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3 毫秒
1.
印章石是我国特有的具有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艺术品, 江西“高洲石”是近年来新发现并在市场上流通的印章石品种。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红外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镜(SEM)及差热分析(DTA)对“高洲石”的矿物学特征和谱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粉晶衍射结果表明, “高洲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族矿物和叶蜡石, 其次含有少量的绢云母和伊利石等。其中高岭石和地开石多型可通过18°~40°(2θ)范围内一系列地开石特有的衍射峰鉴别。“高洲石”中高岭石族矿物同时出现高岭石和地开石的特征衍射峰, 主要为高岭石-地开石过渡矿物。“高洲石”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和Al2O3, 次要成分为Fe2O3和K2O和Na2O等, 这与高岭石族矿物的化学成分相一致。红外光谱的结果显示“高洲石”中高岭石-地开石过渡矿物在高频区一般出现3 689, 3 645和3 615 cm-1三个谱带, 其中归属于面外羟基振动的3 689 cm-1谱带和面内羟基振动的3 615 cm-1谱带强度近似相等, 部分略有变化, 其变化因含高岭石层或地开石层较多造成。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高洲石”中高岭石矿物的形态主要呈直径为0.5~4 μm的不规则片状或假六方板状, 与我国其他产地印石的扫描电镜特征较为相似。差热分析结果表明高岭石族矿物的脱羟吸热谷温度与其矿物种属有一定对应关系, 同时此温度还受矿物颗粒大小的影响。综合研究表明, “高洲石”的矿物类型与我国四大印石(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巴林石)相似, 作为四大印石的替代品, “高洲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粉晶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热分析(DTA)等测试,分别从地开石的有序度。矿物微形貌特征以及地开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对水坑石透明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红外光谱和XRD测试结果显示样品主要矿物组成为地开石。红外光谱中高频区3 704和3 621 cm-1两吸收峰的分裂程度和XRD图谱中2θ为19°~24°之间的衍射峰的分裂程度可表示地开石有序度,分别计算样品红外光谱中3 704和3 621 cm-1两吸收峰的强度比值(OI)及XRD图谱中(111)晶面衍射峰和(111)晶面衍射峰的分裂程度指数(DHI);计算结果表明这两个表征有序度的参数与透明度并无密切关系。扫描电镜测试结果显示地开石矿物晶体颗粒整体发育越均匀,晶体颗粒形态越相近、粒径大小越均一时,样品透明度越高,但晶体颗粒自身的结晶度、自形程度和粒径的绝对大小与透明度并无关系。差热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水坑石的透明度与地开石晶体结构中结构水和吸附水的含量有关,结构水含量越接近理论值,样品晶体结构越完整,透明度越高;结构水的含量降低时,部分羟基缺失导致晶体结构完整性下降,结构单元层内部的电荷平衡被破坏,层间域中吸附更多水分子,吸附水在层间域中作为杂质分子存在,使样品的透明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绿松石的激光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安徽地区绿松石进行了激光拉曼光谱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绿松石中H2O,OH-及PO3-4的基团振动是导致其激光拉曼光谱形成的主要原因。3 510~3 440 cm-1的谱峰是由ν(OH)伸缩振动所致,其中ν(OH)振动导致的强拉曼特征谱峰在3 470 cm-1附近,ν(H2O)伸缩振动致拉曼谱峰位于3 290~3 070 cm-1附近的较为宽缓的弱谱峰处;由ν3(PO4)伸缩振动致强拉曼特征谱峰在1 200~1 030 cm-1之间,其中ν3(PO4)振动导致的强拉曼特征谱峰在1 039 cm-1附近,ν4(PO4)弯曲振动位于650~540 cm-1范围,ν2(PO4)的弯曲振动谱峰位于500~410 cm-1处;不同产地、不同结晶类型的绿松石表现出的拉曼谱峰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光谱学分析方法对分析物质结构及组成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了分析和认识油页岩及其干酪根的矿物结构特点,以及在不同热解温度下油页岩热解过程中矿物结构变化,分别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光学和光谱学手段,研究了甘肃窑街油页岩和酸洗脱灰干酪根的矿物形态结构和组成以及在不同热解温度下(温度300~1 000 ℃,升温速率10 ℃·min-1)矿物质和干酪根的形态结构演化特性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甘肃窑街油页岩富含石英、粘土矿和黄铁矿等无机矿物,干酪根呈条块状不规则地镶嵌于无机矿物中;干酪根的变质程度高,富含芳香族和脂肪族结构;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随热解温度的升高,油页岩中矿物质开始分解,300 ℃时高岭石因脱水转变成偏高岭石,在650 ℃时高岭石、蒙脱石等完全分解生成偏高岭石,当温度升高至1 000 ℃时偏高岭石分解生成Si—Al尖晶石和无定型SiO2,SiO2与含铁矿物在半焦表面析出了(FeO—Al2O3—SiO2)低熔点共融物;干酪根随温度升高分解,半焦的芳香族和脂肪族C—H基团的强度降低,芳香碳的强度升高,分解后在半焦中形成“沟壑”状残炭印记。研究结果对油页岩热解过程矿物结构演化研究和油页岩矿物的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Raman光谱对氯柱硼镁石在30 ℃时,4.5%的硼酸水溶液中溶解相转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转化产物为库水硼镁石(2MgO·3B2O3·15H2O)。根据Raman光谱位移对溶液中各种聚硼酸根B(OH)-4,B2O(OH)2-6,B3O3(OH)-4等阴离子的Raman峰进行了归属以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分别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了溶液中硼氧配阴离子的存在形式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和我国青藏高原盐湖区库水硼镁石形成的地球化学成盐条件和机理。  相似文献   

6.
常见氯盐溶液中阳离子对水分子氢键影响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认识地质流体中常见阳离子对水的结构的影响, 在室温下通过对NaCl—H2O,CaCl2—H2O,MgCl2—H2O,CuCl2—H2O,ZnCl2—H2O和FeCl3—H2O体系中水的O—H伸缩振动拉曼谱3 400 cm-1左右的最大峰频率的移动和低于3 433 cm-1强肩峰强弱的系统研究,考察了常见阳离子的离子电荷、离子半径、离子所属族以及络合效应等因素对水的O—H伸缩振动拉曼光谱的影响。并首次通过络合物的生成和阳离子破坏效应的共同作用来讨论相同浓度的不同种类氯盐溶液中阳离子对水氢键的影响,得到结论,对水的氢键的破坏作用:CaCl2>MgCl2>FeCl3>NaCl>ZnCl2>CuCl2。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三种具有Keggin结构的硅钨氧簇化合物:K3H[SiWⅥ12O40]·3H2O(Ⅰ),(H3O)4[H3SiWⅥ9WⅤ3O40]·2H2O(Ⅱ)和[(CH3)4N]4[SiWⅥ12O40]·4.5 H2O(Ⅲ),用FTIR,NIR FT-Raman,UV-Vis和荧光光谱等研究手段进行了光谱研究,探讨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在这些化合物中, 阴离子相同或类似,具有孤立的[SiW12O40]簇骼基元,通过静电作用和弱的氢键与阳离子及水相连。它们的FTIR和NIR FT-Raman光谱研究表明:硅钨酸盐的特征振动频率与其结构相关,由于化合物Ⅱ中的部分W6+已被还原成W5+,使νas(WOd)振动频率降低,且簇阴离子电荷大小也明显地对νas(W—Oc—W),νas(Si—Oa),δ(Oa—Si—Oa)等产生影响;化合物Ⅰ和Ⅱ的UV-Vis光谱显示,在200和250 nm左右有紫外吸收谱带;化合物Ⅰ的稳态荧光光谱观察到分别以220,350和440 nm激发时,相应在350,440和520及675 nm左右产生一个或两个发射峰。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行设计的反应器研究了高温条件下水蒸汽对无水五硼酸钾晶体结构的影响,借助于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Raman光谱等手段分析了无水五硼酸钾晶体高温性质的振动光谱。在水蒸汽的作用下,五硼酸钾的B2O3/K2O(摩尔比)变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750 ℃时晶体中有K5B19O<sub>31存在,而红外光谱与Raman光谱分析表明由于水蒸汽的作用使得晶体中的三角形B(3)—O结构单元向四面体B(4)—O结构单元转变,四面体的B(4)—O含量增加并且硼氧网络结构被进一步打断。  相似文献   

9.
氧化铁还原率及金属化率的测量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H2及CO还原氧化铁过程中,使用了X-ray粉末衍射和化学分析方法确定了氧化铁及金属铁的定量分析关系。铁素体(αFe)、奥氏体(γFe)、碳化铁(Fe3C)、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与浮氏体(Fe0.947O)的摩尔强度定量关系的系数分别为0.56,0.56,0.52,0.87和2.57。通过这些系数,可以计算出氧化铁的金属化率和还原率。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具有[(VO)12O6B18O42]簇骼的4种新颖的多钒硼酸盐簇合物:(enH2)6H3[(VO)12O6B18O42]·13H2O(1),[Ni(en)2]6H3[(VO)12O6B18O42]·8H2O(2),[Cu(en)2]5H3[(VO)12O6B18O42][B(OH)3]2·16H2O(3)和(enH2)4Na4H3[(VO)12O6B18O42]·8H2O(4)。通过FTIR, UV-Vis DRS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其中,化合物(1)含有[(VO)12O6B18O42]的分立结构,环状B18O42通过8个B—(μ3—O)—V键被两个V6O18簇夹在中间;而化合物(2)是在(1)的基础上,由6个[Ni(en)2]各自通过两个Ni—(μ3—O)—B与B18O42的桥氧配位形成另一类新的分立型结构;化合物(3)和(4)的[(VO)12O6B18O42]构筑单元间分别通过[Cu(en)2]2+和无机Na+离子桥联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多钒硼酸盐簇合物的特征振动频率和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相关;UV-Vis DRS表明,在205和260 nm附近出现金属氧簇化合物的荷移跃迁;用310 nm光激发, 在约415 nm处能引起由Oμ→Mo的荧光发射, 同时还研究了其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11.
ICP-AES法测定石膏中的多元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酸溶和碱熔两种样品前处理方法处理样品,ICP-AES测定石膏中多元素。酸溶法适用于样品中CaO,SO3,Al2O3,Fe2O3,MgO,K2O,Na2O,TiO2,P2O5,MnO,SrO,BaO的同时测定。碱熔法适用于样品中CaO,SO3,SiO2,Al2O3,Fe2O3,MgO,TiO2,P2O5,MnO,SrO,BaO,B2O3的同时测定。根据各个元素的性质、含量高低和基体因素配制了不同的系列标准溶液,确定了各个元素的最佳分析谱线和相应分析谱线下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结果表明,除酸溶法测定TiO2的回收率略低外(81%~87%),两种前处理方法测定石膏样品中各元素的整体回收率为93%~110%,RSD(n=6)为0.70%~3.42%。但CaO和SO3测定的准确度还比不上化学分析方法。采用本方法测定石膏中的CaO和SO3仅适用于对测定结果准确度要求相对较低的情况。本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测定结果可靠,可以同时测定石膏中的多元素,综合酸溶和碱熔两种处理方法,可以实现石膏样品的全元素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两种含铋的杂多化合物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个含铋的杂多化合物:Co5[Bi2Co2W20O70(H2O)6]·44H2O(Ⅰ)和Na3H2[Ce3(H2O)18Bi2W22O76]·23H2O(Ⅱ),通过用FTIR, NIR FT-Raman和UV-Vis DRS光谱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νas(MOd)和νs(M—Ob—M)的特征振动频率和材料的结构相关。νas(M—Ob—M)振动频率可说明当W原子被Co原子取代时氧化活性增强。在化合物Ⅰ和Ⅱ的UV-Vis DRS谱中,分别存在254,319和220,310 nm的(Od→W),(Ob, c→W)的荷移跃迁特征峰,化合物Ⅰ还在529 nm处出现宽而弱的Co2+的d-d跃迁吸收谱带。最后,文章还对化合物Ⅰ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用于说明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3.
X射线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煤灰中的12种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熔融制样法,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煤灰中的常量、少量和微量成分SiO2,Al2O3,Fe2O3,CaO,SO3,TiO2,K2O,Na2O,P2O5,MgO,MnO,BaO。选用混合熔剂并加入氧化剂的方式降低熔融温度,解决了硫的准确测量问题。同时通过选用土壤等标准样品解决了煤灰成分标准样品不足的问题。应用可变理论α系数及固定α系数法进行基体效应校正,所得结果与化学法的分析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4.
测量了七种非理想化学计量比的UO2+x(0<x<0.66)及UO2和U3O7等理想化学计量比氧化铀的拉曼和红外光谱,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U3O7和U3O8之间UO2+x的分子振动光谱为首次报道。拉曼光谱结果显示,随着UO2+xx值的增加,UO2特征峰中的578和1 150 cm-1峰强度快速减弱,当x=0.19时,这两峰基本消失,可视为准完美萤石晶体结构UO2的标志。445 cm-1峰强度在减弱的同时变宽并偏移,当x=0.32时,该峰已偏移至459 cm-1处,同时在~630 cm-1出现一弱肩峰,这与四方相U3O7的特征峰一致。当x≥0.39时,459 cm-1峰发生分裂,在235和754 cm-1处出现新峰并增强,其特征逐渐与正交相的α-U3O8接近。但直至x=0.60时,与α-U3O8相比其333,397,483和805 cm-1峰仍不突出。红外光谱结果显示,随着UO2+xx值的增加,UO2位于400~570 cm-1区间的强吸收特征谱带逐渐分裂为~421和~515 cm-1两峰并增强,同时UO2在~700 cm-1的弱吸收峰逐渐消失,~645 cm-1处的肩峰逐渐显现,出现的这三个峰正是U3O7的特征红外吸收峰。当x≥0.39时,在744 cm-1出现一强吸收峰并增强,该峰是α-U3O8的最强特征峰。但即使x=0.60时,~645 cm-1峰仍然存在,同时~515 cm-1峰也未明显分裂成485和535 cm-1峰,这表明UO2.60仍处于四方相和正交相的过渡阶段。上述结果表明,随着x值的增加,UO2+x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每次变化均在拉曼和红外光谱中得到体现。通过对比各特征峰相对强度和位置的变化情况,可很好区分和表征不同的氧化铀。  相似文献   

15.
以硝酸铕、2-(4-氟代苯甲酰基)苯甲酸(HL)、1,10-菲咯啉(Phen)和三苯基氧膦(TPPO)合成了EuL3(H2O)6,EuL3Phen(H2O)4和EuL3(TPPO)(H2O)5三种固态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配合物进行了组分确定和结构表征。IR表明,2-(4-氟代苯甲酰基)苯甲酸与Eu3+形成配合物后,位于1 692 cm-1处羧基的νCO峰消失,2 500~3 200 cm-1处羧基的νO—H峰也消失,出现了羧酸盐特有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νas(CO-2))和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νs(CO-2)),且Δν(νas(CO-2)-νs(CO-2))与钠盐的Δν相近,说明羧酸根与Eu3+以对称双齿桥式配位。在1H NMR中,形成配合物后第一配体苯环上的质子峰变为宽峰且移向高场,Phen和TPPO中质子化学位移移向低场。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激发光谱表明配合物EuL3(H2O)6,EuL3Phen(H2O)4和EuL3(TPPO)(H2O)5的最佳激发波长分别为353.0,355.0和357.0 nm;发射光谱均显示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光谱,且表明Phen对Eu3+离子的荧光发射有明显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种不同的钒氧簇合物的合成和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三种钒氧簇合物:[{Ni(phen)2}2V4O12]H2O (Ⅰ),[N(CH2CH2)3NH]Na(H2O)6{K4(H2O)4 [V10O28]}(H2O)4 (Ⅱ)和[(CH3)4N]6[V15O36Cl] (Ⅲ)。通过用FTIR, UV-Vis DRS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FTIR研究表明,化合物的相关基团的特征振动吸收峰和其结构相关。化合物Ⅰ的固体紫外漫反射光谱在200, 230, 260和350 nm出现四个宽峰,分别对应Ot→V, Oμ→Ni,Oμ→V荷移和phen的π-π*跃迁。文章还对这三个钒氧簇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最后,应用Gaussian98的量子化学计算,说明化合物Ⅰ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三钒取代的Dawson型磷钼钒甘氨酸杂多化合物C2H14O64P2Mo15V3·5H2O。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表征该化合物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杂多化合物。急性毒性实验表明,该化合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3 798.83 mg·kg-1,LD5095%可信区间为2 976.81~4 847.85 mg·kg-1,属于低毒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8.
以六水合硝酸铽和六水合硝酸铕,3-甲基-1-乙酰基-5-(2-羟基苯基)-4,5-二氢吡唑(HL),1,10-邻菲罗啉和三苯基氧磷(TPPO)合成了TbL3·2H2O,TbL2(phen)·H2O,TbL2(TPPO),EuL3·2H2O,EuL2(phen)·2H2O,EuL2(TPPO)·2H2O 6个固体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组分确定和结构表征。IR表明,自由配体HL与稀土离子配位后,位于1644 cm-1处的νCC发生移动,相应的νCN振动吸收峰降到了1 600 cm-1,结合元素分析等其他表征说明HL和稀土离子发生配位。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激发光谱表明配合物EuL2(Phen)·2H2O和TbL2(Phen)·H2O的最佳激发波长分别为310和320 nm, 在此激发波长下扫描发射光谱,EuL2(Phen)·2H2O和TbL2(Phen)·H2O相对荧光强度最强,第二配体phen对Eu3+和Tb3+离子的荧光发射强度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过氧化氢(H2O2)和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钠-碳酸氢钠(DCB)作为土壤沉积物前处理的经典方法,对土壤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富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关于二者对黏土矿物的影响研究较少。运用X射线衍射作为检测技术,对比研究H2O2和DCB两种前处理方法对红土中黏土矿物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或DCB处理均可促进土壤矿物颗粒的充分分散,有效地将石英等杂质分离,进而提取到很纯的黏土矿物。同时发现,DCB处理由于其Na+与黏土矿物层间阳离子交换导致数据失真,而H2O2处理可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结果表明:采用H2O2进行前处理能获取较为准确的黏土矿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20.
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癌症村土壤主量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诸如环境污染等不利的方面,“癌症村”就是一个沉重的例子。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了一个较典型癌症村土壤中主量元素的含量。该村土壤中主量元素SiO2,TiO2,Al2O3,Fe2O3,MnO,MgO,CaO,Na2O,K2O和P2O5含量分别为66.05%,0.66%,11.37%,3.93%,0.075%,1.97%,5.47%,1.90%,2.11%和0.20%。各元素含量在测定范围之内,各种元素的分析精度较高,都在0.20%~0.005%之间,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一种测定污染土壤中主量元素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