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10种豆类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蛋白,分析了不同豆类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分布、结构和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在10种豆类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中,均为谷氨酸(Glu)含量最高,蛋氨酸(Met)含量最低;不同豆类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是鹰嘴豆蛋白,最低是豌豆蛋白。SDS-PAGE表明不同属间豆类品种的蛋白亚基及分子量分布组成差异显著。同时,各豆类蛋白表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刀豆蛋白紫外吸收最强,鹰嘴豆蛋白的紫外吸收最弱;豌豆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最强,刀豆蛋白表面疏水性最弱;鹰嘴豆蛋白的表面巯基含量最高,刀豆蛋白的表面巯基含量最低。蛋白的功能性质方面,刀豆蛋白持水性最高,豌豆蛋白持水性最低;黑豆蛋白持油性最高,豇豆蛋白持油性最低;大豆蛋白和刀豆蛋白具有较好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黑豆蛋白泡沫稳定性最好,但起泡性较差;黑豆蛋白乳化性最好,但乳化稳定性较差,鹰嘴豆蛋白乳化性较差,而乳化稳定性最好,而芸豆蛋白具有较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因此,在以豆类蛋白为基料的食品加工中,可根据加工生产需要选取最适宜的豆类品种,本研究结果对豆类蛋白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其RAPD扩增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5种不同的方法提取猕猴桃基因组DNA,并将5种方法所得DNA用于RAPD扩增,结果表明,改进的CTAB法和氯化苄法提取DNA的得率最高,分别达30.6μg/mg干样和32.7μg/mg干样,是经典CTAB法和高盐低pH法得率的3倍,SDS法得率的9倍。改进的CTAB法和氯化苄法提取的DNA扩增效果最好。DNA提取物中所存在的RNA对扩增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酸性矿坑水中一株兼性菌及其胞内聚合物的分离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取自江西德兴铜矿的酸性矿坑废水中分离出一株菌株(DX1-1),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底物利用等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具有兼性菌的典型特征.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是20~35℃,pH范围是2.0~5.0.提取该菌基因组DNA,扩增其16SRNA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经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菌是一株Acidiphilium菌,进一步分析了其全细胞脂肪酸和DNA G+C含量,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将其定为隐藏嗜酸菌(Acidiphilium cryptum).透射电镜显示该菌胞内可积累大量颗粒状聚合物.取该聚合物并进行红外、紫外吸收光谱检测,结果显示该聚合物具有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典型特征.研究表明DX1-1菌株具有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PHB)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动物源性食品中地西泮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MS)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镇静剂类药物地西泮的残留量。将样品均质粉碎后,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上机检测,外标法定量。实验证明,当固相萃取的洗脱液中甲醇与乙酸溶液的体积比为70:30时,洗脱效率最高。在不同仪器条件下,地西泮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回收率在84.6%~ 101.7%,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2%~9.44%(n=3),检出限为0.5 μg·kg-1S/N=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10.0 μg·kg-1S/N=3,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限按照3倍检出限计算; 3种方法均可分析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地西泮残留量。对比可知,质谱法灵敏度和准确率高,但有一定的基质效应;液相色谱法操作简单,几乎不受基质效应的影响,但灵敏度和准确率不如质谱法。  相似文献   

5.
以浓硫酸催化剂、癸酸和甘油为原料,通过酯化合成、分子蒸馏分离纯化制备高纯度单癸酸甘油酯,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纯度。采用X-射线衍射法、偏光显微镜法、示差扫描量热法、低场脉冲核磁共振法、分光光度法、倒置荧光显微镜法和热重-差热分析法分别测定分析单癸酸甘油酯的晶体结构,结晶微观形貌,等温结晶和熔融特性,固体脂肪含量,乳化能力、乳液颗粒形貌及热稳定性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单癸酸甘油酯酯化合成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摩尔比2.51,反应温度130℃,催化剂用量2%,反应时间2.5h;二级分子蒸馏分离纯化最佳条件:I级蒸馏温度110℃、体系残压20Pa,Ⅱ级蒸馏温度150℃、体系残压10Pa,进料速度250g·h-1,转子转速300rad·min-1,冷凝温度为45℃,制得95.8%的高纯度单癸酸甘油酯,其得率为45.3%。单癸酸甘油酯具有同质多晶性,常温下具有α、β’、β3种晶型,以β’为主,常温颗粒粗大,呈叶片状;在升温速率为5、10、15℃·min-1时,其熔点分别为48.43、49.21和54.78℃;具有可塑性,25℃时其固体脂肪含量为77.70%;乳化能力强,其在油水比4:6时,4%单癸酸甘油酯添加量时乳化效果较好;低于170℃时其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MS)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镇静剂类药物地西泮的残留量。将样品均质粉碎后,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上机检测,外标法定量。实验证明,当固相萃取的洗脱液中甲醇与乙酸溶液的体积比为70:30时,洗脱效率最高。在不同仪器条件下,地西泮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回收率在84.6%~ 101.7%,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2%~9.44%(n=3),检出限为0.5 μg·kg-1S/N=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10.0 μg·kg-1S/N=3,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限按照3倍检出限计算; 3种方法均可分析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地西泮残留量。对比可知,质谱法灵敏度和准确率高,但有一定的基质效应;液相色谱法操作简单,几乎不受基质效应的影响,但灵敏度和准确率不如质谱法。  相似文献   

7.
新疆各种果实中果胶的提取及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胶类物质是一种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它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果实、棵、茎、叶、果皮和壳层中。新疆各种水果、果皮和干果中果胶含量较高,有的可达40%-50%以上。本文介绍了从新疆各种干果中提取果胶的方法和工艺条件,并且测定多种干果中果胶的含量。并说明了利用新疆各种干果,果皮开发果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以难降解有机物二甲胺(DMA)为被降解物,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硅藻土光催化剂的制备最佳条件为水醇比0.6,500 ℃煅烧5 h,硅藻土2 g∶9 mL负载1次,溶胶pH值为2.复合光催化剂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ME)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达到纳米级别,3 g·L-1催化剂对400 mg·L-1 DMA的6 h降解率平均可达70%,光催化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9.
明胶是胶原蛋白适度水解生成的多肽分子聚合物,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采用单宁酸和谷氨酰胺转胺酶(TG酶)对鱼明胶进行改性,探讨它们对鱼明胶凝胶强度的影响。分别从明胶浓度、氧化型和非氧化型的单宁酸添加、TG酶处理条件等方面进行优化,通过测定鱼明胶的凝胶强度变化,获得两种改性方式的最优组合。结果显示,在6%明胶浓度下,添加1 U·g-1TG酶和0.2%(V/V)的(2%m/V)氧化型单宁酸母液,鱼明胶的凝胶强度高达946.2 g。单宁酸和TG酶能协同作用,进而提升鱼明胶的凝胶强度。这一研究将有助于减少单位明胶用量,降低鱼明胶使用成本,拓展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用GC/MS联用技术测定西藏酥油中的风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出酥油中的风味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西藏酥油中的风味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共确定了34种化合物及其它们的相对含量.其中羧酸9种,酯11种,酮6种,醇2种,烯类化合物4种,苯胺类化合物和苯酚类化合物各1种.其中主要成分为己酸和辛酸,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0.35%和33.22%.  相似文献   

11.
杜仲叶中总黄酮的醇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杜仲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实验中, 单因素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趋势,并以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最佳提取条件,即以12倍量的50% 乙醇,在80 ℃条件下回流提取60 min,重复提取一次,总黄酮得率达3.08%,占固体提取物的31.9%,得率稳定、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成分的提取效果,为黄心夜合挥发油提取方法的选择与药材的采集提供科学依据。分别以水蒸汽蒸馏法、CO2超临界萃取、静态顶空法提取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静态顶空萃取法获取的成分种类最多,主要成分有3-蒈烯(5.15%)、2-甲基2-丁烯-1-醇(5.26%)、2-乙基-1-甲基-3-丙基-环丁烷(5.03%)、甲氧基环庚烷(3.24%)、柠檬烯(3.27%)、别香橙烯(2.96%)、2-十一烯-4-醇(2.85%)、环己基甲基硅烷(2.69%)、1,2,3-三甲基-,(1α,2β,3α)-环己烷(2.76%)、1-丁烯基三甲基硅烷(2.73%)、角鲨烯(2.57%)、三甲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基]硅烷(2.35%)等;CO2超临界萃取法次之,主要成分有亚油酸(20.04%)、三十六烷(10.49%)、棕榈酸(7.22%)、叶绿醇(5.32%)、5,7,8-三甲基-二氢香豆素(5.67%)、α-芹子烯(2.46%)等,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成分种类最少,主要成分有β-罗勒烯(14.58%)、β-蒎烯(10.71%)、β-反式-罗勒烯(7.75%)、香芹烯(6.53%)、[1R-(1α,3α,4β)]-4-乙烯基-α,α,4-三甲基-3-(1-异丙烯基)-环己甲醇(5.91%)、α-蒎烯(4.75%)、γ-依兰油烯(4.47%)、大根香叶烯(4.47%)、蓝桉醇(3.98%)等。3种提取方法没有共同的挥发油成分,只是水蒸汽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有3种萜烯类化合物、3种醇类化合物相同。相对而言水蒸汽蒸馏法更适于提取分析常温下黄心夜合鲜叶释放的挥发油成分。  相似文献   

13.
采用GC—MS技术,利用2种不同极性的毛细管柱分析了羽裂蟹甲草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31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其挥发油主要由单萜、氧化单萜和倍半萜组成,其中倍半萜的含量32.1%尤其显著α-姜烯(13.49%)、大牦牛儿烯D(10.76%)、α-蒎烯(8.54%)、顺式丁香烯(6.36%)、芳樟醇(6.16%)、β-月桂烯(4.89%)、顺式β-罗勒烯(4.40%)和顺式罗勒烯酮(3.58%)是其主要成分.同时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测试了其挥发油对2种真菌和12种细菌(包括6种临床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挥发油对大部分微生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酵母菌、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更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16~5.00g/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16~5.00g/L.  相似文献   

14.
茶树菇多糖提取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各种单一提取法和由单一提取法组成的几种组合提取法对茶树菇多糖的提取效果。实验表明。单一提取法中,碱浸提法最佳,40g/LNaOH浸提液提取的粗、纯多糖得率高达15.99%和4.18%;组合浸提法中,依次使用“热水浸提法和碱浸提法”的组合浸提法得到的粗、纯多糖较高,分别为17.79%和4.20%,且其浸提时间较短,为理想的浸提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乳化-热交联法制备明胶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化-热交联法制备了明胶微球,研究了乳化条件对微球粒径大小和溶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乳化条件为:明胶溶液质量分数为20%,水油比为1:5(体积比),乳化温度为50℃,乳化时间为30 min,冷却时间为1.5 h,冷却温度为4℃.采用该方法可制备出粒径为50~1400 μm,溶胀率为150%~400%的明胶微球.  相似文献   

16.
将棒状纳米凹凸棒石黏土加入到α-环糊精(α-CD)和PEO-b-PPO-b-PEO(EPE)嵌段聚合物形成的超分子水凝胶中,构建了一种新型复合水凝胶.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和流变测试等方法表征了该复合水凝胶的结构和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加入适量纳米凹土不会破坏α-CD/EPE聚轮烷的聚集结晶特性;当复合水凝胶中纳米凹土的质量分数小于2.5%时,适量的纳米凹土能改善水凝胶海绵状结构的连续性,增加海绵状结构的壁厚和孔隙率;随着纳米凹土含量的增加,复合水凝胶的凝胶化时间减少且刚性和机械强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两种不同颜色小扁豆豆壳为研究对象,通过凯氏定氮法、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氨基酸分析仪、化学比色法和超高效液相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ESI-QTOF-MS2)对其主要营养成分、多酚类物质组成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豆壳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红色和绿色小扁豆豆壳总游离酚含量(TPC)分别为(8.32±0.24)和(12.75±0.12) mg GAE/g DW,总黄酮(TFC)含量分别为(5.28±0.49)和(8.44±0.23) mg CAE/g DW,总结合酚含量分别为(3.68±0.05)和(4.30±0.10) mg GAE/g DW,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87±0.05)和(3.62±0.13) mg CAE/g DW,豆壳中总酚总黄酮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2=0.969~0.999);豆壳中含有12种游离酚,包括羟基苯甲酸、羟基肉桂酸、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糖苷化合物,含有9种结合酚,包括羟基苯甲酸、二羟基苯甲酸、黄酮及其糖苷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龙井茶的香气成分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蒸馏萃取(SDE)提取6种龙井茶(西湖龙井商品1、西湖龙井商品2、西湖龙井评比优质品、龙井村、钱塘、龙坞)的香气成分,采用色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鉴定香气成分,分离出100个峰,鉴定出62种香气成分,分别占香气总量的41.73%,32.11%,24.26%,29.73%,22.13%,33.36%. 分析比较6种茶香气总量和各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6个龙井茶样的香气总量和成分含量差距较大,以龙井村产区的龙井茶香气总量最多,钱塘和龙坞香气总量相对较少,6种茶共有成分有18种,但各自含量不同,每种茶中发现有其他茶中不含有的特征成分.  相似文献   

19.
采用响应面法对内部沸腾法提取生米藠头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3因素,利用Box-Benhnken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生米藠头多糖得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内部沸腾法提取生米藠头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6min,液料比171。在此条件下可达到较高生米藠头多糖得率,即34.7%。  相似文献   

20.
鉴于增长网络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相邻结点之间的关系自发地形成,与被广泛研究的结点度分布相比,此种相邻结点关系的研究能更清楚地揭示更多内在的增长网络的结构特征.为此提出了一种称为混合系数M(2)的网络结点度相关性测度用来判别增长网络的同配和异配性.通过大量的计算机模拟和数值统计,分析了该测度关于网络规模N和稠密度ρ的稳定性,结果显示该测度比判别网络同配和异配性的Newman相关系数r(g)更具有稳定性.因此,混合系数M(g)具有优越性,可更好地被应用到实际网络的同配和异配性分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