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送带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与传送带有关的内容成为高考的热点,在各地高考中也出现很多.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问题的分析几乎涉及力学的全部知识,如匀变速运动、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以及功能关系等.本文就物体在传送  相似文献   

2.
2008年是重庆市高考理科综合测试自主命题的第三年了,普遍认为物理试题的编制已经趋向成熟,比较符合国家考试中心规定的"三个有利于"的命题原则;能紧扣对五种能力的全面考查,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思想;试题设计重视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STS)三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以2014年四川省高考物理第7题为例分类探讨了物体离开传送带对应的多种可能性,为分析传送带这一类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凡旺 《物理实验》2004,24(10):27-28
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有些问题出现在特定的章节里,同学们容易解决,但放在综合的问题中,却无从下手,这一方  相似文献   

5.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是四川省第一次自主命题,纵观“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物理试题,都是学科内的综合,充分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一份有利于中学推行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试题。  相似文献   

6.
曾晗 《物理通报》2016,35(11):45-46
“ 传送带模型”作为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 旨在考查学生在多过程问题中能量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的能力. 针对关于轻放于传送带上的物体速度和机械能变化的常规分析, 提出了更加准确全面的讨论结果  相似文献   

7.
从“理科综合”考试能力测试目标、考试内容及“理科综合”考试物理试题来看,物理高考命题新的指导思想是:在考查考生对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及运用的同时,加强对考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逐渐掌握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常见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即突出考查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8.
1总体印象2006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测试卷Ⅱ物理试题,在借鉴和继承了2005年高考命题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考虑到有利于各个省顺利进行高中课程改革,命题体现出“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平稳过渡、体现课改”的特点.试题坚持了“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命题原则,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试题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一份适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对今后高中物理教学有良好导向作用,有利于与新课程标准与实际教学有机衔接的试题.  相似文献   

9.
传送带类问题归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磊 《物理实验》2004,24(7):6-8
本文中的传送带类问题是指以皮带传送装置(传送带)为载体而构建的各类物理问题.传送带类问题丰富多彩,能够很好地再现物理知识和考查各种能力,因而值得我们分类探究.  相似文献   

10.
1 2006年高考物理大轴题(最后一题)命题特点分析 2006全国高考共命制了6套理科综合卷和3套单科物理卷,纵观这些试卷中的物理大轴题,均突出考查了学生对物理“综合”问题的分析能力,具体统计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1.
薛甫 《物理通报》2011,40(11):51-52,57
传送带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和高考考查的一种常见力学模型.此类问题一般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受力和运动分析,受力分析的关键是注意摩擦力突变(大小、方向)——发生在物体的速度和传送带速度相同的时刻;运动分析中的关键是相对运动的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试卷Ⅰ的物理试题符合考纲要求,符合考试要求的定位,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体现了“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有利于中学推行素质教育”的命题原则,理科综合命题原则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丁庆红  何龙  孟卫东 《物理通报》2013,(8):83-85,90
2013年高考是北京市实施新课程的第四届高考,北京市在连续自主命题的十几年中,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物理试题始终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和素质教育的方向.今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在命题思路、试题数量、试题结构、分值比例方面,继续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试卷由8道选择题和1道实验题及3道计算题组成,全面考查了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和  相似文献   

14.
【题目】(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卷Ⅰ第24题)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相似文献   

15.
张立新 《物理实验》2004,24(8):18-19
用传送带运送物体类问题是一种典型的动力学问题.由于此类题涉及多个物理过程,而且物体多与传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容易与相对运动问题相混淆.所以,同学们分析、解决此类问题感觉比较困难.现举几例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徐俊伟 《物理通报》2015,34(10):65-67
: 传送带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教学设计及实施中按“ 把握本质, 抓住关键”原则采取了一定的方法 策略, 包括让学生理解传送带上物体运动的物理情景, 掌握传送带上物体运动的内在规律, 让学生掌握物体在传送 带上运动的分析方法, 学会抓住相对运动速度相等、 摩擦力有无及方向变化的转折点等进行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卷,总体体现出稳定、优化和特色发展的课改理念.试题既保持了良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凸显出命题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是一份既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新生,又能正确引领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发展方向的试卷.  相似文献   

18.
 雨滴是如何形成的?在空气阻力作用下的雨滴以什么规律运动?落地速度有多大?2010年北京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24题的命题视角独到,立意新颖。对于雨滴的形成过程,问题情境虽然比较复杂,但经过巧妙地简化与抽象,既使物理模型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又便于学生运用高中物理相关的规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周耀虎 《物理通报》2023,(9):160-161
学生在处理传送带习题过程中遇到一个看似能量不守恒的问题,笔者通过计算检验、疑难解惑一步步把问题分析清楚,并总结指出这类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郭建 《物理实验》2004,24(9):10-11
以传送带为载体的物理问题,可以考查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功、能方面的知识,涵盖了高中力学的大部分知识点.因此,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模型;同时,这种模型如何应用也是同学们感觉较难把握的问题.希望通过以下几个例题的解析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