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肌骨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分期的评估价值及类风湿关节炎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表达的关系。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SOD、PCSK9的表达水平,给予肌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SOD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CSK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高活动疾病组超声评分明显高于低活动疾病组(P0.05);超声评分诊断中高活动疾病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P0.05;中高活动疾病组TC、TG和PCSK9明显高于低活动疾病组,而SOD明显低于低活动疾病组(P0.05);超声评分与DAS28评分、SOD、PCSK9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DAS28评分、SOD和PCSK9与超声评分有关(P0.05)。因此,肌骨超声在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疾病分期方面有一定价值,其与血清SOD、PCSK9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技术对肝细胞癌(HCC)微循环功能的评估,及其对HCC的诊断效能。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20例HCC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病理分级Ⅰ级58例、Ⅱ级36例、Ⅲ级2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3.0T核磁共振常规序列、DWI序列及IVIM序列扫描检查,测量并比较两组灌注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灌注分数(f)、真实扩散系数(D)及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各参数值对HCC的预测价值。研究组ADC、D值均低于对照组,f、D~*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患者的ADC、D值均高于Ⅱ级、Ⅲ级患者,f、D~*值均低于Ⅱ级、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患者的ADC、D值均高于Ⅲ级患者,f、D~*值均低于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f、D、D~*值预测肝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0.600、0.700、0.593,其中ADC、D值对肝癌的预测效果较好(P0.05),其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2.011×10~(-3) mm~2/s、2.141×10~(-3) mm~2/s。结果表明,IVIM-DWI技术对肝癌微循环功能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灌注参数有助于肝癌的病理分级诊断,其ADC、D值对HC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回顾性选取乳腺癌患者68例(观察组),同时选取乳腺良性病变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R-DWI差异。观察组弥漫高信号、混杂高信号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灶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Ⅲ期病灶ADC值明显低于Ⅰ~Ⅱ期(P<0.05);观察组腋窝淋巴结转移ADC值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弥漫高信号和其他信号组织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2,P<0.05。MR-DWI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应用价值较好,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评价基于高分辨T2WI联合表观扩散系数图像(ADC)影像组学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12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包括71例前列腺癌患者和49例非前列腺癌患者。将这些患者的病变分别分为外周带(PZ)和中央区(CZ)组。利用Radcloud平台对MRI图像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比较T2WI、ADC、T2WI+ADC影像组学诊断模型及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二版(PI-RADS v2)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在测试集中,外周带区,T2WI+ADC模型对前列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优于T2WI模型及PI-RADS v2(P<0.05);在中央区,ADC模型的诊断价值优于T2WI模型及PI-RADS v2 (P<0.05);对于PI-RADS评分为3分的病灶,T2WI+ADC模型的AUC在外周带及中央区分别为0.89和0.94。基于高分辨T2WI联合ADC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优于PI-RADS v2,同时对于前列腺PI-RADS评分为3分的病灶也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与超声弹性成像(UE)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112例疑似前列腺癌(PCa)患者中,经前列腺活检病理穿刺证实为阳性(PCa)59例、阴性(前列腺良性增生)53例。经研究发现,前列腺穿刺活检穿刺阳性患者超声弹性评分高于阴性患者,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低于阴性患者,二者均为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的影响因素,与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超声弹性评分、ADC值联合预测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的AUC面积为0.859,高于单一预测;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患者超声弹性评分、ADC值与Gleason评分相关(P0.05)。DWI、UE对PCa均有较好的诊断能力,联合检查可提高PCa穿刺检出率,并能为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磁共振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参数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价值。选取卵巢肿瘤患者108例,比较良/恶性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慢扩散系数(D_(slow))等参数。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的IVIM-DWI参数(ADC值、D_(slow)和快扩散系数分数f值)低于良性肿瘤(P0.05); ADC值、D_(slow)和f值诊断恶性卵巢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6、0.915和0.852(P0.05);ADC值、D_(slow)与糖类抗原125(CA125)呈负相关(r=-0.457和-0.553,P0.05);临床分期Ⅲ~Ⅳ患者的IVIM-DWI参数ADC值明显低于Ⅰ~Ⅱ患者(P0.05)。本文结果证明IVIM-DWI技术参数在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其参数ADC、D_(slow)水平与恶性肿瘤患者CA125水平有关,ADC值与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7.
探讨DCE-MRI参数及IFIT1基因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椎间盘退变(IDD)程度的评估价值。随机选取确诊的66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Pfirrmann分级法将患者分为2组:轻中度IDD(Ⅰ~Ⅲ级)组(46例)和重度IDD(Ⅳ~Ⅴ级)组20例。通过DCE-MRI检查考察患者的K-trans值,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估腰椎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腰部疼痛,采用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FIT1的mRNA表达。轻中度IDD组的K-trans值显著低于重度IDD组。轻中度IDD组患者PBMC中的IFIT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重度IDD组。K-trans值与PBMC中的IFIT1 mRNA水平和VAS评分正相关,与JOA评分负相关(P<0.05)。PBMC中的IFIT1 mRNA水平与VAS评分正相关,与JOA评分负相关(P<0.05)。K-trans值和PBMC中的IFIT1 mRNA水平联合诊断重度IDD的AUC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91、91.3%和100.0%,AUC值和特异性均高于单独诊断。DCE-MRI检查中的K-trans值联合PBMC中的IFIT1 mRNA水平可用于LDH患者IDD程度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子宫肉瘤(US)患者10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良性子宫肌瘤患者103例作为对照组,探究多参数MRI对US与良性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效果及与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关系。结果发现,观察组达峰时间(TTP)、扩散系数(ADC)低于对照组;随临床分期增加,TTP、ADC呈下降趋势,TopoⅡα、AgNOR、PDGFα、Matriptase mRNA相对表达量呈升高趋势,TTP、ADC与TopoⅡα、AgNOR、PDGFα、Matriptase mRNA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且TTP、ADC联合鉴别诊断US和良性子宫肌瘤的AUC值最大,提示US与良性子宫肌瘤MRI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且TTP、ADC值与增殖分子、侵袭分子活性直接相关,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能谱CT多参数成像定量分析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及与实验室指标、疾病分期的关系。选取MM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者62例作为对照组,均行能谱CT检查。结果发现,研究组40 keV、50 keV、60 keV、70 keV、80 keV、90 keV、100 keV能量水平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能量水平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联合诊断的AUC为0.875;40~100 keV能量水平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与Hb呈正相关,与CREA、BUN、β2-MG、疾病分期呈负相关(P<0.05)。因此能谱CT多参数成像定量分析在MM诊断方面具有较高价值,且与患者Hb、CREA、BUN、β2-MG水平、疾病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磁共振成像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选取直肠癌患者92例,给予新辅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T2WI、DWI参数变化。治疗无效患者治疗后肿瘤绝对信号值(SIT)明显高于治疗有效患者(P<0.05),而肿瘤绝对信号值减低率(SITRR)、治疗后肿瘤相对信号值(SIT/M)、肿瘤相对信号值减低率(SIT/MRR)明显低于治疗有效患者(P<0.05);治疗无效患者治疗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ADC变化值明显低于治疗有效患者(P<0.05);治疗后SIT、SITRR、SIT/MRR预测治疗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1、0.950和0.879(P<0.05);治疗后ADC值、ADC变化值预测治疗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7和0.977(P<0.05)。磁共振T2WI图像参数、ADC在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急性复杂性大咯血患者行介入栓塞术前的应用价值。回顾性选择49例急性复杂性大咯血患者CTA影像资料,通过与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进行对比,发现CTA对罪犯血管诊断准确率为89.33%,对多动脉交通吻合诊断准确率为86.96%。Kappa检验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CTA诊断急性复杂性大咯血罪犯血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7(95%CI:0.903~0.990,P=0.000),灵敏度89.33%,特异度100.00%。通过随访发现CTA指导下行介入栓塞术治疗有效率91.84%,术后1年无大咯血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究了MRI增强扫描(DCE-MRI)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效果。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81例,术前均行DCE-MRI和DWI检查,根据数据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计算扩散系数(ADC)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并采用ROC分析ADC值诊断乳腺癌良/恶性的效能。结果显示,81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显示良性37例、恶性44例;DCE-MRI与DWI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与准确度显著高于单一检测(P<0.05);良、恶性病灶的TIC分型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ADC值较良性病灶低(P<0.05);ADC值诊断乳腺癌良/恶性最佳界限值为1.28×10-3 mm 2/s,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和90.9%。因此,DCE-MRI与DWI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乳腺癌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度,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结合X线钼靶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价值。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乳腺肿块患者110例162个病灶,给予3.0T MRI及X线钼靶检查。经病理确诊为恶性病变101个;恶性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Ⅲ型和早期增强率≥60%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病灶(P<0.05),而分叶状比例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P<0.05);恶性病变X线钼靶表现:形态不规则、钙化、结构不对称和大导管征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MRI联合X线钼靶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灵敏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MRI诊断(P<0.05)。3.0T MRI检查结合X线钼靶诊断乳腺恶性肿瘤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声速匹配技术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选取了159例甲状腺病变患者设为甲状腺病变组,健康志愿者40例设为甲状腺正常组,行声速匹配技术检查,分析特征并对比ZSI值,评估了声速匹配技术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甲状腺癌组ZSI值较高(P<0.05)。ZSI值预测甲状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7(0.729~1.004),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60.00%,似然比为2.167,ZSI值临界值为50.42 m/s。预后不良组甲状腺癌患者ZSI值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由本文结果可知声速匹配技术对不同类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均较高,可准确测出患者甲状腺声速值,稳定性良好,可用于临床甲状腺癌的诊断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究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MRI)对周围型非小细胞癌(NSCLC)的诊断意义及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作用。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NSCLC患者100例,放疗处方剂量46~66 Gy,单次剂量2.0~2.2 Gy,每日放疗1次,每周5次,并配合化疗治疗。放化疗前后应用CT与DWMRI观察放化疗前后近期疗效、DWMRI高信号表达、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变化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CT与MRI图像评价放疗前后100例NSCLC患者中,CR组28例,PR组53例,NR组19例(PD 2例,SD 17例),治疗有效率为81.00%,CR组和PR组患者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9.29%、46.42%、39.28%和56.60%、37.74%、33.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500,P=0.000)。放疗后肺癌原发灶DWMRI高信号消失35例,未消失65例;淋巴结高信号完全消失者40例,未完全消失者35例;肺癌原发灶、淋巴结完全消失者18例,未完全消失者29例。两组NSCLC患者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1.25%、34.52%、25.00%与35.64%、4.50%、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790,P=0.000)。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放疗前CR、PR、NR组ADC值逐渐升高,而ΔADC值逐渐降低,放疗后治疗效果CR组最优,PR组优于NR组(P<0.05);高信号完全消失组,原发灶放疗前后ADC值均低于高信号部分消失组,而ΔADC值较高;转移淋巴结高信号完全消失组放疗前后ADC值、ΔADC均高于高信号部分消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还进行了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发现TNM分期及DWMRI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证实DWMRI对肿瘤治疗的微环境变化较为敏感,ADC值的变化可以在早期监视肿瘤诊断效果,为临床NSCLC治疗与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将194例小肝癌患者纳入小肝癌组,185例肝细胞结节患者纳入结节组,所有患者均行MRI扩散加权成像(DWI-MRI),评估患者在DWI-MRI上的形态学表现及ADC值,检测患者血清AFP水平,比较不同检测方法诊断小肝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显示,应用DWI-MRI联合血清AFP诊断小肝癌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DWI-MRI,或血清AFP(P<0.05)。表明DWI-MRI联合血清AFP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显著,可为病情评估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