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长智 《中学数学》2012,(18):41-43
习题教学需要"推敲",因为我们要弄清楚习题中每一个条件的底细,要挖掘习题中蕴含的逻辑链条,要了解解答中每一环节的作用,教师在上课时要把握火候".推敲"是我们感悟方法、寻找通道、增长智慧的主渠道,也是一种高效的教与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习题是帮助学生内化概念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载体,习题讲评课是数学课重要的课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教学现状来看,高中数学教学普遍存在重视作业的布置,但是轻视习题讲评的现象,习题讲评不能做到精细化,那么,该怎样上好高中数学习题讲评课呢?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就该问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一、重视数据统计,顺学而评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学的设置应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对于习题讲评课亦是如此,要讲  相似文献   

3.
谈数学教学就不得不谈习题教学,因其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习题教学不是盲目地强化训练,而是有针对性、分层进行目的性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笔者结合教学实例分析了习题教学的几个常用功能,以期共同体验习题教学在发展智力、拓展思维、提升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而引起师生对习题教学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陈秀海 《中学数学》2023,(20):42-43
习题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作用.但当前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习题训练形式单一、习题内容枯燥、习题质量较低等,这导致习题训练的有效性较低,学生解题能力提升缓慢.教学中,可通过习题链设计来打破这一局面,习题链能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整体,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解题能力.根据数学证明基础步骤、解题方法、变式设计等数学基础内容进行习题链设计,提高习题链的针对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魏强 《中学数学》2021,(2):32-34
习题设计,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情适切的习题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能力的提升都是十分有利的,因而,很多教师在教材之外的习题设计上花了不少的时间,却忽视了对教材上习题的研究,拿来即用,导致出现"教学意外".本文就从课本上一道"拓广探索"习题的"教学意外"入手,谈谈笔者对习题设计的看法,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在课外作业教学中,习题配备得好不好,解题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在习题的配选上,应遵循四条原则:(1)适用性原则,编选的习题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习题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设计开放型习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俊 《中学数学》2002,(9):12-13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恰到好处的习题 ,不仅能巩固知识 ,形成技能 ,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而目前的中学数学教材中 ,习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数学结论而设计的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以死记硬背代替主动参与 ,以机械模仿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 ,使数学教育适应时代的需要 ,使数学的教学增加趣味性 ,摆脱枯燥无味之说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除注意增加变式题、综合题外 ,还应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 .开放型习题相…  相似文献   

8.
教材是师生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命题的重要材料.对学生数学能力及素养的考查,理应回归课本,注重彰显平时教学中例题或习题的功能与价值.命题时,教师要对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把握问题中所蕴含的知识、思想与方法,挖掘问题所承载的思维方法与考查功能,必要时,需因势而变,以充分发挥问题的育人价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材中的习题许多都富有典型性和深刻性,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习题揭示其深刻性,领悟其奥妙性,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对课本习题的教学要把握好时机,精选一些富有探究兴趣提升思维能力的典型习题进行推广、变式探究.……  相似文献   

10.
关注学生深层数学发展的习题教学,就是把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贯穿于习题教学的始终,关注不同习题中涉及的同一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关注同一个习题中涉及的不同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关注同一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不同习题中不同层次的要求.用既有思想、又有方法的习题来培养“会想也会做”的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层数学发展(包括知识的理解、数学思维、创造力培养等).  相似文献   

11.
习题教学在数学课堂中无处不在.教师在习题教学中.要根据习题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习题教学的效果,让学生不仅会解题,还要发挥习题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奥涅加相说过"必须重视很多习题潜在着进一步扩展其教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能性……".习题是教学必不可少的载体,认真钻研习题,拓展其教学功能,不仅是教师组织教学探究的重要素材,也是学生高考复习的有效途径之一,更是减轻学生负担,跳出题海的重要渠道.本文将要谈到2010年的一道高考选择题,它属于中档常规题,但在学生的解法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先进 《数学通报》2012,51(3):38-41
我们发现在习题教学中存在两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一是选题随意,目的不强;二是就题论题,提炼不够.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教学中的无用功过多,同时也是以题目覆盖为主要特征的题海战术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课本是数学知识的系统载体 ,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 .《考试说明》中规定测试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 ,考查的各种数学能力 ,都是通过课本体现的 ,而课本中的例习题具有示范性、典型性和探究性 ,是课本的精髓 .近几年 ,高考数学试卷中有相当数量的试题源于课本 ,高于课本 .因此 ,在高三数学教学中 ,用好课本 ,尤其是用好课本的例习题 ,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就高三教学中如何再次充分利用课本的例习题 ,作一点探讨 .1 将例习题“变化”,巩固“双基”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变更问题的过程 ,即逐步地变换问题的表达形…  相似文献   

15.
"变式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更换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配置实际应用的环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的一种教学方式,常见的有概念变式和习题变式.新授课的概念变式应服务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习题课的习题变式应以本章节内容为主,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复习课的习题变式不但要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还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聂文喜 《数学通报》2006,45(6):40-41
课本例、习题是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引起认知结构的同化而设计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若对课本例、习题进行适当发散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下面仅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进行阐述.题目(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二册(上)P132·T6)在椭圆x245 y220=1上求一点P,使它与两个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分析这是道几何背景深刻,耐人寻味的好题,它直接道出了圆与椭圆的内在联系,就是这道小题多次成为高考关键题目的起源地.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了一次数学探究活动.探究1椭圆上动点对两焦…  相似文献   

17.
赵晓阳 《数学通报》2003,(9):34-35,21
孤立地、片面地解决一个课本习题 ,在数学教学中毫无疑问是低效的教学方法 ,我们必须坚决反对 .相反 ,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辩证唯物的观点去分析、观察、探索一个数学问题 ,寻求课本习题的内在变化规律及习题之间的联系 ,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我们要坚决拥护 .题目不在做得多 ,开发其价值就行 .如何开发课本习题的价值 ?本文提供四种基本方法 :1 )多题一组 ,构造问题链 ;2 )一题多探 ,推而广之 ;3)一题多解 ,比较解法 ;4)一题多改 ,突而破之 .1 多题一组 ,编拟问题链 ,形成“合力” :加强题与题之间的横向联合…  相似文献   

18.
习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思维训练的重要载体.而在时下,看好并喜欢讲难题、多讲题的教师却不在少数,课中充斥着难题、大题,似乎题目越难、越综合就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殊不知这种好“大”喜“难”式的习题教学,往往因为题目难度大、综合性强而脱离学生实际,不仅学生学习吃力,难有作为,教师也只好“一言堂”,苦不堪言,课堂效率低下.长期以往,不仅学生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还会造成学生害怕数学,丧失兴趣.究其原因,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对“简单”题目的教学意义认识不足等有关.笔者想通过对一道较为“简单”的课本习题的教学记录与思考,与大家共享其中“不简单”的教学作为,望能对各位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一) 正确认识和对待数学习题目前党指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当贯彻少而精、启发式的教授法和学以致用的原则,从而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一年多来,在党的教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笔者初步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不在于教师讲得多,而在于教师讲得清楚、正确、扼要,针对学生实际,把讲和练适当地配合起来。在讲练结合,关于怎样处理习题方面,有如下初步体会: 1.习题的选择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习题与教材是紧密联系的,脱离教学内容来考虑习题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说,讲什么就应当练什么,作到既全面而又有重点。因此,习题选择得是否适当与教师是否吃透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 2.习题的选择要考虑难度和份量,结合学生实际,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又不致使学生负担过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布置习题之前教师必须亲自演题并考虑一题多解的可能性。 3.习题是教学过程中的产物,随着教学的深入和发展,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上(新知识讲解,复习巩固  相似文献   

20.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四有”新人,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归宿.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例题、习题的讲解和练习来体现并完成的,因此充分发挥典型例、习题的潜能,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寻求解题途径,探索一般规律及其本质,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方法,本文以浙江教育出版社的高中数学精编《解析几何》中的一道习题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