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透镜成像原理,利用CCD和单片微型计算机测量象的大小,再由单片微机计算待测透镜的焦距。由于该方法采用光电技术,测量透镜焦距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用线阵CCD测量透镜焦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曹国荣 《物理实验》2000,20(1):13-15
根据透镜成像原理,利用CCD和单片微型计算机测量像的大小,再由单片微机计算待测透镜的焦距,由于该方法采用光电技术,测量透镜焦距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张晓荣  尚鹏 《光学技术》2023,(2):197-204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柱面聚焦透镜的热透镜技术差分测量构型,并采用相移理论和高斯光束ABCD传输定律建立了热透镜信号理论模型,导出了最优构型条件及测量灵敏度理论极限,结果表明该测量构型能够获得与双柱面聚焦透镜测量构型相同的测量灵敏度。采用理论计算及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构型参数对探测平面光强分布及热透镜信号幅值的影响,理论结果和有限元结果的一致性证明了单柱面聚焦透镜差分测量构型的可行性及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王彦  王克逸  赵帅  沈远  蔡柏林  张磊 《应用光学》2020,41(6):1181-1189
为测量光线入射角度,设计了一种基于锥形透镜的新型光线入射角度测量系统。利用光阑、锥形透镜和图像接收装置,获取待测光线通过光阑射入锥形透镜后经过多次的折射和反射,在图像接收装置上得到的复杂光斑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得到光斑图像特征信息,进而求解光线入射角度。采用锥形透镜的测量方案,角度测量范围可达80°,精度最高可达 (1×10?4)″。该方案结构简单、体积小且不需要进行繁琐的安装调试。与现有的单光点测量等方法相比,该方案中锥形透镜具有角度放大作用,可大幅度提高测量精度且具有大视场;图像传感器像素分辨率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小,系统光通量大,容易获得较高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全息光栅在各种光学系统焦距、截距、像散、单透镜折射率,以及会聚光束曲率半径和位移测量中的应用,并给出了部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对透镜-照相机系统和透镜本身在24×36mm幅面上的杂光分布进行快速自动测量和数字显示的装置。被测照相机和透镜是35mm单透镜反射式照相机及其焦距从20mm到200mm,光圈数从f/1.0到f/16的可换透镜。测量位置是把24×36mm的幅面划分为6和9等分而得到的每个4mm~2正方形面积的中心。全部54点的测量大约在3分钟内完成,绝对精度为0.2%。  相似文献   

7.
基底对光学薄膜弱吸收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表面热透镜技术测量光学薄膜弱吸收低频调制时不同基底对测量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用Lambda—900分光光度计测量了K9和石英基底的Ti3O5单层膜的吸收值,将该组样品作为定标片;用表面热透镜装置分别测量了BK7和石英空白基底及HfO2,ZnO两组不同基底不同厚度单层膜样品的吸收。通过分析比较同一工艺条件下镀制的不同基底薄膜样品用与其同种和不同种基底定标片定标测量的结果,表明在低频测量时需要用与测量样品同种基底的定标片定标;不同厚度样品的测量结果表明,在不能严格满足热薄条件时,测量结果需引入修正值。  相似文献   

8.
设计加工了一个由484块单透镜组成的大口径阵列透镜,并设计了一套光束波前采样及测量实验系统.在实验过程中,合理匹配了阵列透镜波前采样器、CCD、成像屏和图像采集处理各系统参数,并讨论了该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采样精度.利用平行光标定了该系统,且测量了大口径波前的像差,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吻合.实验证明了阵列透镜波前采样器用于波前采样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设计加工了一个由484块单透镜组成的大口径阵列透镜,并设计了一套光束波前采样及测量实验系统。在实验过程中,合理匹配了阵列透镜波前采样器、CCD、成像屏和图像采集处理各系统参数,并讨论了该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采样精度。利用平行光标定了该系统,且测量了大口径波前的像差,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吻合。实验证明了阵列透镜波前采样器用于波前采样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500 mm阵列透镜波前采样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加工了一个由484块单透镜组成的大口径阵列透镜,并设计了一套光束波前采样及测量实验系统。在实验过程中,合理匹配了阵列透镜波前采样器、CCD、成像屏和图像采集处理各系统参数,并讨论了该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采样精度。利用平行光标定了该系统,且测量了大口径波前的像差,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吻合。实验证明了阵列透镜波前采样器用于波前采样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陈直  许良  陈荣昌  杜国浩  邓彪  谢红兰  肖体乔 《物理学报》2015,64(16):164104-164104
Kinoform单透镜可以高效聚焦硬X射线至纳米量级, 在X射线纳米显微学和纳米光谱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基于衍射光学和傅里叶光学理论, 给出了X射线经由Kinoform单透镜聚焦的物理模型, 基于数值模拟, 研究了不同材料、光子能量、台阶数量和顶点曲率半径对Kinoform单透镜聚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孔径为1 mm的Kinoform单透镜对30 keV的X射线聚焦, 可以得到14 nm焦斑、62 μm焦深, 且可实现4个量级的光强增益和大于30%的光强透过率.  相似文献   

12.
张耀举  潘照平 《光学技术》2004,30(2):161-163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菲涅尔波带片 球面透镜。应用衍射光学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了这种透镜的变焦功能和分辨特性。数值结果表明,在衍射空间有两个焦点,改变波带数可以使两个焦点分开任意距离。当波带数足够大时,可以使透射空间只有一个向透镜方向迁移的焦点。与单一的透镜和单一的波带片相比,这种菲涅尔波带片 球面透镜的横向和纵向分辨率同时得到了提高。因此,这种新型的结构透镜可应用于三维成像。  相似文献   

13.
Hua Qin 《Optics Communications》2012,285(13-14):2996-3000
In order to design a single aspheric len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pherical aberration, the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the aberration correction for a single aspheric lens.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constructed, and a program code is developed. Merit functions in an optical system are employed as fitness functions, which combined coefficients of a higher order polynomial equation, a reciprocal of radius of curvature, the conic constant, thicknesses among lens surfaces and refractive indices regarding an optical system. By using this function, the automatic correction of spherical aberration is carried out. The example for a single aspheric lens design using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shows that PSO as a tool of the spherical aberration correction for a single aspheric lens is simple and effective, and easy to find a series of good design results. The asphere's more complex surface profile can reduce or eliminate easily spherical aberration at different incidence heights at one time. The automatic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single aspheric lens using this method from the view of a particular optical design problem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
When an autostereoscopic three dimensional (3D) display based on a single lenticular lens keeps working for a long period, the thermal expansion of lenticular lens results in serious crosstalk and 3D image deterioration.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a combined lenticular lens is proposed. The combined lenticular lens is composed of a single lenticular lens used in the traditional autostereoscopic 3D display, a transparent glue layer and a glass substrate.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combined lenticular lens and analysis of thermal expansion effect is given. A 42-inch autostereoscopic 3D display based on the combined lenticular lens is develope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verify that the proposed combined lenticular lens effectively avoids the crosstalk and 3D image deterioration happened in the traditional autostereoscopic 3D display.  相似文献   

15.
自聚焦透镜列阵的设计原理与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同  杨瀛海 《光学学报》1993,13(4):66-370
讨论了自聚焦透镜及其列阵成像的规律.根据所需列阵的共轭距离,分辨率等确定单根自聚焦透镜的几何尺寸和光学参数,设计出复印机用的自聚焦透镜列阵.最后,对列阵的制造作了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6.
对光声成像系统中声透镜的二元声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二元声学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折射/衍射混合声透镜设计方案,该声透镜在对光声信号进行二维成像时体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与单声透镜相比,除了有实时成像、成像焦深较大且可以利用时间分辨技术实现层析成像的优点外,还可以利用二元声学透镜独特的色散特性校正单声透镜的轴向色差,可以极大提高成像的分辨力。通过计算机模拟了有一定带宽的点声源通过该声透镜像面上的点扩展函数,与经单声透镜的结果比较,可以看出点扩展函数弥散斑得到明显改善,极大地消除色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紧凑针孔中性粒子分析器(CP-NPA)标定系统,包括一套高能量、小流强的中性粒子束线源和一 个配套旋转平台。束线源由高频离子源、电单透镜、速度选择器、加速管、电四极透镜和中性化室组成。高频离 子源已经完成研制,并顺利建立起等离子体。单透镜已经完成仿真、制造和测试。实验中引出电压为 1.0kV 时, 调整单透镜聚焦电压最高可以引出 36.4μA 束流。速度选择器、加速管、聚焦电四极透镜和中性化室也已完成概念 /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8.
黄伟同  杨瀛海 《光学学报》1993,13(8):59-762
本文讨论了自聚焦透镜列阵重叠度,分析了重叠度对分辨率及照度分布的影响,并对一系列单根自聚焦透镜和两列自聚焦透镜列阵作了测量,得到了制造自聚焦透镜列阵的一个重要依据.实验中总结出照度分布不均匀规律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单个全息透镜实现光学变换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国桢 《物理学报》1981,30(10):1340-1350
在离散取样情形下,证明了利用单个全息透镜所组成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任意给定的线性变换;给出了为实现给定变换而设计全息透镜振幅和相位分布的方法;并以三种不同序的八维Walsh变换为例,得到了实现这些变换的全息透镜的振幅和相位分布。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为设计出符合球差要求的单个非球面透镜,把粒子群算法应用到单个非球面透镜的球差校正中,构造相应的数学模型,并编程实现算法.设计关于非球面高次多项式的顶点曲率半径,高次多项式各项系数,透镜面之间的距离和玻璃折射率等光学系统结构参数的适应度函数,用这个函数作为评价函数,实现对球差的自动校正.给出用粒子群算法进行单个非球面透镜设计的实例,结果证明:粒子群算法用于非球面透镜的球差校正简单有效,能同时校正不同入射高处的球差,且容易发现一系列好的设计结果.从实际光学设计角度呈现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单个非球面透镜的自动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