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离子交换与吸附》2007,23(5):F0004-F0004
全书共分17章,结合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对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树脂,离子交换纤维和活性碳纤维,高分子膜分离材料,高分子色谱固定相,高分子试剂,高分子负载催化剂,导电高分子材料,电效发光聚合物材料,非线性光学高分子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感光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环境敏感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电解质,高分子染料,淀粉,纤维素衍生物高分子等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初期就成立了我国高校中第一个单独设置的高分子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系。建系之初,高分子界前辈王葆仁先生和钱人元先生等均亲自参与了高分子系的建设,为科大高分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65年的持续发展,中国科大高分子系创建了高水平的学术研究队伍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培养了一大批高分子专业人才,成为我国高分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简单的“A2+B3”反应,我们成功地合成了一个新的超支化非线性光学高分子。同时,作为对比,我们还合成了相对应的线型高分子。制备的两个高分子均溶于常见的有机溶剂,并由各种表征手段予以鉴定。超支化高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能极大地优于相对应的线型高分子,表明超支化结构有利于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宏观非线性光学效应。  相似文献   

4.
<正>1958年,应两弹一星对新材料的需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在建校之初设置了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系,是我国高校中第一个成立的高分子系,分为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和高分子物理4个专业。首任系主任是著名军工专家,时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的华寿俊先生。中科大高分子系也是全世界第一个独立设置的高分子系,当时国外曾有大学闻讯来函索求我系的详细建制和教学大纲。1959年,高分子系由建系之初的4个专业合并为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两个专业,由王葆仁先生和钱人元先生分别担任教研室主任。  相似文献   

5.
分形理论及其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云  王洪艳 《高分子通报》2002,(4):41-46,60
介绍了分形的基本概念,分形维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讨论了近年来分形理论在高分子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应用,内容主要包括高分子溶液、高分子材料的磨损,断裂及界面,高分子结晶过程、导电高分子等。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的软物质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软物质的一般特征和发展过程,例举出若干已有的高分子研究结果中所揭示出的高分子的弱影响强响应的软物质特性,而后总结了如何利用高分子的弱影响强响应的软物质特性,通过外场调控的实验方法来改变和制造高分子的相态结构及其相关性质和功能,最后提出一些开展高分子软物质特性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高分子结晶经典模型-成核与生长模型,讨论了近年来高分子结晶研究的新结果,新进展,特别介绍了德国著名高分子物理学家Strobl提出的高分子结晶是从熔体先形成中间相,中间相转变为小晶块,最后小晶块融合为均匀为片晶的全新模型。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对酶,抗体DNA的修饰,固定化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发展适于生物医用的生物功能高分子材料,本实验室近年来研究了可溶性高分子对L-天冬酰胺酶的修饰,纳米磁性高分子微粒对酶或抗体的固定化,亚微米高分子微球固定化碱性磷酸酶及其在DNA检测中的应用,高分子微球固定化酶的合成与性能,酶在导电高分子膜上的固定化及生物传感器制备等,本文对此进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9.
圆偏振发光高分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家国  梁晖  卢江 《高分子通报》2002,(4):26-31,F003
综合评述了近年来有关圆偏振发光高分子的研究,包括圆偏振发光高分子的潜在应用及其在发光高分子理论研究上的意义,圆偏振发光高分子的类型与性能表征等。并提出了三条获得高度圆偏振发光高分子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学科简介华东理工大学(原华东化工学院)于1958年成立高分子专业,60年代初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塑料研究室,开展高分子材料与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目前高分子材料学科包括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共有教职工130人...  相似文献   

11.
端基对超支化高分子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端羟基脂肪族超支化高分子的端基进行了乙酰化和硅烷化改性,研究了不同端基对超支化高分子的玻璃化温度,折光指数增量以及特性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端基的极性减小使超支化高分子的玻璃化温度降低,不同端基的超支化高分子的折光指数增量也有很大差异,而强极性的端基使超支化高分子在溶液中易产生团聚作用。由于端基在超支化高分子中所占比重较大,端基是影响超支化高分子性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合成接枝胆固醇的壳聚糖水溶性高分子,并利用所接枝胆固醇的插膜能力,诱导高分子贴附于脂质体表面,形成高分子-脂质体复合物.研究发现,壳聚糖水溶性高分子可以起到屏蔽膜表面电荷的作用,同时该体系利用高分子链上多位点修饰的疏水基团与磷脂分子之间的疏水作用和高分子多基元之间共价连接的协同效应,增强了脂质体的抗融合及抗表面活性剂能力.该复合策略制备过程简便快捷,在体外实验中已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在长循环药物递送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聚磷腈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SPE)是一类新兴的电解质薄膜材料,在固态电池和其它领域都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聚磷腈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简要综述了聚磷腈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背景,制备方法,结构特点及其对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各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吉林大学高分子学科简介杨柏(吉林大学,长春,130023)吉林大学是全国最早设立高分子学科的院校之一。1956年就培养出了第一批高分子化学本科毕业生,1958年在化学系建立了高分子化学教研室,1980年以后相继在化学系、材料科学系及分子生物系分别建立...  相似文献   

15.
高分子的表面化学组成与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芸  陈杰瑢 《高分子通报》2006,(3):42-45,80
生物相容性是高分子材料在临床上用作医用装置的基本要求,改变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化学组成是提高其生物相容性的重要途径。综述了构建表面化学组成改性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改善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三维电脑动画在高分子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华 《大学化学》1999,14(1):39-40
运用3DSTUDIO(4.0)软件,在PC机上构造了高分子链的结构模型,并通过动画演示,生动形象地解释了高分子构型中的基本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三维动画在辅助高分子教学中的应用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链混合体系的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模拟了高分子链对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成过程的影响,以及高分子链构象性质随胶束化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高分子链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超过临界值后,高分子链的存在有利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临界聚集浓度(CAC)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比值CAC/CMC随高分子链长的增大和相互吸引作用的增强而减小.在CAC之前,高分子链与表面活性剂分子只有动态的聚集;但在CAC之后,表面活性剂胶束随表面活性剂浓度X的增加而增大,并静态地吸附在高分子链上,形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聚集体.随着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加入,高分子链的均方末端距和平均非球形因子先保持恒定;从X略小于CAC开始, 和快速减小,至极小值后又逐渐增大.模拟结果支持高分子链包裹在胶束表面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8.
高分子包囊药物释放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高分子作为载体的高分子微包囊和纳米级包囊药物制剂不仅能控制药物以一定的速度释放,而且可对生物体的生理指标变化作出反馈,因而可以成为靶向药物释放体系。通过用高分子包囊还可以延长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生理活性,提高药物稳定性,使之成为长效药物,并使一些难以口服的药物能够制成口服制剂。文章在介绍有关高分子药物释放体系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及与之相关的药学、药理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材料科学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较全面地综述了高分子包囊药物的制备技术和应用。阐述了高分子包囊的粒径、表面积、孔度、药物性能和药含量,以及高分子包囊材料的性能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对药物传送机理亦进行了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生物特异性功能高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仿天然生物活性高分子关键作用点的化学组成,在高分子链上接上各种官能团或化学残基,制备具有与该天然高分子相似生物活性的高分子,即生物特异性功能高分子。本文主要介绍拟肝素高分子和似粘连 蛋白高分子两种生物特异性功能高分子。  相似文献   

20.
<正>青年是高分子科学的未来.为了让青年人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学术风采,高分子学科委员会设立了“中国化学会高分子青年学者奖”,出版《高分子学报》优秀青年学者专辑,在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上专门安排“青年学者论坛”等等.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我们看到高分子青年学者思维活跃,基础扎实,敢于打破成规,勇于跨越学科边界,拥有无限创新和创造的能力.这次,我们很高兴共有12位优秀青年学者接受了我们的邀请,他们以专论或综述的形式,结合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