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盐环境和生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不仅高盐环境形成的泥岩和碳酸盐岩,而且蒸发岩也可以作为生油岩。它们所含烃类的特征是强烈的植烷优势,富含伽傌腊烷,并常常伴随有偶数碳正烷烃优势。它们具有在成岩作用阶段形成低成熟石油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用加氢热解(hydropyrolysis)释放高演化源岩干酪根和沥青分子网络中共价键结合的生物标志物,在恢复原始有机地球化学信息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应用于源岩有机质生源确定、成熟度确定、古沉积环境判识以及油/源对比等.实验表明,样品沥青“A“与加氢热解产物中生物标志物的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加氢热解产物中含有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加氢热解具有产物收率高、结构重排少、生物特征保持完整等特点,能够合理地释放出沉积有机质分子骨架中具有原生性的组分,保持完整的原始生物标志物结构和立体化学特征.加氢热解技术为油气地球化学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抚顺第三系煤树脂体在人工热模拟条件下的产油、产气能力及所产出的油、气的性质。结果表明:煤树脂体具有很好的产烃能力,是很好的生油母质,可能是形成低成熟轻质原油的重要煤岩成份,煤树脂体生成的气体中乙烷以上重烃的含量很高,最高达19%(体积),因而富含树脂体的含煤地层中产出之煤成气不能一般地认为属于干气的范畴。煤树脂体产出液体烃类的特征是:(1)组成上以芳烃为主,并随成熟度的增高而增加;(2)烷烃以三环二萜类化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4.
原油饱和烃指纹的内标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内标法建立了原油中正构烷烃、生物标志物(甾、萜烷类)的分析方法。确定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和组分定性定量方法。讨论了柱层析分离能力。结果表明,所有饱和烃组分均流入第一部分流出液F1中,分离能力较为满意。对48种甾、萜烷类生物标志物组分以及姥鲛烷、植烷和正构烷烃等进行了定性确认,定性化合物数量多,信息量大,易于据此进行可靠的油指纹分析鉴别。32个正构烷烃组分相对标准差为1.2%~7.4%;45个生物标志物组分相对标准偏差为2.5%~9.2%。分析精密度较好,满足油指纹鉴别需要。正构烷烃回收率为73%~116%;生物标志物为84%~106%;回收率结果较为满意。正构烷烃方法检出限为7.0μg/g;生物标志物为0.65μg/g,满足原油样品分析要求。通过本方法对自不同和相同平台的原油样品进行饱和烃浓度分析,并采用浓度数据进行鉴别,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5.
在石油和含油岩石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石油卟啉就是其中的一种.近 年来,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已构成石油勘探工作中的一个极为活跃的研究领域.通过各种 生物标志物类型、组成、分布以及相互关系等的探讨,可为石油的成因、原始有机质的来源、油源对比、运移路线以及沉积古地理环境等方面研究提供具有理论意义的重要信息.在多种类型生物标志物基础上作出的结论要比基于单独一类标志物得到的认识更有说服力.对于辽河原油来说,烷烃类型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较多,而卟啉类生物标志物由于化学操作过程繁、难,因此研究的较少,至今尚未见到有关报道.本文在完成对石油卟啉标志物的提取、分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质谱及高效液相色谱对辽河油田西斜坡原油中卟啉生物标志物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微波裂解硬脂酸钠脱羧成烃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再生烃类燃料相对于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有显著优势. 本研究以硬脂酸钠为研究对象, 采用微波裂解技术开展脂肪酸盐脱羧成烃机理的研究, 通过气质联用等手段对裂解产物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能选择性作用于硬脂酸钠羧基端, 导致其在微波场中发生偶极转向极化和界面极化. 离子或极性分子的Lorentz 力按照电磁波作用的方式运动, 有助于碳负离子的形成, 有效推动了脱羧反应的进行; 添加于反应体系中的甘油具有很高的介电常数, 在微波场中形成“高热位点”, 降低了脱羧反应活化能并为硬脂酸钠脱羧起到了供氢体的作用. 液体产物中端烯烃和正构烷烃系列从C8~C20有规律的分布, 符合烃类裂解的规律. 研究结果证实了由脂肪酸盐在微波作用和甘油做为供氢体的条件下, 脱羧裂解生产优质替代性烃类燃料和绿色化学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推测生物成因的有机化合物,一旦鉴定出精细分子结构和丰度,可以作为分子指纹,对于判断沉积环境和古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子长期埋藏条件下,经一系列地球化学作用导致结构变化,能为石油勘探提供理论依据,对评价生油岩有机质的生...  相似文献   

8.
采用吸附丝采样,热解吸色谱分析轻烃,研究岩芯性质对色谱峰形、正构烷烃分布的影响。通过吸附烃丰度和轻烃单体组成特征对生油岩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原油、煤和沉积物中二环烷烃的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GC-MS技术分析了中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原油、岩石和煤样抽提物中的二环烷烃。这些样品普遍含有C_(12)—C_(13),二环烷烃和C_(14)—C_(16)二环倍半萜化合物,共检出22个谱峰。本文讨论了它们的构型、丰度和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和热演化的相关性;根据二环烷烃和二环倍半萜烷烃与甾、萜烷的相对丰度、C_(12)—C_(14)与C_(15)和C_(16)之间的相对丰度以及DHR值(补身烷与高补身烷的比值)可判识油气成因类型、形成环境、母源特征及成熟作用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童清木 《色谱》1986,4(6):361-364
原油伴生气组分复杂,沸程宽,高低碳烷烃组分含量相差悬殊,分析方法难度大,而组分含量的准确测定对石油的勘探、开发、利用、节能和环保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过去,对原油伴生气中戊烷以上的微量烃类,有人采用体积压缩法,煤油吸收法,吸附  相似文献   

11.
吐鲁番-哈密盆地煤成油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吐鲁番-哈密盆地是典型的煤成油盆地,主要源岩为中、下侏罗统煤系,煤成油的主要贡献者是基质镜质体及木栓质体。原油主要地球化学特征是富含链烷烃(70%—80%)、高姥/植比(6—8)、富重碳同位素(δ~(13)C为—26‰至—23‰PDB)和C_(29)甾烷占绝对优势,煤的生烃过程具多阶性,早生早排是煤成油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采用SAPO-11分子筛制备的双功能催化剂,以碳链长度为10-14的正构烷烃为模型化合物,探索了不同碳数的长链正构烷烃临氢转化反应规律。结果表明,低温下不同碳数的正构烃都表现出较高的异构化选择性,改变反应温度使反应转化率控制在85%以下时,正构烷烃的异构化选择性可以达到90%左右;随着碳数和温度升高,正构烷烃由于发生明显的裂化反应导致转化率提高和异构化选择性降低。采用SAPO-11分子筛催化材料的双功能催化剂具有明显的产物择形异构效应,异构化产物以甲基位于端位和碳链中心的单侧链异构体为主,双(多)支链产物较少。长链正构烷烃在Pt/SAPO-11催化剂上的裂化反应在低转化率以加氢裂化为主,裂化产物的碳数呈均匀分布;在高转化率下以酸催化裂化为主,裂化产物的碳数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对称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沉积特征及其古气候演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论述了察尔汗盐湖沉积的特征:(1)盐类沉积发育在碎屑岩系中,碳酸盐、硫酸盐沉积都不发育;(2)沉积分异不充分。石盐层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含泥砂、碳酸盐和石膏等;碎屑沉积物也都掺杂膏、盐,从而形成一套化学岩和碎屑岩的混杂沉积;(3)含盐岩系中有马兰黄土堆积。古气候演化:大量蒸发岩开始出现于距今约2400—2500年,在此之前,有过一段相对湿润期;距今约16000—9000年,气候最为干旱,出现钾盐沉积并成为干盐湖;距今约9000年,又出现相对湿润期。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GC/IRMS)对具有相似化学特征的科威特、阿联酋、沙特以及伊拉克产的原油中正构烷烃(n-C10~n-C24)的碳稳定同位素比δ(13C/12C)进行了分析,通过原油单体烃分布趋势对比、主成分归类、同位素比值与诊断比例(Diagnostic ratio,DR)联用等方法对4种原油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沙特与伊拉克所产原油、科威特与阿联酋所产原油的单体烃分布趋势相似,且主成分相近,采用同位素比值与诊断比例联用法成功地对它们进行溯源。结果表明,沙特与伊拉克所产原油的δ(13C/12C)值以及DR(n-C17/pristane(Pr)、n-C18/phytane(Ph)、Pr/Ph)相近,说明它们具有相同的母质类型及沉积环境,属于同一种原油;科威特与阿联酋所产原油的δ(13C/12C)值相似,而DR明显不同,表明其母质类型及成熟度不同,属于不同种原油。本研究所采用的分析技术也适用于其它原油的溯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将丁基修饰的纤维素衍生物C-C4与离子液体键合聚硅氧烷PIL-C12-NTf2混配制成毛细管气相色谱柱C-C4@PIL-C12,用溶剂化参数模型对比研究了此固定相与商品化极性固定相Elite-waxetr和TG-17ms的作用力特征,并考察了此固定相的分离选择性等性能。结果表明,此类纤维素混配柱具有较高的柱效(萘,2778 plates/m,k=6.20,100℃)和较好的耐用性。其特征作用力为氢键碱性、偶极/极化作用以及氢键酸性作用,且强度适中;对芳香异构体、取代烷烃、脂肪酸酯、正构烷烃以及邻苯二甲酸酯的分离选择性优于商品化极性柱Elite-waxetr和TG-17ms。  相似文献   

16.
在340 ℃,5.0 MPa条件下,研究了Fe-Zn-M/HY(M=Cr、Al)复合催化剂上CO2的加氢性能。考察了催化剂中Fe含量对CO2转化率、烃类产物及异构烷烃选择性的影响, 并用CO2-TPD、H2-TPR研究了Fe-Zn-M对CO2的吸附和对H2的还原性能。结果表明, 随着Fe含量的增加, 复合催化剂的活性增强, 烃类产物的选择性降低, 异构烷烃在烃类中的选择性随Fe含量的增加而降低,CO2-TPD、H2-TPR结果表明,随Fe含量的增加,催化剂对CO2的活化吸附量随之增加, 而Fe含量的增加促进了催化剂的还原。  相似文献   

17.
Pt-Rh密偶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种新型的、耐高温和具有大比表面积的氧化铝为载体,制备了Pt-Rh密偶催化剂,并用其催化控制汽车冷启动期间的尾气排放. 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汽车尾气(特别是尾气中的烷烃)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同时催化剂还具有很好的抗高温老化性能,完全能够满足高性能密偶催化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包含两个内容:1)介绍各类硅岩的特征,对展状硅岩进行分类和成因探讨.认为大多数层状硅岩是生物(放射虫、硅藻和海绵骨针等)吸收海水中的SiO_2后构成本身的壳体,死亡后堆积而成层状硅岩;2)讨论层控硅岩型铀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和矿床成因.着重论述矿源层的形成和铀矿床与地壳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纳米(20~50 nm)HZSM-5催化剂, 用XRF, TEM和NH3-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以正辛烷及苯和正辛烷混合物的转化为模型反应, 研究了单烃和混合烃在纳米HZSM-5催化剂上的转化行为, 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纳米HZSM-5沸石催化剂具有很强的烃类转化能力, 烃类通过芳构化、 异构化和烷基化等反应转化为高辛烷值的异构烷烃和芳烃, 产物中异构烷烃(C4~C6)和芳烃的质量分数超过90%. 直链烷烃转化为芳烃以生成苯环为主, 混合烃转化为芳烃以苯和小分子烃的烷基化为主. 控制反应条件可抑制苯和C+9芳烃的生成. 产物分析结果表明, 烃类在纳米HZSM-5催化剂上的裂解、芳构化和异构化等遵循正碳离子机理.  相似文献   

20.
张功成  谭镇 《应用化学》1989,6(4):50-53
地质体内古生物遗体的某些成分,经长期的物理化学变化逐渐演变成某些稳定的、特征性的化合物,地球化学上称为生物标志物(biological markers或biomarkers),生物标志化合物与它们的生物前身物的对比可用于研究沉积环境、古生态特征,特别可为石油的成因、迁移,油源对比,地质模拟实验等提供重要依据。类异戊二烯烃、萜类、甾烷等都是石油、煤和近代沉积物中已知的生物标志物.前文报道了4α-甲基-5α-胆甾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