱动的过程 .包合物标准形成焓 (ΔH )和标准形成熵(ΔS )随着CnH2n+ 1O中碳原子数目n的增加而减小 .从主、客体的微观结构及包合物形成前后表面活性剂离子周围溶剂分子排列结构的变化出发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