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聚4-甲基戊烯-1(PMP)为膜材质,分别以环己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及环己烷/三氯乙烯为溶剂,研究了这些溶液浇铸膜对O2、N2、H2及CO2等气体的透过行为。结果表明,气体的透过主要发生在PMP的无定形区域,但也在PMP的晶区进行。PMP的Ⅵ型结晶比Ⅰ型结晶具有较低的氧化透过活化能。  相似文献   

2.
以聚4-甲基戊烯-1(PMP)为膜材质,分别以环己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环己烷/三氯乙烯及环己烷/四氯乙烯为溶剂,研究了这些溶液浇铸膜的结晶性质和表面形态。结果表明,溶剂对PMP的相对溶解能力和挥发速度同所成膜内PMP的结晶形式和结晶度密切相关;不同溶剂体系的PMP溶液浇铸膜的表面形态也不尽相同。并发现以四氯乙烯(或三氯乙烯)为溶剂或溶剂组分之一的PMP溶液浇铸膜存在未见报道的Ⅵ型结晶。  相似文献   

3.
以聚4-甲基戊烯-1(PMP)为膜材质,分别以环己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环己烷/三氯乙烯及环己烷/四氯乙烯为溶,他这些溶液浇铸膜垢结晶性质和表面形态。结果表明,溶剂对PMP的相对溶解能力和挥发速度同所成膜内PMP的结晶形式和结晶度密切相关;不同溶剂体系的PMP溶液浇铸膜的表面形态也不尽相同。并发现以四氯乙烯(或三氯乙烯)为溶剂或溶剂组分之一的PMP溶液浇铸膜存在未见报道的Ⅵ型结晶。  相似文献   

4.
以聚4-甲基戊烯-1(PMP)为膜材质、分别以环己烷、三氯乙烯以及环己烷/三氯乙烯为溶剂,以浇铸法制备了PMP的均质致密膜。研究了不同溶剂体系的相对溶解能力和挥发速度对PMP膜结晶度和形态结构的影响,并对成膜的渗透汽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三甲基硅丙炔(TMSP) 和五甲基二硅丙炔(PMDSP) 的共聚物膜对O_2、N_2气体的透过行为。发现 TMSP-PMDSP共聚物膜对O_2、N_2气体的透过活化能为负值,透过系数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受热历程不同,气体在膜中的透过行为也不相同。膜两侧气体压差不同时,气体在膜中的透过系数亦发生变化。用氟化物HFBM对共聚物膜表面进行了化学改性,改性膜的P_(O_2)/PN_2值达到3.52。  相似文献   

6.
张健  后晓淮 《高分子通报》1993,(1):14-19,13
本文以硅橡胶和聚酰亚胺为基础,从高分子的化学组成、分子链段的运动能力、侧基的大小及其作用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对其均质膜的气体选择透过性能的影响,以溶解扩散过程对气体分离膜材料的透气行为进行了剖析,井简述高分子化学结构对其成膜时结晶情况的影响及对气体透过的作用;还概述了气体分离膜科学发展的历史以及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7.
聚-4-甲基戊烯-1(PMP)是一种半结晶性高聚物,主链结构为饱和碳-碳链,由于其大侧基的存在,高分子链间间隙较大,利于气体分子的扩散,因而其均质膜对氧气的透过系数比同样是碳-碳主链的聚乙烯约高一个数量级。 PMP有较高的强度,但在室温下很难溶于一般烃类溶剂中,前文已报道,在PMP结构中引入电负性较大的溴原子后明显地改善了其在有机烃类溶剂中的溶解性。 然而,  相似文献   

8.
把对一氧化碳具有选择吸附功能的液体吸附剂(AlCuCl_4-甲苯溶液和AlCuCl_4-Pst-甲苯溶液)引入到高分子(EC、Pst、ABS、CA)膜材料中,制成固体膜,考察了膜的气体透过性能,同时初步得出结果认为,膜中的AlCuCl_4以电荷转移配合物形式与高分子配位结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有机硅膜经等离子体处理和等离子体聚合沉积后,气体透过性能的变化。以及放置一段时间后,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效果的变化,膜的气体透过性能的改变。结果表明无论是Ar等离子体处理的有机硅膜,还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_4)等离子体聚合沉积的有机硅膜,其气体透过性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经等离子体处理后,膜的气体透过系数下降,选择分离系数上升。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气体透过系数和选择分离系数均表现出有回复的趋势。因此,等离子体处理对膜的气体透过性能的影响随放置时间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气体分离膜材料中,聚1-三甲硅基丙炔(PTMSP)以其高的气体透过性和优异的成超薄膜性而引起各方面的兴趣。目前的研究热点是如何提高PTMSP的氧氮透过分离系数(ao_2/N_2)和气体透过稳定性。Langsam用氮稀释的氟气对PTMSP膜进行表面氟化处理,大幅度地提高了膜的ao_2/N_2,但处理过程中伴随着剧烈的裂解,控制困难。Gozds以N-溴代丁  相似文献   

11.
<正> 迄今为止,用于气体分离的高分子膜,其气体透过速率和选择分离系数仍不够高。究其原因,一是膜材料的气体透过系数较低;二是某些气体透过系数较高的高分子材料又难以形成超薄膜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气体选择性分离为目的的合成高分子膜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气体分离膜的两个基本性能参数是透气速率J及选择系数α。同一个膜,在较高温度使用时,往往是J值增大,α值下降,因此选择适当地操作温度,以便得到最佳的J-α搭配是很重要的。本文讨论了甲基硅橡胶(MSR)、天然橡胶(NR)、乙丙橡胶(EPR)、聚乙烯(PE)、聚(4-甲基戊烯-1)(TPX)等材料的均质膜或复合膜,在不同温度下的氧、氮透过速率,计算了各种膜材料的氧、氮表观透过活化能,并对其本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分子结构对聚酰亚胺膜分离CO_2/CH_4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体在致密高分子膜中的渗透过程与高分子的链段活动性和自由体积有关,高分子的链段活动性越大,气体的扩散越容易,气体的透过速度越快,高分子自由体积增大,气体的溶解系数增大,扩散速率加快,透气速率上升.因此,为了得到高选择性和高透气性的分离膜,可对其化学结...  相似文献   

14.
Poly(4-methyl-2-pentyne) (PMP) has been crosslinked using 4,4′-(hexafluoroisopropylidene) diphenyl azide (HFBAA) to improve its chemical and physical stability over time. Crosslinking PMP renders it insoluble in good solvents for the uncrosslinked polymer. Gas permeability and fractional free volume (FFV) decreased as crosslinker content increased, while gas sorption was unaffected by crosslinking. Therefore, the reduction in permeability upon crosslinking PMP was due to decrease in diffusion coefficient. Compared to the pure PMP membrane,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crosslinked membrane is initially reduced for all gases tested due to the crosslinking. By adding nanoparticles (FS, TiO2), the permeability is again increased; permeability reductions due to crosslinking could be offset by adding nanoparticles to the membranes. Increased selectivity is documented for the gas pairs O2/N2, H2/N2, CO2/N2, CO2/CH4 and H2/CH4 using crosslinking and addition of nanoparticles. Crosslinking is successful in maintaining the permeability and selectivity of PMP membranes and PMP/filler nanocomposites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5.
Poly(4-methyl-1-pentene) (PMP) hollow fiber membranes were prepared by the melt-spun and cold-stretch(MSCS) method.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SEM)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ection and surface structures of themembranes with special asymmetric structure.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gas permeation measure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resultant hollow fiber membranes have the potential ability for oxygen/nitrogen sepa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