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部委托陕西师大召开的全国首届高师化学教学法教学经验交流会于1983年5月25日至6月1日在西安召开。到会代表67人,列席46人,来自全国八十多所院校。收到78篇论文和交流材料。通过这次会议,明确了“中学化学教材教法”课程在高师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对课程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对高师《有机化学》课教材改编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师《有机化学》课教材改编的建议鹿笃仁王道林(牡丹江师范学院化学系157011)目前在高等师范院校里存在一种“向综合性大学看齐风”和“考研热”,使高师一些课程的教学“拔高”,在知识面上向考研倾斜,深度、广度脱离中学教学的实际需要。有机化学课也存在这...  相似文献   

3.
全国高师物质结构教学讨论会于1983年11月2日至6日在杭州大学化学系举行。到会代表59名,会议收到学术论文和教学经验总结共33篇。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广泛交流高师物质结构课程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探讨如何进一步精选教材内容和实验内容;以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的形式交流。会议期间,杭州大学金松寿教授、厦门大学张乾二  相似文献   

4.
《化学教育》1981,2(3):38
经教育部批准,由华中师范学院化学系主办的全国高等师范院校高等无机化学讨论班于1980年11月29日在武汉举行,12月23日结束,历时27天。参加讨论班的代表们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所属42所高等师范院校、5所综合大学、12所教育学院和师专以及12所其它院校,共计97人。讨论班的主要目的是为高等师范院校即将开设的“高等无机化学”或“无机选论”选修课培训师资。  相似文献   

5.
《化学教育》2005,26(11):F0003-F0003
由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全主办,沈阳师范大学承办的全国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5日至7目在沈阳召开.来自全国53所高师院校及化学教育期刊社的12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化学》1993,8(2):62-62
会议代表来自37所高等师范院校,共44位(绝大多数是系主任或副系主任)。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1) 交流试用1988年制订的“高师化学专业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经验;(2) 课程结构改革与专业改造。通过交流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为国家培养新型的中等学校的师资,仍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与  相似文献   

7.
1987年10月13日在武汉市召开的中国化学会“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开幕式上,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委员会钱人元、冯新德、钱保功先生代表中国化学会宣布了1986年度“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获得者名单及其研究成果简况,并向他们颁发奖状、奖金和纪念品。这次获奖的是:复旦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江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袁国卿和北京  相似文献   

8.
全国化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专题研讨会 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教育》2001,22(5):21-21,32
为了提高化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 ,总结现行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 ,根据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的几点意见”的精神 ,全国高师化学教育工作委员会于2 0 0 1年 3月 17日至 19日 ,在辽宁师范大学组织召开了“全国化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专题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 2 2所高师院校的 35名代表。与会代表就化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修订、案例教学以及学位论文指导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研讨。认为现行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9.
高师化学系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作为高师化学系开设的必修课程"中学化学教材教法"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中学化学教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应受到重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学生普遍不重视,对于学习教学法缺乏"紧迫感";其次是课程的内容引不起学生的兴趣,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影响师范生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实验设计对培养师范生的科学素质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作为高师突出师范性的课程之一,在培养创新型的中学化学教师方面负有责无旁贷的重任。为了了解我省高师院校该课程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教学现状,我们对全省的14所高师院校化学专业的部分学生和教师作了较全面的问卷调查,进而分析了目前条件下,培养师范生化学实验设计能力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促进高师院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教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达世禄 《大学化学》1987,2(2):61-61
会议由教材编审委员会分析化学专业组召集。出席会议的有高教出版社、教委直属和部分省属综合大学及部份师范和工科院校的代表共40余人。这是自1980年确定“仪器分析”作为化学系基础课以来首次仪器分析教学改革讨论会。会议交流了各校开设仪器分析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情况,并着重审订了“仪器分析和实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交流体制和教学改革经验,研讨教学和课程结构改革问题,教育部于1984年10月23日至30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综合大学化学系教学改革和课程结构研究会。来自全国25所高等学校的74名代表出席  相似文献   

13.
郭同宽 《大学化学》1994,9(6):18-20
高师“化学教育”课程的发现式教学郭同宽(陕西宝鸡师范学院721007)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中等教育(如普中、职中、中专、中技等)培养师资的。高师“化学教育”课程在整个化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必须开设的课程。为此,现将高师本课程的教学尝...  相似文献   

14.
南京大学化学系受教育部的委托,于1983年6月17日—23日在南京主持召开了高等院校理科《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5所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的代表三十余人,人民教育出版社也派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15.
高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朱妙琴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02,23(11):21-22,25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无机化学实验又是高师化学系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实验课程,它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无机化学知识和有关技能,能否有效地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养成科学精神和品质,因此有必要加强和改进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师范性的要求,高师化学教育改革必须以进取和创新为主导,因材施教,教书育人,重视发掘人的潜能,重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系在建国初期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后改为化学工艺学,十年动乱之后又改为化工基础。然而,化工基础和工业化学毕竟是两门不同的课程。目前对于工业化学课程是否还要开设和如何开设,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们试图在过去工作经验和一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高师化学系的培养目标出发,对本课的开设及其进一步发展建设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作为引玉之砖希能唤起关心这一问题的读者注意,并给以指正。  相似文献   

17.
江家发  蒲绪凤 《化学教育》2007,28(2):45-46,49
高师院校化学教师教育应及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需求,课程改革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目前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模式有“3 1”、“4 1”、“4 2”等几种新模式,本文就化学教师教育“4 2”新模式中的课程设置进行初探,试图从中找出适合高师院校的化学教师教育的具体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明德 《化学教育》1983,4(6):60-60
第一届全国高师分析化学教材教学经验交流会于1983年8月1日至8日在大连辽宁师范学院召开,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44所高等师范院校及其他院校的代表共计175名。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广泛交流讲授高师分析化学及指导实验中的经验和体会,以提高分析化学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对华中师院等三校编写的分析化学教材一书提出修改意见。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及经验总结共195篇。在分组会上代表们畅谈了在分析化学教学及实验中的经验、做法和体会;就教材一些章节的具体内容的处理、深度和广度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对分析化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实验  相似文献   

19.
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内容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又称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的内容改革方案:(1)重视基础实验,强化训练实验技能;(2)增加探究实验,培养实验探究能力;(3)加强设计实验,着力培养实验教学能力;(4)拓展课程内容,提高实验创新能力。根据这些实验课程内容改革方案,并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徐志固  章慧 《大学化学》1991,6(4):10-11
近年来,“群论方法和对称性原理”在化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受到化学界的普遍重视,国内外许多院校已把它列为化学系高年级生和研究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甚至设置了专门的课程。我们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配位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验到讲授群论方法和对称性原理基础知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介绍了在配位化学课程中讲授这部分内容的必要性、讲授的基本内容和我们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