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选择不同温度,在空气存在的条件下对烟叶重要组分多羟基吡嗪进行了热裂解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1.1%);不同温度下挥发性的热裂解产物不同;该化合物的热裂解能够产生吡嗪类化合物,而且,随着热裂解温度的升高吡嗪类化合物的含量增加。在挥发性的热裂解产物中,在300℃时吡嗪类化合物只占8.35%,吡啶类化合物占19.07%;在600℃时吡嗪类化合物占16.96%,吡啶类化合物占30.58%;在900℃时吡嗪类化合物占21.61%,吡啶类化合物占27.08%。  相似文献   

2.
神木煤显微组分热解和加氢热解的焦油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神木煤镜质组和惰质组在不同热解条件下焦油的组成,考察了显微组分类型和反应气氛对苯类、酚类、萘类、含氧杂环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惰质组和镜质组焦油在组成和长链烃类、芳烃、含氧杂环和多环芳烃的相对质量分数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镜质组焦油中长链烃类的种类和相对质量分数较高,惰质组焦油中芳烃、含氧杂环和多环芳烃的种类和相对质量分数较高,反映了镜质组显微组分芳香度较低以及烷基侧链长和多以及惰质组稠环芳烃结构多和芳环缩聚程度高的特点。加氢热解比热解有较高的焦油收率,随氢气压力的增加,焦油的收率大幅度增加。镜质组和惰质组热解和加氢热解焦油组成和相对质量分数的差异反映了热解过程中氢气的加氢稳定化作用和加氢裂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蜂蜜成分极为复杂,含各种糖类、酸类及矿物质等。其中糖类为主要成分,含量占60%~75%,包括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等。国家标准GB 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1]中将各种糖含量作为判断蜂蜜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欧盟2001/110/EC指令等其他国家法规也明确规定了进口蜂蜜中果糖、葡萄糖、蔗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MAE-HS-SPME)-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烟草中挥发性成分。通过质谱标准谱图检索与色谱保留指数相结合的二维定性方法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我国湖南、贵州和云南省以及从津巴布韦等产地的烟草中分别定性检出24,28,27,24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酮类、醇类、酸类、杂环、烷烃类等6大类化合物,以酯类和烷烃类为主。不同产地烟草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基本相同,但是其相对含量差异较大。MAE-HS-SPME是一种简便、快速、高效、绿色环保的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热解焦油气在输送管路或除尘设备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反应,进而影响热解产物的分布和组成,而其中夹带的焦粉粉尘会对焦油气反应产生影响。本研究利用两段流化床热解反应器,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下(400-500℃),焦粉对淖毛湖长焰煤热解焦油气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焦粉后,焦油气不仅发生热裂解和热缩聚反应,还会被焦粉作用发生催化裂解反应,焦油产率和沥青含量减小,热解气和积炭产率增加;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焦油气热裂解和热缩聚反应加剧,反应后焦油气较为稳定,不易被焦粉催化,因此,焦粉对焦油产率、沥青含量及热解气产率的影响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弱;而反应温度升高,焦油气催化裂解生成的自由基更容易发生缩聚反应,焦粉对积炭产率的影响变强。此外,焦粉的催化裂解作用使不同反应温度下焦油中杂环化合物含量下降;同时焦粉促进了热解水与焦油气反应,导致不同反应温度下焦油中脂肪烃、芳香烃含量下降,酚类和含氧化合物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6.
根据离子液体结构-性能的关系,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低熔点、低黏度的功能化离子液体二氰胺1-羟乙基-3-甲基咪唑[Hemim][N(CN)2],并在298.2~353.2K的温度范围内测定了α-D-木糖、α-D-葡萄糖、D-果糖、蔗糖、D-乳糖、麦芽糖、棉子糖和木聚糖在该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计算了糖类化合物在离子液体中的标准溶解热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除木聚糖外其他糖类化合物在[Hemim][N(CN)2]中均具有较高的溶解度,且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大.木聚糖属于多聚糖,溶解度较小,但温度效应非常明显.糖类化合物的溶解热力学参数SΔGo、TΔSSo和ΔHSo均为正值,且ΔHSoTΔSSo,说明溶解为焓控制过程.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在溶解过程中木聚糖的氢键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它的结构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烟叶和烟草料液中氨基酸的直接检测及碳水化合物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媛媛  梁立娜  蔡亚岐  牟世芬 《分析化学》2007,35(12):1761-1766
建立了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法(HPAEC-IPAD)直接检测烟叶和烟草料液中氨基酸的方法。利用离线除糖的方法,去除烟叶和烟草料液中大量干扰糖类,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及麦芽低聚糖等。采用AminoPac PA10阴离子交换柱,以NaOH和NaAc的强碱性溶液为淋洗液,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积分脉冲安培法对氨基酸进行检测,回收率可达76%~105%。此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烟叶、烟草料液等含糖量高的样品中糖类化合物的干扰,对氨基酸实现灵敏、准确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MCM-41/SBA-15中孔分子筛对生物质热解油的催化裂解研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以中孔MCM 41/SBA 15分子筛作催化剂,对不同条件下快速热解得到的木屑热解蒸气进行催化裂解,采用元素分析、凝胶色谱(s.e.c.)和气质联用(GC MS)等手段表征。结果表明,同未加催化剂比较,分子筛MCM 41/SBA 15的存在可使热解液体中氧的质量分数降低,长链化合物所占比例明显减小,其中SBA 15作催化剂比MCM 41作催化剂对热解蒸气裂解更容易得到接近柴油和汽油分子量的热解油,但芳香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明显增加。热解油中Pentadecane、Hexadecane、Dimethyjbenzene、Naphthalene等质量分数增加,而含氧类物质Methyl Phenol、2 Methoxy 4 Methyl Phenol、2 Methoxy 4 Propyl Phenol 等质量分数减少。  相似文献   

9.
低阶煤热解焦油气通过颗粒床过滤器除尘时,过滤介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热解焦油气的反应行为。本研究采用下行床热解反应器考察了陶瓷球(CB)、膨胀珍珠岩(EP)、活性炭(AC)和γ-Al_2O_3四种颗粒床过滤介质对淖毛湖长焰煤热解焦油气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产物的分布、组成及其积炭行为受过滤介质种类的影响显著。CB、EP相对惰性,因延长了焦油气的停留时间,加剧了裂解和缩聚反应,焦油产率减小、沥青含量升高,热解气、热解水及积炭产率增加,但焦油积炭量和化学组成没有明显变化;AC、γ-Al_2O_3具有较强的催化裂解活性,可明显降低焦油沥青含量和积炭量,但会使焦油向热解气、热解水及积炭转化,导致焦油产率显著下降。同时,AC、γ-Al_2O_3可裂解焦油气中部分含氧化合物和含氮、硫杂环化合物,使其转化为芳香烃。  相似文献   

10.
山豆根和北豆根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GC-MS对山豆根和北豆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谱图检索和解析,从山豆根中确定了35种挥发性成分,从北豆根中确定了31种。其中北豆根中的化合物类型较多,含氮化合物和含氧杂环化合物明显较北豆根多。两种中草药中量最多的都是脂肪酸,但山豆根为十八碳二烯酸、十六碳酸和六碳酸;北豆根为十三碳烯酸。  相似文献   

11.
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灵香草浸膏的热裂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灵香草浸膏的热裂解行为,采用在线有氧热裂解-冷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模拟卷烟燃吸状态对灵香草浸膏进行了热裂解分析,并对灵香草浸膏热裂解前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从灵香草浸膏的热裂解产物中共鉴定出64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8.27%,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及其酯类;灵香草浸膏热裂解后的挥发性成分数量多于裂解前(45个),说明灵香草浸膏经热裂解生成了新的化合物。热裂解前后共有的化合物有20个,主要是高级脂肪酸及其酯类、新植二烯、5-(羟甲基)-2-呋喃甲醛、3-羟基-4,5-二甲基-2(5H)-呋喃酮等化合物。在线有氧裂解模式更接近烟用添加剂样品的真实裂解状态,操作简单、快捷,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2.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槐花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操作,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槐花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鉴定出化合物31种,包括酮、醇、酸、甾醇、酚、醛、酯、烷烃、烯烃及杂环等10类化合物,其中酮类化合物占总色谱馏出峰面积的21.15%;醇类化合物占13.78%;酸类占9.15%.其主要化合物有:1,9,12三氧-4,6-二氨基环十四烷-5-硫酮(20.58%),棕榈酸(9.05%),9,12,15-十八三烯醇(7.05%),(Z,Z)-9,12-十八碳二烯酸(6.85%),β-谷甾醇(6.11%).该技术可以简便快捷准确地进行槐花挥发性成分的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3.
以秸秆为原料,在两段式固定床反应器上模拟层燃工况进行热解实验,研究了氧气对热解过程中燃料氮迁移与转化的影响。通过对焦油中含氮化合物种类与含量的GC-MS分析,提出了热解过程中燃料氮转化的反应路径,并分析了氧气的影响。与惰性气氛下相比,氧气的引入降低了焦油与焦炭的产率,从而降低了焦油与焦炭中氮的分配比,增加了气体组分中氮的分配比。以蛋白质和氨基酸作为燃料氮的禀赋形态,其在热解过程中发生一系列一次反应,生成酰胺、胺类等初级焦油产物。初级焦油发生二次反应,进一步生成腈类及含氮杂环化合物等二级焦油产物。有氧条件下,焦油中酰胺、胺类等初级焦油成分的含量显著降低,腈类及含氮杂环化合物等二级焦油成分的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4.
烟草中游离糖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类物质是烟草中的一类重要化合物,与烟草品质有很大的关系。烟叶中的水溶性糖包括单糖、双糖和其他低聚糖,其中以葡萄糖、果糖含量最多,这两种游离糖结构不同,对卷烟香气及吸食品质的影响也不同。本研究建立了烟草及其制品中几种重要游离糖的气相色谱(GC)分析方法,并对不同地区烤烟及商品卷烟中游离糖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以探求不同游离糖的含量与烟草品质的关系。1 实验部分1.1 仪器、试剂与样品  Agilent 6890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旋转蒸发仪。无水乙醇、吡啶、葡萄糖、果糖、蔗糖、山梨醇为分析纯,三甲基氯硅烷、…  相似文献   

15.
为了测定和比较不同烟叶及国内外代表性卷烟中的吡嗪、吡啶类香味成分含量的差异性,建立了烟草中吡嗪和吡啶类物质的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 S)测定法,优化了同时蒸馏萃取液的净化方法以及仪器测定条件。化合物的线性系数范围为0.9957~0.9999,RSD范围为5.3%~8.6%,回收率范围为73.0%~101.4%,检出限范围为0.0015~0.0029μg/g,可以满足烟草中吡啶、吡嗪类物质的定量测定。研究发现,产地对烟叶中吡嗪、吡啶类化合物含量影响较大;烟叶不同部位中吡嗪、吡啶类化合物差异性显著;不同品种烟叶中吡嗪、吡啶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性较大,晒黄烟主要是吡啶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白肋烟中吡嗪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混合型卷烟烟丝中吡嗪、吡啶类香味成分含量明显高于烤烟型卷烟。  相似文献   

16.
烟草中糖类物质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刘少民  宋立楠  张太森  方禹之 《分析化学》2000,28(10):1233-1236
将高效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技术(HPCE-AD)用于不同烟草样品中糖类物质的测定。在 1×10-6mol/L~1×10-3 mol/L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葡萄糖、果糖、蔗糖和麦牙糖的检测限均小于 5.0 ×10-7mol/L,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陈宁  张培敏  吴述超  朱岩 《色谱》2016,34(10):956-959
建立了一种离子色谱-柱切换-安培检测技术同步测定饮料中三氯蔗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方法。以CarboPac PA10阴离子交换保护柱和分析柱进行分离,用水和250 mmol/L NaOH梯度淋洗,脉冲安培检测。弱保留糖类在25 mmol/L NaOH流动相淋洗下分离检测,通过柱切换将保护柱切换至分析柱后,同时切换至250 mmol/L NaOH淋洗,三氯蔗糖仅通过较短的保护柱分离,4种糖类能够得到同步检测。4种糖类在0.01~20 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较低的检出限,重复性好,样品测定的回收率分别为90.38%~102.88%(三氯蔗糖)、95.56%~102.75%(葡萄糖)、101.66%~114.33%(果糖)和105.03%~106.49%(蔗糖)。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强保留物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应用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葡萄糖的热分解产物。葡萄糖样品在同步热分析条件下,分别在氮气和氮氧混合气氛围中进行热解,同时进行红外扫描,根据样品的热重曲线和红外谱图进行判定和选择GC-MS温度点,裂解产物进入GC-MS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葡萄糖在220℃,300℃,350℃和470℃下的热分解产物中共检出44种化合物;葡萄糖在高温下的热裂解产物中共检出76种化合物。分析结果对葡萄糖在不同温度下的应用有较好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氧杂环丁烷是一类重要的小杂环化合物,也是重要有机合成中间体,在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作为具有较大环张力的小杂环化合物,氧杂环丁烷类化合物除可以发生开环反应外,也很容易发生扩环反应,构建含氧普通环到大环化合物.主要总结了氧杂环丁烷的扩环反应,包括重氮化合物作为卡宾前体与氧杂环丁烷的扩环反应、金属...  相似文献   

20.
脱氧果糖嗪包括2,5-和2,6-脱氧果糖嗪,是通过梅拉德反应得到的一类多羟基烷基吡嗪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本身没有香味,但是在高温受热或燃烧时却能释放多种类型的吡嗪类致香成分~([1]),因而脱氧果糖嗪是很好的烟用潜香物,一直广受关注~([2,3]),其含量与烟草及其制品的质量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建立了串联质谱(MS/MS)同时测定2,5-和2,6-脱氧果糖嗪的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卷烟制品中2,5-和2,6-脱氧果糖嗪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