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脉冲傅里叶变换~(13)C核磁共振研究中,~(13)C偏共振谱,因为它谱线的多重性直接与碳原子的类型有关,从残余偶合常数的大小又可以定性地了解碳原子与分子中电负性基因之间的相对位置,所以与宽带质子去偶~(13)C谱一起成了确定谱线归属和研究分子结构最常用的~(13)C图谱。然而,正是因为在偏共振谱中~(13)C信号以多重峰形式出现,信噪比随之下降,使得实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10个乙酰苯胺衍生物的~1H,~(13)C NMR谱,采用质子自旋去偶,质子选择去偶,质子偏共振去偶,质子去偶的~(13)C DEPT和选择INEPT等技术对其谱线进行归属。系统地研究了围绕羰基碳氮键的受阻旋转,确认了该类化合物在溶液中存在E和Z型构象体,并探讨了各种取代基对形成异构体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FX-60Q脉冲付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磁场强度为14093高斯,观察频率为15.04MHz)测定了四种劳衍生物的非去偶谱、偏共振谱和质子完全去偶谱。借助于偏共振技术、质子噪声(宽带)去偶、取代基化学位移加合规则以及模式化合物比较,确定了各峰的化学位移和一键、二键及三键偶合常数。实验结果表明,用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的值除帮助识别各峰的归属外,还能推断未知化合物的碳键状态及取代基电负性的大小,对鉴别化合物结构可提供有用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讨论了氢化苯骈硫氮杂(艹卓)的~1H核磁共振谱,本文应用偏共振技术、质子宽带噪声去偶,取代基化学位移加合规则、系统化合物比较以及自旋偶合常数等确定13种四氢化和二氢化苯骄杂罩的C化学位移并从空间效应,共振效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了10个乙酰苯胺衍生物的^1H, ^1^3C NMR谱, 采用质子自旋去偶, 质子选择去偶, 质子偏共振去偶, 质子去偶的^1^3C DEPT和选择INEPT等技术对其谱线进行归属。系统地研究了围绕羰基碳氮键的受阻旋转, 确认了该类化合物在溶液中存在E和Z型构象体, 并探讨了各种取代基对形成异构体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六个二氢十氟环己烷异构体的~(13)C NMR的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指定了谱峰的归属,并对数据进行了讨论。含氟化合物~(13)C NMR谱中谱峰的归属主要通过预先确定~(19)F谱的谱峰归属,然后通过作~(19)F的选择性去偶的~(13)C NMR谱来定出~(13)C谱谱峰的归属。  相似文献   

7.
习题1 分子式为C_4H_(10)S的哪一个化合物符合图E-1的~(13)C谱?对此谱作出归属。取谱条件: 溶剂:CDCl_3(δ77.25处有三重峰,图中未画出) 浓度:50V/V%温度:28℃测定频率:22.63MHz 去偶:上——~1H偏共振去偶(200次) 下——~1H宽带去偶(100次)  相似文献   

8.
分子式为C_6H_8O的哪一个化合物与图E-11符合? 取谱条件: 溶剂:CDCl_3(δ77.2三重峰) 浓度:50V/V%温度:28℃测定频率:22.63MHz 去偶:上——~1H偏共振去偶(500次) 下——~1H宽带去偶(100次) [解答]C_6H_8O含有三个双键当量。在~(13)C谱中找到一个羰基(δ198.65)以及一个C=C键(δ150.6及129.85)。还余下一个双键与三个次甲基(δ38.2,25.75及22.95)。总结起  相似文献   

9.
核磁共振波谱在研究化学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高分辨的核磁共振波谱中,磁性核之间的自旋-自旋偶合作用往往会使谱线复杂化。一方面,可以利用自旋-自旋偶合作用来确定一些化合物的结构;另一方面,由于谱线的复杂化,使得分析复杂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发生困难。借助于自旋去偶技术可以解决核磁共振中很多疑难问题,使核磁共振的研究工作更深入一步。因此,它是核磁共振波谱学发展中的一门重要的研究技术。必须区别两种不同的自旋-自旋偶合情况,即同一类核之间的自旋-自旋偶合(例如质子之间的偶合)和不同类核之间的偶合(例如质子同  相似文献   

10.
测定和解析了氧哌嗪青霉素酸等六种抗菌素的~1H NMR 谱和~(13)C NMR 谱的宽带去偶谱、偏共振谱和全偶合谱以及偶合常数~3J_(HH)和~1J_(CH).除氧哌嗪青霉素酸和羟哌唑头孢菌素酸的~1H NMR 已有报道外,其余尚未见报道.实验用 FX-60Q 脉冲 Fourier 变换核磁共振仪测定(磁场强度14093G,观察频率:~1H NMR谱59.80MHz;~(13)C NMR 谱15.04MHz).样品皆由太原制药厂研究所合成,以氘代二甲基亚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十个不对称取代1,3,2-二氮磷杂环戊烷的~(13)C 核磁共振谱,利用~(13)C 自旋-晶格弛豫时间确定了用其它去偶技术难以确定的信号的归属,讨论了偶合常数与构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α-苯甲酰氨基肉桂腈类化合物是一类主要的药物。其Z-E构型不同,对其药理性质影响很大。本文测定了不同取代基的α-苯甲酰氨基肉桂腈类化合物的~(13)C-NMR谱。采用门控去偶,DEPT和碳氢I2D-J分解谱,归属了共振谱线。并利用氰基与β烯氢的偶合常数~3JcccH的不同,确定了分子的结构和空间构型。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在双键上~1H、~(13)C、~(15)N和~(19)F不同核的化学位移、偶合常数、弛豫时间以及NOE,研究等取代双键的立体化学和构型,并扩展到其它化合物,如多环、脂环的立体结构研究。偶合常数 ~3J_(H-H) 质子-质子偶合常数在NMR中,相邻C原子上H的偶合用Karplus公式表示。由偶合常数和取代基间双面夹角的关系可导出~反J>~顺J,但亦应考虑除几何  相似文献   

14.
8.1 通过一个键的C与H偶合除了化学位移之外,C—H的偶合常数也能提供重要的信息,测量J值时必须取不去偶或用交替脉冲双共振方法。这两种方法都需时较长,并且要求样品量较多。~1J_(CH)也可从~1H谱的~(13)C卫星线测得。 ~1J_(CH)在120-130Hz之间~2J(CH)、~3J(CH)~4J(CH)都小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测定了具有抗癌活性的咖啡咽铂、茶碱铂、可可碱铂络合物的~1H和~(13)C-NMR谱,考察了络合前后生物碱配体~1H和~(13)C化学位移的变化,结合氢-铂、碳-铂偶合常数的测定,确定了各生物碱配位原子为咪唑环上双键氮,应用核磁共振技术搞清了与一般抗癌铂类络合物结构不同的咖啡咽铂等络合物的结构,并用异核选择去偶双共振技术对全部~(13)C和~1H谱线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6.
我们测定了3-溴咔唑,3,6二溴咔唑,9-(2',3'-环氧丙基)咔唑,9-(2',3'-环氧丙基)-3-溴咔唑和9-(2',3'-环氧丙基)-3,6-二溴咔唑(后分别简称化合物1,2,3,4,5)的宽带去偶谱、偏共振谱和非去偶谱。通过对它们的13C核磁共振谱的数据分析比较,就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①信号的归属方法;②环氧丙基的13C化学位移范围;③偶合常数的范围,这些归纳总结有助于确定此类化合物的价键特征和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测定了具有抗癌活性的咖啡咽铂、茶碱铂、可可碱铂络合物的~1H和~(13)C-NMR谱,考察了络合前后生物碱配体~1H和~(13)C化学位移的变化,结合氢-铂、碳-铂偶合常数的测定,确定了各生物碱配位原子为咪唑环上双键氮,应用核磁共振技术搞清了与一般抗癌铂类络合物结构不同的咖啡咽铂等络合物的结构,并用异核选择去偶双共振技术对全部~(13)C和~1H谱线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定了具有抗癌活性的含氮配体铂配合物——宁辛铂Pt(C_8H_(18)N_2)(CICH_2COO)_2的~1H,~(13)C及~(195)Pt NMR谱,用DEPT及选择去偶等技术对~1H,~(13)C谱线进行了归属,并用位移理论和经验规律对~(195)Pt NMR化学位移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而进一步确证了该化合物双齿配位的平面正方形结构。  相似文献   

19.
前文曾报道三取代环丙烷的质子核磁共振谱及其解析结果,讨论了取代基对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的影响.环丙烷的~(13)C核磁共振谱研究报道极少。Monti等人研究了甲基、溴代和乙炔基环丙烷的~(13)C核磁共振谱,发现在多取代的环丙烷中,取代基相互之间的影响是很显著的.Clague等人亦报道了一系列环丙烷的~(13)C核磁共振谱,但未有详细的分析.本文报道10种尚未见载于文献的三取代环丙烷的~(13)C核磁共振谱,数据见表1. 在1,2,3-三取代环丙烷中,由于取代基的相互作用,影响环上碳的化学位移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从我们测定化合物的数据来看,取代基为CH_3的环上碳的平均化学位移为29.24  相似文献   

20.
用1 H,13 C NMR和多种二维核磁共振谱表征了本系列化合物的结构,完成了1 H和13 C NMR 谱带的归属,测定了氟原子对各质子和碳原子的偶合常数,探讨了影响偶合常数大小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