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赵文杰  王清林  任凤竹  罗有华 《物理学报》2007,56(10):5746-5753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对ZrnFe(n=2—13)团簇进行了结构优化、能量和频率计算.在充分考虑自旋多重度的前提下,对每一具体尺寸的团簇,得到了多个平衡构型,并根据能量高低确定了团簇的基态结构.综合团簇的结合能、二阶能量差分以及团簇的最高占据轨道和最低未占据轨道间的能隙可知Zr5Fe,Zr7Fe和Zr12Fe团簇的稳定性相对较高,Zr12Fe团簇的结构是具有Ih对称性的正二十面体,而且Zr12Fe的稳定性在所有团簇中是最高的.另外,不仅Zr5Fe,Zr7Fe和Zr12Fe团簇的稳定性相对较高,而且它们均为磁性团簇(而Zrn团簇的磁矩在n≥5时已经发生了淬灭),由此可知通过选择合适的掺杂元素可能得到高稳定的磁性团簇.从Mulliken布居分析结果可知,除了在Zr12Fe团簇中Fe原子失去少量电荷外,其他团簇中Fe原子均从Zr原子那里得到了一定量电荷,即Fe原子在ZrnFe(n=2—13,n≠12)团簇中是电子受体.  相似文献   

2.
金蓉  谌晓洪 《物理学报》2010,59(10):6955-6962
用B3LYP/LANL2DZ方法对ZrnPd(n =1—13)团簇的平衡几何结构、能量、频率、电子性质和磁性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Pd原子位于表面的异构体更为稳定,其中Zr7Pd,Zr12Pd团簇稳定性高,是幻数团簇,此外,相对于ZrnCo与ZrnFe团簇,ZrnPd团簇参与化学反应的能力较弱,化学稳定性更  相似文献   

3.
张彩霞  郭虹  杨致  骆游桦 《物理学报》2012,61(19):193601-193601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 本文对小尺寸团簇Tan(B3N3H6)n+1 (n ≤ 4)的磁性和量子输运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此类体系采用三明治结构作为其基态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体系的磁矩随团簇尺寸的增大而线性增大. 当把Tan(B3N3H6)n+1团簇耦合到Au电极上时, 形成的Au-Tan(B3N3H6)n+1-Au体系在有限偏压下展示出了较强的自旋过滤能力, 因而可以被看做是一类新型的低维自旋过滤器.  相似文献   

4.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优化了纯的和Mn原子掺杂的(MgO)n (n=2~10)团簇的几何结构. 在Mn原子掺杂的氧化镁结构中, 获得了一系列的同分异构体和与之相对应的总能量.MnMgn-1On(n=2~10)的几何构型显示Mn原子优先取代低配位的Mg原子. 结构稳定性分析表明,除了(MgO)10团簇外,其它纯的和掺杂结构的平均结合能均随着团簇的增大而增强. MnMgn-1On团簇的二阶能量差结果表明MnMg5O6和MnMg8O9比相邻的团簇表现出更高的相对稳定性. 除了MnMgO2团簇的磁矩为3.00 μB外,其它掺杂结构的磁矩均为5 μB左右. 它们的磁性主要受电荷转移大小、原子在结构中的位置以及结构尺寸所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AunSc(n=2~13)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对能量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当n≤11时,AunSc的低能量结构是平面结构,且掺杂的Sc原子没有扰乱Aun的框架;当n≥12,Sc原子陷入了金团簇所形成的笼内.二阶能量差分、分裂能、电离势、亲和势和能隙表明Au3Sc、Au5Sc、Au7Sc、Au9Sc、Au11Sc和Au13Sc是较稳定的团簇;掺杂的Sc原子提高了纯金团簇的稳定性且改变了纯金团簇化学活性的;当n≤11时,AunSc的磁矩在0.000~1.000 μB振荡;对于n≥12,AunSc的磁矩出现了猝灭.  相似文献   

6.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1+G(d)水平上计算并分析了Li2Bn(n=1-10)团簇的几何结构及电子性质.同时,讨论了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级间隙、二阶能量差分和极化率.研究表明: Li2Bn(n=1-10)团簇基态大多为立体构型. 能级间隙和二阶能量差分结果表明Li2B8是幻数团簇.对平均线性极化率和极化率的各向异性不变量研究表明,基态Li2Bn团簇的电子结构随B原子的增加虽然趋于紧凑,但尚未形成特定的堆积方式.  相似文献   

7.
张秀荣  包虹璐  李扬 《物理学报》2012,61(4):43601-04360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 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 优化了C19M(M=Cr,Mo,W)团簇的几何结构, 得出了它们的基态构型, 并研究了基态结构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不同的M原子替换后, C19M的动力学稳定性相差不大, 而热力学稳定性随着M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通过对C19M的前线轨道分析发现, M原子对各个轨道均有一定的贡献, M原子对各个轨道的贡献大致随着M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C19M中金属原子M(M=Cr,Mo,W)上集中了大量的正电荷; C19M的芳香性随着M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研究了内嵌金属富勒烯Tcn和Tcn@C70的平衡态结构、电子和磁性性质.研究表明C70能够内嵌Tcn团簇(n≤9).除了Tc2团簇,当n≤5时,形成内嵌金属富勒烯Tcn@C70是放热的过程,而当n>5时,这种过程是吸热的.在内嵌过程中,Tcn团簇的构型和电子结构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与单独的Tcn团簇相比,Tcn@C70的总磁矩明显地降低.对体系的轨道分布,Hirshfeld分布和态密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内嵌金属富勒烯体系里,电子可以通过Tc-C的有效杂化从Tcn团簇向碳笼转移,从而使得体系的整体磁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1++g(d,p)水平上对Al2O3Hx(x=1—3)分子的几何构型, 电子结构, 振动频率等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给出了它们可能基态结构的总能量(ET), 零点能(Ez), 摩尔热容(Cv), 标准熵(S), 原子化能(ΔEm), 垂直电离能(IP)及垂直电子亲和能(EA). Al2O3H和Al2O3H2分子可能的基态的几何构型都为平面结构. Al2O3H3的两个可能为基态的几何构型都是在立体Al2O3(D3h)的几何结构基础上加三个氢原子构成. 这三个分子的能量最低结构为Al2O3H(2A′)Cs, Al2O3H2(1A′) Cs, Al2O3H3 (2A) C1.  相似文献   

10.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1+G(d)水平上计算并分析Li2Bn(n=1~10)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级间隙、二阶能量差分和极化率等物理化学性质.由此讨论了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研究表明:Li2Bn(n=1~10)团簇基态大多为主体构型,能级间隙和二阶能量差分结果表明Li2B8为幻数团簇.对平均线性极化率和极化率的各向异性不变量研究表明,基态Li2Bn团簇的电子结构随B原子的增加虽然趋于紧凑,但尚未形成特定的堆积方式.  相似文献   

11.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 B3LYP方法在6-311+G(d)水平上计算并分析了KBn(n=1~10)团簇的几何结构及电子性质和极化率.通过研究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级间隙、二阶能量差分分析了团簇的稳定性规律,研究表明: KBn(n=1~10)团簇基态多数为立体构型,能级间隙和二阶能量差分结果表明KB3与KB9是幻数团簇.对团簇基态的极化率研究表明KBn团簇的电子结构随B原子的增加趋于紧凑,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堆积方式.静态第一超极化率研究表明KB8与KB4两种平面构型的团簇具有较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TiO2)n团簇上二氧化碳(CO2)的吸附和活化性质. 计算结果表明,CO2更倾向于吸附在(TiO2)n团簇的桥氧原子上,形成“化学吸附”碳酸盐络合物. 而CO更倾向于吸附到末端Ti-O的Ti原子上. 发现计算得到的碳酸盐振动频率值与实验获得的结果非常吻合,这表明配合物中CO2的几何构型与其线性型相比,有微小的弯转. 通过对电子结构、电荷密度、电离势、HOMO-LUMO以及态密度的分析,证实了CO2与团簇之间的电荷转移以及相互作用. 从预测的能量分布图来看,(TiO2)n团簇上的CO2活化与结构密切有关,相比于块体的TiO2,CO2在团簇结构上更易于吸附和活化.  相似文献   

13.
钼团簇因具有独特的结构、电子和物理化学性质,被期待在未来的纳米科技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它们的基态结构至今还存在争议. 本研究采用粒子群优化(CALYPSO)方法对Mon (n=2∽18)团簇的晶体结构进行全局域能量最小化搜索,并结合第一性原理方法进一步优化. 计算表明:当4s和4p半核态不作为价态时,Mon (n=2∽18)团簇有明显的二聚体趋势,原子数为偶数的团簇往往是“幻数”团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是,将4s和4p电子作为价电子后,平均杂化指数HspHsdHpd显著降低,二聚体趋势急剧减弱. 本文报道了Mon(n=11,14,15)团簇的新基态结构,证明了半核态对于Mon团簇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张蓓  保安  陈楚  张军 《物理学报》2012,61(15):153601-153601
本文采用基于自旋极化的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研究了ConCm± (n=1-5; m=1,2)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特性. 将ConC± (n=2-5)团簇中的一个Co替换为C原子, 个体的基态几何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在ConC2± (n=1-5)团簇的生长序列中, 发现从n=3开始团簇中的两个C原子有彼此分离分布的趋势, 我们分析, 这是Co金属能够维持单壁碳纳米管(SCNTs)保持开口生长, 成为非常有效的一种催化剂的重要原因. 同时, 将ConC± (n=2-5)团簇中添加一个Co原子后系统的总磁矩出现大幅下降的趋势, 但仍保持奇偶交替的规律. 通过比较中性及带电的ConC以及ConC2 (n=1-5)团簇的碎裂能, 本工作发现: 由实验获取的SCNTs应均为带正电的体系, 这一结论与已有的实验模型拟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5.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1+G(d)水平上计算并分析了KBn(n=1~10)团簇的几何结构及电子性质和极化率.通过研究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级间隙、二阶能量差分分析了团簇的稳定性规律,研究表明:KBn(n=1~10)团簇基态多数为立体构型,能级间隙和二阶能量差分结果表明KB3 与KB9是幻数团簇.对团簇基态的极化率研究表明KB。团簇的电子结构随B原子的增加趋于紧凑,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堆积方式.静态第一超极化率研究表明K战与KB4两种平面构型的团簇具有较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电子能谱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对TiGen-(n=7~12)团簇的几何结构及电子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对于TiGen-负离子及中性TiGen,在n=8时出现了钛原子半内嵌的船型结构;在n=9~11时,新增的锗原子加盖到这种船型结构上,逐步形成钛原子完全内嵌的结构. TiGe12- 团簇具有一种钛原子内嵌的变形六棱柱结构. 自然布居分析结果显示,对于n=8~12的TiGen-/0 团簇,随着内嵌结构的形成,有电子从锗原子转移到钛原子,说明其电荷转移方式与结构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杂化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CH2和CH3自由基吸附在Cun(n=1~6)团簇上时C?H对称伸缩振动模式的软化性质,结果表明,CH2在Cun团簇上的吸附要比CH3的吸附强. 计算得到的C-H键的振动频率与实验上测量的这两个自由基吸附在Cu(111)表面的结果符合得很好,随着团簇尺寸的增加,C-H对称伸缩振动频率的软化(红移)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8.
应用群论及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方法推导了SiO2分子的电子态及其离解极限,采用B3P86方法,在6-311G**水平上,优化出SiO2基态分子稳定构型为单重态的C2V构型,其平衡核间距Re=RSi—O=0.1587 nm,∠OSiO=111.2°,能量为-440.4392 a.u..同时计算出基态的简正振动频率:对称伸缩振动频率ν(B2)=945.4cm-1,弯曲振动频率ν(A1)=273.5 cm-1和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ν(A1)=1362.9cm-1.在此基础上,使用多体项展式理论方法,导出了基态SiO2分子的全空间解析势能函数,该势能函数准确再现了SiO2(C2V)平衡结构.  相似文献   

19.
构造了一种新型的多模叠加态|Ψn(2)>q=Cn(R)|{-iZj*}>q+Cn(0)|{Oj}>q;并首次详细地研究了此量子态的等阶N次方H压缩特性.大量的计算和分析表明:态|Ψn(2)>q是一种多模典型的非经典光场;还发现了"相似压缩"等现象.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双自旋轨道耦合系数模型并结合完全能量矩阵的方法对Cs2NaMF6(M=Al, Ga):Cr3+ 体系中Cr3+ 离子的基态分裂和局域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模拟光谱和EPR谱确定了Cr3+ 取代 M3+ 形成的两种占位结构的畸变角,发现用双自旋轨道耦合系数模型与单自旋轨道耦合系数模型计算出的畸变角Δθ存在较大的差异.这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