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5-(4-甲酸基苯基)-10,15,20-三(4-十二烷氧基苯基)卟啉(HAc TPP)与乙二胺,丙二胺和丁二胺反应,制备了一类含2个酰胺基团的卟啉二聚体C2(Am TPP)2、C3(Am TPP)2和C4(Am TPP)2以及相应的配合物Pt2C2(Am TPP)2、Pt2C3(Am TPP)2和Pt2C4(Am TPP)2。采用1H NMR、13C NMR、质谱、元素分析、循环伏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等对二聚体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电化学和光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二聚体和相应的铂配合物的光致发光(PL)光谱性质与溶液的浓度有关,在10-7mol·L-1THF稀溶液中,二聚体与单羧基卟啉的PL光谱基本一致。当浓度增加到10-3 mol·L-1 THF溶液时,二聚体的光致发光光谱最大值从657 nm红移到675 nm,比单羧基卟啉红移了18 nm。当与金属铂配位后,这种发射光谱随浓度增加而变化的特性更加明显。二聚体配合物在10-7 mol·L-1 THF稀溶液中PL光谱就产生了红移现象,最大发射峰λmax为673 nm,比单羧基卟啉红移16 nm。在高浓度10-4 mol·L-1 THF溶液和升华薄膜中的PL最大发射峰进一步红移到727 nm的近红外区。进一步,为了证实二聚体配合物分子间的π-π和Pt-Pt相互作用,我们以配合物Pt2C3(Am TPP)2为例,对二聚体配合物固体在常温和低温77K的PL光谱进行了测试,发现固体配合物表现出与温度相关的PL性质。当温度降到77 K时,配合物的最大发射峰从658 nm红移到674 nm,红移了16 nm。实验表明,卟啉二聚体和相应的配合物的红移现象与二聚体的分子结构直接相关,卟啉二聚体中的两个酰胺基团能够产生较强的分子间氢键,导致二聚体分子之间产生一定程度的π-π和Pt-Pt相互作用,使得二聚体PL光谱产生红移。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3种含姜黄素衍生物(L1~L3)和1,3,5-三氮杂-7-磷金刚烷(PTA)配体的芳基钌配合物[(η6-p-cymene)Ru(L)(PTA)]PF61~3,L=L1~L3),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了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并用MTT法研究了它们在λ>400 nm的光照辅助下对HepG2人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这3个配合物均为半三明治型结构;光辅助下,配合物抗癌活性明显提高,其中配合物3对HepG2细胞的IC50值从(60.3±1.1)μmol·L-1降低至(45.0±6.1)μmol·L-1。说明光照可以有效提高此类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2个2-氨基-3-羟基-吡啶Schiff碱双核Ni(Ⅱ)和Zn(Ⅱ)配合物,[Ni(L1)(DMF)]21)(H2L1=4-羟基-3-((3-羟基-吡啶-2-亚氨基))-苯并吡喃-2-酮)和[Zn(L2)(H2O)]2·2DMF(2)(H2L2=2-((3,5-二溴-2-羟基)-氨基)-吡啶-3-醇),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具有双核结构,均由2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以及2个配位的溶剂分子组成,不同的是配合物2含有2个溶剂分子。配合物12都是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且中心金属Ni(Ⅱ)和Zn(Ⅱ)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五配位的扭曲的四方锥。此外,配合物12通过分子间氢键、C-H…ππ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此外,讨论了H2L1,H2L2及其相应的Ni(Ⅱ)和Zn(Ⅱ)配合物的荧光性质。配体H2L1和H2L2呈现蓝色发射,最大发射波长λem分别为457和473 nm,而配合物12显示绿色发射,λem分别为543和538 nm。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2个2-氨基-3-羟基-吡啶Schiff碱双核Ni(Ⅱ)和Zn(Ⅱ)配合物,[Ni(L1)(DMF)]21)(H2L1=4-羟基-3-((3-羟基-吡啶-2-亚氨基))-苯并吡喃-2-酮)和[Zn(L2)(H2O)]2·2DMF(2)(H2L2=2-((3,5-二溴-2-羟基)-氨基)-吡啶-3-醇),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具有双核结构,均由2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以及2个配位的溶剂分子组成,不同的是配合物2含有2个溶剂分子。配合物12都是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且中心金属Ni(Ⅱ)和Zn(Ⅱ)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五配位的扭曲的四方锥。此外,配合物12通过分子间氢键、C-H…ππ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此外,讨论了H2L1,H2L2及其相应的Ni(Ⅱ)和Zn(Ⅱ)配合物的荧光性质。配体H2L1和H2L2呈现蓝色发射,最大发射波长λem分别为457和473 nm,而配合物12显示绿色发射,λem分别为543和538 nm。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2个Schiff碱Cu(Ⅱ)/Ni(Ⅱ)配合物[Cu(L12](1)和[Ni(L22](2)(HL1=1-(4-(((E)-3,5-dichloro-2-hydroxybenzylidene) amino) henyl) ethanoe O-benzyloxime,HL2=1-(4-(((E)-4-methoxy-2-hydroxybenzylidene) amino) phenyl) ethanone O-benzyloxime),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X射线结构表明:配合物12具有类似的结构,均由1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12都是单斜晶系,但配合物1空间群为C2/c,而配合物2P21/c。且中心金属Cu(Ⅱ)和Ni(Ⅱ)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四配位的扭曲的平面四边形结构。配合物1通过π…π和C-H…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2通过C-H…π作用形成2D超分子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对结构类似的双核铜配合物,[CuL1]21)和[CuL2]22),其中L1是双席夫碱配体N,N’-二(5-氟水杨基)-1,3-丙二胺(H2L1)的二价阴离子,L2是N,N’-二(5-氟水杨基)-1,2-乙二胺(H2L2)的二价阴离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它们的结构。配合物1以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1.3488(1)nm,b=0.6814(1)nm,c=1.7087(1)nm,β=108.903(3)°,V=1.4857(2)nm3,Z=4,R1=0.0480,wR2=0.1141,Goof=1.115。配合物2以单斜晶系C2/c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2.7568(2)nm,b=0.7036(1)nm,c=1.4547(1)nm,β=94.758(2)°,V=2.8118(5)nm3,Z=4,R1=0.0472,wR2=0.1139,Goof=1.094。X-射线分析表明2个化合物都是中心对称的双核配合物,其中Cu原子都是四方椎配位构型。通过MTT法研究了这2个配合物的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和抗真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黑曲霉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刚性配体1,3-bib(1,3-二(1H-咪唑-1-基)苯)与[Ru(η6-p-bip)Cl2]2p-bip,联苯基团)为原料,合成了3种双核芳基钌配合物[Ru2η6-p-bip)2(1,3-bib)2XY]X2(X=Y=Cl-1),X=Y=Br-2),X=I-和Y=Cl-3),并用核磁和质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的单晶衍射结果表明其具有一种刚性双核M2L2碗状结构,空腔中心有一个阴离子Cl-。配合物3对A549细胞有较高的抗癌活性(IC50=13.9 μmol·L-1),与顺铂细胞毒性(IC50=15.2 μmol·L-1)相当。紫外吸收光谱、圆二色谱、凝胶电泳法研究表明配合物1~3与DNA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并且诱发DNA发生解旋。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锰(MnO2)材料具有比容量大、电极电位高、储量丰富以及价格低廉等优势,成为水系锌电池正极最受关注的一类材料,然而其仍然存在着结构稳定性差和电化学储存机理复杂的问题。因此,我们通过两步合成法制备了一种花苞状结构的MnO2负载在Ti3C2Tx表面形成Ti3C2Tx/MnO2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复合样品的结构、成分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将Ti3C2Tx/MnO2复合材料作为正极,与锌负极匹配组装成水系锌电池,研究了其分别在2 mol·L-1 ZnSO4、2 mol·L-1 ZnSO4+0.1 mol·L-1 MnSO4、30 mol·L-1三氟甲基磺酸四乙基铵(TEAOTf)+1 mol·L-1三氟甲烷磺酸锌(ZnOTf)和3 mol·L-1 ZnOTf四种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Ti3C2Tx/MnO2在2 mol·L-1 ZnSO4中的比容量较高,但循环稳定性很差。将TEAOTf盐和ZnOTf盐共溶于水中,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含惰性阳离子的超高浓度盐包水电解液(30 mol·L-1 TEAOTf+1 mol·L-1 ZnOTf),不仅提高了Ti3C2Tx/MnO2材料的可逆性,而且有效抑制了电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溶解。  相似文献   

9.
在甲醇体系中,分别将苯并咪唑席夫碱HL1和HL2与高氯酸镍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结构类似的镍配合物[Ni(L12]·2H2O(1)和[Ni(L22]·2H2O(2)(HL1=N-(benzimidazol-2-ylethyl)-5-chlorosalicylideneimine,HL2=N-(Benzimidazol-2-ylethyl)-5-bromosalicyli-denei-mine),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Ni(Ⅱ)与来自2个席夫碱配体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结构。配合物中的氢键将配合物1和配合物2分别连接成二维和三维网络结构。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菌种,研究了2个席夫碱配体和2个配合物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甲醇体系中,分别将苯并咪唑席夫碱HL1和HL2与高氯酸镍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结构类似的镍配合物[Ni(L12]·2H2O(1)和[Ni(L22]·2H2O(2)(HL1=N-(benzimidazol-2-ylethyl)-5-chlorosalicylideneimine,HL2=N-(Benzimidazol-2-ylethyl)-5-bromosalicyli-denei-mine),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Ni(Ⅱ)与来自2个席夫碱配体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结构。配合物中的氢键将配合物1和配合物2分别连接成二维和三维网络结构。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菌种,研究了2个席夫碱配体和2个配合物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设计并合成了2,6-二乙酰吡啶缩水杨酰腙衍生物(2,6-((o-OH) C6H4C=ONHN=C (CH3))2C5H3N,H4L)及其锰配合物[Mn (H2L)(DMSO)2](1)和镧配位聚合物{[La (H2L)2]2[La2(H2L)2(DMF)5(H2O)]·2DMF·2H2O}n2)(DMSO=二甲基亚砜,DMF=N,N-二甲基甲酰胺)。配合物12的结构分别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并经单晶X射线衍射进一步确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的P212121空间群;配位聚合物2结晶于三斜晶系的P1空间群。用CCK-8法检测了12对体外结肠癌细胞HCT116和结直肠腺癌上皮细胞DLD-1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2对HCT116和DLD-1细胞都有中等抑制作用:1的IC50分别为(23.69±1.226)μmol·L-1和(41.06±1.013)μmol·L-1;2的IC50分别为(57.61±1.034)μmol·L-1和(61.36±1.029)μmol·L-1。  相似文献   

12.
利用3,5-二氨基苯甲酸配体合成了2种新的配合物[Cd(diaba)(phen)2]NO3·H2O(1)和[Zn(diaba)(2,2’-bipy)2](2)(H2diaba=3,5-diaminobenzoicacid;phen=1,10-phenanthroline,2,2’-bipy=2,2’-bipyridine),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ddd,a=1.42581(7)nm,b=2.56462(13)nm,c=3.09247(17)nm。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1.27362nm,b=1.59278nm,c=1.51935nm,β=107.334°。配合物12都为单核晶体。配合物1的结构单元由1个Cd、1个3,5-二氨基苯甲酸和2个phen构成。配合物2的结构单元由1个Zn、1个3,5-二氨基苯甲酸和2个2,2’-bipy构成。两种配合物再通过氢键或π-π堆积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3个香豆素Schiff碱单核Zn2+、Co2+和双核Ni2+的配合物,[Zn(L12](1)(HL1=6-((4-二乙胺基-2-羟基-亚苄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Co(L22](2)(HL2=6-((4-甲氧基-2-羟基-亚苄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Ni2(L32(CH3OH)4)](3)(H2L3=4-羟基-3-((4-甲氧基-2-羟基-亚苄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配合物2均为单核结构,由1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3具有双核结构,由2个金属离子、2个配体单元及4个配位的甲醇分子组成。配合物123分别是单斜晶系、三斜晶系和三斜晶系,所属的空间群分别为C2/cP1P21/n;中心金属Zn2+和Co2+离子的空间构型为四配位的四面体,Ni2+离子的空间构型为六配位的扭曲的八面体。此外,通过对配体HL1和HL2的紫外可见光谱性质研究发现,在DMF/H2O(4:1,V/V)溶液中,自由配体HL1和HL2分别可以选择性识别Hg2+和Zn2+,通过计算得到其检测限分别为7.45和6.10 μmol·L-1。荧光性质研究发现在DMF/H2O(4:1,V/V)溶液中自由配体HL2可以检测Zn2+,检测限为2.91 μmol·L-1。  相似文献   

1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气相和四氢呋喃(THF)溶剂中Cp4An和COT2An(Cp-=C5H5-,COT2-=C8H82-,An=U(IV),Pu(IV))配合物的性质。THF溶剂对配合物的溶剂化效应采用类导体极化连续模型(CPCM)近似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在THF溶液中各配合物结合能的大小顺序为COT2Pu > COT2U > Cp4Pu > Cp4U。溶剂化效应降低了该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结合能。计算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参数和红外光谱数据与实验数据保持一致。通过对Cp4An和COT2An(An=U(IV),Pu(IV))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分析发现,采用最高的RSC ECP赝势计算COT2U和Cp4U的基态分别为三重fφ2fσ2组态;而COT2Pu和Cp4Pu的基态分别为五重fσ1fπ1fφ1fσ3fδ1组态。  相似文献   

15.
将有机物2,5-二溴对苯二甲酸(H2L1)作为主配体,2,2′-联吡啶(L2)、1,10-菲咯啉(L3)分别作为辅配体,通过溶剂热法与一水硫酸锰、六水合硝酸钴分别反应得到配合物[Mn2(L1)2(L2)2(H2O)2]n (1)和[CO2(L1)2(L3)2(H2O)2]n (2)。通过单晶 X射线衍射法、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这 2种配合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 1是由 Mn2+配位连接 L12-与 L2形成无限延伸的二维网络状结构,各层在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下形成了三维网络状结构。配合物2是由CO2+配位连接L12-和L3形成的无限延伸的二维网络状结构,各层在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下形成三维网络状结构。且这2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荧光性和热稳定性,配合物12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355和365 nm。  相似文献   

16.
2-(苯亚胺基次甲基)吲哚铕-胺基配合物[η1η1-2-(C6H5NH=CH)C8H5N]2Eu[N(SiMe22](1)与二芳基取代甲脒(2,6-R2C6H3N=CHNH(C6H3R2-2,6)(R=iPr(2),Me(3))经过配体交换反应,分别得到了含吲哚基脒基铕配合物[η1η1-2-(C6H5NH=CH)C8H5N]Eu[(η3-2,6-iPr2C6H3)N=CHN(C6H3iPr2-2,6)][N(SiMe22](4)和含脒基的稀土铕配合物[(η3-2,6-Me2C6H3)N=CHN(C6H3Me2-2,6)]2Eu[N(SiMe22](5)。结果表明,脒基的位阻显著影响了吲哚基稀土金属胺基配合物与二芳基取代甲脒的配体交换反应。配合物45通过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气相和四氢呋喃(THF)溶剂中Cp4An和COT2An(Cp-=C5H5-,COT2-=C8H2-,An=U(Ⅳ),Pu(Ⅳ))配合物的性质。THF溶剂对配合物的溶剂化效应采用类导体极化连续模型(CPCM)近似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在THF溶液中各配合物结合能的大小顺序为COT2Pu > COT2U > Cp4Pu > Cp4U。溶剂化效应降低了该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结合能。计算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参数和红外光谱数据与实验数据保持一致。通过对Cp4An和COT2An(An=U(Ⅳ),Pu(Ⅳ))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分析发现,采用最高的RSC-ECP赝势计算COT2U和Cp4U的基态分别为三重fφ2fσ2组态;而COT2Pu和Cp4Pu的基态分别为五重fσ1fπ1fφ2fσ3fδ1组态。  相似文献   

18.
2-(苯亚胺基次甲基)吲哚铕胺基配合物[η1η1-2-(C6H5NH=CH)C8H5N]2Eu[N(SiMe32](1)与二芳基取代甲脒(2,6-R2C6H3N=CHNH(C6H3R2-2,6)(R=iPr(2),Me(3))经过配体交换反应,分别得到了含吲哚基脒基铕配合物[η1η1-2-(C6H5NH=CH)C8H5N]Eu[(η3-2,6-iPr2C6H3)N=CHN(C6H3iPr2-2,6)][N(SiMe32](4)和含脒基的稀土铕配合物[(η3-2,6-Me2C6H3)N=CHN(C6H3Me2-2,6)]2Eu[N(SiMe32](5)。结果表明,脒基的位阻显著影响了吲哚基稀土金属胺基配合物与二芳基取代甲脒的配体交换反应。配合物45通过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3-(2-吡啶基)-4-苯基-5-(2-呋喃基)-1,2,4-三氮唑(L1)和3-(2-吡啶基)-4-(对氟苯基)-5-(2-呋喃基)-1,2,4-三氮唑(L2)作为配体,合成了2个新的单核铜配合物:trans-[Cu (L12(NO32]0.5[Cu (L12(H2O)2]0.5(NO3)(1)和trans-[Cu (L22(NO32]0.5[Cu (L22(H2O)2]0.5(NO3)·2CH3OH (2)。对它们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单晶结构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2个配合物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12中均有2个不同的铜离子,且都处于一个扭曲的八面体[CuN4O2]配位环境,但在轴向上一个铜离子与2个水分子配位,另一个铜离子则与2个硝酸根配位。配体的吡啶氮原子和三氮唑的一个氮原子参与配位,而呋喃的氧原子不配位。配合物晶体中存在C—H…N、C—H…O、O—H…O氢键和C—H…π相互作用,从而连接单核配合物形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2个含肟基Schiff碱的Cu(Ⅱ)和Ni(Ⅱ)配合物[Cu(L12]·(1,4-dioxane)(1)和[Ni(L22](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包含1个中心金属离子和2个双齿配体单元,且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均为4,均具有轻微扭曲的平面四边形几何构型。不同的是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以及ππ堆积作用相连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2仅通过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一条一维超分子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