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合成、表征了一类具有salen型配体骨架的Ti~(Ⅳ)配合物(Salen)Ti~(Ⅳ)Cl_2,并研究了它们在催化环酐/环氧开环交替共聚合时的催化性能与催化行为.这些配合物在结构上与传统的(Salen)M~(Ⅲ)Cl配合物(M=Al,Co和Cr)不同,在配位平面的轴向有2个Cl~-基团,不存在空的配位点.以双(三苯基膦)亚胺氯化物(PPNCl)为助催化剂,(Salen)Ti~(Ⅳ)Cl_2配合物可以有效催化常见环酸酐和环氧化物的开环交替共聚合,生成具有完美交替结构的聚酯.聚合活性取决于Salen-Ti~(Ⅳ)配合物路易斯酸性、配体骨架和单体结构.初步的链引发反应机理研究表明,(salen)Ti~(Ⅳ)Cl_2配合物中的轴向Cl~-基团可与助催化剂中的阴离子发生配体交换而引发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2.
张耀山 《化学教育》1985,6(4):53-57
在实验室里用二氧化锰氧化盐酸制备氯气的反应为 MnO_2+4HCl(?)MnCl_2+Cl_2+2H_2O这是大家都熟悉的化学基础知识。可是对于这个反应,还存在着一些尚待探讨的问题。如: (1)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E~o(MnO_2/Mn~2)=1.23伏,E~o(Cl2/Cl~-)=1.36伏,标准电动势ε~0=E_(+)~0-E_(-)~0=1.23-1.36=-0.13伏<0反应为何能正向进行? (2)为了使电动势增大,反应须用浓盐  相似文献   

3.
严宣申 《化学教育》2004,25(6):63-64
和强酸制弱酸,HCl NaCH3COO=NaCl CH3COOH,难溶物转化为更难溶物,AgCl NaI=NaCl AgI相同,氧化还原反应,如Cl2 2NaBr=2NaCl Br2,被氧化产物(Br2)的氧化性弱于使用的氧化剂(Cl2),被还原产物(NaCl)的还原性弱于原先的还原剂(NaBr)。显然,酸(碱)性强度、难溶的难溶程度、氧化性(还原性)倾向相差越大,以上诸反应越完全。  相似文献   

4.
一、实驗目的 (1) 採用隔膜法水平式电解槽电解飽和食鹽水溶液制取氢氧化鈉。 (2) 从电解副产物氯气制取漂白粉。二、制造原理簡述当飽和食鹽水溶液进行电解时,正極(石墨)放出氯气,負極(鉄)放出氢气,在負極附近並有氫氧化鈉生成。 NaCl(?)Na~++Cl~- H_2O(?)H~+OH~- 負極反应:2H~++2e=2H 2H=H_2↑正極反应:2Cl~--2e=2Cl 2Cl=Cl_2↑  相似文献   

5.
夏立先 《化学教育》2011,32(10):89-89
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它不仅常用来制取氯气,而且在考试题中是一个重要考点。根据电极电势φ(MnO2∕Mn2+)=1.21V,φ(Cl2∕Cl-)=1.36V,一般酸性条件下,MnO2的氧化性略弱于氯气,所以要用浓盐酸使反应进行。因此该反应有一个特殊点,那就是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越来越小,当浓度低到一定值时反应就会停止。  相似文献   

6.
用INDO系列方法对C_(28)H_3Cl,C_(28)H_2Cl_2,C_(28)HCl_3,CH_3Cl,CH_2Cl_2,CHCl_3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Q_(28)H_3Cl,Q_(28)HCl_3,CH_3Cl,CH_3Cl为C_3_v对称性,C_(28)H_2Cl_2,CH_2Cl_2为C_2.对称性,这六个分子的基态都是稳定闭壳层分子,以此构型为基础计算了上述分子的电子光谱,Q_(28)H4-nCl_n(n=1~3)的电子光谱属于理论预测性质.  相似文献   

7.
在酸性水溶液中,铬(Ⅲ)氯化物的水合物(A)[Cr(H_2O)_4Cl_2]Cl将发生水合反应转变为异构体(C)[Cr(H_2O)_6]Cl_3,即该反应是铬(Ⅲ)配离子的配体取代反应。 1 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Mo盘-Pt盘旋转电极研究了ClO_3的电还原过程, 并根据实验事实提出了一较完整的反应机理。我们首次检测到了ClO_3还原的中间产物ClO_2和Cl(或Cl_2)。其最终产物为Cl~-离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监测氧化中间体半醌(S~+)的吸光度变化跟踪反应进程。用初始速率法处理得到了HAc-NaAc介质中Fe(CN)_6~(3-)(Ox′)催化[CO~Ⅲ(NH_3)_5Cl]~(2+)(Ox)氧化CD-4遵循下列动力学方程: d[S~+]/dt=k_(obs).[Ox′]~(0.90)[Ox]~(0.85)认为Fe(CN)_6~(3-)的再生过程是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估算了决速步的速率常数k(298K)、活化焓△H~(0≠)和活化熵分别为1.92dm~3·mol~(-1)s~(-1)、23.1kcal/mol和20.5cal/mol.K。以TEPPD代替CD-4、以Fe(CN)_6~(4-)代替Fe(CN)_6~(3-)的实验结果支持了所提出的再生机理的合理性。 实验也得到了[Co~Ⅲen_2Cl_2]~+直接氧化CD-4或TEPPD的动力学方程。测定了反应的活化能。认为PPD氧化为半醌是反应的决速步骤。[Co~Ⅲ(NH_3)_6]~(3+)、[Co~Ⅲ(NH_3)_5Cl]~(2+),[CoⅢen_3]~(3+)、[CoⅢen_2Cl_2]~+氧化PPD的实验结果表明,钴(Ⅲ)络合物的取代活性增加,氧化活性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议三核钼原子簇离子(Mo_3S_2Cl_9)~(3-)的生成步骤为:MoCl_2~(2+)与二核钼离子(Mo_2Cl_9)~(3-)首先加成产生[Mo_3(μ_3—Cl)_2(μ_2—Cl)_3Cl_6]~(11-),然后两个S原子取代三重桥联Cl原子。分子轨道计算支持了中间体(Mo_3Cl_(11))~-的可能存在。上述加成过程也适合于多核离子Mo_4Cl_(13)~+及Mo_6Cl_(15)~(3+)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NiX_2(PPh_3)_2](X = Br, I)在二氯甲烷等溶剂中与B_(10)H_(10)~ (2-)的反应,对形成的族合物[(μ-Br_(0.85)Cl_(0.15)-(Ph_2PC_6H_4)_2Ni_2B_ (10)H_6Cl(PPh_3)]·0.5CH_2Cl_2(1), [(μ-I_(0.1)Cl_(0.9)(Ph_2PC_6H_4) _2Ni_2B_(10)H_6Cl(PPh_3)]·0.25CH_2Cl_2(2)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飞行 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等表征。两个族合物均为闭式十二顶双镍 十硼烷,镍、镍之间还分别存在Cl, Br和Cl,I桥且Cl,Br或I的占有率不同。簇合 物还具有两个邻位环化的Ni-P-C-C-B五元环。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阴离子对反应 产物有影响,二氯甲烷参与了反应。  相似文献   

12.
甲烷C-H键的活化及其官能团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Rh(COD)(dppe)]Cl(COD=1,5-环辛二烯;dppe=Ph_2PCH_2CH_2PPH_2)和CO存在下,甲烷与邻二氯苯之间的H/Cl交换反应,反应的活性物种是一个含羰基和dppe的铑配合物.在trans-PtHL_2X(L=PEt_3,P(n-Pr)_3,P(n-Bu)_3,PPh_3, X=Cl~-,Br~-,I~-,CN~-)配合物存在下的甲烷氧化氯化反应中,配合物的催化活性与叔膦配体的供电性,圆锥角以及阴离子X配体的反位效应有关.此外,还考察了在含双氮螯合配体的铂配合物存在下,乙炔插入甲烷C-H键的反应,在实验和量子化学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注射器取样,氢氧化钠-碘化钾振荡吸收Cl、HCl、CO_2以百里酚酞作指示剂,盐酸滴定过量氢氧化钠后,再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盐酸滴定以测定二氧化碳;最后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析出的碘而测定Cl_2。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及准确性较好。共存氯化氢及三氧化硫气体不影响测定。  相似文献   

14.
The reported bi-eapped trinuclear molybdenum cluster anion(Mo_3S_2Cl_9)~(3-) is proposed to be formed first by adding a MoCl_2~(2 ) entity to a dinuclear molybdenum anion (Mo_2Cl_9)~(3-), followed by substitution of two S atoms for the triply bridging Cl atoms. The possible formation of (Mo_3Cl_(11))~- as an intermediate is supported by molecular orbital calculations. It may be possible to construct Mo_4Cl_(13)~ and Mo_5Cl_(15)~~(3 ) by a similar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2-氨基嘧啶对铜的缓蚀机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线性极化、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俄歇能谱(X-AES)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研究2-氨基嘧啶(2-AP)对金属铜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 在含Cl~-离子的酸性介质中, 2-AP是铜的有效缓蚀剂; 随着介质pH值的增加, 2-AP的缓蚀能力降低。2-AP缓蚀能力随pH值明显变化的原因在于只有在酸性介质中, 质子化了的2-AP分子、Cl~-离子和铜表面原子(或离子)才可能形成保护作用强的多聚配合物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上升液滴法,研究了氯化铀酰在盐酸介质和磷酸三丁酯(TBP)之间的传质过程.在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TBP 萃取铀的速率与[U]和[TBP]_(0)~2成正比;反萃速率与[U]_(0)成正比,而与[TBP]_(0)成反比.在温度为20~40℃范围内分别测定了萃取和反萃反应的活化能,它们的差值与由萃取平衡分配比与温度关系测得的焓变相符.可以认为,萃合物 UO_2Cl_2·2TBP 的生成和离解都是分步进行的,中间产物是 UO_2Cl_2·TBP;萃取速率的控制步骤是 UO_2Cl_2·2TBP 的生成反应,而反萃速率的控制步骤是 UO_2Cl_2·TBP 的离解反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苯胺在室温下,以H_2O_2/HCl为氧化体系的聚合过程,深入探讨了不同盐(Na Cl、Cu Cl_2、Ni Cl_2、Fe SO_4、Cu SO_4)介质环境对苯胺聚合速率及产率的影响,并对产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发现, Na Cl对苯胺聚合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过渡金属Cu~(2+)和Fe~(2+)对苯胺聚合速率提高更显著;在室温下, Cu Cl_2可使苯胺聚合产率达到95%以上,在盐介质影响下,苯胺聚合产物从纤维状转变为短棒状,或以珊瑚状纳米结构及球形粒子出现; Na~+、Cu~(2+)和Ni~(2+)介质环境有利于聚苯胺的掺杂,使其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Fe~(2+)介质中产生的芬顿反应降低了苯胺聚合产物的掺杂程度,所制聚苯胺为无定型结构,且主要为还原态,不导电.  相似文献   

18.
林海斌 《化学教育》2008,29(8):26-27
1 由"深究"发问谈起 中学化学教学中,一般从元素的化合价讨论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如"最低价只有还原性、最高价只有氧化性,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已成为广大化学教师较为一致的认识.然而,对于同一元素在同样的化合价时是否具有相同强弱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往往需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来说明这一事实,不再解释为什么存在着一种差异,即使有学生追问,也多以温度、浓度、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来敷衍,认为中学阶段很难或不能深入到物质的结构知识深度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自由基捕捉剂2,3,5,6-四甲基亚硝基苯(ND)与ESR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氯乙烯光解活泼自由基及其与烃或醇的夺氢反应, 结果表明:1. Cl_2C=CCl_2光解首先产生Cl_2C=CCl及Cl, 而又可进一步加成为Cl_2C-CCl_3.2. 对于CH_3(CH_2)_nOH(n=3,7)及(CH_3)_2CH(CH_2)_nOH(n=1,2)而言, Cl_2C=CCl(或Cl)分别夺取其α-碳及叔碳上的氢, 以形成CH_3(CH_2)_(n-1)CHOH及(CH_3)_2C(CH_2)_nOH, 并为ND所捕获。3. Cl_2C=CCl(或Cl)分别夺取CH_3(CH_2)_nCH3(n=3,4,5,6), C_6H_5-CH_2CH_3及(CH_3)_2CH(CH_2)_nCH_3(n=1,4), (C_2H_5)_2CHCH_3, C_6H_5CH(CH_3)_2中亚甲基及叔碳上的氢, 以形成CH_3(CH_2)_mCH(CH_2)_(n-m-1)CH_3, C_6H_5CHCH_3及(CH_3)_2C(CH_2)_nCH_3, (C_2H_5)_2CCH_3, C_6H_5C(CH_3)_2.  相似文献   

20.
青铜器粉状锈生长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u-Sn-Pb合金表面用盐酸腐蚀加工,并采用红外反射光谱(IR-REF)、红外光声光谱(IR-PAS)、X射线衍射(XRD)及分光光度(SPM)等分析方法研究粉状锈(Cu_2(OH)_3Cl)的生长过程和发展速度。结果表明,在酸性环境中锈体生长迅速;二价铜锈的生成需通过一价铜锈(CuCl)这一中间产物;粉状锈有传染性;CuCl在水中继续氧化生成Cu_2(OH)_3Cl的同时,有Cu~(2+)离子伴随产生。本文计算了锈体生长的反应级数、速度常数及表现活化能,对反应机理及伴随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