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对应原理在量子论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应原理(CorrespondencePrinciple)的系统阐述最早见于玻尔在1918年写的文章[1],而正式使用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他 1920年的文章[2-4].对应原理表述的是量子理论与经典物理理论的关系,它指出:在大量子数极限情况下,量子体系的行为将渐近地趋于经典力学体系.然而应该提到,对应原理的思想的萌芽[5]早在玻尔的1913年发表的划时代的论文[6]──“伟大的三步曲(Great Thilogy)──中已经可以明显看出(见其中第一篇论文,§3),虽然文中并没有出现对应原理这个词汇。同年12月,玻尔在哥本哈根物理学会上的报告中,又特别强调了这个思想的重要性[7],这…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明了玻尔理论在工科近代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提出在玻尔理论教学中应该突出对应原理.文中运用对应原理导出氢原子的能级公式,进而得出轨道半径量子化和角动量量子化条件.并说明这样讲授更符合历史事实,也有利于学生理解量子理论和经典理论的联系,从中领会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重现了玻尔最初提出的氢原子理论,从玻尔的理论归纳出了对应原理.给出了对应原理的两个具体的应用,即通过经典理论给出原子光谱的强度和矩阵力学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4.
从量子谱到经典轨道:矩形腔中的弹子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军  杜孟利 《物理学报》2004,53(8):2450-2453
用体系的本征值和本征波函数定义一种新的量子谱函数.这种量子谱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包含了体系从一个给定点到另一个给定点的许多经典轨道的信息.以二维矩形腔中的弹子球运动体系为例的初步研究验证了这一结论.   关键词: 经典量子对应 半经典物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N·玻尔建立量子理论这一典型的科学案例,对视觉化的经验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形态和作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玻尔经典量子论处理氢原子问题获得很大成功.氦原子问题比氢原子问题稍复杂一些.本文试图用玻尔理论来处理氦原子,目的在于检验一下玻尔理论的成功是否有偶然性.按照玻尔理论的精神处理氦原子基态,由计算所得的理论值与量子力学计算值相比,大为逊色,问题在于玻尔经典量子论并没有反映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  相似文献   

7.
徐峰  郑雨军 《物理学报》2013,62(21):213401-213401
量子相空间理论已用来研究物理学、化学等有关问题, 并为人们研究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对应关系提供了一种有力工具. 在量子相空间中, 基于Wigner表象下的量子刘维尔方程, 建立分子纠缠轨线力学. 与经典分子力学方法不同, 分子纠缠轨线力学中的轨线不再是独立的, 而是“纠缠”在一起的, 这正是体系量子效应的体现. 这种半经典 的理论方法能给出体系的量子效应及具有启示意义的物理图像. 分子纠缠轨线力学被用来研究量子隧穿效应、分子光解反应动力学、自关联函数等. 本文综述了分子纠缠轨线力学最近的发展. 关键词: 纠缠轨线 量子相空间 半经典理论  相似文献   

8.
戈革诗词选     
《物理》2003,32(11)
作者简介 戈革 ,号红莩 ,一号拜鞠 ,北京石油大学物理学教授 ,退休。192 2年 1月 2 2日生于河北献县前南宫村。 194 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5 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原习理论物理学 ,中年后改治量子物理学史 ,专研尼耳斯·玻尔的生平、工作和思想。平生著译数十种 ,约 15 0 0万言 ,包括独立完成的尼耳斯·玻尔全集。所撰物理学史文章结集成《史情室文帚》一编。 2 0 0 1年受丹麦女王册封“国旗骑士” ,授勋章。专业外 ,有多种文化爱好 ,尤嗜治印。蝶恋花(秋心。约 1 953年 )一晌无聊城里住。看了黄花 ,便觉秋心苦。城外驶车行…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     
自从本刊1994年发表刘国光先生“塞曼效应中谱线的偏振”一文[1]以来,围绕着光子动量矩问题,连同本期两篇,其发表七篇论文或读者来信[2~8].下面作个简短的回顾.·陈印椿先生的长文[2]全面分析了光子的动量矩问题,指出刘文[1]中有两点不妥:1)未提到电偶极辐射;2)在应用磁场方向动量矩分量守恒定律时,把光子的自旋分量当成其总动量矩分量.陈文指出,塞曼效应中光子自旋沿磁场方向的分量不是好量子数.此外陈文还提出,3)刘文[1]之所以得到正确的结论,是因为用了一种可能的求解方法.·王锡绂先生的来信…  相似文献   

10.
1量子工程 过去我们对原子、光子和其他的量子粒子主要的是进行观察和单独地进行考察,用原子序数很小的原子来进行实验或者检验基本的量子物理效应.现在我们是要考虑这些量子物理效应的应用了,一个新的领域——量子工程就发展了起来.量子工程是包括所有把量子物理效应尝试于新应用的工作,它是用经典物理方法所不能实现的.开拓量子工程这一新领域是基础的必需,像电子行业和光学工程中的微型化。  相似文献   

11.
王长荣 《物理与工程》2006,16(3):55-58,64
以玻尔对应原理所形成的思想过程为历史背景,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该原理的深刻科学内涵以及它对哥本哈根学派的深刻影响.作为一种富有启发性的科学思想,玻尔对应原理对当今物理学的发展及科学研究仍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量子台球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以前有很多对二维量子台球做过研究,相对于二维台球来说,三维台球更接近实际体系.本文以三维正方体量子台球为例,利用半经典闭合轨道理论计算了正方体量子台球中的经典开轨道,并研究量子谱函数与经典轨道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现他们之间对应的很好.这将有助于我们分析开放型量子台球中输运性质问题.利用这种方法物理图像清晰,计算量小并且可以帮助理解一些混沌体系的性质.这是半经典理论为联系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起桥梁作用的又一证明.  相似文献   

13.
Л.Д.朗道和他的科学贡献(Ⅰ)王庆国(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石家庄050003)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1908~1668)是原苏联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由于对凝聚态物理学的贡献,荣获1962年诺贝尔奖.荷兰物理学家卡西密尔曾说过[1],在量子力学...  相似文献   

14.
王晓明 《物理》1993,22(9):560-565
1900年12月14日,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马克思·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公布了他的第一次量子假设,这一假设的提出大大改变了物理学的进程,人们习惯地把这一天称之为量子概念的诞生纪念日;而在1911年2月3日,普朗克又一次提出了量子假设,我们把它称之为第二次量子假设.量子假设使物理学发生了一场深刻革命,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许多人对普朗克的第一次量子假设做了大量研究,而对普朗克为什么提出第二次量子假设却很少有人问津,并存在一些误解,认为普朗克提出第二次量子假设的行动是一种退却行动,在量子问题上普朗克一直持保守态度.对此我不敢苟同,并…  相似文献   

15.
前面的几个报告把我们带进了尼尔斯·玻尔生活的时代.在那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人们揭示了原子结构,建立了量子力学,完成了第一批核物理实验.例如,发现中子俘获截面大得出人意料,并由此导致玻尔提出了复合核概念和第一个宏观核模型──液滴模型。现在,让我们从那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回到今天玻尔研究所从事的核物理实验研究。 玻尔研究所建立于1921年,当时称为理论研究所,1965年才改为现在的名称.玻尔研究所早期形成的国际合作气氛一直流传至今.目前,每年来自东西方各国的长期访问学者大约有50余人,短期访问学者大约有200余人,他们与玻尔研究所和…  相似文献   

16.
SU(3)线性非自治量子系统的代数动力学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文忠  王顺金 《物理学报》1997,46(2):209-226
利用代数动力学方法,得到了量子物理中十分重要的SU(3)线性非自治量子系统的严格解及其不变Cartan算子,并建立起量子解与经典解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计算了周期系统的非绝热Berry相因子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今年10月7日是二十世纪丹麦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尼尔斯·玻尔诞辰一百周年。趁此机会,撰写本文以表纪念之意。玻尔在近代物理学发展中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在近代物理学的历史人物中,只有玻尔才能与另一位物理大师爱因斯坦相媲美。本文不想全面介绍玻尔的创造性工作与成就,而仅就一个侧面——物理实验方面的工作与贡献,做一简单介绍。玻尔与爱因斯坦一样,在大学学习时期就非常重视物理实验,而且他所获得的第一枚金质奖章,就是对他的实验才能的充分肯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玻尔理论基本假设、不确定关系、薛定谔方程以及波函数性质4种方法求氢原子的玻尔半径,理解了玻尔理论基本假设的半经典、半量子;不确定关系正是微观粒子波动性的必然结果;氢原子中电子遵从薛定谔方程,方程的解析即为波函数,是概率波.  相似文献   

19.
根据Heisenberg对应原理(HCP),在经典极限下厄密算符的量子矩阵元对应经典物理量的Fourier展开系数.将HCP应用到相对论领域的Dirac方程中,对于自由粒子和在匀磁场中的带电粒子,其量子算符的矩阵元在经典极限下对应着相对论物理方程的解.计算表明,在经典极限下量子期望值就是对应经典物理量的时间平均值.  相似文献   

20.
关于饱和蒸气,在高中物理教材[1]中特别强调地指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饱和蒸气完全不能适用”,但是在大学“热学”[2]、“热力学·统计物理”教材中,却未加验证地在一些地方将饱和蒸气看作理想气体.这显然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学生常常提出问题,究竟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饱和蒸气是完全不能适用呢,还是在一些条件下可近似适用?本文用事实说明他和蒸气和理想气体一样,在较稀薄的情况下,可近似地遵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而中学教材中的提法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