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紫玉盘(Uvaria microcarpa Champ. ex Benth)种子中首次分离得到一个新的邻双四氢呋喃环番荔枝内酯(Annonaceousacetogenin)化合物-紫玉盘素(Microcarpacin)。同时首次以纯化合物形式分离得到两个已知的番荔枝内酯Narumicins I和Narumicins II.  相似文献   

2.
从紫玉盘(Uvaria microcarpa Champ.ex Benth)种子中首次分离得到一个新的邻双四氢呋喃环番荔枝内酯(Annonaceous acetogenin)化合物—紫玉盘素(Microcarpacin).同时首次以纯化合物形式分离得到两个已知的番荔枝内酯NarumicinsⅠ和Narumicins Ⅱ.  相似文献   

3.
从紫玉盘(Uvaria microcarpa)种子中首次分离得到二个白色蜡状固体, 经光谱分析鉴定: 一个为新的番荔枝内酯-紫玉盘素B(Microcarpacin B), 一个为已知的番荔枝内酯-Rollinicin。  相似文献   

4.
阿蒂莫耶化学成分的研究及阿蒂莫耶素B的分离和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阿蒂莫耶(Annona atemoya Hort)种子中, 首次分离到四个白色蜡状固体,经光谱分析, 分别为新的番荔枝内酯(Annonaceous acetogenin)-阿蒂莫耶素B(Atemoyacin B)和三个已知的番荔枝内酯Bullatacin, Molvizarin和Rollinicin。  相似文献   

5.
牛心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牛心果(Annona glabra Linn)树皮中, 分离到三个白色蜡状固体, 经光谱分析, 它们分别为 强抗肿瘤活性番荔枝内酯(annonaceous acetogenin) 化合物-----annonacin,corossolone和solamin.  相似文献   

6.
阿蒂莫耶番荔枝内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从阿蒂莫耶番荔枝(Annona atemoya Hort)种子中分离到七个白色蜡状固体, 经光谱鉴定, 它们分别为已知的抗肿瘤活性番荔枝内酯(annonaceous acetogenin)-Asimicin, Motrilin, Isodesacetyluvaricin,Cherimolin-1, Almunequin, Squamocin-K和Neoannonin。  相似文献   

7.
番荔枝内酯————明日抗癌之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姚祝军  吴毓林 《有机化学》1995,15(2):120-132
本文介绍一类近年来被发现于番荔枝科(Annonaceae)植物中的强抗肿瘤活性化合物----番荔枝内酯(annonaceousacetogenin) , 从这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生理活性, 生源假说, 化学合成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在该领域的氧基状况 .  相似文献   

8.
吴萍  陈文森  俞千  吴毓林 《有机化学》1999,19(4):385-389
从阿蒂莫耶(Annonaatemoya(I)Hort)种子中分离到一个新的邻双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Annonaceousacetogenin)-阿蒂莫耶素D(AtemoyacinD),同时分离到四个已知番荔枝内酯neo-annoninB、neodesacetyluvaricin、parviflorin和annonacin。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从海南暗罗根中分离得到8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olyalimide A(1),kolavenic acid(2),2-oxo-kolavenic acid(3),2-oxo-14,15-bisnor-3,11E-kolavadien-13-one(4),3,4-dihydroxyclerodan-13E-en-15-oic acid(5),longimide B(6),16-oxocleroda-3,13E-dien-15-oic acid(7),solidagonal acidmethyl ester(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首次从番荔枝科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3对人肿瘤细胞SPCA-1,SGC-7901和K-562显示微弱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0.
阿蒂莫耶根番荔枝内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阿蒂莫耶(AnnonaatemoyaHort)根中分离到一个新的含有四个羟基的邻双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Annonaceousacetogenin)-阿蒂莫耶素C(AtemoyacinC),同时分离到五个已知番荔枝内酯isocherimolin-1、bullatacin、rollinicin、almunequin和atemoyacinB。  相似文献   

11.
从刺果番荔枝(Annonamuricata)的种子分离得到两个新成分,此两成分及其衍生化物经光谱分析,鉴定为两个新番荔枝肉酯,命名为MuricatinA和MuricatinB。它们属无THF环番荔枝内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番荔枝科植物抗癌有效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若芸  于德泉 《有机化学》2001,21(11):1046-1050
介绍了近年来我们实验室中国番荔枝科植物抗癌有效成分研究工作。从番荔枝科5种紫玉盘属植物,5种哥纳香属植物,1种番荔枝属植物,1种囊瓣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59种新的番荔枝内酯,32种新的多氧取代环己烯,12种新的苯乙烯吡喃酮和3种新的生物碱,并通过化学和光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大部分化合物显示了较强的抗癌活性。并对抗癌活性成分海南哥纳香醇甲进行了全合成。  相似文献   

13.
陈勇  李祥  陈建伟 《有机化学》2012,32(5):966-972
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及抗肿瘤作用机制独特.综述了这类天然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蛇床子香豆素的薄层分离-直接进样-质谱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丙酮提取,石油醚冷冻结晶,从蛇床子中得到混合香豆素。经薄层分离 ,直接进样和质谱分析 ,鉴定出8种香豆素化合物:Ⅰ.蛇床子素(osthol) ,Ⅱ.佛手内酯(bergapten) ,Ⅲ.欧芹属素乙(imperatorin) ,Ⅳ.花椒毒素(xanthotoxin) ,Ⅴ.异回芹内酯(isopimpinellin) ,Ⅵ.别异英波托林(alloisoimperatorin) ,Ⅶ.6 -甲氧基 -8 -甲基香豆精(6_methoxy_8_methylcoumarin) ,Ⅷ.花椒毒酚(xanthotoxol)。其中Ⅵ、Ⅶ首次于蛇床子中发现。  相似文献   

15.
小花金挖耳地上部分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报道对小花金挖耳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和薄层制备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1R,2S,4S,5R)-2,5-二羟基-p-薄荷烷(1),(1S,2S,4R,5S)-2,5-二羟基-p-薄荷烷(2),(3R,4R,6S)-3,6-二羟基-p-1-薄荷烯(3),5αH-桉烷-4(15),11(13)-二烯-12,8β-内酯(4),5α-羟基-桉烷-4(15),11(13)-二烯-12,8β-内酯(5),2α-羟基-5αH-桉烷-4(15),11(13)-二烯-12,8β-内酯(6),4β-羟基-1α,10βH-伪愈创木烷-11(13)-烯-12,8α-内酯(7),4-羰基-1α,10βH-伪愈创木烷-11(13)-烯-12,8α-内酯(8),利用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化合物1-3首次从天名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对石竹科蚤缀属植物团状雪灵芝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出5个化合物,运用波谱方法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二十八烷醇(1)、羊齿烯醇(2)、羊齿烯酮(3)、麦角甾醇-5,8-过氧化物(4)和小麦黄素(5)。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石竹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Lasiodiplodins系列化合物的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南海马尾藻(Sargassum sp.)内生真菌No.ZZF36中分离得到3个十二元环内酯化合物-lasiodiplodin (1),de-O-methyllasiodiplodin (2)和5-hydroxy-de-O-methyllasiodiplodin (3)。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并对lasiodiplodins系列化合物的波谱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首次从白蕙软珊瑚Nephthea sp.中分离得到含硒元素的已知化合物二苯基硒醚(1),同时分离得到已知化合物生物碱(2-7)通过对其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谱结构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9.
祁州漏芦中蜕皮甾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祁州漏芦的根中分离得到7个蜕皮甾酮化合物,采用近代光谱方法鉴定其为ajugasteroneC-2,3;20,22-diacetonide(1);25-deoxy-9(11)-dehydro-20-hydroxyecdysone-20,22-monoacetonide(2);ajugasteroneC-20,22-monoacetonide(3);ajugasteroneC(4);rhapontisteroneC(5);ecdysterone(6);11α-hydrox-yecdysteroneecdysterone(7).其中化合物1和2是在自然界中首次分离到的新化合物,化合物3是首次在祁州漏芦中分离得到的.  相似文献   

20.
环已胺与差向异构体5-[(1R,2S,5R)-5-甲基-2-异丙基环己氧基]-3-溴-2(5H)-呋喃酮发生不对称Mi-chael加成-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并经柱层析分离,得到一对手性氮杂环丙烷-丁内酯衍生物,其中的标题化合物为首次得到的新手性化合物,产率17%,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