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荧光偏振理论,设计了一套HBV多聚酶基因检测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包括荧光激发系统和荧光检测系统。使用荧光激发系统对激发样品产生荧光,由荧光检测系统对荧光进行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荧光强度检测,从而获得荧光的偏振度。通过更换该套系统中的滤光片可实现对400~550nm范围内的样品荧光偏振度的检测。运用该光学系统进行了临床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测试方法具有简单易行、灵敏度高、精确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部分相干电磁光束在杨氏双缝实验中的偏振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推导了部分相干电磁光束经过杨氏双缝干涉后偏振度的表达式,研究了干涉光场偏振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干涉光场偏振度不仅取决于双缝处的偏振度、相干长度,而且还取决于杨氏双缝缝宽.当所有相干长度都相等时,干涉光场偏振度不再发生变化,其值就等于双缝处的偏振度.着重分析了系统中交叉谱密度矩阵系数Bxy=Byx≠0的情况,并将结果与Bxy=Byx=0时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部分相干电磁光束的光谱交叉偏振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光谱交叉偏振度新理论,研究了部分相干光束在传输过程中光谱交叉偏振度的变化情况.采用相干偏振统一理论和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推导部分相干电磁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在自由空间传输时任意空间两点的交叉谱密度矩阵的解析式.研究表明,光谱交叉偏振度的值不再仅仅局限在0~1之间,而是可为任意的非负值.传输场中的光谱交叉偏振度与光源相关参量,初始偏振度和传输距离紧密相关.当光束经过足够长的传输距离后,轴上光谱交叉偏振度不再发生变化,而是趋向一个稳定值.保持光谱交叉偏振度不变的条件与一般偏振度相同.  相似文献   

4.
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具有提升目标识别率、辨别伪装目标等多重优势,但在复杂环境下目标的红外偏振特性容易受到干扰,从而出现错判和漏判的情况。为研究环境热辐射对目标红外偏振特性的影响,基于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推导了热源照射下目标表面红外线偏振度的解析模型。经过理论仿真及实验验证得出,环境热辐射会影响目标的红外偏振特性。当环境热辐射强度小于目标自发热辐射强度时,红外线偏振度与环境热辐射强度呈负相关,即环境热辐射强度越大,红外线偏振度越小。当环境热辐射强度大于目标自发热辐射强度时,红外线偏振度与环境热辐射强度呈正相关,即环境热辐射强度越大,红外线偏振度越大。上述结果表明,当目标受到外部热辐射影响时,红外线偏振度会发生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光束在自由空间中传输时,其偏振特性随传输距离和光源参数的改变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为了研究其变化规律,以偏振相干统一理论为基础,仿真分析了各向同性和异性光束在自由空间传输时的偏振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束在自由空间中传输时,光谱总密度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偏振度在经过长距离传输后会达到稳定;波长及光斑影响偏振度达到稳定状态距离,相干长度影响其到达稳定值的大小。对于非偏振和全偏振光束在自由空间传输时,只在特定条件下光谱的偏振度会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
与入射线偏振光振动方向无关的低偏振度消偏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继红  方强  阴亚芳  梁猛  陆蓉 《光学学报》2007,27(3):536-539
消偏器是光纤传感器、光放大器等偏振敏感性光学系统中的关键器件,用于减小输入光的偏振度(DOP).设计了一种与入射线偏振光振动方向无关的低偏振度消偏器,该器件中利用人为的偏振相关延迟代替了保偏光纤的双折射,并在偏振相关型消偏器前增加了一个1/4波片,从而对任意方向振动的线偏振光具有相同的消偏能力,结构紧凑.对消偏性能随波片阶数、入射光中心波长和振动方向的变化作了数值计算.实验中采用半峰全宽为0.13 nm的光源,入射线偏振光在任意方向振动时,输出光偏振度小于2.6%,消偏器的插入损耗为0.6 dB,损耗起伏小于0.11 dB.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消偏器具有低偏振度、低插入损耗和适合于宽光谱应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陈芳徐  彭梅 《光学学报》2014,(4):228-232
随着宽谱段高分辨率光谱仪在海洋空间遥感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前置消偏器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成像光谱仪的要求,利用矩阵光学的原理,对应用最为广泛的Lyot消偏器,从残余偏振度的公式出发,对其与晶体楔角和厚度的关系进行数值分析,结合残余偏振度和光学系统分辨率的要求提出了用于宽谱段光谱仪消偏器参数的设计方法。运用该设计方法对400~950nm宽谱段成像光栅光谱仪消偏器进行设计,在全波段范围内,光谱分辨率为4nm时,对任意偏振态的线偏光,消偏器的出射光的残余偏振度均小于2%。  相似文献   

8.
与人射线偏振光振动方向无关的低偏振度消偏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偏器是光纤传感器、光放大器等偏振敏感性光学系统中的关键器件,用于减小输入光的偏振度(DOP)。设计了一种与入射线偏振光振动方向无关的低偏振度消偏器,该器件中利用人为的偏振相关延迟代替了保偏光纤的双折射,并在偏振相关型消偏器前增加了一个1/4波片,从而对任意方向振动的线偏振光具有相同的消偏能力,结构紧凑。对消偏性能随波片阶数、入射光中心波长和振动方向的变化作了数值计算。实验中采用半峰全宽为0.13 nm的光源,入射线偏振光在任意方向振动时,输出光偏振度小于2.6%,消偏器的插入损耗为0.6 dB,损耗起伏小于0.11 dB。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消偏器具有低偏振度、低插入损耗和适合于宽光谱应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新型高精度大动态范围可调线性偏振度参考光源(VPOLS-II),在0.46~2μm波段内线性偏振度调节范围达到0~0.72。VPOLS-II采用四片平板玻璃起偏的工作原理,辐射光源经过积分球和扩束器准直系统形成具有较高均匀性和平行度的入射光,再经过偏振态调节器输出不同线性偏振度的偏振光。将光谱偏振分析仪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对,分析了VPOLS-II输出线性偏振度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线性偏振度范围0~0.72内,VPOLS-II的线性偏振度与理论预测值的差异小于6×10-3。在线性偏振度范围0.01~0.09和0.09~0.72内,线性偏振度的不确定度分别为8.8%~0.936%和0.936%~0.184%。这种新型参考光源可用于偏振光学遥感器的实验室偏振定标和系统级性能检测。  相似文献   

10.
金属表面粗糙度对热红外偏振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汪震  洪津  叶松  张冬英  王峰 《光子学报》2007,36(8):1500-1503
根据热红外偏振的原理和探测方法,利用一种热红外偏振探测系统分别研究了铝质和钢质金属板热红外偏振度和其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金属板的表面粗糙度通过喷砂和刨床加工控制.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在观测角较小时,喷砂方式处理的金属目标板,粗糙度对它们的热红外偏振度影响较小;而刨床加工的金属目标板,粗糙度对它们的热红外偏振度影响较大.在观测角较大时,无论经过何种加工方式处理表面的金属目标板,都遵循表面越是光滑其热红外偏振度越大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Weiwei Feng  Yanjun Ji  Ligang Chen 《Optik》2013,124(3):192-194
The radiometric measurement is the basics of polarimetric measure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mple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the degree of linear polarization errors caused by the radiometric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 principle of polarization CCD camera, we deduce the relation of the degree of linear polarization error to the signal–noise ratio and the polarization state (polarization angle or degree of linear polarization) of the incident light. It clearly shows that polarimetric accuracy of polarization CCD camera could deteriorate due to the low signal–noise ratio; The degree of linear polarization error has also been influenced by the polarization state of the incident light except the signal–noise ratio, and the large degree of linear polarization of the incident beams often contribute to the bigger measured degree of linear polarization errors for a fixed signal–noise ratio.  相似文献   

12.
偏振度作为反馈信号进行偏振模色散补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Gb/s光纤通信中归零码和非归零码光脉冲的偏振度随二阶偏振模色散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由于二阶偏振模色散的影响,偏振度的变化趋势呈现出震荡性,二阶偏振模色散对归零码的偏振度要比非归零码的偏振度影响明显;同时搭建了偏振模色散补偿系统,对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所得到的结果都表明,以偏振度作为反馈信号,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作搜索算法能够有效地对归零码和非归零码系统的一阶及高阶偏振模色散进行自适应补偿。  相似文献   

13.
张二峰  戴宏毅 《物理学报》2011,60(6):64209-064209
根据完全偏振光的不同偏振态和部分偏振光的不同偏振度对二阶关联函数的影响,利用统计光学理论研究了光的不同偏振性质对关联成像的可见度和信噪比的影响.研究表明,光的偏振对热光关联成像的影响体现在部分偏振光的不同偏振度上,关联成像的可见度是偏振度的二次函数,由二阶关联函数方法得到的信噪比随着偏振度增大而提高,而利用减去背景项的二阶关联函数以及二阶相干度方法得到的信噪比均与偏振度无关. 关键词: 关联成像 偏振 可见度 信噪比  相似文献   

14.
Weiwei Feng  Ligang Chen 《Optik》2010,121(24):2276-2279
Improving the polarimetric measurement accuracy of the polarization CCD camera is a fundamental task in the remote sensing of the earth.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mple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the degree of polarization errors caused by the orientation angles uncertainty of the instrument polarizers. We show that the measured degree of polarization error for a certain orientation angle of the instrument polarizers in the same spectral band depends on the polarization state (polarization angle or degree of polarization) of the incident light.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polarimetric measurement performance of the instrument, the average degree of polarization error is defined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incident light beams have equal polarization angle probability. The simulated test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degree of polarization errors of the 3 polarized spectral bands in the airborne polarization CCD camera is nearly equal because of the same orientation angles uncertainty of the instrument polarizers, though the instrument polarizers in the 3 polarized spectral bands are equipped a little differently; the instrument often encounters a large average degree of polarization errors for the large degree of polarization of the incident beams.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利用偏振度研究混合目标混合比的新方法。通过建立混合目标模型将混合目标散射光的偏振度与混合目标的混合比建立直接的关系,在理论上得到了混合目标混合比分别与混合目标偏振度和归一化偏振度之间的数值关系,并且进一步给出了混合目标混合比由归一化偏振度的反演结果,为研究混合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对偏振度探测混合目标的实验以及工程应用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偏振度研究散射介质浓度及杂质比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赵一鸣  江月松  路小梅 《光学学报》2007,27(12):2110-2116
为了研究散射介质的粒子数浓度对散射光偏振度的影响以及杂质混合比与目标偏振度的关系,求解了当激光器输出波长处于近红外波段806 nm时目标的米勒矩阵及偏振度的数值解,结果表明偏振度随散射介质粒子数浓度的变化十分显著;通过建立混合目标模型,讨论了杂质比与偏振度的数值关系,并对目标的偏振度进行了归一化,而且实现了由归一化偏振度对杂质混合比的反演。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利用散射光偏振度研究大气遥感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调偏振度源的偏振定标方法,利用方法完成了基于偏振光谱强度调制(PSIM)技术偏振光谱仪的线偏振光偏振度测量结果定标校正。以可调偏振度源输出的不同偏振度的线偏振光作为待测光源,用PSIM偏振光谱仪测量待测光源输出得到原始数据。将原始数据解析处理得到的偏振度谱与待测光源输出的理论偏振度谱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校正系数。利用该校正系数对PSIM偏振光谱仪的测量处理结果进行定标校正。结果表明:在有效测量波段内(500~650nm),定标校正后PSIM偏振光谱仪的线偏振度测量解析精度明显提高,与待测光源输出的标准偏振度值间的最大误差由0.017减小到约为0.003,基于可调偏振度源的偏振定标校正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邓勇  鲁强  骆清铭 《光子学报》2007,36(3):525-529
以标准的组织模型Intralipid脂肪乳溶液为研究对象,采用CCD偏振成像系统,通过测量该混浊介质的后向漫散射光的斯托克斯矢量,深入研究了不同方位的线偏振光及不同旋向的圆偏振光入射时,后向漫散射光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对不同的入射偏振态,后向漫散射强度、偏振度的空间分布具有方位选择性,强度和偏振度的大小随距离入射点的距离增加而减小;介质浓度增加,后向散射强度增加,偏振度减小,且同一浓度下,圆偏振光的偏振度总是高于线偏振光.  相似文献   

19.
 从推广的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出发,推导出了部分相干电磁光束的偏振态在湍流介质中传输的表达式。并以电磁高斯-谢尔模型(EGSM)光束为例,研究了湍流对电磁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偏振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轴上点,湍流介质的折射率结构常数越大,偏振度趋于最大值的速度越快,达到的最大值越小;光斑越大,偏振度达到最大值的位置离光源越远,在光斑增大的过程中,偏振度所达到的极大值会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与光源相同的偏振度不变。对于轴外点,一个固定的z,光的偏振度随着离轴距离的增大而逐渐下降,并最终等于零。折射率结构常数越大,偏振度随离轴距离的增大而下降得越缓慢;光斑越大,偏振度随离轴距离的增大下降得越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