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用短波语音通话携带的飞机舱室噪声对飞机类型进行识别的方法。分析了飞机舱室内噪声在短波信道和语音通话干扰下的物理特性,定义了估计语音段的飞机噪声信噪比的公式,提出了自适应的抑制语音增强飞机噪声的模型,通过CZT变换分别提取目标信号不同频段的功率谱密度级特征,并设计了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识别的二叉分类树。对8类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实验:增强后语音段的平均信噪比提高约22 dB,分类树对语音应答间隔噪声、语音段信号和增强后的信号的平均识别率分别为82.79%,15.25%,50.18%。实验表明:应答间隔噪声可用于飞机类型识别;语音抑制算法带来较大的信噪比和识别率增益,证明语音段蕴含有助于飞机类型识别的重要信息,可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有效特征的选取一直都是语音情感识别算法的关键。为此,针对语音情感特征选择与构建的问题,一种仿选择性注意机制的语音情感识别算法被提出。考虑到语音信号的时频特性,算法首先计算语音信号的语谱图;其次,模仿选择性注意机制,计算语谱图的颜色、方向和亮度特征图,归一化后形成特征矩阵;然后,将特征矩阵重排列并进行PCA降维,形成情感识别特征向量;最后,利用改进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进行语音情感识别。对愤怒、恐惧、高兴、悲伤和惊奇5种情感的识别实验显示,基于选择性注意的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识别效果,平均识别率为85.44%。相比于韵律特征和音质特征,语音情感识别率至少提高10%;相比于其它语谱特征,识别率提高7%左右。   相似文献   

3.
结合幅度谱和功率谱字典的语音增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双路字典学习、噪声功率谱估计、语音幅度谱重构角度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谱特征稀疏表示语音增强方法。在字典学习阶段,融合功率谱与幅度谱特征,采用区分性字典降低语音字典和噪声字典的相干性;在语音增强阶段,提出一种噪声功率谱估计方法对非平稳噪声进行跟踪估计;考虑到幅度谱和功率谱特征对不同噪声的适应程度不同,设计了语音重构权值表。对分别由幅度谱和功率谱恢复而来的两路信号进行自适应加权重构,结合相位补偿函数得到增强后的语音信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平稳、非平稳噪声环境下相比于单一谱特征的语音增强方法平均提高31.6%,改善了语音增强方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掩蔽特性的噪声环境下语音识别新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率在噪声环境中下降很大。本文根据人耳的听觉特性,提出一种基于人耳听觉掩蔽特性的抗噪声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先求取噪声语音的掩蔽特性,在此基础上再计算Mel倒谱系数用于语音识别。通过对TIMIT数据包的 0~9十个英语数字在 NoiseX92的各种噪声下进行了识别试验。其中在信噪比 0dB条件下,在 3种噪声条件下识别率平均提高 152%,实验表明新方法对于各种噪声环境下的识别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般的语音增强算法在强噪声环境中只能提高信噪比,不能提高可懂度。本文提出用可调节白噪声代替信号中非语音部分的语音可懂度增强处理新算法。实验证明此方法能明显改善强噪声时的语音可懂度,能对低至-10dB的带噪语音信号进行有效的可懂度增强。  相似文献   

6.
陈立伟  张晔 《应用声学》2006,25(2):90-95
研究了一种非齐次隐马尔可夫模型(Inhomogeneous Hidden Markov Model),然后将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与这种非齐次隐马尔可夫模型相结合,训练出抗噪声的HMM模型,并应用该混合模型进行语音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适合于对噪声背景下的语音进行识别。该模型具有更好的抗噪鲁棒性,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5dB-10dB),识别率可以提高5%左右。  相似文献   

7.
非合作第三方水下标准协议信号识别在水声通信信号识别中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针对浅海水声JANUS信号的特征提取因易受脉冲噪声和多径效应等复杂水声环境影响而导致识别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分数低阶时频谱和ResNet18 (Residual Network 18)相结合的迁移学习识别方法。首先,选取JANUS固定前导作为识别对象,设计分数低阶傅里叶同步压缩变换(FLOFSST),以分数低阶操作抑制脉冲噪声,以时频重排特性增强时频集中性。其次,将基于ImageNet的ResNet18预训练模型微调,迁移至JANUS信号和常见水声信号时频图集。仿真表明所提算法在信噪比为-10 dB时JANUS信号的识别率为96.15%,能够有效抑制脉冲噪声并减小多径效应影响,比传统算法识别性能好。海试中JANUS信号识别率达90.00%,证明算法识别准确率和网络的泛化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吕钊  吴小培  张超  李密 《声学学报》2010,35(4):465-470
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分量分析(ICA)的语音信号鲁棒特征提取算法,用以解决在卷积噪声环境下语音信号的训练与识别特征不匹配的问题。该算法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将带噪语音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后,采用复值ICA方法从带噪语音的短时谱中分离出语音信号的短时谱,然后根据所得到的语音信号短时谱计算美尔倒谱系数(MFCC)及其一阶差分作为特征参数。在仿真与真实环境下汉语数字语音识别实验中,所提算法相比较传统的MFCC其识别正确率分别提升了34.8%和32.6%。实验结果表明基于ICA方法的语音特征在卷积噪声环境下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采用感知语谱结构边界参数(PSSB)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用于在低信噪比环境下的语音信号预处理。在对含噪语音进行基于听觉感知特性的语音增强之后,针对语音信号的连续分布特性与残留噪声的随机分布特性之间的不同点,对增强后语音的时-频语谱进行二维增强,从而进一步突出连续分布的纯净语音的语谱结构。通过对增强后语音语谱结构的二维边界检测,提出PSSB参数,并用于端点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白噪声-10 dB到10 dB的各种信噪比环境下,采用PSSB参数的端点检测算法,相对于其它端点检测算法,更有效地检测出语音的端点。在-10 dB的极低信噪比下,提出的方法仍然有75.2%的正确率。采用PSSB参数的端点检测算法,更适合于低信噪比白噪声环境下的语音端点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刻画语音信号帧间相关性和使用更少的语音基表示语音特征,提出一种采用L_(1/2)稀疏约束的卷积非负矩阵分解方法进行单通道语音增强。首先,进行噪声学习得到噪声基;然后,以噪声基为先验信息结合L_(1/2)稀疏约束卷积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学习含噪语音中的语音基成分;最后,利用学习到的语音基和系数重建出干净语音信号。在不同噪声环境下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优于采用L_1稀疏约束的卷积非负矩阵方法及传统的统计语音增强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3种不同的动物(3×10)血样以及21个人血液作为分析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结合拉曼光谱进行血液定性识别检测,通过矢量归一化对拉曼信号进行预处理,以及杠杆值与残差值得分图剔除异样点,使得人与动物血样的识别率均高于95%,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PCA进行动物血样之间的识别,使得个体的识别率高于90%。实验结果表明PCA在血液识别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可行性,该方法也可以为刑侦、生命科学等应用领域提高借鉴。  相似文献   

12.
路成  田猛  周健  王华彬  陶亮 《声学学报》2017,42(3):377-384
为了刻画语音信号帧间相关性和使用更少的语音基表示语音特征,提出一种采用L1/2稀疏约束的卷积非负矩阵分解方法进行单通道语音增强。首先,进行噪声学习得到噪声基;然后,以噪声基为先验信息结合L1/2稀疏约束卷积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学习含噪语音中的语音基成分;最后,利用学习到的语音基和系数重建出干净语音信号。在不同噪声环境下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优于采用L1稀疏约束的卷积非负矩阵方法及传统的统计语音增强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低信噪比说话人识别中缺失数据特征方法鲁棒性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感知听觉场景分析的缺失数据特征提取方法。首先求取语音的缺失数据特征谱,并由语音的感知特性求出感知特性的语音含量。含噪语音经过感知特性的语音增强和对其语谱的二维增强后求解出语音的分布,联合感知特性语音含量和缺失强度参数提取出感知听觉因子。再结合缺失数据特征谱把特征的提取过程分解为不同听觉场景进行区分地分析和处理,以增强说话人识别系统的鲁棒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0 dB到10 dB的低信噪比环境下,对于4种不同的噪声,提出的方法比5种对比方法的鲁棒性均有提高,平均识别率分别提高26.0%,19.6%,12.7%,4.6%和6.5%。论文提出的方法,是一种在时-频域中寻找语音鲁棒特征的方法,更适合于低信噪比环境下的说话人识别。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均值分解(LMD)和串行特征融合(SFF)的光纤周界振动信号识别方法。该方法先去除噪声,提取振动信号的相关信息,再进行SFF以得到具有准确描述能力的特征向量,最后采用概率神经网络(PNN)算法进行学习和分类。利用不同单一振动信号和风雨天气干扰下的不同振动信号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平均正确识别率分别达到96.0%和96.7%,识别时间分别为0.87 s和0.91 s,在敏感信息识别和特征提取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LMD算法和SFF-PNN算法。  相似文献   

15.
梁瑞宇  奚吉  赵力  邹采荣  黄程韦 《物理学报》2012,61(13):134305-134305
降频助听算法是改善听障患者声音辨识能力的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本文以主观测试实验为手段, 通过分析当前算法的声音识别能力的不足, 提出一种自适应慢放降频算法. 算法结合慢放算法和频移算法的优点, 并能根据信号的频谱结构, 自适应调整慢放因子, 降低时域不同步性. 并且, 通过分析含噪信号和噪声信号的频谱关系, 提出一种噪声下的慢放因子评估方法. 实验结果显示, 同其他降频算法相比, 该算法可以提高15%到20%的识别率. 在对听障患者的测试中, 同传统的助听设备相比, 平均识别率也获得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感知线性预测系数(PLP)在噪声环境下的识别性能,使用子带能量偏差减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子带能量规整的感知线性预测系数(SPNPLP)。PLP有效地集中了语音中的有用信息,在安静环境下自动语音识别系统使用PLP可以取得良好的识别率;但是在噪声环境中其识别性能急剧下降。通过使用能量偏差减的方法对PLP的子带能量进行规整,抑制背景噪声激励,提出了SPNPLP,增强自动语音识别系统在噪声环境下的鲁棒性。在一个语法大小为501的孤立词识别任务和一个大词表连续语音识别任务上做了测试,SPNPLP在这两个任务上,与PLP相比,汉字识别精度分别绝对提升了11.26%和9.2%。实验结果表明SPNPLP比PLP具有更好的噪声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二次相关的语音信号时延估计改进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敏  曾毓敏  张铭  李晨 《应用声学》2016,35(3):255-264
目前语音信号的时延估计研究,大部分采用的是广义互相关算法。然而,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算法易受噪声和混响环境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相关的语音信号时延估计改进算法,该算法对语音信号进行二次互相关运算,并结合Hilbert变换,对二次互相关峰值进行进一步的锐化处理,使得反映时延的峰值点检测更为准确。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时延估计方法在非平稳的语音信号中能够有效地抑制噪声干扰,且在不同混响条件下时延估计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动态系统的一种滤波方法──卡尔曼滤波对受附加噪声污染的语音信号进行增强处理的工作.所处理的附加噪声有宽带白噪声和有色噪声,且带噪语音信号是低估噪比的、无参考噪声源的.经增强处理后,语音信号的信噪比大约有7—10dB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杜衣杭  方卫宁 《声学学报》2019,44(5):945-950
听觉训练可以提升人在噪声环境中语音识别的绩效.首先设计了一种以稳定声源为刺激的听觉追踪任务,在20个训练单元后,采用由干扰语音类型和信噪比两个因素构成3×5语音型噪声掩蔽下的语音识别测试验证了该训练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发现,训练组的语音识别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证明听觉注意力可以通过声源追踪任务的训练得到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声源追踪训练可以使人在语音型噪声掩蔽下的听觉注意力水平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一种基于奇异谱的语音激活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亮  张天骐  周圣  胡然 《应用声学》2013,32(2):137-143
为了提高语音激活检测在低信噪比环境中的检测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谱的语音激活检测方法。首先用多窗口方法计算每一帧语音信号的相关矩阵;然后对相关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利用奇异值可以反映有用信号和噪声分布情况的特性,将每一帧语音信号经过加权处理后的最大奇异值与自适应阈值进行比较进行语音激活检测。该方法原理简单,易于硬件实现,通过实验仿真表明,在低信噪比环境下,和基于对数能量方法相比,本文方法也能够很好的区分语音段和非语音段,有良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