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配体3-((5-(3-吡啶基)-2-(1,3,4-噁二唑基))硫代)-2,4-戊二酮(HL)与Cu(OAc)_2·H_2O、Zn(OAc)_2·2H_2O和Mn(OAc)_2·4H_2O分别进行配位反应,得到3个配位聚合物{[Cu_2(L)_4]·CHCl_3}_n(1)、{[Zn(L)_2]·4CHCl_3}_n(2)和{[Mn(L)_2]·4CHCl_3}_n(3),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固体状态下,配位聚合物1形成1D螺旋链状结构,配位聚合物2和3形成2D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张阳  王键 《无机化学学报》2018,34(3):589-596
以5-甲氧基间苯二甲酸(CH_3O-H_2ip),2,2′-二甲基-4,4′-联吡啶(dmbpy)和四水硝酸镉/六水硝酸钴为原料,在混合溶剂中合成2个一维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Cd_2(CH_3O-ip)_2(ethanol)_2(H_2O)_4]·3H_2O}_n(1)和{[Co_2(CH_3O-ip)_2(dmbpy)(H_2O)_4]·H_2O·C_2H_3N}_n(2)(C_2H_3N=乙腈)。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显示,化合物1为一维浪形结构,通过O-H…O分子间氢键作用构筑成二维结构;而2为一维梯形结构,通过O-H…O,O-H…N和C-H…O分子间氢键作用构筑成三维结构。常温固态下,考察了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并考查了化合物1和2对甲基橙的催化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3.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不对称三羧酸5-(6-羧酸-2-萘基)-间苯二羧酸(H3L)为配体合成了2个镉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Cd_3L_2(H_2O)_3]·6DMF}_n(1)和{[Cd_3L_2(H_2O)_4]·3DMA}_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热重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1和2形成3,6-连接的三维结构,其拓扑符号分别为:(4~5.6~4.8~6)(4~3)_2和(6~(12).8~3)(6~3)_2。此外,还对2个化合物进行了荧光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4,4'-三苯胺二甲酸(H_2L)为多齿有机羧酸与1,4-二(吡啶-4-亚甲基)哌嗪(bpmp)和硝酸镉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得到2种晶体的混合物,经物理拆分后得到无色透明的片状晶体{[Cd L(bpmp)(H_2O)]·H_2O·DMF}_n(1)和淡黄色块状晶体{[Cd_2L_2(bpmp)_2]·3H_2O·2DMF}_n(2).通过单晶及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这2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其骨架为具有{6~5·8}拓扑结构的四重互穿三维网络;化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结构为含有螺旋链的二维层,其骨架具有{3~6·4~6·5~3}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5.
间苯二胺和3-吡啶异氰酸酯在甲苯中加热回流得到双吡啶脲类配体L,然后将配体分别与CdSO_4·8H_2O,ZnI_2,HgI_2,HgCl_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4个配合物{[Cd(L)(SO_4)(H_2O)_3]·H_2O}n(1),{[Zn(L)I_2]·2C_2H_5OH}n(2),{[Hg(L)I_2]·C_2H_5OH}n(3),[Hg(L)Cl_2]·H_2O(4),并用元素分析、FT-IR、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形成一维螺旋链结构,配合物2和3形成一维"之"字链结构,配合物4形成32元环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NH_4)_6Mo_7O_(24)·4H_2O为基本原料,与对氨基苯甲酸、亚磷酸、CsCl在常规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一例新型杂多钼酸盐Cs_(2.5)H_(2.5)[HPMo_6O_(21)(O_2CC_6H_4NH_2)_3]·7H_2O(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质研究.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77 46(7)nm,b=1.249 69(8)nm,c=1.880 99(12)nm,α=73.715 0(10)°,β=85.432 0(10)°,γ=84.061 0(10)°.化合物1阴离子结构中包含一个{PMo6}结构单元,并且三个对氨基苯甲酸共价修饰在{PMo6}框架上;紫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在水溶液中5 h内相对稳定,荧光光谱的结果表明化合物1存在配体发射.  相似文献   

7.
以K_8Na_2[A-α-Ge W_9O_(34)]·25H_2O,Co(NO_3)_2·6H_2O和K_2CO_3等为原料,利用常规水溶液法合成了一例基于三缺位Keggin型多金属氧簇{Ge W_9O_(34)}的高核过渡金属衍生物K_(10.5)Cs_4H_(1.5){[Co_8(OH)_6(H_2O)_2](CO_3)_3(Ge W_9O_(34))_2}·12H_2O(1),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含有一个V型的多酸阴离子簇{[Co_8(OH)_6(H_2O)_2](CO_3)_3(Ge W_9O_(34))_2}~(16-),该阴离子进一步通过K~+和Cs~+离子连接形成二维结构。磁学性质研究表明,化合物1中Co~(2+)离子之间主要为反铁磁性耦合。  相似文献   

8.
采用饱和蒸气扩散技术,将2,4-二羟基苯甲醛缩异烟酰腙(H_2dhbi)配体分别与Zn(ClO_4)2·6H_2O和Zn(NO_3)_2·6H_2O进行配位作用,得到2种不同配位模式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dhbi)_2Zn_2·8H_2O]n(1)和{[(dhbi)_2(H_2O)_2Zn_2]·4DMF]}n(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热分析技术(TG-DTA)和X射线粉末衍射(PXRD)等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进一步将配位聚合物1和2用于对甲醇分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是一种理想的微孔材料,其对甲醇分子的吸附能力为化合物2的近5倍,采用PLATON对材料的孔隙体积进行计算得到化合物1和2的孔隙率分别为38.2%和5.5%.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设计合成了6个基于芳香羧酸的Ni(Ⅱ)配合物:[Ni(pz)_4(H_2O)_2]·2H_2btc·H_2O(1),{[Ni_2(pz)_8(btec)]·4H_2O}n(2),{[Ni (H_2btec)(phen)]·2H_2O}n(3),[Ni (Hbdc)_2(pz)_4](4),{[Ni_3(bdc)_3(pz)_(12)]·2H_2O}n(5)和[Ni(bdc)(pz)_2(H_2O)]n(6)(pz=吡唑,H_3btc=1,3,5-苯三甲酸,H_4btec=1,2,4,5-苯四甲酸,phen=1,10-邻菲罗啉,H_2bdc=邻苯二甲酸).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质表征. 6个配合物的金属Ni(Ⅱ)中心呈五或六配位.配合物1和4具有完全由氢键网联成的2D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和3是通过采取单齿/桥双齿配位模式的btec4-构筑的2D配位骨架结构;配合物5和6是由采取单齿/螯合双齿配位模式的bdc2-构筑的1D配位骨架结构,并由氢键连接成2D结构. 6个配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光诱导下均呈现出一定的光-电转换性能.当对配合物施加外加电场时,6个配合物的光电响应因配合物组成、结构键连方式以及配体种类的不同而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得具有三维超分子结构的2种配位聚合物{[Zn(L)(bpa)0.5(H_2O)_2]·2.25H_2O}n(1)和{[Cd(L)(H_2O)]·2H_2O}n(2),其中,H3LCl为氯化5-(4-羟基吡啶基甲基)间苯二甲酸,bpa为1,2-二(4-吡啶基)乙烷。这2种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热重分析(TG)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构解析表明:化合物1是一种梯型链式结构,并通过链间氢键作用延伸成了3D超分子网络;化合物2为含有大量一维隧道空腔的2D配位网络。此外,研究了这2种化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扩散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u_2(OH)(btre)_(1.5)(1,2,4-btc)]·13H_2O}_n (1·13H_2O)(btre=1,2-二(4H-1,2,4-三唑)乙烷,1,2,4-btc=1,2,4-苯三甲酸根)。测试了1·13H_2O的晶体结构,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1是基于四核铜簇[Cu_4(μ_2-OH)_2N_(12)]构筑的10-连接的3D框架,其拓扑符号为3~(12)·4~(28)·5~5。研究了1·13H_2O的热稳定性以及对甲基橙的催化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镍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Ni(H_2bptb)_(0.5)(bibp)(H_2O)_2]·H_2O}_n(I)(H_4bptb=2,4,4′,6-联苯四羧酸,bibp=4,4′-双(咪唑基)联苯)。运用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镍离子形成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几何结构,构成{NiN_2O_4}单元,Ni-MOF通过H_2bptb~(2-)和bibp配体的键连、氢键以及π…π弱作用力形成了三维穿插结构。此外,对其磁性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探究。CV(cyclic voltammetry)测试结果表明:在300~500 mV的范围内,具有一对明显的可逆氧化还原峰,与Ni(Ⅱ)/Ni(Ⅲ)的氧化还原过程有关,而且该变化是受表面控制的。同时,χ_mT vsT曲线符合Curie-Weiss定律,表明其具有弱的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4个杂金属杯[4]配位聚合物{[Cd(L)(tpa)]·3H_2O}n(1),{[Zn_2(L)_2(tpa)_2]·3H_2O}n(2),{[Co(L)(oba)]·2DMA·0.5H_2O}_n(3)和{[Zn(L)(oba)]·DMA}n(4)(L=2-(1H-咪唑基-甲基)-6-(3-(1H-咪唑基-甲基)-5-叔丁基-2-羟基)苄基-4-叔丁基苯酚,H2tpa=对苯二甲酸,H2oba=4,4′-二苯醚二甲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热重、红外光谱、固态紫外、单晶X射线衍射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晶体1是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而晶体2,3和4均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化合物1,2,3和4是由0维[M(N_4O_2C_(29)H_(36))](M=Zn,Co,Cd)的杂金属杯[4]与配体对苯二甲酸和4,4′-二苯醚二甲酸形成的一维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14.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具有π共轭体系的二羧酸H2L与金属盐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新颖的配位聚合物:{[Mn_2(L)_2(H_2O)_5]·2H_2O}n(1)和[Cd(L)(H_2O)_2]n(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具有一维{Mn3(COO)_2}链的二维层状结构,而配合物2中镉离子与L2-配体中的羧基氧螯合配位,最终得到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1和2都通过结构单元之间的氢键作用,最终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磁性和配合物2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嘧啶衍生物乳清酸作为一种生物小分子较少应用到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中。我们应用乳清酸与过渡金属盐反应,通过溶剂热方法合成了3个新颖的配合物:{[Cu(HOr)_2]·2NH_2(CH_3)_2}n (R-1)、[Co_2(HOr)_2(bipy)(H_2O)_6]·2H_2O (R-2)和{[Ni_2(HOr)_2(1,3-dpp)_2(H_2O)_2][Ni(HOr)(1,3-dpp)(H_2O)]2·(1,3-dpp)·2H_2O}n (R-3)(H_3Or=orotic acid,bipy=4,4′-bipyridine,1,3-dpp=1,3-di(4-pyridyl)propane)。应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衍射、热重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分析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R-1是具有2D层结构的单核配合物,R-2为简单的单分子配合物,R-3则是由层和链组成的复杂三明治结构。这3个配合物均能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连接成三维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水热和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新颖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Cu_3(BCPBA)_2(bpmp)(H_2O)]·2DMF}n(1)和{Zn3(BCPBA)_2(bip)(H_2O)_2}n(2)[H3BCPBA=3,5-双(4-羧基-苯氧基)苯甲酸;bpmp=1,4-二(吡啶-4-亚甲基)哌嗪;bip=1,3-二(咪唑基)丙烷].通过单晶及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这2个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m空间群,是由羧酸连接3个二级结构单元[Cu_2(CO_2)4]形成的具有自穿插结构的三维骨架结构,其骨架拓扑符号为(4·8~2)(8~6)(4~2·6~8·8~3·9·10);化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骨架是由1个新颖的二级结构单元组成的拓扑结构为(4~2·6)_2(4~4·6~2·8~8·10)的三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17.
向MoO_3,H_3PO_4和bpy(4,4'-bipyridine)组成的反应体系中分别引入Cd(OAc)_2·2H_2O和MnCl_2·4H_2O,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两种基于还原型钼磷酸盐[P_4Mo_6O_(28)(OH)_2]~(9-)(简称(P_4Mo_6})为建筑单元构筑的新型多维延展型无机-有机杂化材料(H_2bpy)_2[Cd(H_2O)]_3[Cd(HPO_4)_6(PO_4)_2(OH)_6(MoO_2)_(12)]·5H_2O(1)和(H_2bpy)_3[Mn(H_2O)_2]_2[Mn(HPO_4)_6(PO_4)_2(OH)_6(MoO_2)_(12)]·10H_2O(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均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化合物1的阴离子|Cd(H_2O)]_3[Cd(HPO_4)_6(PO_4)_2(OH)_6(MoO_2)_(12)]~(2-)是由二聚体Cd[P_4Mo_6]_2通过{Cd_3}簇依次连接形成的一维无机链状结构;化合物2的阴离子[Mn(H_2O)_2]_2[Mn(HPO_4)_6(PO_4)_2(OH)_6(MoO_2)_(12)]~(3-)则是由二聚体Mn[P_4Mo_6]_2通过Mn~(2+)离子连接形成的二维无机层状结构。这2种无机延展结构均同质子化的bpy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不同的三维超分子网络。同时还探讨了化合物2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8.
以2,2′-二氨基二苯醚和4-吡啶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含吡啶二脲配体(L),并分别与HgCl_2和Cd(ClO_4)2进行了配位反应,得到2个配位聚合物{[Hg(L)Cl_2]·2DMF}_n(1)和{[Cd(L)_2(H_2O)_2](ClO_4)_2·4DMF·2H_2O·2CH_3OH}_n(2),采用1H NMR、MS、FTIR和元素分析等对化合物L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了配体及2个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结构解析表明,2个配合物均为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考察了2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及其对甲醇蒸气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手性配体N-乙酰-L-酪氨酸(Hacty)与钴盐通过溶液法合成了2例纯手性配合物{[Co(acty)(bpp)_2(H_2O)_2](NO_3)·2H_2O}_n(1)和{[Co_2(acty)_2(bpe)_3(H_2O)_3](Cl O_4)_2·4H_2O}_n(2)(bpp=1,3-联(4-吡啶)丙烷,bpe=1,2-联(4-吡啶)乙烷),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热重(TG)、粉末X射线衍射(PXRD)及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空间群,六配位的Co(Ⅱ)离子被bpp配体连接形成一维右手螺旋链结构。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六配位的双核Co(Ⅱ)离子被bpe配体连接形成一维带状链结构。在氢键的作用下,它们均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深入讨论了不同构型的含N辅助配体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此外,测定了2例手性配合物的圆二色(CD)光谱。  相似文献   

20.
以三苯甲烷-4,4′,4″-三羧酸(H_3TCOPM)为主配体,以含氮二齿配体4,4′-bipyridine(4,4′-bipy)为辅助配体,与Co(NO_3)_2·6H_2O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了2个配位聚合物{[Co_2(α-OH-TCOPM)(OH)(H_2O)_4]·DMF}_n(1)(α-OH-H_3TCOPM=三苯甲醇-4,4′,4″-三羧酸)和{[Co_3(α-OH-TCOPM)_2(4,4′-bipy)_3(H_2O)_6]·2H_2O}_n(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四边形的二维层状结构,而配合物2为二维网状结构。采用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