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平衡的变化规律,我们曾撰文介绍滴定曲线与滴定过程型体分布图并联的方法。本文将讨论滴定曲线与滴定液的缓冲容量曲线和敏锐指数曲线并联研究平衡的方法。理论推导 1.强碱滴定酸参照文献[2]可以得出,以浓度为C的NaOH溶液滴定浓度为C_0、体积为V_0的n元酸H_nB,当加入NaOH V时滴定曲线方程为:  相似文献   

2.
对数图在氧化还原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ninen和Jahansson将对数图用于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能巧妙地解析一些问题。Silleen曾作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对数图解,但未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本文试就对数图在氧化还原滴定中的应用及滴定误差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一、氧化还原滴定中的对数图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我们如将能斯特公式加以变换,可得  相似文献   

3.
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克安 《大学化学》1993,8(1):15-18
分析化学教科书中,对多元酸能否分步滴定都给出了判据。以二元酸的分步滴定为例,当△pK_a≥5,c_aK_(a_1)≥10~8,△pH=±0.3时,滴定误差|TE|≤0.5%。基于A.Ringbom误差公式导出的这一判据被广泛的采用。在我们的教学中,曾有人对此提出了疑向:(1)在c_aK_a≥10~(-8)的前提下,分步滴定的准确度是否仅决定于△pK_a,而与被滴酸的浓度大小无关?(2)c_aK_(a_1)≥10~(-8),是一元酸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对一元酸准确滴定的误差要求是0.1%,而多元酸分步滴定的误差要求是0.5%。所以分步滴定中仍要求c_aK_(a_1)≥10~(-8)是否合理?本文拟从滴定过程的质子条件出发,导出计算分步滴定误差的精确算式,借助计算机进行计算,得到分步滴定的确切条件,同时引用浓度对数图对此条件作出直观形象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基于EDTA的配位滴定通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峰 《大学化学》2007,22(5):54-58
根据物料平衡及滴定过程中的体积比,建立了基于EDTA的配位滴定通式,可以计算出EDTA滴定混合金属离子溶液时各种组分的浓度曲线,也可以计算出金属离子指示剂的浓度对滴定曲线的影响,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配位滴定过程。此通式还可以导出两种金属离子分别滴定的判据。实际滴定例子的浓度曲线的计算结果表明,本通式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种具有平头结构的pH电极作为流动注射分析(FIA)的检测器,构建了流动注射自动化酸度滴定系统.优化了样品进样量、流速、载液浓度和反应管长度等参数.用NaOH溶液作为载液,在4.639×10-4~0.212 mol·L-1范围内醋酸浓度的对数与FIA峰的峰面积成正比,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0.5%.采用...  相似文献   

6.
光度滴定     
一、方法的基本原理(1)方法的基础光度滴定是以连续测量滴定过程中,待测溶液吸收光量的变化为基础。吸收的光流能量以光密度(D)或透过率(T)表示;而用光电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测量。光密度与溶液中吸收物质的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方法的使用条件。如果待测溶液对光的吸收,服从Beer定律,则在给定的波长下进行滴定时,吸收组分浓度的变化,就反映出光密度的变化。在D=f(v)上作图(v表已知浓度的滴定剂的体积),即可得出表示滴定过程的两条相交的直线,而以两  相似文献   

7.
西南石油学院化工系陈集等人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酸碱通用滴定器。这种通用滴定器能迅速准确地加液调零,灵活自如地控制滴定过程,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克服了老式滴定管漏液、沾污、堵塞、终点液滴难以控制、加液调零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计算和实验两方面对酸碱滴定指示剂浓度的影响进行讨论。通过酸碱滴定通式计算了溴百里酚蓝和酚酞在氢氧化钠滴定盐酸过程中pH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指示剂的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判定滴定终点。必须采用合适的指示剂浓度才能实现好的变色和好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王海水  余亚玲 《化学通报》2015,78(5):471-474
存在滴定突跃是滴定分析可以进行的先决条件。国内教科书讨论突跃范围的概念时均利用了滴定分数100±0.1%的条件,即按照滴定分数99.9%和100.1%来计算突跃范围。实际上,滴定过程中滴定剂是以液滴为单位加入到被测溶液中的,指示剂滴定法中也是以一滴或半滴标准溶液加入后被测溶液颜色发生改变来确定终点的,因此,按照化学计量点前后欠缺或过量半滴标准溶液来计算突跃范围更具科学性和实用价值。本文将计量点附近单滴滴定剂加入被测溶液引起的p H变化定义为突跃范围。对强碱滴定一元强酸体系的突跃范围进行了数学计算。结果表明,突跃范围与被测溶液的体积和浓度、滴定剂的浓度和液滴尺寸、被测溶液和滴定剂的浓度比等因素都有密切相关性,给出了不同于教科书的某些重要结论,这些新结论与实际滴定情形相符,对指导滴定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水中溶解氧的微量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微量滴定技术应用于常规的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在实验中采用了WD-CO3型微量滴定装置,并使用自行设计制成的高精度微量移液管(移液的体积可准确至0.001mL),作为转移标准溶液及试样溶液的工具。对微量滴定及微量移液与常量滴定和常量移液作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者的分析结果完全吻合,微量滴定(其中包括微量移液)所得结果的精密度也在定量分析允许范围之内。由此,微量滴定技术应用于水中溶解氧的日常分析的可行性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通用滴定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集  饶小桐 《分析试验室》2002,21(4):99-102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酸碱通用滴定器的结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并与老式滴定管进行了对比试验。通用滴定器能迅速准确地加液调零,轻松自如地控制滴定过程,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克服了老式滴定度的漏液、沾污、堵塞、终点液滴难以控制、加液调零较麻烦、酸碱不通用、液面清晰度较差等缺点。  相似文献   

12.
用可视滴定法测定铝钒中间合金中的钒时,对称样量和硫酸亚铁铵滴定液浓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验发现,基体铝对于铝钒合金中钒的测定无影响。常见的铝钒合金范围为50%~60%,低于50%和高于标准上限0.5%钒含量的合金没有实验样品,通过向样品溶液中加入钒标准溶液可模拟铝钒合金试样。依据化学分析等物质量反应定律,选择不同钒含量的试验样品,对钒的称样量和滴定液浓度进行优化,确定了硫酸亚铁铵滴定液的浓度与滴定液消耗体积的合适关系。  相似文献   

13.
滴定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量,计算被测物质含量的方法。滴定分析法可分为容量滴定法和称量滴定法。目前实验室滴定分析普遍采用容量滴定法,因其所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迅速,滴定精度可达0.1%,被广泛用  相似文献   

14.
混合酸的滴定是滴定分析中比较难处理的问题,采用巳有线性滴定图解法也必须对相互干扰进行修正,其缺点是计算量大、线性方程复杂。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新图解法。新图解法原理设C_(0B)为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V为滴入的体积;V_0为被滴液的体积;混合酸中HAⅠ的形成常数为K_(HA1)~H,初始浓度为C_(0A1),瞬时浓度为C_(A1);HAⅡ的形成常数为K_H~HA_(11),初始浓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造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方法的标度,从而逐步建立统一的滴定分析标度计算式,提出了相对电子浓度Re-的概念,基于此发展了以p Re-为监测标度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新理论。该理论描述了氧化还原半反应的平衡,推导了氧化还原滴定标度p Re-的计算通式,探索了该标度在滴定过程中的一般变化规律,重新梳理了指示剂的指示原理。以Ce4+滴定Fe3+溶液为例,演绎了如何简单绘制滴定曲线、计算滴定突跃范围、判断可否直接准确滴定,讨论了氧化还原反应条件平衡常数Kτ?’的大小对滴定分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无需标准溶液的沉淀滴定计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云 《化学通报》1994,(11):44-45,52
无需标准溶液的沉淀滴定计算分析张云(同济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92)1引言无需标准溶液的滴定分析(或称无需已知滴定剂浓度的滴定分析)结束了传统的滴定分析均需已知滴定剂准确浓度的历史。该法的基本思想是以未知(或已知近似)浓度的滴定剂滴定被测物质,用实...  相似文献   

17.
蔡碧霞 《化学教育》2009,30(11):56-57
利用pH传感技术绘制酸碱中和滴定曲线,测定未知酸(或碱)溶液的浓度,感受滴定过程中的"突跃",体会现代传感技术给科学研究带来的方便.  相似文献   

18.
络合滴定中的指示剂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络合滴定一种浓度较高的金属离子时,如果有敏锐的终点和很小的滴定误差,当这种金属离子浓度较低时,尽管其K'_(MY)C_M仍相当大,存在终点敏锐度下降和滴定误差上升的现象。其原因在于指示剂金属离子络合物与EDTA金属离子络合物存在竞争平衡。通常使用的指示剂浓度为10~(-5)~10~(-6)M,则当C_M小于10~(-3)~10~(-4)M时,此种竞争平衡已经影响到终点的敏锐度,也影响到滴定误差。下面我们讨论指示剂对变色敏锐度和滴定误差的影响及其校  相似文献   

19.
微型滴定分析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兵  吴倩 《大学化学》1997,12(6):42-43
微型滴定分析装置的研究朱兵吴倩(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62)一、微型滴定装置的设计制作和特点在设计制作微型试剂滴瓶、电解装置、焰色反应器、固液分离器和定量加液管等多种微型器件的基础上[1,2],设计制作能规范操作的微型滴定分析装置,其主要部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对数浓度与pH的关系,提出了由副反应系数计算溶液pH值的新方法。它使一个一元高次方程的求解简化为加减运算,为确定络合滴定的适宜酸度提供了一个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