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 《德国数学文摘》在 O.诺伊格鲍尔的领导下,于1931年创刊,O.诺伊格鲍尔任主编至1938年.他的继任主编有:E.乌尔里希(1938~1940年),H.杰珀特(1940~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该刊停刊.1947年在 H.L.施密德主编的领导下复刊至今.1956年 H.L.施密德去世,E.潘维茨接任 H.L.施密德的工作至1969年,  相似文献   

2.
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现教材多样化的需要出发,组织编辑出版两套(即A版、B版)各具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材,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从2004年秋季起进入全国高中实验区实验.这里介绍的是其中B版教材的特色.本套教材编写的总体目标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力求编写一套具有科学性、基础性、选择性并具有一定算法特色的高中数学教科书.本套教材由丁尔教授、李建才教授、陈宏伯编审等组成编写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教科书的编写工作.教科书编写的总指导为丁尔教授,主编为高存明编审.  相似文献   

3.
《高等数学研究》2010,(6):40-40
<正>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俗称"大书")中的《数学卷》已于2010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40万字,分为六编:第一编,中国数学从兴起到形成一门学科——原始社会到西周时期  相似文献   

4.
提出问题:层次·因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久成 《数学通报》2012,51(4):27-31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掀起了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作为问题解决的一种手段,提出问题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在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1989)和《数学教学的专业标准》(1991)等文件中,已经把提出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学习目标.这就是说,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5.
朱世杰是元代北京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最杰出的、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他花了毕生的时间,精心研究数学,撰写了《算学启蒙》(1299年)和《四元玉鉴》(1303年)两部数学巨著,并流传至今.在《四元玉鉴》一书中,便已发现"正自然数立方的和的公式",他比西洋最早得出这个公式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Leibniz)要早三百多年.正如美国已故科学史家萨顿(G.sarton)所评论的:朱世杰是"贯穿古今的一位最杰出的数学大家",而他所著的《四元玉鉴》则是"中国数学史中最重要的一部,同时也是中世纪最杰出的数学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6.
朱世杰是元代北京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最杰出的、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他花了毕生的时间,精心研究数学,撰写了《算学启蒙》(1299年)和《四元玉鉴》(1303年)两部数学巨著,并流传至今.在《四元玉鉴》一书中,便已发现"正自然数立方的和的公式",他比西洋最早得出这个公式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Leibniz)要早三百多年.正如美国已故科学史家萨顿(G.sarton)所评论的:朱世杰是"贯穿古今的一位最杰出的数学大家",而他所著的《四元玉鉴》则是"中国数学史中最重要的一部,同时也是中世纪最杰出的数学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数学的瑰宝——杨辉三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1是一个非凡的图形.它刊载于七百多年前南宋数学家杨辉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书中(1261年),我们称它为杨辉三角.杨辉还在书中说,这个图出自于贾宪的《释锁》算书.可惜贾宪的书失传了.在西方的一些数学史著作中,却把这个图称为“帕斯卡三角”,认为是法国数学家帕斯卡(Pascal,1623—1662)于1645年首创的.其实,继杨辉之后,中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在《四元玉鉴》(1303)中用过这个图形.中亚细亚的阿尔.卡希(Alkashi)于1427年、德国数学家阿卜亚鲁斯(Apianus)于1527年也用过这个图形,但这些都比杨辉或贾宪要迟很长一段时间.这…  相似文献   

8.
漫谈对数     
发明对数的先驱主要是德国史提菲(M.Stifel)。1554年,他在《整数的算术》中指出几何级数{r~n}与算术级数{n}各项的对应关系;并指出前一级数中两数相乘(或除)的积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报》2008,51(2):F0004-F0004
<正>简介《数学学报》创刊于1936年,是中国数学会最早的会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独创性的优秀学术论文,中、英文版内容不重复。主要读者是国内、外专业工作者,大学教师,研究生.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王元、杨乐、陈景润、张恭庆等都曾是本刊的主编,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本刊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数学会主办。2008年中文版为双月刊,每期208页,单月15出版,由邮局发行;英文版为月刊,每期176页,每月15日由德国Springer-Verlag出版社在德国出版,向全世界发行.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最近研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著作《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后,这种感受更为强烈.本文围绕李老师提出课堂教学中的"相机引导",谈谈研读心得:相机引导,促进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一、怎么理解"引导"  相似文献   

11.
<正>众所周知,"杨辉三角"亦称"贾宪三角",因在杨辉著的《详解九章算法》(1261年)中曾明确地指出这个三角形"出《释锁算书》,贾宪用此术",也就是说,这个"三角形"在我国于十一世纪时就由贾宪首先使用了.欧洲人认为这个"三角形"是法国数学家巴斯加(Pas-cal,1623—1662年)首先创用的.这是极不正确的说法,在欧洲有人发现公元1527年德国数学家阿皮纳斯(Apianus)所著的一本书的封面  相似文献   

12.
题目:已知Sinα+sinβ+sinγ=0,cosα+cosβ+cosγ=0(α、β、γ是任意实数),求证:sin3α+ sin3β+sin3γ=3sin(α+β+γ)、cos3a+cos3β+cos3γ=3cos(α+β+γ),此题在《数学通讯》1986年11期《问题解答》栏里用复数的有关知识进行了证明,一般资料上也是这样证明的,下面我从单位圆的角度给出一个简捷证法,  相似文献   

13.
习题大多是经过精挑细选,可作为"定理"使用的经典题,做习题时,除全方位寻求多种解法外,还要拓展其潜在的价值,以沟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学会走向会学. 人教版《几何》有这样一道习题:如图1,梯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腰AB、CD上,EF∥AD,AE:EB=m:n,求证:(m+n)EF=mBC+nAD.你能由此推出梯形的中位线公式吗? 很明显,此题是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推广形式.若能以此题为模式进行研究,则既可丰  相似文献   

14.
(一) 书和作者简介德国数学家F.克莱因的名著《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以下简称《初等数学》)已由舒湘芹等同志译就,将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译本出版,必将受到我国中青年教师和广大数学工作者的欢迎,对我国各级学校的数学教育也将产生巨大作用。F.克莱因(1849——1925)是有深远影响的数学家。他的贡献遍及几何、代数、函数论、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数学教学中,用《启·读·思·讲·练·归》的六字教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两年来的实践,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六字教法的含义和程序 一般来说,在进行新课的教学时,我大体上是这样安排的:第一,通过谈话,进行启发,根据学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大连市 112中学车延文 ,尹向阳读者来信指出 :《数学通报》2 0 0 0年 5月号问题 12 51的解答有不妥之处 .因为数 4 / 9a2 n-8和 2 4an/ ( 9a2 n-8)不是两个无关的数 .数 4 / 9a2 n-8是数列 {4 / 9a2 n-8}的第n项 .利用关系an 1 =12 an 49an,易知 4 / 9a2 n 1 -8=2 4an/ ( 9a2 n -8) .因此 2 4an/ ( 9a2 n -8)是数列 {4 /9a2 n-8}的第n 1项 .所以用数学归纳法来说明这两个数均为自然数时 ,仅验证n =1时 .结论成立就不够了 .必须验证n =1,及n =2时结论成立 ,整个证明的叙述应改为如下 :令An=4 / …  相似文献   

17.
张劲松 《数学通报》2005,44(6):11-1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必修课程·数学2包括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两大块内容.从标题上看,是传统内容,但从《标准》中数学2的前言、内容与要求、说明与建议三部分看,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方式和教学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立体几何初步的内容,而解析几何的内容更多强调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从内容与要求上来看,本模块相对独立,而且起点较低.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对如何更好地理解《标准》,如何更好地贯彻《标准》提出的内容和要求、说明与建议,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下面做一简单的介绍.1对数学2主要内容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数学物理学报》(中、英文版)是我国数学物理学界委托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敷学研究所主办的,以刊登数学与物理科学的边缘学科中具有创造性的代表学科水平的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读者对象是国内外本学科范围的科技工作者。《数学物理学报》1981年4月创刊,为中、外文混合版季刊。自1982年4月起分中、外两种文本同时发行(季刊),内容不相同。2003年开始中文版改为双月刊。《数学物理学报》(中文版)被评为2001年度"百种中国杰出期刊"。《数学物理学报》(英文版)为SCI收录刊物;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数学物理学报》(中、英文版)均为国家核心期刊并同时被美国《数学评论》、美国《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引文索引》,俄罗斯《文摘杂志》,德国《数学文摘》及国内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   

19.
探索·发现     
科学的发展,就是人们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在不断探索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发现”的过程,一般是“特殊→一般”的认识过程.本文以《几何》第三册一个例题为例,说明“特殊→一般”的“探索→发现”的认识过程.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2日是老数学家曾烱(字烱之)博士95诞辰纪念日,他是我国研究抽象代数的第一人。他早年留学德国哥庭根大学,荣获博士学位,是德国大女数学家EMMY·NOETHER诺特的真传弟子。他在短暂的一生中(1940年11月病逝),曾用德文撰写发表了三篇震动世界数坛的著名论文(国内至今尚无译文),创建了五个定理和一个层次,被世界学者称之为《曾定理》《曾层次》。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