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陆景贤 《中国物理 C》1985,9(6):697-702
本文利用矢量为主模型, 假定ρ0介子内的价夸克分布函数可以用π0介子内的价夸克分布函数描述, 并且利用我们已经给出的在带头对数近似下π介子价夸克分布函数的解析表达式[13], 加上类点分量的贡献, 讨论并计算了光子结构函数的行为, 和现有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本文的理论结果和实验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文献[1]给出的方法计算了介子结构函数. 在另级近似下对于π介子有: Wπ1(x)~(1-x). 接着引入共振-雷吉修正的近似式, 得到在整个区间0≤x≤1与实验相符的核子、π介子价夸克分布函数. 我们还推测了标度破坏对旁观夸克数及有效袋半径的可能影响. 最后指出海夸克的分布函数也可用相似的玻密修正估算.  相似文献   

3.
黄涛  谢诒成 《中国物理 C》1985,9(4):437-441
本文分析了π0→γγ过程中强子波函数的价夸克态和高福克组态的贡献. 利用规范不变的轴矢流散度等式证明了一个重要的推论, 即在π0→γγ过程中价夸克福克态对振幅的贡献占总振幅的一半. 由此推论所导出对价夸克波函数的约束条件在遍举过程的QCD唯象分析中是十分有用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JP=1ˉ介子的对振动模型,包括它们的能谱、组态和衰变机制。由于不仅考虑了价夸克对的混合组态,而且同时考虑了真空中的海夸克对,有可能为这种介子的强子型衰变提出一种分类,从而对OZI规则作出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邹渝  余友文 《中国物理 C》1987,11(4):491-495
用单胶子交换正反夸克对湮灭的势模型计算了质子-反质子湮灭到各种两个介子道的截面及分枝比. 并与Naive模型及其它作者的结果做了比较. 对过程pp→π+π还计算了湮灭截面随入射反质子动量的变化关系. 结果表明, 我们的模型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在文章[1]中给出的强子的价夸克分布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我们讨论了电生过程的非单态分量, Fep-Fen, 标度性破坏参数Fep(x, Q2), 以及一些其它的量. 文中也给出了与实验数据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利用禁闭夸克系统的QCD低阶微扰,讨论了核子-介子耦合顶点的结构。在MIT袋模型球腔近似下,导出了从核子→核子(重子)+介子顶点结构的几率振幅。在不考虑末态重子与介子的分裂和相对运动时的计算表明,相应于核子-核子相互作用中的激发态重介子(B、δ、A1…)交换和有激发态重子(N*、Δ*)为中间态的双π交换过程是主要的。但单π、单ρ、ω等介子交换过程未出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作者提出的强子非衍反应的"三火球模型"与"夸克组合律"结合的图象, 在0与1介子的不同相对权重下, 进一步计算了高能强子反应的末态粒子产额. 得出的长寿命粒子产额与现有实验资料都基本一致, 说明0与1介子的相对权重对末态粒子产额的影响并不灵敏.  相似文献   

9.
在两核子吸收的框架下, 我们分析了静止的π以及60、100和220MeV的π±介子在4He上吸收后发射的核子谱. 两核子吸收机制定量地符合现有实验. 四核子的相空间计算与实验不符.  相似文献   

10.
在程函理论的框架下, 利用π核一级光学势, 我们讨论了π±介子在大变形核上的弹性与非弹性散射. 在封闭近似下, 我们考虑了到达低激发态的虚激发对弹性散射的影响. 对于180MeV的π±152Sm核上的散射, 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高能p+N→μμ+X中μ对横动量QT,谱和〈QT2〉随Q2的变化。指出如果在αs阶QCD的计算结果上再考虑价夸克-价夸克子过程中双夸克态的贡献,并假定初态部分子有通常估计的固有横动量〈PT〉~0.3GeV/c后,利用核子深度非弹实验得到的部分子分布函数,能使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π介子的一核子吸收模型下,导出了(π+,d)反应的扭曲波玻恩近似的截面公式,在平面波近似下,对12C(π+,d)10C 反应作了估计.认为,这一类反应对于研究π吸收的过程和原子核的对结构都是值得重视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推广静止π吸收的两核子模型用于讨论几百Mev飞行π介子被原子核吸收后发射核子能谱的现象。计算了220MeVπ介子被12C。58Ni和181Ta核吸收后的发射核子能谱以及吸收截面σabs、平均发射核子数N和π+-吸收后发射质子的产额比值R与A的依赖关系。这些实验都能成功地用两核子吸收机制给与描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 夸克组合中快度近关联与QCD的要求一致, 并与慢强子先产生原则一起, 完全确定夸克组合律, 并自动排除重子偶素的产生. 给出了N对夸克随机组成介子、重子与反重子的计算公式. 把它用于e+e湮灭, 根本不需另引入双夸克对的真空激发等假定, 即自然解释了重子的显著产生.  相似文献   

15.
把满足约束Pi2—mi2—U(x2)=0(i=1,2)的二质点组的相对论力学应用于介子的SU(4)层子模型。在U(x2)为无限深球方势阱情况下,导出介子的质量谱。得到一组较精确的线性的质量关系。对于O-介子,代替η’—ηs混合,提出了η’—ηc混合的猜测。指出瑞奇轨迹对J—M2直线有系统地偏离,得到新的轨迹为M2对ξnl2的直线,其中ξneπ为球贝塞尔函数的零点,l为轨道角动量,新轨迹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重层子模型[1]中得到的介子B-S波涵数讨论介子的轻子型弱衰变、电磁衰变和各种二体强衰变过程. 除了解释fπ≈fK, 1→l+l等过程外, 计算得到的各种强衰变宽度也都同实验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7.
用Glauber多次散射理论和相干涨落核模型,计算了能量在(3,3)共振区的π+介子在16O和18O靶核上引起的双电荷交换反应截面。理论计算的18O(π+-18Neg.s.16O(π+-16Neg.s.反应截面的比值,很好的符合实验值。理论预言了18O(π+-18Neg.s.微分截面角分布在角度为23°附近有极小值,实验表明了这个极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我们已经给出的在带头对数近似下强子价夸克分布函数的解析表达式[9]讨论了在中微子深度非弹过程中结构函数xF3的QCD行为, 理论预言与实验结果很好地符合. 最后, 讨论了由于我们在用A-P方程求解解析解过程中作了一个近似所引起的误差计算表明即使在Q2=200GeV, x=0.1情况下, 相对误差仍小于1%.  相似文献   

19.
陈可中 《中国物理 C》1986,10(6):690-696
在GlaubeR多重散射理论的框架下, 使用跃迁密度方法分析了入射动量为800MeV/c的π±介子在12C上的非弹性散射的最新实验材料. 比较了不同参数得到的理论结果与实验值的符合程度, 考虑了库仑效应对π核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勾亮  郝春 《中国物理 C》1983,7(4):437-442
我们把质子和介子作为夸克构成的强子束缚态, 用场论方法[1]求出了SU(5)大统一规范理论(GUT)的质子两体衰变振幅. 运用简单夸克部分子观念, 在最低次近似下, 这个振幅含有质子和介子的内部时空波函数的重迭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