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手性药物,大多有2个对映异构体,其药理学、毒理学及药代动力学具有明显的差异。本文合成了2,4-二硝基苯醚-β-环糊精键合SBA-15手性固定相(NESP),以4种β-受体阻滞剂为溶质探针,在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较系统地研究了该固定相对这类药物的手性分离能力。以艾司洛尔为例探讨了流动相组成、温度变化、流速变化对手性分离的影响,通过研究热力学参数变化,证实艾司洛尔的分离是焓驱动过程。研究表明,所制备的固定相对这类药物如艾司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和普萘洛尔具有良好的快速手性拆分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不同取代度的水溶性磺化-β-环糊精和手性冠醚用于分离衍生后的肉碱消旋体,考察了不同取代度的环糊精作为手性添加剂的分离性能,同时研究了低取代度的环糊精与手性冠醚的联合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种自制的桥联β-环糊精手性色谱柱(UBCDP),通过流动相组成、流速、柱温等色谱条件的优化,在极性有机的模式下成功地拆分了盐酸阿罗洛尔对映体,分离度在25 min内可达到1.58。在上述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法测定药片中盐酸阿罗洛尔对映体含量的新方法,在0.05~0.50 mg·L-1的浓度范围内两个对映体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2),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2.8~105.1%(n=5),检出限(LOD)低于0.025 mg·L-1。该方法操作较简便,选择性较好,灵敏度高,分析时间较短,为盐酸阿罗洛尔手性药物的质量控制和相关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磺丁基醚-β-环糊精毛细管电色谱法(CEC)拆分尼卡地平对映体,并建立了一种测定血浆中尼卡地平对映体的含量的方法。利用手性固定相和手性流动相中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的协同作用使尼卡地平对映体得到了快速分离(20 min)。分别考察了流动相pH值、施加电压、手性添加剂浓度及有机调节剂含量等对分离度的影响。优化的实验条件为:35 mmol·L-1NaH2PO4(pH 4.0),含有4.0 mmol·L-1SBE-β-CD和体积分数为20%乙腈,施加电压25 kV,实验温度为15℃。在上述条件下,尼卡地平分离度(RS)和柱效(n)分别为4.08和775 746块/m。将该方法初步用于测定人体血浆中尼卡地平的对映体含量,实验发现在0.5~5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9 6)。峰面积日内RSD3.2%和日间RSD7.8%。溶胶凝胶法制备开管电色谱柱方法简便,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适用于拆分和测定人体血浆中尼卡地平对映体含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新型的桥联β-环糊精柱,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拆分和测定脐橙中手性农药已唑醇对映体新方法。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流速、柱温及进样量等对手性拆分的影响。在柱温20℃下,以甲醇-0.1%甲酸(32:68 V/V,1 mL·min-1)为流动相,实现了已唑醇对映体的完全分离,分析时间在20 min以内,进样量为2μL,采用一级和二级质谱选择正离子检测定量。己唑醇的两种对映异构体在0.25~10μg.L-1浓度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85 7),脐橙样品的加标试验测得两对映体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57%和92.46%,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28%(n=5),检出限(LOD)小于0.017μg.L-1。实验表明,桥联β-环糊精柱能快速拆分己唑醇对映体,所建立的LC-MS方法简便,定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果蔬样品中相关手性农药对映体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 ,以羧甲基 -β-环糊精、羟丙基 -β-环糊精、二甲基 -β-环糊精作为手性添加剂对氯霉素前体和甲砜霉素前体对映体进行了分离 .并研究了手性选择剂的类型和浓度、背景电解质的酸度、背景电解质的类型、操作电压和温度等因素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分离结果表明 ,不仅为此类药物提供了简便、快速的分离分析方法 ,而且还获得了比以往报道更高的分离度 .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 ,肉桂醛 ,巴豆醛等 α,β-不饱和醛与 1 ,3 -丙二醇 ,氢溴酸 ,碘乙烷等作用合成了四个环状β-卤代缩醛类化合物 ,并通过 IR,1 HNMR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8.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孤立条件下的α-丙氨酸分子手性转变过程和水分子对此过程中氢转移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寻找过渡态和中间体等极值点的结构,绘制了孤立条件下α-丙氨酸分子手性转变的过程以及水环境中重要氢转移过程的势能面.结果表明,孤立条件下α-丙氨酸分子手性转变有2条路径:路径1由3个中间体和4个过渡态组成,最高能垒337.4kJ·mol-1来自羧基的氢向甲基迁移和甲基的氢向手性碳迁移的协同过程.路径2由4个中间体和5个过渡态组成,最高能垒316.3kJ·mol-l来自手性碳上的氢向羧基上氧的转移.单个水分子和2个水分子作为氢转移的桥梁,使路径2的最高能垒从316.3kJ·mol-1分别降到198.0和167.8kJ·mol-1.  相似文献   

9.
2-氯-1-(6-氟-3,4-二氢-2H-1-苯并吡喃-2-基)乙醇(CLA)是合成心血管药物盐酸奈必洛尔的一个前体,有四种构型,即(S,S)-CLA、(S,R)-CLA、(R,S)-CLA和(R,R)-CLA。开发了一种新颖的羰基还原酶专一性地还原2-氯-1-(6-氟-3,4-二氢-2H-1-苯并吡喃-2-基)乙酮(CLK)的酶不对称还原方法制备手性CLA。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缓冲溶液的pH值进行了条件优化。在25℃~30℃时,在pH为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和路易斯酸(氯化镁)存在下,以异丙醇为供氢体,R构型2-氯-1-(6-氟-3,4-二氢-2H-1-苯并吡喃-2-基)乙酮[(R)-CLK]在R构型羰基还原酶/辅酶(β-NAD)体系的作用下,反应24h后专一性地得到(R,R)-CLA产物;(R)-CLK在S构型羰基还原酶/辅酶(β-NAD)体系的作用下,专一性地得到(R,S)-CLA产物;(S)-CLK在(R)-羰基还原酶/辅酶(β-NAD)体系的作用下,专一性地得到(S,R)--CLA产物;和(S)-CLK在(S)-羰基还原酶/辅酶(β-NAD)体系的作用下,专一性地得到(S,S)-CLA产物。所得到的上述四种构型的产物CLA,纯度≥98%,ee(enantiomeric excess,不对映过量)值≥99%,得率≥95%。通过气相色谱与标准样品对照和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确证了这四种手性产物结构的正确性。方法简单易操作,避免了使用化学还原方法所需要的复杂分离工序,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在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hiralcel OD-H)和Pirkle型(R, R)-Whelk-O1手性柱上对手性氨基酚1-(α-氨基苄基)-2-萘酚(Betti 碱)及其衍生物1-(α-苄氨基苄基)-2-萘酚和1-(α-哌啶基苄基)-2-萘酚对映体分离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在正己烷流动相中,碱性添加剂、醇类添加剂的种类和浓度对手性拆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质在Chiralcel OD-H柱上的分离效果好,而在(R, R)-Whelk-O1手性柱上只有1-(α-苄氨基苄基)-2-萘酚部分分离。研究了空间立体结构因素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初步探讨和比较了溶质在这2种手性柱上的手性识别机理。发现对(R, R)-Whelk-O1柱,溶质与固定相之间的吸引作用很小,而对于Chiralcel OD-H柱,溶质在手性空腔中的空间适应性很可能是手性识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2位取代的5-氯甲基-1,3-氧氮杂环戊烷衍生物具有两个手性中心,有多种生理和生物活性.利用Chiralcel OD手性柱,首次对通过非手性选择性合成的2,3-二苯基-5-氯甲基-1,3-氧氮杂环戊烷和2-(4′-硝基苯)-3-苯基-5-氯甲基-1,3-氧氮杂环戊烷进行手性拆分研究.考察了流动相中极性添加剂以及柱温对拆分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手性识别的作用机理.发现在正相体系下溶质的4个对映异构体都获得了很好的拆分.  相似文献   

12.
啤酒酵母中β-(1-3)葡聚糖的提取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Sevage脱蛋白法、酸溶液浸提法、碱溶液浸提法对啤酒废酵母细胞壁中的β-(1-3)葡聚糖作了提取试验,并对所获多糖进行生化特性分析,阐述了碱溶液浸提法是从啤酒酵母中回收高质量β-(1-3)葡聚糖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有序介孔SBA-15为基质,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制备一种二硝基苯醚化β-环糊精键合SBA-15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NESP)。在极性有机溶剂模式下,成功地实现了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对映体的快速手性分离,较详细地考察了流动相中甲醇含量、冰醋酸与三乙胺的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在流动相组成为乙腈/甲醇/冰醋酸/三乙胺(91/9/1.0/1.0,v/v/v/v),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20℃,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为285nm的色谱条件下,卡维地洛对映体在较短的时间(15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为1.62。血液样品用叔丁基甲醚提取,以S-噻吗洛尔为内标,采用HPLC-MS选择离子[M+H]+407.30和317.20分别监测卡维地洛和内标S-噻吗洛尔,建立了一种测定血浆中卡维地洛对映体含量的新方法。卡维地洛两对映体在10~200ng·mL-1的浓度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0.9994),采用标准添加法测得两对映体在血浆中的回收率为88.60%~95.44%。血浆样品测定结果的日内和日间RSD分别≤1.73%和≤3.84%(n=5)。按三倍噪声推算出最小检测浓度为2.5ng·mL~(-1)。测定了健康人口服外消旋的卡维地洛后血浆中对映体的含量,发现卡维地洛的总含量和S-/R-对映体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与个体的差异和对映体生物利用度的不同有关。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快速,自制的环糊精手性柱可大大降低测试成本,适用于人体血浆中卡维地洛对映体的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3-甲酰基色酮类化合物-β-环糊精的包合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紫外等测试方法对包合物进行了详细的表征与研究.包合后客体化合物的溶解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还用相溶解度法计算了包合反应的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15.
手性农药对映体常具有不同的杀虫活性、人体毒性和环境行为。手性农药的残留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新问题。利用自制的脲基衍生化β-环糊精键合SBA-15手性固定相(UCDS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成功地拆分了手性农药己唑醇对映体,并考察了流动相组成、pH值、柱温等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甲醇-水(60:40,v/v)为流动相,流速0.5mL·min-1,柱温20℃,检测波长230nm时,己唑醇对映体的分离度2.26,分析时间在15min内。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建立了快速测定苹果中己唑醇对映体含量的新方法。苹果中的已唑醇用乙腈提取,然后用氨基柱净化。己唑醇对映体在0.5125μ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98),按3倍于噪声信号推算,苹果中己唑醇最小检出量均小于25μg·kg-1,两种对映体的加标回收率为88.0%97.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小于0.98%和1.2%(n=5)。该环糊精柱制备方法简便,成本较低。对已唑醇有较高的手性选择性,不仅分析时间短,且回收率和重现性较高,在果蔬中手性农药对映体残留分析中存在良好的应用前景。 更多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双算子开集给出多算子开集的概念,并获得了[α,β]-γ-开集的相关性质,然后引入[α,β]-γ-Ti空间的概念(i=0,1/2,1,2,5/2),研究了它们的拓扑刻画。最后给出[α,β]-γ-Ti空间与(α,β)-γ-Ti空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硼氢化钾还原α,β-不饱和硝基化合物时对于碳碳双键的选择性,以β-硝基苯乙烯为底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及烯键和苯环上取代基对于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反应条件对于反应结果都有较大影响,但取代基的影响不大.硼氢化钾是还原β-硝基苯乙烯的合适还原剂,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四氢呋喃-乙醇作反应介质,将β-硝基苯乙烯的溶液滴加入硼氢化钾与反应介质的混合物,投料比n(β-硝基苯乙烯):n(硼氢化钾)为1:2,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h,反应产率可达93.6%(以β-硝基苯乙烯计).  相似文献   

18.
β-环糊精(β-CD)作为模拟酶已有广泛的研究.利用β-CD与非手性底物反应,诱导出手性中心,已有少数例子的报道.如在β-CD存在下,α-甲基丙烯酸的溴化反应,芳基烷基硫醚、查尔酮的氧化和环氧化反应,所得产物均有光学活性. 本文研究β-CD在芳基烷基酮还原反应中的不对称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全骨髓分离法分离并纯化获得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将复合材料PRGD/PDL-LA/β-TCP/NGF(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之后进行扫描电镜样品制备及观察,对其细胞亲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RGD/PDLLA/β-TCP/NGF复合材料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复合材料表面铺展良好,多数细胞呈现梭形,接近原代培养状态.  相似文献   

20.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最早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它主要通过细胞表面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A(tyrosine kinase A,TrkA)来介导复杂的生物学效应。TGF-β(transformation growth factor-β)是一个包含众多成员的细胞因子超家族,它们通过Smad介导的经典信号通路或者不依赖于Smad蛋白的信号通路发挥功能。有报导称,在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中,NGF可以激活Smad信号通路,但其具体分子机制依然不清楚。为了进一步了解NGF介导的信号与TGF-β信号之间的串话(crosstalk),采用GST-pulldown和免疫共沉淀-免疫杂交的方法,对NGF受体和TGF-β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NGF受体TrkA与TGF-β超家族的各种I型受体之间均存在相互作用;同时,TrkA也能与TGF-β超家族的Ⅱ型受体TβRII及ActRII结合,但并未检测到Tr-kA与另一个Ⅱ型受体BMPRII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