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程x_0x=p(y+y_0)的几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方程x_0x=P(y+y_0)是抛物线x~2=2py(p>0)在点P(x_0,y_0)处的切线方程在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利用导数的意义,证明了如下性质:性质1 P(x_0,y_0)是抛物线x~2=2py(p>0)上一点,则抛物线过点P的切线方程为x_0x= p(y_0+y).  相似文献   

2.
同济大学编《高等数学》(第四版 )上册第 1 0 3— 1 0 4页有一道例 8“求曲线 y=x32 的通过点 (5,1 1 )的切线方程。”书中的解过程为 :“解 :设节点为 (x0 ,y0 ) ,则切线的斜率为y′| x=x0 =32 x | x=x0 =32 x0于是所求切线方程可设为y -y0 =32 x0 (x -x0 ) (1 )切点 (x0 ,y0 )在曲线 y=x32 上 ,故有y0 =x032 (2 )切线 (1 )通过点 (5,1 1 ) ,故有1 1 -y0 =32 x0 (5-x0 ) (3)  求解方程 (2 )及 (3)组成的方程组的解为 x0 =4,y0 =8,代入 (1 )式并化简 ,即得所求切线方程为3x -y -4 =0 .”  该题是过曲线外一点求切线问题。显然 ,过曲线 y…  相似文献   

3.
[文1]问题:若k<0,则方程x~2+(2k+1)x+ k=0必有两相异根,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文中运用假言命题来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得到正确的结论,但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并不知道什么是假言命题,因此这种方法并不适合教给学生.下面引入集合的思想进行分析,先来看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4.
综合题新编     
余继光 《数学通讯》2001,(23):27-28
题 2 4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A (-2 ,0 ) ,B(2 ,0 ) .且 |AD| =2 .1)求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交点E的轨迹方程 .2 )过A作直线交以A ,B为焦点的椭圆于M ,N两点 .且 |MN| =832 ,MN的中点到y轴的距离为 43,求椭圆的方程 .3)与E点轨迹相切的直线l交椭圆于P ,Q两点 .求 |PQ|的最大值及此时l的方程 .解  1)设E(x ,y) ,连OE ,则OE  ∥=12 ·AD .∴ |OE| =1.∴x2 y2 =1(y≠ 0 ) .2 )由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可知 :|MA|=a ex1,|NA| =a ex2 .∴ |MN| =2a e(x1 x2 ) =832 .∵c=2 ,∴…  相似文献   

5.
一般地,扩散方程的系数q(x)与p(x)是由两组谱或者一组谱及其标准常数唯一确定的.运用Hochstadt与Lieberman的方法证明了:(a)如果给定区间[π/2,π]上的p(x)及区间[0,π]上的q(x),则扩散方程的一组谱可唯一确定另一半区间[0,π/2]上系数p(x);(b)如果给定区间[π/2,π]上的q(x)及区间[0,π]上的p(x),则扩散方程的一组谱可唯一确定另一半区间[0,π/2]上系数q(x).  相似文献   

6.
一般地,扩散方程的系数q(x)与p(x)是由两组谱或者一组谱及其标准常数唯一确定的.运用Hochstadt与Lieberman的方法证明了:(a)如果给定区间[π/2,π]上的p(x)及区阿[0,π]上的q(x),则扩散方程的一组谱可唯一确定另一半区间[0,π/2]上系数p(x);(b)如果给定区间[π/2,π]上的g(x)及区间[0,π]上的p(x),则扩散方程的一组谱可唯一确定另一半区间[0,π/2]上系数q(x).  相似文献   

7.
马志良(1947—),男,浙江普陀人,浙江普陀高级教师圆锥曲线c:f(x,y)=0(1)关于点P(x0,y0)对称的曲线c′的方程为:f(2x0-x,2y0-y)=0(2)利用方程(2)可求曲线c在点P(x0,y0)处的切线方程和圆锥曲线c以P(x0,y0)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1)-(2),得f(x,y...  相似文献   

8.
陈卫卫 《数学之友》2022,(22):69-71
导数是反映函数局部性质的工具,在高中数学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对解不等式、函数以及恒成立问题等均有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工具.导数的应用广泛,主要运用其几何意义表示斜率,以及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等问题.不仅如此,导数常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进行考查,是得高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本文将详谈导数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以期帮助学生整理规律,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9.
所谓圆锥曲线的极点极线就是:已知圆锥曲线Γ:Ax2+Cy2+2Dx+2Ey+F=0,则称点P(x0,y0)和直线l:Ax0x+Cy0y+D(x+x0)+E(y+y0)+F=0是该圆锥曲线的一对极点和极线.这一概念性质深深地隐含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并多次在高考试题中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来.1极点、极线和该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极点、极线和该圆锥曲线反映的是平面上的点、  相似文献   

10.
王学忠 《数学通讯》2009,(9):23-25,27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增加了导数的内容,为高中数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极(最)值、求曲线的切线方程等问题中,突显卓越的解题功效.因其强大的工具性和交汇性,备受广大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不少学生在学习、应用导数时,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本文将对有关的易错点加以归纳剖析,以期达到正本清源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谈恒成立问题的求解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恒成立问题是指题设中含有恒成立条件 (如不等式、等式 )的问题 .由于此类问题具有“变”中有“不变”的特点 ,其题型涉及到高中数学中的多个分支 ,且容易与相关问题混淆而产生错误 ,因而成为近年来命题测试中的常见题型 .为了对恒成立问题的解题方法有全面认识 ,本文试对此类问题的求解策略作一提炼总结 .1 构建函数构建适当的函数 ,将恒成立问题转化为能利用函数的性质来解决的问题 .1 1 构建一次函数众所周知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要使一次函数在某一区间内恒大于 (或小于 )零 ,只需一次函数在其区间的两个端点处恒大于 (或小…  相似文献   

12.
张必平 《数学通报》2007,46(9):23-25
人教社高中数学第三册(选修Ⅱ)第112页例3是:例如图1,已知曲线y=1/3x3上一点P[2,8/3],求(1)点P处的切线的斜率;(2)点P处的切线的方程.问题展示后,学生大多能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并得到正确结果:(1)4;(2)12x-3y-16=0.接着笔者给出了如下变式,请同学们继续思考.变式已知曲线y=13x3上一点P(2,38),求过点P的切线的方程.经过讨论,我们对“曲线过点P的切线”和“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进行了区别,并求得变式题的切线有两条(如图2),方程分别为12x-3y-16=0与3x-3y 2=0.图2中,切线3x-3y 2=0与曲线有两个交点,过曲线上一点P可以作两条直线与曲线相切,…  相似文献   

13.
本文谈谈利用函数单调性解竞赛题 .一、直接利用单调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定理解题纵观近年的各种高中数学竞赛题 ,发现许多问题可由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和有关单调性的一些常见的定理直接解 .如函数单调性的一个性质 :函数 f(x) =x + mx(m >0 )在区间( 0 ,m ]内单调递减 ;在区间 [m ,+∞ )上单调递增 (考虑到该函数是奇函数 ,可得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 )就是很有用的结论 .例 1 已知 0 <a <1 ,函数f (x) =-x + 1x + 1 ( 0 <x≤a)的最大值是.( 2 0 0 2年《通讯杯》高中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竞赛题第 7题 )解 由于函数x + 1x在区间…  相似文献   

14.
高中数学第一册(下)(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P4中称,"锐角"即(0°,90°).可能是笔者过于挑剔,总觉得区间(0°,90°)表示欠妥,迷惘中想到求教同行.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选修1-1与2-1<常用逻辑用语>一章中,除了以往的"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之外,还增加了"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相似文献   

16.
张荣堂 《数学通报》2002,(11):25-26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函数问题的多变体现了函数的特点 .研究函数图象的对称特点 ,对更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1 图象关于点对称问题的相关命题定理 奇函数y=f(x) ,x∈R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证明见教材 ,略 .)奇函数满足f(-x)= -f(x)可写为f(0 +x) +f(0 -x) =0 ,x∈R .由以上关系式拓展得如下命题 .命题 1 若一个函数y =f(x)对任意x∈R满足f(a -x) +f(a+x) =2b,当且仅当它的图象关于点 (a,b)成对称图形 .证明 设点M(m ,n)为函数f(x)图象上任意一点 ,它关于点 (a ,b)的对称…  相似文献   

17.
<正>题目(2015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四川预赛15题)过双曲线x2-y2-y2/4=1的右支上任意一点P(x_0,y_0)作一直线l与两条渐近线交于A、B,若P是AB的中点.(1)求证:直线l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2)求证:△OAB的面积为定值.解答证明:(1)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y=±2x.当y_0=0时,易得直线l的方程为x=x_0,此时直线l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随着导数的引入,切线在函数与圆锥曲线的题型中频繁出现,但由于受初中直线与圆相切时形的直观先入影响,和高中教材对切线概念及应用介绍的不到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中课本《平面解析几何》P110复习参考题(以下简称参考题)二第7题:如果两条曲线的方程是f1(x,y)=0和f2(x,y)=0,它们的交点是P(x0,y0).证明:方程的曲线也经过点P(λ是任意实数)本文通过对"参考题"的改进,介绍求过二次曲线上一点的切线方程的一种新方法--曲线系法.1"参考题"的改进定理如果两条曲线C0:f(x,y)=0和C∞:g(x,y)=0有且只有n(nεN)个公共点,那么对于任意λR,曲线系C:f(x,y)+M(X,y)一O中的任何两条曲线十、勺(人大人)也有且只有这几个公共点,并且曲线Cλ不同于C∞.事实上,利用…  相似文献   

20.
马林 《数学通讯》2001,(17):31-32
命题 若 f(x) =Asinx Bcosx满足f(x1) =f(x2 ) =0 ,且x1-x2 ≠kπ (k∈Z) ,则f(x) ≡ 0 .证 ∵ Asinx1 Bcosx1=0Asinx2 Bcosx2 =0 (1 )而D =sinx1 cosx1sinx2  cosx2=sinx1cosx2 -cosx1sinx2 =sin(x1-x2 )≠ 0 (∵x1-x2 ≠kπ ,k∈Z) ,故关于A ,B的齐次线性方程组 (1 )只有零解A =B =0 ,则f(x) ≡ 0 .据此命题可知 :对于某些三角恒等式证明题 ,若能转化为sinx ,cosx的一次齐次式f(x) =Asinx Bcosx ,只需取特殊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