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空间环境颗粒物质运动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厚美瑛 《物理》2008,37(10)
颗粒体系是一种动力学特性未被很好理解的新类型凝聚态物质。对微重力环境下颗粒物质运动行为的研究不论在基础物理或太空探测中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回顾了过去10年来国内外在无重力环境中以振动作为驱动源的颗粒物质运动空间实验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颗粒物质运动的物理规律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
利用三维离散元法对垂直方向上的直线、圆和椭圆振动模式颗粒分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直线振动时上层大颗粒的波动及圆和椭圆振动时出现的聚集、循环等现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振动强度对各振动模式下颗粒分离形态的影响规律. 研究表明,综合运用空隙填充、侧面驱动的颗粒运动和能量非均匀分布三种机理,并结合颗粒群的速度矢量分布情况能够较好地解释各振动模式下的颗粒分离行为. 振动强度对圆和椭圆振动模式的分离形态具有显著的影响,并在振动强度约为3时,各种振动模式均具有良好的颗粒分离效果和稳定的颗粒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3.
不同振动模式下颗粒分离行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三维离散元法对垂直方向上的直线、圆和椭圆振动模式颗粒分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直线振动时上层大颗粒的波动及圆和椭圆振动时出现的聚集、循环等现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振动强度对各振动模式下颗粒分离形态的影响规律. 研究表明,综合运用空隙填充、侧面驱动的颗粒运动和能量非均匀分布三种机理,并结合颗粒群的速度矢量分布情况能够较好地解释各振动模式下的颗粒分离行为. 振动强度对圆和椭圆振动模式的分离形态具有显著的影响,并在振动强度约为3时,各种振动模式均具有良好的颗粒分离效果和稳定的颗粒运动状态. 关键词: 振动模式 颗粒分离 离散元法 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4.
完全非弹性蹦球的动力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泽辉  郑瑞华  赵海发  吴晶 《物理学报》2007,56(7):3727-3732
对振动台面上的完全非弹性球的蹦跳行为进行了初步分析.受约化振动加速度的控制,球的运动可以表现出一系列倍周期分岔过程.对几种典型的倍周期运动及分岔情况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蹦球 倍周期分岔 混沌 颗粒物质  相似文献   

5.
静态堆积颗粒中的力链分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Sun Qi-Cheng  王光谦 《物理学报》2008,57(8):4667-4674
颗粒物质是由众多离散颗粒组成的软凝聚态物质,涉及多个物理层次结构和机制,是多尺度问题. 首先阐述了颗粒物质多尺度力学的研究框架,指出颗粒间接触力链构成的细观尺度是核心,颗粒物质显示出的独特静态堆积特性和动态流变特性都与细观尺度力链的复杂演变规律直接相关. 围绕着定量描述力链特征这一目标,采用严格的球形颗粒Hertz法向接触理论和Mindlin-Deresiewicz切向接触理论,对重力作用下12000个球心共面的二维等径颗粒静态堆积进行了离散动力学模拟,对力链分布特征、接触力规律等做了量化分析,考察了颗粒 关键词: 颗粒物质 力链 离散模型 多尺度力学  相似文献   

6.
气压对颗粒物质振动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阎学群  史庆藩  厚美瑛  陆坤权  陈志强 《物理》2003,32(11):748-750
文章作者系统地研究了垂直振动颗粒床中,在不同气压、颗粒尺寸以及密度情况下大球的运动规律。实验发现,系统处于真空状态或低气压时,大球总是向上运动。然而,当在通常大气压下,大球则会出现上升和下降两种运动状态。大球下降这种运动状态,只在大球的密度和颗粒床中颗粒尺寸足够小时才会出现,颗粒床中的负气压梯度导致大球下降。  相似文献   

7.
颗粒物质内部滑动摩擦力的非线性振动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学能  胡林  孔维姝  王伟明  吴宇 《物理学报》2006,55(12):6488-6493
实验研究了探测棒竖直穿过圆筒中颗粒物质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阻力.研究发现,厚度为容器直径的0.5到2倍之间,粒径为2 mm的颗粒堆,对探测棒的滑动摩擦力在一个平均水平上随时间作非线性振动.当探测棒以小于2×10-3 m/s的匀速率上升时,滑动摩擦力平均水平超过初始最大静摩擦力F0的0.2到0.5倍,变化范围可从F0到2F0.频率低于1.35 Hz时,各种频率成分的强度随频率增加按幂函数方式衰减,其主要部分的平均周期T与探测棒运动速率v成反比关系. 关键词: 颗粒物质 滑动摩擦力 非线性振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人体鼻腔内的气体流动和颗粒沉积状况,基于19岁男志愿者的螺旋CT医学图像,采用医学有限元方法和逆向工程技术,重构了真实人体鼻腔的三维几何模型.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有限差分数值方法对志愿者在Q=15 L/min(人体平静时刻)、Q=30 L/min(小负荷运动时刻)、Q=60 L/min(大负荷运动时刻)三种呼吸强度下的鼻腔内的气体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得到了呼吸时鼻腔内的压力和气流分布规律,并在拉格朗日框架下跟踪了颗粒的运动和沉积.以3μm粒径颗粒为研究对象,可视化显示了其在鼻腔内的沉积位置.本研究对呼吸时人鼻腔中气体流动特性、气雾剂治疗等问题深入探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孔维姝  胡林  吴宇  王伟明 《大学物理》2006,25(11):52-55
通过分析颗粒物质中一些有别于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奇异现象,结合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例子进一步认识颗粒物质的一些基本特性、规律、有待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加快深海、深地资源的开发力度,对此类应用环境下的液体提升泵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泵内固体颗粒引起的磨损破坏是其中一个严重问题。本文基于DEM-CFD耦合方法,针对自开发的两级混流泵研究了颗粒在泵内部与流体相互作用下的流动特性和对泵的磨损规律,并基于该泵分析了不同颗粒形状、颗粒浓度下的运动特性和泵磨损分布,发现颗粒主要沿着叶轮工作面以及导叶凹面运动,且随着浓度增加,磨损速率会逐渐达到一个饱和值。本文分析探讨了颗粒在泵内的流动特性、颗粒与叶轮导叶发生碰撞的形式及磨损严重区域,对设计抗磨损多级混流泵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徐军  肖晓春  潘一山  丁鑫 《物理学报》2014,63(21):214602-214602
颗粒煤岩是由众多离散的煤岩颗粒组成的固态多层次多结构物质,具有煤岩与颗粒物质的双重性质,其裂纹扩展规律可以从煤岩力学特性和颗粒物质多尺度特性进行研究. 首先,从能量角度对线弹性材料受压破坏,裂纹扩展产生原因进行了阐述,指出线弹性阶段裂纹的扩展动力源自应变能的释放. 然后,通过物理实验和数值试验从宏观和细观两方面对颗粒煤岩受压破裂过程中裂纹扩展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煤岩完全破裂后,底部会形成一个锥形堆,裂纹的扩展随着煤岩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减缓,部分裂纹扩展会出现突变点,且裂纹无光滑性;由于煤岩颗粒粒径等引起介质的非均匀性对裂纹扩展有重要的影响,均质度系数越大裂纹起裂时间越晚,声发射能量释放在裂纹扩展的轻度、中度和深度三个不同阶段逐渐变得频繁、剧烈. 研究结果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岩土类颗粒材料受压破裂过程的裂纹扩展规律. 关键词: J积分')" href="#">J积分 颗粒煤岩 单轴压缩 裂纹扩展  相似文献   

12.
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自然界物质有多种层次,从宇观的宇宙体系、宏观的天体和通常物体,到微观的分子、原子、基本粒子;通常力学以研究宏观对象为主.但由于学科的相互渗透,力学有时也涉及宇观乃至微观对象的有关运动规律.机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最基本的形式,包括移动、转动、流动、变形、振动、波动、扩散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耳沙蜥在沙子中的运动行为,以球形物体为研究对象,利用3维离散元数值模拟程序LIGGGHTS模拟了旋转运动模式对颗粒物质中球形物体平动和上升/下降行为的影响,定量分析了旋转速度以及颗粒间摩擦系数等因素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球形物体与颗粒物质基底颗粒间的摩擦系数以及球形物体的自转角速度对球形物体的运动有明显影响,摩擦系数越大物体运动越明显,自转角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明显.该结果比较好地解释了沙漠生物外表具有鳞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微杂质污染一直是影响精密器件制造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微纳米杂质颗粒用传统的清洗方式(超声清洗等)难以去除,而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具有高压特性,可以实现纳米量级杂质颗粒的去除,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主要研究了激光等离子体去除微纳米颗粒过程中的热力学效应:实验研究了激光等离子体在不同脉冲数下对Si基底上Al颗粒去除后的颗粒形貌变化,发现大颗粒会发生破碎而转变成小颗粒,一些颗粒达到熔点后发生相变形成光滑球体,这源于等离子体的热力学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研究微粒物态转化过程,基于冲击波传播理论研究,得到冲击波压强与温度特性的演化规律;同时,利用有限元模拟方式研究激光等离子冲击波压强和温度对微粒作用规律,得到了颗粒内随时间变化的应力分布和温度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得到等离子体对颗粒的热力学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流化床内颗粒自旋转将影响颗粒相的流动特性.本文运用基于颗粒动理学理论的欧拉-欧拉气固多相流模型,考虑颗粒自旋转流动对颗粒碰撞能量交换和耗散的影响,数值模拟流化床内气体颗粒两相流动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颗粒的自旋转使得床内更容易形成气泡,颗粒浓度分布变化增大.颗粒自旋转运动将导致床内非均匀结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风沙运动的DPM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离散颗粒模型对风沙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在该模型中,采用体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来描述气相的运动,对离散颗粒采用拉格朗日方法模拟,求解颗粒运动方程.采用硬球模型描述颗粒问碰撞作用.计算结果表明,沙粒平均水平速度廓线在0.02 m以上高度可以表示为按对数函数或幂函数规律增加,在0.02 m以下则发生偏离;在大于0.02 m的高度,输沙通量随高度按指数规律衰减,而在地面附近由于颗粒蠕移的影响发生偏离,这与已有文献结果一致。本文的模拟有助于风沙运动规律的研究与掌握。  相似文献   

17.
我们认为秦元勋同志的文章在哲学上的一大缺点就是离开物质去讨论时空性质的倾向. 我们觉得,讨论时间空间的一切性质,都必须紧密地与物质和物质的运动相连系,空间时间的性质部是通过物质运动的规律去认识的.所以,关于时间空间性质的讨论,必须从我们所掌握的物质的各种运动形式的规律作为出发点.作者“根本不涉及光的传播”,“不再和光学、电磁学直接联系”去谈空间时间的性质,在我们看来,讨论时空的性质,不仅要与光学、电磁学等密切联系,而且恐怕理论上的重大进展要等到实验上新的突破之后,才能实现. 也许上是由于作者的上述倾向,使得他借以…  相似文献   

18.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运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循环流化床作为一种先进的清洁煤燃烧技术,尤其在脱硫方面具有的独特优越性,使其在电力行业发展迅速。单台容量为250MWe级的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预计将在1998年运行,同时,国外正着手利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改造老式煤粉锅炉。尽管循环流化床技术在工业界取得了很快的发展,但作为技术核心的内部颗粒运动特性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以便为模型计算和装置放大提供更为精确的微观颗粒运动数据。作者为了探求循环床内颗粒运动特性,以求得到对工业发展的有用规律、优化设计及运行操作,利用FFT技术对三千多组颗粒浓度、颗粒速度和颗粒动…  相似文献   

19.
姜泽辉  王运鹰  吴晶 《物理学报》2006,55(9):4748-4753
实验研究了竖直振动情况下,窄容器中颗粒的运动模式.发现运动模式与颗粒床厚度及振动加速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实验表明横向尺寸较小的容器可以抑制对流卷及拱起现象.对于足够厚的颗粒床,即使振动加速度很大,颗粒床下部仍然存在着颗粒聚集态.出现聚集态时,颗粒床对容器底的冲击力是倍周期分岔的.实验表明倍周期分岔点与颗粒床厚度无关.对于较薄的颗粒床,颗粒可以是聚集态或对流卷,视颗粒尺寸而定.如果使用尺寸分布非常窄的球形颗粒,可以观察到颗粒的有序排列.出现同心的圆筒形“壳”结构,每个“壳”上的颗粒是二维六角密排列的. 关键词: 颗粒物质 倍周期分岔 颗粒聚集态 球堆积  相似文献   

20.
竖直振动颗粒物厚层中冲击力分岔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研究了竖直振动颗粒物厚层中颗粒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发现这种压力是脉冲式的,并表现出受振动加速度控制的倍周期分岔现象. 在颗粒层底部观察到颗粒密堆积在一起的聚集态. 聚集态内颗粒的自由程较小,并像一个整体一样运动. 关键词: 颗粒物质 混沌 倍周期分岔 非弹性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