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粉正蚓成体中提取总RNA,以寡核苷酸Oligo(dT)2v为引物合成cDNA第一条链;用RT-PCR的方法扩增蚯蚓纤溶酶的cDNA,将其克隆到pUCm-T载体上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克隆的蚯蚓纤溶酶cDNA长度为747bp,其中编码区段为738bp.共编码246个氨基酸.将该序列与GenBank中其它的4种蚯蚓纤溶酶序列(Lumbricus rubellus EFE-III-1、Lumbricus rubellus lumbrokinase-3(1)precursor、Lumbricus bimastus lumbrokinase、Lumbricus rubellus lumbrokinase-1 T4 precursor)相比.同源性分别为99%,97%,89%,88%;与同源性最高的序列相比,本序列有7个碱基、3个氨基酸与该序列不同.  相似文献   

2.
莲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RT-PCR方法,从中国莲(Nelumbo nucifera)幼叶cDNA中成功扩增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全长序列,并进行测序分析.该cDNA序列全长461 bp,包括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其中编码区段为456 bp,共编码152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52×104,等电点为4.515.与GenBank中其他物种的CuZnSOD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其核苷酸序列相似性高达80%~86%,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89%~94%.所有已知的CuZnSOD的关键活性位点在该蛋白中均保守存在.将其与一些典型的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该蛋白进行进化树分析,为富有争议的莲的系统学地位的确定,在分子生物学上为莲的系统学地位的确定提供了一个依据.该基因已在GenBank登记,序列号为DQ227345.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前期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产α-L-鼠李糖苷酶的黑曲霉NCU-317,但由于其完整产酶序列未知,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和改良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法,以克隆得到的黑曲霉NCU-317 cDNA为模板,成功克隆得到其α-L-鼠李糖苷酶基因全长。克隆得到α-L-鼠李糖苷酶基因共3 018 bp,其中含有2 74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5’非编码区长为216 bp,3’非编码区长为54 bp。经过对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编码蛋白由915个氨基酸组成,预测理论分子量为103.94 kD,等电点为5.59;蛋白质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将氨基酸序列输入UniProt比对后发现,黑曲霉NCU-317的产酶序列与黑曲霉A0A254UAG7同源性最高,达到了99.6%。  相似文献   

4.
半滑舌鳎DMRT 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的DMRT 1基因;并用RT-PCR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在半滑舌鳎不同发育时期以及雌雄成鱼的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1 232 bp(GenBank登录号为EU007655),包括774 bp开放阅读框,131 bp5′非翻译区以及含poly(A)信号的329 bp的3′非翻译区,编码25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半滑舌鳎DMRT1氨基酸序列与牙银汉鱼、黑鲷、青鳉、河豚和斑马鱼DMRT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到了63%、59%、54%、53%和52%;与光滑爪蟾、小鼠和人类的同源性较低分别为38%、42%和41%.RT-PCR分析表明,DMRT 1基因在半滑舌鳎早期胚胎不同发育时期和孵化后5、13、18、22和35 d的仔鱼均有表达,在孵化后22 d表达量最高.在成体鱼中只在雄性精巢中有特异表达,其他组织均无表达,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半滑舌鳎雄性性腺的发育或精子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以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eGregor)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和SMART RACE技术克隆获得其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cCHS,GenBank登录号为KM242063),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桔全爪螨几丁质合成酶PcCHS基因的cDNA全长为4 925bp,其中5’非翻译区(5’-UTR)为155bp,3’非翻译区(3’-UTR)为345bp,开放阅读框(ORF)包含4 425bp,编码1 474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168.43kD,理论等电点为6.83。其包含EDR和QRRRW这2个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的标签序列。ExPASy在线分析表明,PcCHS具有15个跨膜螺旋、4个糖基化位点。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桔全爪螨与二斑叶螨相似度为89%,其次为西方盲走螨,相似度为55%。分子系统进化的结果也表明桔全爪螨与二斑叶螨和西方盲走螨的进化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6.
腺苷酸转移酶(ANT)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能量分子传导的转运蛋白,在细胞凋亡调控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以虹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为研究材料,使用RT-PCR和RACE法分离和克隆了虹鳟鱼ant2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FJ591153).该序列全长1276 bp,其中5'端非翻译区长66 bp,3'端非翻译区长316 bp,开放性阅读框长894 bp,编码297个氨基酸.该蛋白具有3个保守的线粒体穿膜功能结构域和3个转膜区.通过与其他脊椎动物腺苷酸转移酶蛋白序列的比较,发现该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0%左右.同源模建显示其与牛的线粒体ADP/ATP载体,chain A蛋白有相同的孔洞(cavity)结构.  相似文献   

7.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动物肌肉发育和生长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采用RACE和基因组步移分别克隆获得了普通鲤MSTN cDNA基因全序列和MSTN基因组序列;普通鲤MSTN cDNA全长2 188bp,共编码375个氨基酸,提交GenBank获得序列登录号GQ214769.1,普通鲤MSTN基因组序列长为3 690bp,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获得序列登录号GQ214770.1。聚类分析表明,克隆的鲤MSTN为MSTN1a;将普通鲤MSTN与人工育成品种建鲤MSTNs多层次比较,普通鲤MSTN同建鲤MSTN1a在核苷酸水平上的碱基差异位点分别为G(320)A,G(723)A,G(730)A,G(2121)A,A(2794)G,在蛋白水平仅V(78)I替换,暗示了MSTN1a在育种工作中承受的选择压力较大,研究结果为突变位点与鲤生长性能有可能的关联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运用RT-PCR和RACE-PCR技术克隆了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命名为ScCu/Zn-SOD)基因,该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804bp,开放阅读框为465bp,编码15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中含2个Cu/Zn-SOD标签序列、7个铜锌金属结合位点、2个半胱氨酸位点和1个N-糖基化位点;其与胞内Cu/Zn-SOD(icCu/Zn-SOD)和胞外Cu/Zn-SOD(ecCu/Zn-SOD)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60.13%~92.21%和33.77%~42.21%。在系统进化树中,ScCu/Zn-SOD与其它物种的icCu/Zn-SOD聚成一支。ScCu/Zn-SOD的蛋白晶体结构主要由2个α螺旋和8个β折叠组成,呈β折叠构象,通过结合1个Cu2+和1个Zn2+构成其酶活性中心。ScCu/Zn-SOD的mRNA在翘嘴鳜肌肉、鳃、肝脏和肾脏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鳃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将该基因编码蛋白序列与pET-30a表达载体重组,热激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发现诱导后菌液的超声上清中有可溶性重组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
克隆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AQP1o和AQP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序列和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QP1o cDNA全长为993 bp,包括120 bp的5'非翻译区,789 bp的开放阅读框,84bp的3'非翻译区,编码26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8.3×103.AQP1的cDNA全长为1 335 bp,包括63bp的5'非翻译区,786 bp的开发阅读框,486 bp的3'非翻译区,编码26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7.4×103.聚类分析表明半滑舌鳎AQP1o蛋白与金头鲷和塞内加尔鳎等海洋鱼类在卵巢中特异表达的AQP1o聚为一类,而AQP1与非卵巢特异表达的AQP1聚为一类,表明该两类基因为不同类型的AQP1同源基因.RT-PCR分析表明两个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AQP1o主要在卵巢中表达,提示其在卵巢中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而AQP1则在雌雄鱼的多种组织中表达.  相似文献   

10.
运用RACE-PCR方法从褶纹冠蚌血细胞中克隆出硫氧还蛋白(Trx)的cDNA。结果表明褶纹冠蚌TrxcDNA序列全长为1 169bp,其中5′非编码区(UTR)长11bp,3′非编码区长840bp,含有PolyA尾和典型的腺苷酸信号序列AATAAA,开放阅读框长度为318bp,编码10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11.6kDa,等电点为5.38,未发现有信号肽。氨基酸序列中含有1个Thioredoxin结构域(T3-K104),区域内包含一个保守的CGPC活化位点。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褶纹冠蚌Trx与太平洋牡蛎和紫贻贝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56%、52%。预测的Trx空间结构由5个β折叠和4个α-螺旋组成,α-螺旋包围β折叠形成紧密的球形,这一结构与人的Trx空间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11.
研究Dirichlet级数∑∞n=1 ane-λns所确定的函数f(s)在水平直线上级数的(p,q)(R)级和(p,q)(R)型,得出在某些"缺项"的条件下,Dirichlet级数∑∞n=1ane-λns所确定的整函数f(s)在水平直线上的(p,q)(R)级和(p,q)(R)型等于其在全平面上的(p,q)(R)级和(p,q)(R)型.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在式二(1,4-二噻英)四(甲硫基)四氮杂卟啉cis-H2Pz(dtn)2(mt)4,经由元素分析,质谱、^1HNMR等表征了其组成和结构,并以它为原料合成了金属配合物cis-CuPz(dtn)2(mt)4和cis-ZnPz(dtn)2(mt)4。测量了三者的UV-Vis和IR吸收光谱,辅以SCF-MO理论PM3和ZINDO/S方法的量子化学计算,从理论上简要分析了化合物的极性和光谱。  相似文献   

13.
用从头计算方法计算了FC(O)SSC(O)F和ClC(0)SSC(O)Cl分子的结构、势能分布及振动谱。结果表明:FC(O)SSC(O)F具有两种稳定构型(Ⅰ和Ⅱ)。在气相中构型Ⅰ最稳定,具有C_2点群对称性,构型Ⅱ属于C_1点群;ClC(O)SSC(O)Cl仅仅具有一种稳定构型,属于C_2点群。利用势能分布及同位素替代方法确定了振动归属,计算得到的振动频率结果和实验很好地一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Y_(0.9)Eu_(0.1)Ba_2Cu_3O_(7-y)样品Jc(H)关系以及磁通蠕动行为的系统研究,发现:当T>40K时,其Jc值随磁场的增大呈现非单调变化.作者认为,Jc(H)的这种非单调性起源于集体磁通蠕动的维度转变.  相似文献   

15.
3-溴苯甲醛乙二醇缩醛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溴苯甲醛与乙二醇在酸性催化剂中进行缩醛化反应。结果表明,当用HCl为催化剂。乙二醇:3-溴苯甲醛为1.29(mol),反应时间5h,溶剂为CHCl3,回流,产物收率为90%。  相似文献   

16.
在 90~ 2 90 K范围内对蓝青铜单晶 Rb0 .3 Mo O3和 Rb0 .1 5 K0 .1 5 Mo O3的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 ,发现 :1)在 180 K附近 ,两种蓝青铜导体的热电势出现突变是这两种物质存在 Peierls相变的的又一例证并分别分析了 A位元素的完全替代和部分替代对 Peierls相变的影响 ;2 )在相变点 TP以上和以下 ,两者的热电势有相似的变化 ,由高温区较小的正值变为低温区较大的负值 ,并可以用经验关系式 S=AT B/ T来描述  相似文献   

17.
用2-〔1-(芳甲酰基)亚甲基〕六氢嘧啶(1)与芳基重氮盐(2)进行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类新的偶氮化合物,2-〔1-(芳甲酰基)-1-(芳基偶氮基)亚甲基〕六氢嘧啶类化合物(3)。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一种酶促-化学法合成光学纯吗啉酮凝血酶抑制剂的新途径.以马来酸酐和氨基醇为起始原料,一锅法合成N-苄基吗啉-3-酮-2-乙酸甲酯;再用脂肪酶CAL-B在甲基叔丁基醚/水(体积分数=1/9)混合溶剂中将其选择性水解,制备光学纯(R)-N-苄基吗啉-3-酮-2-乙酸;经过酰胺化、还原/胺解,得到(R)-N-苄基吗啉-3-酮-2-乙酰(4-脒基)苄胺;所得化合物结构经IR,1H NMR,13C NMR表征确证.文中还讨论了酶源、溶剂、含水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水解拆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滴定量热法测定了298.15K下稀土镧(Ⅲ)、镨(Ⅲ)及钐(Ⅲ)离子与8种氨基酸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反应焓变,并由此推出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和熵变.实验结果表明焓变是配合反应的主要驱动力;氨基酸侧链R基极性的增加对配合反应有阻碍作用,而氨基酸中环参与配合反应则有助于提高配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新型光敏剂2-氢醌四甲氧基苯基卟啉镍(Ⅱ)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理想的光动力疗法(PDT)光敏剂,利用2-硝基-四甲氧基苯基卟啉镍(Ⅱ)和对苯二酚直接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化合物2-氢醌四甲氧基苯基卟啉镍(Ⅱ),并经氢核磁共振谱、二维核磁共振谱、红外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产物2-(2,5-二羟基)苯基-5,10,15,20-四(ο-甲氧基苯基)卟啉镍(Ⅱ)(10)(产率18.3%)、2-(5-二羟基)苯基-5,10,15,20-四(m-甲氧基苯基)卟啉镍(Ⅱ)(11)(产率l4.1%)、2-(2,5-二羟基)苯基-5,10,15,20-四(p-甲氧基苯基)卟啉镍(Ⅱ)(12)(产率8.8%)的成功合成为2-位取代卟啉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