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轻稀土La在Cd/Cr复合污染土壤种植条件下作物的生长发育效应和抗重金属胁迫生物效应,进一步为农用稀土肥料的科学施用提供借鉴。选用土壤盆栽方法和不同施肥技术(土壤混施、土壤灌施和叶面喷施),研究La对吸收差异型(低吸收累积型和高吸收累积型)小白菜Cd, Cr吸收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a不同施用方式对吸收差异型小白菜茎叶生物量的增产效应总体表现为低吸收累积型显著高于高吸收累积型,其中低吸收累积型以叶面喷施和土壤灌施处理较对照增产显著,而高吸收累积型均未表现增产效果; La不同施用方式对吸收差异型小白菜Cd, Cr吸收的抑制能力效应分别表现为Cd低吸收累积型高于高吸收累积型, Cr高吸收累积型高于低吸收累积型,其中低吸收累积型以叶面喷施和土壤灌施处理抑制Cd, Cr吸收的效应显著,而高吸收累积型抑制Cr吸收显著,抑制Cd吸收不显著或无抑制; La处理对吸收差异型小白菜Cd和Cr转运系数的降低效应变化规律与Cd和Cr抑制能力效应规律基本一致,转运系数降低效应越大,抑制重金属Cd和Cr的吸收作用越显著;外源La显著影响小白菜植株La的吸收与分布,土壤混施和土壤灌施主要以根系吸收积累为主,叶面喷施主要以茎叶吸收积累为主。表明La对Cd/Cr复合污染土壤种植作物重金属抗胁迫能力大小与作物品种重金属吸收差异和施肥技术作用机制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
石墨炉原子吸收中铜、锌基体的背景吸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中铜、锌氯化物和硝酸盐的背景吸收影响。背景吸收的波长特性和时间特性的研究表明,铜、锌氯化物的背景吸收比硝酸盐具有更明显的波长特性,而硝酸盐的背景吸收具有更广泛的时间分布,二者在相同的条件下,铜、锌氯化物的背景吸收较大。  相似文献   

3.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主要吸收途径是经消化道的吸收。整个消化道都可以吸收溶解性的金属化合物。但各部分的吸收速度不同,其吸收情况与各部分的介质条件有关。微量元素的主要吸收场所在小肠中段,肠道黏膜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大多数金属化合物在消化道中的吸收,是以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而被吸收的。  相似文献   

4.
脂质体模拟生物膜研究药物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膜模型脂质体研究了脂溶性药物水杨酸、水溶性药物维生素B6和头孢曲松钠、喹诺酮类抗菌素氟哌酸及抗癌药物阿霉素的吸收,并与细胞膜上的吸收情况作了比较.吸收曲线呈直线关系的水杨酸吸收依赖被动扩散.维生素B6的实验结果表明吸收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蛋白,是一种化学过程,吸收值不呈直线关系.头孢曲松钠的吸收方式是简单的扩散过程.氟哌酸在离子作用下扩散通过脂双层.阿霉素是在细胞核内核酸的牵引力作用下跨膜吸收.  相似文献   

5.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中尿的背景吸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莫胜钧 《化学学报》1989,47(8):804-807
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尿背景吸收的来源, 特点和消除方法, 背景吸收波长特性和在石墨管内蒸发行为的研究表明, 尿的背景吸收主要来自氯化钠, 其次是氯化铵, 其他组份的贡献很小, 时间特性研究表明, 背景吸收大小和背景吸收曲线轮廓与原子化阶段的加热方式和原子化温度有关。还研究了应用基体改进剂和其他减小背景吸收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赵丹  于泓 《分析测试学报》2017,36(1):112-116
研究了不同背景紫外吸收试剂对无紫外光吸收的烷基磺酸盐检测的影响。采用反相C18色谱柱的高效液相色谱-间接紫外检测法,以背景紫外吸收试剂-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分离烷基磺酸盐。研究不同背景紫外吸收试剂对分离检测烷基磺酸盐的影响规律和分离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背景紫外吸收试剂测定烷基磺酸盐的色谱峰类型不同。阳离子型背景紫外吸收试剂测定烷基磺酸盐时,样品峰均为正峰;阴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背景紫外吸收试剂时,样品峰均为倒峰。比较不同的背景紫外吸收试剂,发现采用阳离子型紫外吸收试剂测定烷基磺酸盐的色谱峰更好,其中以咪唑离子液体最佳,检测响应值最高。  相似文献   

7.
(四)沃尔什原子吸收法沃尔什(Walsh)原子吸收法又称峰值吸收法。是上述线吸收法中的一个特例,即α《1的特殊情况。其特点是由测定对一个线光源吸收的相对值来决定待测体系的浓度。一、沃尔什原子吸收法的特点和优点:沃尔什把原子吸收技术引入定量化学分析的关键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难题,即:如何能用一个分辨率不很高的单色仪来完成一个给定吸收的测定。为了在连续白光中测量一个吸收,通常需要高达500000的分辨能力。而这种数量级的分辨能力只有 Fabry-Perot 干涉仪才能达到。或者将光谱狭缝宽度调到非常小,光谱通带(它正比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吸收干扰、单色光性质及被测物吸收特性改变三个方面探讨了吸收光度法中吸收峰位移的原因、影响及其消除与应用。重点论述了吸收干扰中的相长与相消干扰引起的吸收峰位移规律。该规律为研究试剂与溶剂中杂质、样品中共存物、反应试剂与产物等的吸收干扰引起被测吸收峰位置、高度及形状的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运用被测物标准溶液的正、负吸光度吸收曲线提供的信息与吸收峰位移规律研究吸收光度法应用的新方法,为定量分析、消除共存物干扰、化学反应及试剂选择性等研究提供了新手段。作为峰的相长与相消干扰引起的测定峰位移规律也适用于检测峰的其它仪器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pH=4.5的B-R缓冲介质中,阿魏酸可与孔雀石绿反应生成具有正吸收峰和负吸收峰的离子缔合物,其最大正吸收波长位于612nm,最大负吸收波长位于650nm,阿魏酸的质量浓度在0.2~3.9mg/L(正、负吸收)范围内与吸光度A呈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分别为3.95×104 L/(mol·cm)(正吸收)和1.20×104 L/(mol·cm)(负吸收)。该方法用于市售阿魏酸钠药物中阿魏酸钠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乙醇-乙醇胺体系的非水定碳法因具有很多优点,近几年在钢铁分析中得到普遍应用,但测定过程中的管壁液层吸收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从而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再现与准确。按通常方法操作换取试样时,吸收杯的进气管内有吸收液回升,待系统密封通氧燃烧,进气管内溶液又被压入吸收杯,燃出气体尚未进人吸收杯时,吸收液却发生了色变(麝香草酚酞指示,淡蓝色泽变浅为无色),须再次补滴,吸收液才能回到原来终点色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中氯化铕和硝酸铕背景吸收的来源、特点和消除方法。氯化铕背景吸收来源于其分解产物EuCl_2蒸气和Cl_2,而硝酸铕背景吸收来源于其分解产物NO和Eu_2O_3蒸气。测定铕中微量元素时,可通过选择灰化温度、记录原子吸收峰时间或加硝酸作基体改进剂等方法米减少、甚至完全消除背景吸收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中稀土元素的吸收、输送及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稀土放射性同位素的多元素标记示踪法,观察了四种不同科的作物对这些元素的吸收、运转和分布状况。玉米吸收稀土的量两天达最大值,其余作物两天后仍大量吸收。四种作物主要选择吸收铈,并随着植株生长,所吸收之稀土元素大量向茎杆及结实器官运转。  相似文献   

13.
醇胺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O2的减排和有效利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以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EA)、N-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为对象,采用鼓泡吸收装置考察了醇胺的种类及浓度对CO2吸收速率和吸收容量的影响,研究了吸收前后溶液pH的变化,以及醇胺溶液再生后的情况.实验表明,醇胺溶液浓度增大有利于CO2的吸收,相同条件下DEA和TEA的吸收效果好于MDEA,醇胺溶液吸收CO2后pH由接近于11降至7左右,TEA的再生效果好于DEA.  相似文献   

14.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现普遍使用的是以四氯汞盐作吸收液的盐酸付玫瑰苯胺比色法。汞盐吸收液吸收效率高、稳定性好,但用汞量大,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及环境污染均会带来一定的问题。近年来,在寻找无汞吸收液的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参考有关资料,用甲醛-邻苯二甲酸氢钾(KHP)缓冲液作吸收液(以下简称甲醛吸收液),对相应的分析方法作了一定的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为革除汞吸收液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pH 9.66的Tris-盐酸缓冲溶液中,氯霉素与酸性铬蓝K反应形成具有正吸收和负吸收的离子缔合物,最大正吸收波长为498nm,最大负吸收波长为594nm,线性范围分别在3.2mg.L-1(正吸收)、3.9 mg.L-1(负吸收)以内,表观摩尔吸光率分别为5.93×104L.mol-1.cm-1(正吸收)、2.32×105L.mol-1.cm-1(负吸收),据此建立了测定氯霉素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方法用于氯霉素注射液及滴眼液中氯霉素的测定,回收率在98.9%~10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0.8%~1.2%之间。  相似文献   

16.
石墨炉中氯化物常引起铅吸收信号的变化,甚至导致双吸收峰。它严重地影响测定铅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吸收信号曲线反映了石墨炉中原子化阶段的原子数变化。那么,氯化物对铅原子化的影响,必然会反映在吸收信号曲线上。这就可能通过对氯化物引起铅吸收信号曲线变化的观察,研究干扰的机理。本文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了氯化物干扰的机理。实验部分 1.仪器和试剂日立180-50原子吸收分光计。GA-3石墨炉。标准石墨管。吸收信号用XWT-164记录  相似文献   

17.
马俊林 《化学教育》1991,12(2):48-49
在高中化学课本(乙种本,上册)中谈到硫酸的工业制法时说:“硫酸虽然是二氧化硫跟水化合而制得的,但工业上不是直接用水或稀硫酸来吸收三氧化硫的”,并且进一步解释说:“因为用水或稀硫酸作吸收剂时容易形成酸雾,吸收速度慢,不利于吸收二氧化硫。为了尽可能把三氧化硫吸收干净,并在吸收过程中不形成酸雾,工业上是用98.3%的硫酸来吸收三氧化硫的。”对于上述解释,善于思考的学生往往不满足,他们无法理解用水和稀硫酸吸收SO3的速度反而比浓硫酸(98.3%的硫酸)慢。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核电厂废树脂存储厂房空气中存在大量14CO2,设计了实验室规模的CO2吸收装置,研究了液态和固体吸收剂对气体中CO2的吸收效果及溶液夹带等问题。由不同条件下吸收效果和适用性的对比结果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法具有吸收效率高、易于操作等优点,为工程装置设计及操作工艺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pH 3.70的B-R缓冲溶液中,盐酸西布曲明与溴酚蓝以摩尔比1比2反应形成具有正吸收和负吸收的离子缔合物,最大正吸收波长为436nm,最大负吸收波长为590nm,线性范围分别在3.4×10-6 mol·L-1(正吸收)、3.8×10-6 mol·L-1(负吸收)以内,表观摩尔吸光率为1.83×105L.mol-1.cm-1(正吸收)、5.51×104L.mol-1.cm-1(负吸收),据此建立了测定盐酸西布曲明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方法用于合成样品及尿样中盐酸西布曲明的测定,回收率在96.8%~102.5%,相对标准偏差(n=6)在0.9%~1.7%之间。  相似文献   

20.
对高含量组分的测定,采用高吸收差示分析法可提高吸光度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但在测定中由于吸收池光程的不匹配而引起的误差往往重视不够。本文研究了吸收池不匹配所引起的误差的消除方法,并应用于陶瓷结合剂中高含量二氧化硅的测定,取得较好效果,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3%。 1 方法原理 在进行一次光度测定中,所测得的吸光度值包括被测物质的吸收、溶液体系的背景吸收以及试剂空白的吸收。在吸收池完全匹配的情况下,按Lambert-Beer定律可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