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宗俊 《化学教育》1992,13(3):52-53
对于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现行高中教材均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CH3CH0+2[Ag(NH3)2]++20H-=> CH3C00-+NH4++2Ag↓+3NH3H2O,无可非议。  相似文献   

2.
参考答案     
《化学教育》1997,18(Z1):85-98
单元练习一参考答案及提示一、二、三选择题四、27.(1)变为紫红色;(2)5PbO2+2MnSO4+2H2SO4=4PbSO↓+Pb(MnO4)2+2HO,酸性;(3)不能,PbO2+4HCl=Pbcl2+Cl↑+2H2O28.(1)H3PO4;(2)Ba2-;(3)H2PO;(4)产生白色沉淀;(5)生成难清的Ba3(PO4)2和难电离的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五、29.(1)(2)Li3N+3H2O=3LiOH+NH3↑(3)小于30.H7IO731.Cu2(OH)2CO3+4CH3COOH=2(CH3COO)2Cu+CO2↑+3H2O,Fe+(CH3COO)2Cu=(CH3COO)2Fe+Cu,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32.(1)2、5-n、2…  相似文献   

3.
吴强  余运波  贺泓 《催化学报》2006,27(11):993-998
 尽管C2H5OH和CH3OCH3是同分异构体,但在以Ag/Al2O3为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NOx时,还原剂C2H5OH比CH3OCH3具有更高的活性.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表明, C2H5OH和CH3OCH3在还原NOx反应过程中分别遵循不同的反应机理: 在Ag/Al2O3催化C2H5OH还原剂选择性还原NOx的反应过程中,烯醇式物种(RCH=CH-O-)和NO-3物种是主要的反应中间体,二者相互反应性能很强,可以生成反应关键中间体异氰酸酯(-NCO)表面吸附物种,因此NOx的去除率很高; 而在Ag/Al2O3催化CH3OCH3还原剂选择性还原NOx的反应过程中,甲酸盐(HCOO-)物种和NO-3物种是主要的反应中间体,二者之间反应生成-NCO 的活性较弱,因而NOx的去除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9.84 – 11.80 eV光子能量范围内1-丙醇和2-丙醇的光电离和离解光电离,测量了1-丙醇离解电离产生的碎片离子CH3CH2CH2OH+, CH3CH2CHOH+, CH2CH2OH+, CH3CH2CH2+, CH3CH=CH2+和CH2OH+及2-丙醇离解电离产生的碎片离子CH3CH(OH)CH3+, CH3C(OH)CH3+, CH3CHOH+, CH2=CHOH+, CH3CHCH3+和CH3CH=CH2+的光电离效率谱,得到了这些离子的出现势。结合从头算理论计算,给出了1-丙醇的碎片离子CH3CH2CHOH+, CH2CH2OH+, CH3CH2CH2+, CH3CH=CH2+, CH2OH+和2-丙醇的碎片离子CH3C(OH)CH3+, CH3CHOH+, CH2=CHOH+, CH3CHCH3+, CH3CH=CH2+等的解离通道和解离能。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热合成得到一个新的有机二膦酸亚铁化合物[NH3(CH2)5NH3][Fe2Ⅱ(O3PC(CH3)(OH)(PO3H)}2]·2H2O,该化合物包含阴离子型共价双链[Fe2Ⅱ{O3PC(CH3)(OH)PO3H}2]n2n-,质子化的戊二胺和结晶水,双链之间通过强氢键构成一个开放型的骨架结构.另外,观察到亚铁离子之间存在弱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乙醇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纳米TiO2 为催化剂 ,主波长为 36 4nm的汞灯为光源 ,通过气相色谱测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 ,分别研究了体积量浓度为 0 1mol·L- 1 的CH3CH2 OH、CH3CHO和CH3COOH水溶液进行光催化氧化反应的速率。经Langmuir Hinshelwood方程进行核算 ,证明该组反应均为零级反应。TEM、XRD、SSA和FT IR PA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根据FT IR PAS的检测结果提出了CH3CH2 OH光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 :CH3CH2 OH [O] CH3CHO[O] CH3COOH [O] 碳 碳键断开[O] … [O] CO2 +H2 O  相似文献   

7.
尽管笔者于1992年曾在本刊第2期上以“究竟应生成什么?”的题目对在葡萄糖与银氨溶液的反应中,将葡萄酸与乙酸的酸性强弱从电子效应、电离常数、同浓度的2种酸中H^ 的浓度的定量计算中都得出:葡萄糖酸的酸性较乙酸强,从而将1993年以前的各种高中教材中的这个反应的生成物由  相似文献   

8.
在CCSD(T)//MP2/aug-cc-pVTZ-pp理论水平上,研究了HRnCCH与大气中H2O及NH3分子反应的机理,反应主要包括HRnCCH与HRnOH及HRnNH2之间的转化、H2O和NH3在HRnCCH中的碳碳三键上的加成反应以及HRnCCH与双分子水反应等.结果表明,HRnCCH与H2O反应生成HCCH和HRnOH及HRnCCH与NH3反应生成HCCH和HRnNH2的能垒分别为54.1和75.2 kJ/mol,而生成HRnCHC(OH)H,HRnC(OH)CH2,HRnCHC(NH2)H和HRnC(NH2)CH2的活化能分别为219.6,220.5,174.4和182.4kJ/mol,此结果表明HRnCCH反应性较弱且是稳态存在的.此外,在HRnCCH与H2O反应中加入单个水分子,仍然生成HRnCHC(OH)H,但反应活化能却降低了96.4 kJ/mol,说明水分子对该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属磷酸盐材料在吸附、离子交换、离子传导和催化剂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1~5]. 近年来,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些A-V-P-O化合物. 在这些化合物中, A一般为碱金属或有机阳离子, 如层状结构的[H2N(C4H8)2NH2][(VO)4(OH)4(PO4)2][6] 和[H2N(C2H4)3NH2][(VO)8(HPO4)3(PO4)4*(OH)2]*2H2O[6], 一维链状结构的 [H2NCH2CH2NH3(VO)(PO4)][7], 手性双螺旋结构的 [(CH3)2NH2]K4[(VO)10(H2O)2(OH)4(PO4)7]*H2O[8]以及具有三维骨架结构的化合物 [H3N(CH2)3NH3K(VO)3(PO4)3][9], [H3N(CH2)3NH3]2[V(H2O)2(VO)6(OH)2(HPO4)3(PO4)5]*3H2O[10]和[H3N(CH2)2NH3][(VO)3(H2O)2(PO4)2(HPO4)4][11].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三(苯并咪唑-2-甲基)胺和间苯二胺四乙酸为配体与硝酸铜在CH3COCH3/CH3OH/H2O混合溶液中反应得到配合物[Cu(ntb)(H2mpda)].0.5CH3COCH3.2H2O(1),在DMF/CH3OH/H2O混合溶液中反应得到配合物[Cu(ntb)(H2mpda)].DMF.CH3OH.2H2O(2)(ntb=三(苯并咪唑-2-甲基)胺,H4mpda=间苯二胺四乙酸)。2个配合物的中心的铜离子分别与1个ntb配体的4个氮原子和1个H2mpda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三角双锥的配位构型。受溶剂的影响,配合物中配体的相对位置和构象有较大的区别,配合物2的配位构型更加扭曲。两个配合物均通过氢键连接形成不同的复杂三维网络。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Ag/La0 6 Sr0 4 MnO3和Ag/La0 6 Sr0 4 MnO3/γ -Al2 O3两系列催化剂 ;发现钙钛矿型La0 6 Sr0 4 MnO3对低浓度CH3OH或CO的完全氧化显示出相当高的催化活性 ,适量Ag对钙钛矿型La0 6 Sr0 4 MnO3基质的修饰使其对CH3OH或CO完全氧化催化活性获明显提高 ;在 6%Ag/2 0 %La0 6 Sr0 4 MnO3/γ -Al2 O3催化剂上 ,CH3OH完全氧化的T95温度可低至 4 1 3K ,反应尾气中CH3OH氧化中间产物HCHO和CO的含量在检测极限以下 ;而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在 1 %Pd/γ -Al2 O3和 1 %Pt/γ -Al2 O3催化剂上 ,CH3OH完全氧化的T95温度分别为 5 1 2和 4 68K ,相应反应尾气中HCHO含量分别为 2 0 0× 1 0 -6 和 63 0× 1 0 -6 ;对比考察了这些催化剂的耐热性能和操作稳定性 ,并结合XRD、XPS和H2 -TPR的表征结果 ,讨论了Ag的促进使用本质  相似文献   

12.
姜琦斐  杨文斌  吴小圆  卢灿忠 《结构化学》2014,33(11):1703-1712
Hydrothermal reactions of Na2 Mo O2·2H2O and NH4VO3(or V2O5) with appropriate reducing agents such as organic amines, NH2OH·HCl and Mo(CO)6 gave rise to the formation of a series of capped Keggin derivatives, [N(CH3)4]2Na3(NH4)2[(VVO4)MoVI8VIV4O36(VIVO)2]·-13H2O(1), [NH4]7[(VVO4)MoVI8VIV4O36(VIVO)2]·7H2O(2), [HN(CH2CH2)3NH][(PO4)MoV3MoVI9O36(VIVO)2]·-3[N(CH2CH2)3N]·(en)·4.5H2O(3) and [HNH2OH][NH4]2[(VVO4)MoVI8VIV4O36(VIVO)4]·24H2O(4).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anions in 1~3 are two-capped Keggin derivatives with characteristic trans vanadium-oxygen caps, whereas the heteropoly anion in 4 is a tetra-capped α-Keggin derivative with characteristic vanadium-oxygen caps on the equatorial plane.  相似文献   

13.
NH3在选择性催化还原NO过程中的吸附与活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大量文献并结合自己的工作,以NH3在催化剂表面的阶段氧化脱氢为主线,分析归纳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机理和该体系中可能发生的NH3氧化副反应机理的联系和共性. 对于V2O5/TiO2催化剂,大部分学者认为SCR反应与Brnsted酸性位上的NH+4有关,中间体为NH+3(ads); 而少数学者认为SCR反应与Lewis酸性位上的NH3有关,中间体为NH2(ads). 对于其它SCR催化剂,普遍认可L酸性位上NH3活化脱氢形成的NH2(ads)既是SCR反应中间体,也是NH3氧化生成N2的中间体; NH3氧化生成N2O和NO的反应源于NH2(ads)的进一步脱氢. 尽管有关SCR反应中NH3的吸附位存在分歧,但从NH3吸附后活化的角度看, NH3无论吸附在L酸性位还是B酸性位,都先经过阶段氧化脱氢,然后再参与SCR反应. 由于反应中生成的H2O可能导致L酸向B酸转化,且该转化受反应温度影响,因此不同酸性位机理可能没有本质区别, SCR反应关键是NH3吸附位的氧化性. SCR活性取决于NH3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和阶段氧化程度. 催化剂应能吸附足够的NH3, 这与其表面酸碱性有关; 吸附的NH3要能被活化脱氢且程度不宜太高,这与表面氧化还原性有关. 反应温度也会影响NH3的吸附量和活化程度,因此开发高效SCR脱硝催化剂的关键是根据反应温度调控其表面酸性和吸附位的氧化性.  相似文献   

14.
刘振贵 《化学教育》1993,14(2):10-16
选择题: 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各组微粒:①H3O+、NH4+、Na+,② OH-、NH2-、F-,③O2-、Na+、Mg2+,④CH4、NH3、H2O。  相似文献   

15.
钨磷酸;二甲胺;Dawson结构多金属氧酸电荷转移化合物[CH3NH2CH3]2[CH3NHCH3]4H4[P2W18O62]·H2O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Cr2O72-/Cr3+作为间接氧化剂电氧化环己醇制备己二酸.应用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得出在原料比n(环己醇)∶n(Cr2O72-)=0.4∶1,t=35℃和CH2SO4=5mol.L-1条件下己二酸的收率可达70.29%.同时研究了Ag2SO4、(NH4)2SO4、H2SO4浓度、电流密度对Cr3+电氧化为Cr2O72-的影响,Cr3+的转化率可达82.52%.  相似文献   

17.
茆建军 《化学教育》2006,27(6):55-55,64
Cu(OH)2和NH3·H2O反应生成[Cu(NH3)4]2 是大家所熟知的反应。有人断言:这个反应很容易进行。事实究竟如何?笔者在高二年级学完第四章“几种重要的金属”之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了该探究活动。[实验1]取2支试管分别放入2mL饱和CuSO4溶液,然后分别滴加NaOH和NH3·H2O,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18.
周晓宏  张冬临  刘晓渝 《化学教育》2007,28(8):55-55,62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NH4+是一种可提供质子的酸。铵盐溶液在与Mg反应中,根据具体的实验事实可以证明氧化剂不是H2O,而应是NH4+氧化了Mg,NH4+自身被还原为H2和NH3。  相似文献   

19.
严宣申 《化学教育》1988,9(5):55-56
高中和大学的化学教材上都断言:Cu(OH)2易溶于 NH3·H2O。但实际上这个反应不那么容易进行。有关实验如下:1.混合 CuSO4溶液和 NaOH 溶液得Cu(OH)2沉淀(实际上是碱式硫酸铜)。往含Cu(OH)2的溶液中加过量 NH3·H2O(2mol/dm3)也不易得到如书上所说的澄清的深蓝色溶液。若改用6mol/dm3的 NH3·H2O,仍不易得到澄清的深蓝色溶液。表明加大反应物浓度对这个反应的影响不明显。既然加大反应物浓度无济于事,是否反应物有错?  相似文献   

20.
一定温度下,平衡常数K值表示反应按书写方向进行的程度.K>>1,如H2+Cl2=2HCl ,K≈1033(298 K)表明生成HCl的反应非常完全;K<<1,如AgI+2NH3·H2O=Ag(NH3)+2+I-+2H2O, K≈10-9(298K)表明AgI不可能显著溶于氨水;K≈1,如高温下CO+H2O=CO2+H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