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实测高光谱和HSI影像的区域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典型研究区不同盐渍化土壤光谱反射率数据的变换和分析,选择与土壤含盐量响应敏感波段,建立实测高光谱土壤含盐量反演模型,以校正HSI影像建立的土壤含盐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实测高光谱土壤含盐量反演模型与HSI影像土壤含盐量反演模型均有较好的精度,模型判定系数(R2)均高于0.57,且模型稳定性较好。校正后的HSI影像土壤含盐量反演模型,模型判定系数有了较大提高,R2从0.571提升至0.681,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均方根误差(RMSE)值为0.277。模型能够较好地提高区域尺度条件下土壤盐渍化监测精度,运用此方法开展盐渍化土壤定量遥感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ICA与SVM算法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利用独立分量分析(ICA)与支撑向量机(SVM)算法进行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的新方法。采用ICA算法对高光谱遥感影像(PHI传感器获取,80波段)进行了特征提取,并以提取出的影像数据(光谱维数为20)构建SVM分类器。对SVM算法进行核函数删选与参数寻优后,发现采用RBF核的SVM算法(C=103,γ=0.05)分类结果最佳,分类精度与Kappa系数分别达94.5127%与0.935 1,优于BP-神经网络(分类精度39.4758%,Kappa系数0.315 5)、波谱角分类(分类精度80.282 6,Kappa系数0.770 9)、最小距离分类(分类精度85.462 7%,Kappa系数0.827 7)以及最大似然分类(分类精度86.015 6%,Kappa系数0.835 1)4种方法。针对分类结果常出现的"椒盐"现象,利用形态学算子对SVM(RBF核)分类结果进行了类别集群处理,将分类精度与Kappa系数分别提高至94.758 4%与0.938 0,获得了更接近实况的分类图像。结果表明:ICA结合SVM算法准确率高,是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的优选方法,且类别集群是优化影像分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多特征融合方法在作物倒伏领域快速精准识别中的适用性,利用无人机获取多田块冠层尺度的不同倒伏率麦田多光谱数据,对原始倒伏图像进行图像拼接、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预处理,并利用重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和阴影指数分别剔除土壤和阴影背景,提取小麦倒伏DSM模型和植被指数分别与多光谱图像进行多特征图像主成分变换融合,筛选差异性较大的纹理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最大似然法(MLC)监督分类模型对多光谱和DSM融合图像、多光谱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融合图像、多光谱图像和纹理特征图像进行监督分类,并采用总体精度(OA)、 Kappa系数和提取误差综合评价各监督模型的分类性能和倒伏提取精度。分类结果表明:各监督分类方法在不同倒伏区域提取结果建模效果趋势一致,SVM和ANN整体提取精度高于MLC,在高倒伏区域,多光谱与NDVI融合图像的SVM监督模型(OA:92.63%, Kappa系数:0.85,提取误差:1.11%)提取效果最好;在中倒伏区域,多光谱与DSM融合图像的SVM监督模型(OA:90.35%, Kappa系数:0.79,提取误差:9.34%)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利用实测得到的不同盐渍化程度的盐渍土高光谱数据和电磁感应数据(EM38)协同构建土壤高光谱盐分指数遥感监测模型,将该模型通过尺度效应转换用于校正传统的Landsat-TM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土壤盐分光谱指数,用校正过的TM影像进行区域土壤盐分的反演,并利用实测土壤盐分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将高光谱和电磁感应数据与多光谱遥感技术相结合进行区域土壤盐渍化信息的提取,其精度和反演效果(R2=0.799 3,p<0.01)明显优于传统多光谱遥感方法中单纯利用土壤盐分指数所建立的监测模型(R2=0.587 4,p<0.01),为今后更好地实现土壤盐渍化的高精度遥感动态监测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改进支持向量机算法的退耕地树种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种间的光谱差异分析及分类算法的改进是利用遥感影像提取树种信息的难点,也是提高退耕地树种信息提取精度的关键.文章采用TM影像,通过不同树种光谱信息的差异分析,筛选出区分树种信息的光谱指标,并采用改进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对退耕还林地不同树种信息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该研究算法提取的平均精度为81.7%,较传统支持向量机算法提...  相似文献   

6.
对比3种类型高光谱数据以及2种分类算法,从那曲地区HSI高光谱图像上识别4个草种。结合实地踏勘从HSI高光谱图像上采集藏北嵩草、紫花针茅、高山蒿草和小嵩草这4个草种的原始光谱反射率数据,并分别进行导数变换、对数变换,得到4个草种的原始光谱、一阶导数光谱、对数变换光谱。对这3种光谱数据进行谱线波形分异特征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相关分析,从这3种光谱数据中提取出各自适用的敏感谱段,然后将3种光谱数据的敏感谱段分别导入KICA-NFCM算法,通过对HSI图像分类识别出4个草种。对比3种光谱数据各自分类图的识别精度,评价3种光谱数据敏感谱段的适用性;再将3种光谱数据的敏感谱段分别导入ICA-FCM算法,与KICA-NFCM算法分类结果比较对4个草种的识别精度。结果显示谱线波形分异特征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相关分析表明,原始光谱、一阶导数光谱、对数变换光谱的敏感谱段分别为788~925, 711~742, 669~682与788~925 nm;使用这3种光谱数据进行KICA-NFCM分类,总体精度、 Kappa系数分别为75.38%, 0.685, 81.26%, 0.752, 87.65%, 0.823;使用3种光谱数据进行ICA-FCM分类,总体精度、 Kappa系数分别为64.39%, 0.569, 67.74%, 0.604, 73.14%, 0.662。比较结果表明对数变换能够增强多组相似光谱数据之问的峰谷特征差异,为通过谱线波形分异特征比较选取敏感谱段创造条件; KICA-NFCM算法可以优化输入特征、并引入加权邻域空间信息计算隶属度函数,针对性解决了标准FCM算法在处理高光谱图像时,目标识别过程受邻域噪声影响,分类图像"椒盐效应"显著、同质区域连通性差的问题。结果表明:应用"对数变换光谱/KICA-NFCM算法"组合能够最准确的从HSI图像上识别4个草种,有效减少混分误判现象,为精准开展高寒草地成像高光谱观测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光谱伪装目标图像分类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Gabor二进制模式(LGBP)的空间分类方法。LGBP作为一种多尺度算法,被用来提取高光谱图像的纹理特征。然后高光谱图像中的每一个像元可以用一个光谱特征向量及一个纹理特征向量表示。通过这种方法,增大类间距离。最后使用多核支持向量机结合光谱信息和空间纹理信息实现对高光谱伪装目标图像的分类。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了95.6%和0.937。所提出的方法对于提高分类精度及鲁棒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空-谱二维蚁群组合优化SVM的高光谱图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空-谱二维特征蚁群组合优化支持向量机的高光谱图像分类算法。利用两类蚁群分别在光谱维空间和样本分布空间交替搜索最大类间距波段组合和异质样本,提取最优特征波段,降低了高光谱的波段信息冗余,去除训练样本中的异质样本,优化了训练样本特征空间分布。将蚁群组合优化后的高光谱图像和训练样本应用到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中,扩大了特征空间类间距,提高了SVM算法的分类精度。实验表明该算法总分类精度达95.45%,Kappa系数0.925 2,是一种分类精度较高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9.
郭利强  孟庆超 《光子学报》2020,49(5):115-127
针对高光谱图像维度高、地物间非线性可分造成的分类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标签共享子空间和内核脊回归的空谱分类算法.该算法利用内核脊回归将地物相近像素在线性空间的不可分特征映射到高维空间中,实现分类特性在高维空间下的有效分离,以提高地物相近特性的区分精度;同时将高维样本数据映射到低维共享子空间中,在低维环境下以多类标为指导,引入低秩矩阵建立类别标签与共享空间的预测关系,挖掘多标签间的共同特性,提高融合利用多类别间的共同属性提高高光谱图像的分类精度;最后利用奇异值分解迭代法求解目标函数,一定程度上加速参数求解.在Indian Pines和Pavia University两组高光谱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同类算法相比,在低样本比例下,本文算法在总体分类精度、平均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等评价指标上至少提高4.76%、4.24%和5.19%,与非内核化的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在基本不增加运行时间的情况下总体分类精度、平均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至少提高2.92%、2.8%和3.48%.  相似文献   

10.
SVM法在喀斯特城市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覆盖桂林城区的美国Landsat 5卫星TM图像,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同时与最大似然法、决策树和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结果比较,研究提高喀斯特城市遥感分类精度的方法,并分析1989~2006年桂林城区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SVM可提高喀斯特城市土地利用信息遥感分类的精度,可有效地动态监测喀斯特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SVM的地物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最高,总体分类精度为91.7%,超过90%,Kappa系数为0.827,明显高于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和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结果。1989~2006年桂林城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物面积大幅度增加,而农业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较小水体的面积萎缩甚至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综合高光谱指数的区域土壤盐渍化监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选取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盐渍化土壤、植被及其光谱反射率为研究对象,对实测土壤、植被高光谱进行包络线、倒数、对数、均方根、一阶微分等各种光谱变换,分析并确定反映盐渍化程度最敏感的波段,结果表明:实测高光谱土壤、植被一阶微分光谱变换对土壤盐渍化响应程度最敏感;基于实测综合光谱指数的盐渍化监测高光谱模型可以准确提取土壤盐渍化信息,明显优于传统遥感方法中单纯利用植被指数或者土壤盐分指数的模型,对土壤盐渍化的高精度遥感监测研究具有较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波段选择是高光谱降维的常用手段,文中从波段选择应遵循的3个原则出发设计了一种基于信息散度与光谱可分性距离的波段选择算法。将高光谱数据中每个波段的光谱分量看作一个一维向量,使用K-L散度表示其相互之间的信息量,选出信息量大且相似性最小的波段组合;根据每个波段中不同地物光谱可分性距离的计算,得到可分性较大的波段组合;将两组波段组合取交集,即得到最优组合波段。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将选出的最佳3个波段进行伪彩色合成,对其进行光谱角制图分类,分类精度达到92.2%,Kappa系数为0.88.  相似文献   

13.
云南茶园主要分布于山区,往往与其他地物混合,破碎化程度高,给基于遥感的高精度茶园提取带来困难。破碎化山地茶园的遥感识别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以西双版纳北部及普洱市南部山区为研究区,以高分一号(GF-1)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易康(eCognition9.0)软件,采用多尺度分割(MRS)方法对影像进行分割,并通过ED3Modified评估影像的最优分割尺度。首先构造了包括14个光谱特征、6个纹理特征和3个空间特征的23维初始特征,通过计算样本的分离度对分类特征空间进行优化,确定了16维最优特征空间。然后应用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方法[贝叶斯(Bayes)、决策树5.0(DT5.0)及随机森林(RF)]对研究区茶园进行提取。采用实地调查样点和随机点结合的方法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并比较了不同分类方法的茶园提取精度。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多分类(茶园、森林、农田、不透水层、水体)]结果的总体精度(OA)和Kappa系数分别为(Bayes: 87.73%, 0.70),(DT: 88.52%, 0.72),(RF: 91.23%, 0.78)。三种分类方法对茶园提取的生产者精度(PA)和使用者精度(UA)分别为(Bayes: 67.23%, 75.33%),(DT: 68.84%, 83.83%),(RF: 70.54%, 87.13%);相比于面向对象的RF多分类,面向对象RF二分类(茶园、其他地物)OA和Kappa系数分别提高了3.24%和0.07,茶园提取的PA与UA分别提高了5.99%和5.61%;相较于仅利用光谱特征的基于像元的RF多分类,面向对象的RF二分类OA与Kappa系数分别提高了23.32%和0.27,茶园提取PA与UA分别提高了21.10%和29.03%。结果表明:采用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方法在对茶园提取方面有应用潜力,尤其面向对象的RF分类精度更高,二分类相较于多分类对于茶园提取更为精细和准确。该方法对于复杂、破碎山地茶园提取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基于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影像的茶园精细化识别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4.
根据高光谱遥感图像的特点及二维Gabor滤波器纹理分割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Gabor滤波器的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方法。三维Gabor滤波器能够对高光谱遥感图像所有波段同时进行滤波,将大量的图像信息抽取为少量的不同尺寸、方向和波谱的响应,极大减少了高光谱遥感图像纹理信息提取的计算量。利用不同方向和尺寸的三维Gabor滤波器对祁连山黑河流域上游地区的Hyperion影像全波段进行滤波处理,获取26个纹理响应特征,并分析不同纹理对不同地物的区分度。利用自动子空间划分的波段指数(BI)进行波段选择,选取不同的波段组合进行试验,寻找最佳降维幅度。按照纹理对不同地物响应的区分度逐一加入三维Gabor纹理特征,利用三维Gabor纹理辅助光谱信息,运用支持向量机(SVM)的方法进行监督分类。结果表明,基于三维Gabor纹理和自动子空间BI波段选择的SVM分类方法能够在有效降低光谱维数的同时,提高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高光谱图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蕴含着丰富的空间光谱信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城市地物分类中。在高光谱图像分类过程中,空间光谱特征的提取直接影响着分类精度;传统的高光谱图像特征提取方法只利用了4或8邻域的像素进行简单卷积处理,因而丢失了大量的复杂、有效信息;卷积神经网络(CNN)虽然可以自动提取空间光谱特征,在保留图像空间信息的同时,简化网络模型,但是,随着网络深度增加,网络分类产生退化现象,而且网络间缺乏相关信息的互补性,从而影响分类精度。该工作引入CNN自动提取空间光谱特征,并且针对CNN深度增加所导致的退化问题,设计了面向地物分类的高光谱特征融合残差网络。首先,为了降低高光谱图像的光谱冗余度,利用PCA提取主要光谱波段;然后,为了逐级提取光谱图像的空间光谱特征,定义了卷积核为16,32,64的低、中、高3层残差网络模块,并利用64个1×1的卷积核对3层特征输出进行卷积,完成维度匹配与特征图融合;接着,对融合后的特征图进行全局平均池化(GAP)生成用于分类的特征向量;最后,引入具有可调节机制的Large-Margin Softmax损失函数,监督模型完成训练过程,实现高光谱图像分类。实验采用Indian Pines,University of Pavia和Salinas地区的高光谱图像来验证方法有效性,设置批次训练的样本集为100,网络训练的初始学习率为0.1,当损失函数稳定后学习率降低为0.001,动量为0.9,权重延迟为0.000 1,最大训练迭代次数为2×104,当3个数据集的样本块像素分别设置为25×25,23×23,27×27,网络深度分别为28,32和28时,3个数据集的分类准确率最高,其平均总体准确率(OA)为98.75%、平均准确率(AA)的评价值为98.1%,平均Kappa系数为0.98。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残差网络的分类方法能够自动学习更丰富的空间光谱特征,残差网络层数的增加和不同网络层融合可以提高高光谱分类精度;Large-Margin Softmax实现了类内紧凑和类间分离,可以进一步提高高光谱图像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6.
建筑垃圾“围城”已经成为现阶段城市环境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建筑垃圾的分类对保护城市水资源、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意义重大。该研究将GaiaSky-mini 2推扫式机载高光谱成像仪(400~1 000 nm)搭载在经纬M600Pro无人机上,选择晴朗无风的试验环境,实时获取研究区高光谱遥感影像。对采集的研究区高光谱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图像裁剪、辐射校正等预处理;将研究区内地物分为背景地物和建筑垃圾两大类,其中背景地物包括芦苇、蒿子、水体、阴影、裸土和柏油路,建筑垃圾包括白色塑料、防尘布、地基渣土和瓦砾砂石;基于影像像元选取样本点,分别提取研究区内6种背景地物和4种建筑垃圾的光谱信息,制作光谱曲线,并依据光谱特征差异,选取特征波段,通过波段计算统计并选取合理阈值,利用决策树分类法实现背景地物的分离和建筑垃圾的识别提取;针对不同类别的背景地物和建筑垃圾分别选取验证样本点,对背景地物的分离结果和建筑垃圾的识别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背景地物和建筑垃圾总体识别精度为85.91%,Kappa系数为0.845;针对建立的背景地物分离决策树,6种背景地物的分类效果均较好,其中芦苇、柏油路和裸土的生产者精度为95%,整体能较好的将背景地物分离;针对建立的建筑垃圾识别决策树,防尘布和瓦砾砂石的生产者精度为95%,白色塑料和地基渣土的生产者精度为90%,能精确的提取研究区内的建筑垃圾。研究表明决策树分类法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影像中实现建筑垃圾的识别与提取具有很好的分类准确度,同时也验证了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在建筑垃圾分类提取领域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未来建筑垃圾的分类识别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北京市52个潮土样本的高光谱数据和Landsat TM、环境减灾卫星(HJ)影像的波段响应函数,生成宽波段多光谱模拟数据,对比分析了室内实测光谱数据、宽波段模拟数据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筛选敏感波段,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北方潮土有机质含量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在宽波段模拟数据建立的模型中,由Landsat TM模拟数据的差值土壤指数(DSI)、比值土壤指数(RSI)、归一化土壤指数(NDSI)及其第3波段共同构建的模型最优,其决定系数与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86和0.280;与实测光谱数据相比,模拟数据的最佳预测模型,均优于除一阶微分、弓曲差以外的其他10种高光谱模型。因此,利用多光谱数据预测潮土有机质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